声律启蒙全文注释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2-10-31 00:00

声律启蒙上卷

声律启蒙一东注释版

其一

云对雨,雪对风。

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1]

三尺剑[2],六钧弓[3]

岭北对江东[4]

人间清暑殿[5],天上广寒宫[6]

两岸晓烟杨柳绿[7],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8];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注释

1、宿鸟:归巢栖息的鸟。唐吴融《西陵夜居》:“林风移宿鸟,池雨定流萤。”

2、三尺剑:古剑长三尺,故称剑为“三尺剑”。《史记·高祖本纪》:“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

3、六钧弓:指强弓。钧,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六钧,一百八十斤。六钧弓,须用力六钧才能张满,较拉满普通弓费力,箭矢射程也更远。《左传·定公八年》:“士皆坐列,曰:‘颜高之弓六钧。’皆取而传观之。”晋杜预注:“颜高,鲁人。三十斤为钧。六钧,百八十斤。古称重,故以为异强。”后因以“六钧弓”指强弓。

4、岭北:特指五岭以北地区。今湖南、江西南部和广西、广东北部交界处的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统称五岭。江东:指今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因长江流至芜湖、南京之间,作西北、东南走向,故自秦汉以来,泛称长江此段南岸地区为“江东”。

5、清暑殿:宫殿名。晋孝武帝时建。因盛夏时节常有清风,可以避暑,故以为名。《晋书·孝武帝纪》:“(太元)二十一年(396)春正月,造清暑殿。”晋孝武帝所建清暑殿,南朝诸帝沿用,乃一时宫殿之最,多见于文人诗赋歌咏。至于《宋史·儒林传》所载“上(按:理宗)初御清暑殿,(真)德秀因经筵侍上”,此清暑殿则为南宋所建,非晋孝武帝时旧物。

6、广寒宫:神话传说里月亮中的宫殿名。《锦绣万花谷》引汉东方朔《十洲记》:“冬至后,月养魄于广寒宫。”唐宋诗文,多以广寒宫代指月中仙宫。旧题柳宗元《龙城录·明皇梦游广寒宫》载唐玄宗八月十五游月中,见一宫府,名“广寒清虚之府”。

7、晓烟:早晨的云雾。

8、途次:旅途中的住宿处,亦指半路上。次,停留,引申为停留之处。

声律启蒙全文注释

其二

沿对革[1],异对同。

白叟对黄童[2]

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

颜巷陋[3],阮途穷[4]

冀北对辽东[5]

池中濯足水[6],门外打头风[7]

梁帝讲经同泰寺[8],汉皇置酒未央宫[9]

尘虑萦心[10],懒抚七弦绿绮[11];霜华满鬓[12],羞看百炼青铜[13]

注释

1、沿:沿袭,因循。革:更改,改换。

2、白叟:白发老翁。黄童:即黄口小儿,指幼儿。“黄口”一词,本指雏鸟。雏鸟的喙有一圈黄边,故以黄口喻指年龄幼小。

3、颜巷陋:颜指颜回(前521—前481,一说前490),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以德行著称,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不幸早死,后世尊为“复圣”。《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颜回“少孔子三十岁”,又说“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有些学者据此推算颜回生于公元前521年,卒于公元前490年。但有些学者认为《史记》只是说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全白,并非说他死于这一年,根据其他材料,推算颜回卒于公元前481年。孔子称赞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见《论语·雍也》)。后人因以“颜巷陋”喻指生活困苦。

4、阮途穷:阮指晋代文人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是名列“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瑀之子。曾官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好《老》《庄》,纵酒谈玄,与嵇康齐名,为“竹林七贤”之一。工诗文,后人辑有《阮步兵集》。途,指道路。穷,穷尽,尽头。《晋书·阮籍传》云:“(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说阮籍常常独自驾车,任意乱驰,走到前面没路可走时,便痛哭返回。后人因以“阮途穷”喻指穷途末路。

5、冀北:冀指冀州,古九州之一,包括今山西全省、河北西北部、河南北部、辽宁西部。冀北自古以产良马著名,借指人才荟萃之地。辽东:辽河以东的地区,即今辽宁省的东部和南部。

6、濯足水:用来洗脚的水。濯,洗。《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楚辞·渔父》:“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孟子与屈原,同为战国时期人。可见这首歌,在战国时代广泛流传。

7、打头风:逆风。唐白居易《小舫》:“黄柳影笼随棹月,白暇香起打头风。”

8、梁帝:指南朝梁武帝萧衍(464—549),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今江苏常州武进区)人。南朝梁的开国之君。仕齐为雍州刺史,镇守襄阳。齐末,皇室内乱,萧衍起兵入京,独揽大权,封梁王,后逼迫齐和帝萧宝融禅位,即位为帝,改国号梁。死于侯景之乱。在位四十八年,庙号高祖。同泰寺:寺名,在金陵(即今江苏南京)。梁武帝萧衍所建,今不存。一说即今鸡鸣寺。梁武帝笃信佛法,曾数度舍身同泰寺,并亲自在同泰寺宣讲佛法。

9、汉皇:指汉高祖刘邦(前256?—前195),字季,沛郡丰邑(今江苏丰县)人。西汉王朝的建立者。秦末为泗水亭长。秦二世元年(前209),陈胜起义,刘邦起兵响应,称沛公。秦灭后,刘邦战胜项羽,即皇帝位,建立汉朝。未央宫:汉代长安宫殿名。刘邦曾在殿前置酒,大宴群臣。

10、尘虑:指功名利禄等俗念。萦心:缠绕心头。

11、绿绮:古代四大名琴之一。后泛指名琴。《太平御览·琴部》引晋傅玄《琴赋叙》:“齐桓公有鸣琴曰号钟,楚庄有鸣琴曰绕梁,中世司马相如有绿绮,蔡邕有焦尾,皆名器也。”

12、霜华:霜花,借指白发。华,通“花”。

13、百炼青铜:指精炼的铜镜。晋王嘉《拾遗记·方丈山》:“有池方百里,水浅可涉,泥色若金而味辛。以泥为器,可作舟矣。百炼可为金,色青,照鬼魅犹如石镜,魑魅不能藏形矣。”后人因称精炼的铜镜为“百炼镜”。唐白居易所作“新乐府辞”有《百炼镜》诗,曰:“百炼镜,镕范非常规。”

其三

贫对富,塞对通[1]

野叟对溪童[2]

鬓皤对眉绿[3],齿皓对唇红[4]

天浩浩[5],日融融[6]

佩剑对弯弓[7]

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

野渡燕穿杨柳雨[8],芳池鱼戏芰荷风[9]

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10];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11]

注释

1、塞:堵塞。

2、野叟:村野老人。古诗文习用语。唐杜荀鹤《乱后山居》:“野叟并田锄暮雨,溪禽同石立寒烟。”溪童:溪边玩耍的孩童。宋司马光《叠石溪二首》:“野老相迎拜,溪童乍见惊。”

3、鬓皤(pó):两鬓斑白。皤,白色。古人多用“皤皤”“皤然”形容老年人须发斑白的样子,亦代指年老。《说文解字》:“皤,老人白也。”《汉书·叙传下》:“营平皤皤,立功立论。”唐颜师古注:“皤皤,白发貌也。”眉绿:指眉毛颜色好,呈青黑之色。唐宋诗词常用,如宋晏殊《红窗听》词“淡薄梳妆轻结束。天意与、脸红眉绿”,宋陆游《睡起》诗“洗面宫眉绿”。

4、齿皓:牙齿洁白。皓,洁白。《楚辞·大招》:“朱唇皓齿,嫭以姱只。”汉王逸章句:“皓,白。嫭、姱,好貌也。言美人朱唇白齿,嫭眄美姿,仪状姱好可近,而亲侍左右也。”

5、浩浩:形容广阔宏大的样子。《诗经·小雅·雨无正》:“浩浩昊天,不骏其德。”唐孔颖达疏:“浩浩然,广大之旻天。”《中庸》:“浩浩其天。”宋朱子章句:“浩浩,广大貌。”

6、融融:形容日光和暖,明媚的样子。南朝宋鲍照《采桑》:“蔼蔼雾满闺,融融景盈幕。”唐张籍《春日行》:“春日融融池上暖,竹牙出土兰心短。”

7、弯弓:挽弓,拉弓。汉贾谊《过秦论上》:“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8、野渡:荒郊或村野的渡口。古诗文习用语。唐韦应物《滁州西涧》:“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9、芰(jì)荷:指菱叶与荷叶。芰,古书上指菱。一说两角为菱,四角为芰。《楚辞·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汉王逸章句:“芰,菱也。秦人曰薢茩。荷,芙蕖也。”

10、新月:古人诗文常以纤眉比喻新月,如唐齐己《湘妃庙》“新月如眉生阔水”;故亦可以新月喻女子纤眉,如唐李白《越女词》“长干吴儿女,眉目艳新月”,唐褚亮《咏花烛》“靥星临夜烛,眉月隐轻纱”。

11、万丈长虹:形容壮士气盛,犹如万丈长虹。《文选·七上·(曹植)七启》:“若夫田文、无忌之俦,乃上古之俊公子也。皆飞仁扬义,腾跃道艺。游心无方,抗志云际。凌轹诸侯,驱驰当世。挥袂则九野生风,慷慨则气成虹霓。”唐李善注引刘劭《赵郡赋》曰:“煦气成虹霓,挥袖起风尘。”

声律启蒙二冬注释版

其一

春对夏,秋对冬。[1]

暮鼓对晨钟[2]

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

冯妇虎[3],叶公龙[4]

舞蝶对鸣蛩[5]

衔泥双紫燕[6],课蜜几黄蜂[7]

春日园中莺恰恰?

?8],秋天塞外雁雍雍[9]

秦岭云横[10],迢递八千远路[11];巫山雨洗[12],嵯峨十二危峰[13]

注释

1、“秋”“冬”二字皆平声,不宜对偶。因此句是以四季之名作对,别无可改。这种做法,只能算是一时的权宜之计,不可效仿。又,涂时相本,亦作“春对夏,秋对冬”。

2、暮鼓、晨钟:古代寺庙建有钟楼和鼓楼,用以报时。日出敲钟,日落击鼓。后因以“晨钟暮鼓”谓时日推移,亦用以比喻令人警觉的话语。语本唐李咸用《山中》:“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宋陆游《短歌行》:“百年鼎鼎世共悲,晨钟暮鼓无休时。”

3、冯妇虎:冯妇,春秋时晋国的大力士,善于打虎。后成为善士,不再打虎。有一次众人打虎,老虎负隅顽抗,没有人敢上前搏斗。冯妇乘车正好路过,众人就叫他来。冯妇于是捋袖下车,上前打虎。冯妇因此被士人耻笑,认为他放弃了做善士的追求,重操旧业。语本《孟子·尽心下》:“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

4、叶公龙:叶公,春秋时期楚国人,他很喜欢龙,家里到处雕的、画的都是龙。后来天上的真龙听说了,就从天而降想看个究竟,没想到叶公见了真龙,竟吓得魂不附体,仓惶逃走。“叶公好龙”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出自《新序·杂事第五》:“子张见鲁哀公,七日而哀公不礼,托仆夫而去曰:‘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犯霜露,冒尘垢,百舍重趼,不敢休息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君之好士也,有似叶公子高之好龙也。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夫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拖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今臣闻君好士,不远千里之外以见君,七日不礼,君非好士也,好夫似士而非士者也。诗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敢托而去。’”

5、蛩(qióng):蟋蟀。

6、紫燕:燕名。也称“越燕”。体形小而多声,颔下紫色,营巢于门楣之上,分布于江南。唐顾况《悲歌》:“紫燕西飞欲寄书,白云何处逢来客。”

7、课蜜:采蜜。古诗文习用语。宋周密《浣溪沙》:“花径日迟蜂课蜜,杏梁风软燕调雏。”

8、恰恰:自然和谐的样子,形容莺叫声。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之六:“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9、雍雍:大雁相和的鸣叫声。《诗经·邶风·匏有苦叶》:“雍雍鸣雁,旭日始旦。”毛传:“雍雍,雁声和也。”

10、秦岭:山名。又名秦山、终南山,位于今陕西省境内。

11、迢递:遥远的样子。此句语本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一作‘阳’)路八千。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2、巫山:山名。在今四川、湖北两省边境,北与大巴山相连,形如“巫”字,故名。长江穿流其中,形成三峡。

13、嵯峨:形容山势高峻的样子。《楚辞·(淮南小山)招隐士》:“山气嬸古兮石嵯峨,溪谷崭岩兮水曾波。”汉王逸章句:“嵯峨,嶻嶭,峻蔽日也。”十二危峰:巫山之上,群峰迭起,相传其中最著名的有十二峰。唐李端《巫山高》:“巫山十二峰,皆在碧虚中。”但峰名说法不一。据宋祝穆《方舆胜览》载十二峰为:望霞、翠屏、朝云、松峦、集仙、聚鹤、净坛、上升、起云、飞凤、登龙、圣泉。元刘壎《隐居通议·地理》据《蜀江图》则为:独秀、笔峰、集仙、起云、登龙、望霞、聚鹤、栖凤、翠屏、盘龙、松峦、仙人。(参阅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六六。)危峰,高峻的山峰。古诗文习用语。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傍危峰,立禅室,临浚流,列僧房。”

声律启蒙全文注释

其二

明对暗,淡对浓。

上智对中庸[1]

镜奁对衣笥[2],野杵对村舂[3]

花灼烁[4],草蒙茸[5]

九夏对三冬[6]

台高名戏马[7],斋小号蟠龙[8]

手擘蟹螯从毕卓[9],身披鹤氅自王恭[10]

五老峰高[11],秀插云霄如玉笔[12];三姑石大[13],响传风雨若金镛[14]

注释

1、上智:上等智慧(的人)。《论语·阳货》:“子曰:‘唯上知(智)与下愚不移。’”中庸:指中等、平庸(的人)。《汉书·陈胜项籍传》:“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迁徙之徒也,材能不及中庸,非有仲尼、墨翟之知,陶朱、猗顿之富。”

2、镜奁:镜匣,多用来放女子梳妆的用具。衣笥(sì):盛放衣物的方形器具,多用竹子编成。

3、杵:舂米的木棒。舂:把粮食或药物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皮壳或捣碎。

4、灼烁:光彩明艳的样子。《古文苑·(宋玉)舞赋》:“珠翠灼烁而照曜兮,华袿飞髾而杂纤罗。”宋章樵注:“灼烁,鲜明貌。”汉蔡邕《弹棋赋》:“荣华灼烁,萼不媛媛。”

5、蒙茸:形容草木丛生、郁郁葱葱的样子。唐罗邺《芳草》:“废苑墙南残雨中,似袍颜色正蒙茸。”

6、九夏:指夏天。夏季三个月,有九旬(十天),故称九夏。古诗文习用语。晋陶潜《荣木》诗序:“日月推迁,已复九夏。”唐李世民《赋得夏首启节》:“北阙三春晚,南荣九夏初。”三冬:指冬天。冬天三个月,故称三冬。唐杨炯《李舍人山亭诗序》:“三冬事隙,五日归休。”

7、戏马:台名,在彭城(今江苏徐州)。相传项羽曾在此处驰马游乐。《南齐书·志第一·礼上》:“宋武为宋公,在彭城,九日出项羽戏马台。”

8、蟠龙:指蟠龙斋,又名“盘龙斋”,初为东晋桓玄所建,后为刘毅所居。《晋书·刘毅传》:“初,桓玄于南州起斋,悉画盘龙于其上,号为盘龙斋。毅小字盘龙,至是,遂居之。俄进拜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9、擘(bò):掰,剖开。蟹螯:螃蟹变形的第一对脚。状似钳,用以取食或自卫。毕卓:生卒年不详,字茂世,新蔡(今安徽临泉)鲖阳人。晋代名士。大兴(按:亦作“太兴”,晋元帝年号,起于318年,讫于321年)末年任吏部郎,酷爱喝酒,并因为醉酒而丢了官职,他曾经说:左手擘蟹螯,右手执酒杯,在酒池中拍浮,便可以终此一生。此句语本《世说新语·任诞》:“毕茂世云:‘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

10、鹤氅(chǎng):用鸟的羽毛制成的外套。亦用来指称道袍。王恭(?—398):字孝伯,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晋源区)人。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定皇后(王法慧)之兄。太元十五年(390),王恭以中书令都督青兖幽并冀五州诸军事,任前将军、兖青二州刺史,镇守京口(今江苏镇江)。晋孝武帝死,晋安帝(司马德宗)立,会稽王司马道子执政,宠信王国宝。隆安元年(397),王恭起兵讨王国宝,司马道子杀王国宝,王恭乃罢兵。次年,王恭以讨伐王愉、司马尚之兄弟为名,再次起兵,因部将刘牢之叛变,而兵败被杀。王恭相貌英俊,曾身披鹤氅,乘着车子从雪中经过,孟昶看见了,赞叹他如神仙一般。此句语本《世说新语·企羡》:“孟昶未达时,家在京口。尝见王恭乘高舆,被鹤氅裘。于时微雪,昶于篱间窥之,叹曰:‘此真神仙中人!’”

11、五老峰:山峰名,不止一处。因五峰形如五位老人并肩耸立,故称。最著名的,在江西庐山。《太平御览》引《浔阳记》曰:“庐山顶上有一池,水池中有三石雁,霜落则飞。山北有五老峰,于庐山最为峻极,横隐苍穹,积石岩巉,迥压彭蠡,其形势如河中虞乡县前五老之形,故名之。”唐李白《望庐山五老峰》:“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另,白岳(齐云山)亦有五老峰,明人尹台、胡应麟等有诗咏之。

12、如玉笔:旧注引李青莲诗“五老峰为笔,洋澜作砚池”。今按,李白诗文集实无此二句,当为后人伪托。

13、三姑石:山峰名,不止一处。因三峰并立,如三个妙龄女子,故名。据《初学记》《太平御览》等书记载,在今安徽黟县屏山村,《初学记·州郡部·江南道》引《舆地志》曰:“黟县东有灵山,山有三峰,名为三姑山。三年一遇野火,自烧;百姓放火,辄降雨不燃。”《太平御览·地部十一·灵山》引《郡国志》曰:“歙县有灵山,天欲雨,先闻鼓角声。此山上有圆石如车盖,县以鼓鸣为候,一鸣令迁,不鸣令不去。山一名三姑山,三年一野火,烧数未满,人烧之即雨。”又今福建武夷山、安徽齐云山皆有三姑峰,屡为宋明以来文人歌咏。又,今江西都昌境内有三姑山,俗称彭家嘴,离庐山不远。旧注引《地舆志》“南康有三姑石,响声若金镛”,都昌宋元时期属南康军(路)。以地理位置而言,若上联“五老峰”指庐山五老峰,则下联“三姑石”当指今都昌三姑山。但明人尹台、胡应麟等游白岳(齐云山)诗,亦以“五老”“三姑”对举。且尹台于其诗“帝敕三姑辞宝辇,仙招五老戏瑶屏”联下,自注云:“五老、三姑、宝辇,皆峰名。”则本篇之“五老峰”“三姑石”亦可指齐云山诸峰。另,庐山近处长江中有大姑(孤)山、小姑(孤)山、彭郎矶及石钟山,石钟山得名与“金镛”相关。诸山实为江中矶石,因大而称山。《声律启蒙》作者将三姑山之名,石钟山声如洪钟之传说,庐山脚下大姑、小姑、彭郎山之江景,附会捏合于一处,而为此联,亦未可知。

14、金镛:青铜铸造的大钟。宋苏轼《石钟山记》:“《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其三

仁对义,让对恭。

禹、舜对羲、农[1]

雪花对云叶[2],芍药对芙蓉[3]

陈后主[4],汉中宗[5]

绣虎对雕龙[6]

柳塘风淡淡,花圃月浓浓。

春日正宜朝看蝶,秋风那更夜闻蛩[7]

战士邀功,必借干戈成勇武[8];逸民适志[9],须凭诗酒养疏慵[10]

注释

1、禹:即夏禹,是夏代开国君主。据《史记·夏本纪》,禹名文命,是黄帝之玄孙、帝颛顼之孙,因治理洪水有功,受舜帝禅让而为天子。世称为“大禹”。舜:即虞舜。据《史记·五帝本纪》,舜名重华,二十岁即以孝顺闻名于天下,三十岁时被尧帝从民间选拔重用,五十岁时摄行天子事,后受尧帝禅让,六十一岁即位为天子。即位三十九年,南巡,崩于苍梧之野。羲、农:指伏羲氏和神农氏,都是传说中上古时期贤明的君主。相传伏羲氏始画八卦,教民渔猎;神农氏曾尝百草,教民稼穑。

2、云叶:云片,云朵。古诗文习用语。南朝陈张正见《初春赋得池应教》:“春光落云叶,花影发晴枝。”

3、芍药:多年生草本植物。五月开花,花大而美,供观赏,根可入药。《诗经·郑风·溱洧》:“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勺药即“芍药”。后因以“芍药”表示男女爱慕之情。芙蓉:莲花的别名。战国屈原《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汉王逸章句:“芙蓉,莲花也。”宋洪兴祖补注:“《尔雅》曰:荷,芙蕖。注云:别名芙蓉。《本草》云:其叶名荷,其华未发为菡萏,已发为芙蓉。”芍药对芙蓉,是联绵字对联绵字。

4、陈后主:指南朝陈国最后一位皇帝陈叔宝(553—604),字元秀,小字黄奴,吴兴长城(今浙江长兴)人。陈宣帝陈顼长子。582—589年在位,奢侈荒淫,不理国政,为隋所灭。国亡被俘,后病死于洛阳。曾作《玉树后庭花》等艳体诗,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昏君。事见《陈书·后主本纪》。

5、汉中宗:指西汉宣帝刘询(前91—前49),原名刘病已,汉武帝刘彻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史皇孙刘进之子,西汉第十位皇帝,前74—前49在位,凡二十五年。谥号孝宣皇帝,庙号中宗。在位期间,国泰民安,史称“宣帝中兴”。事见《汉书·宣帝纪》。

6、绣虎:指三国时期魏国陈思王曹植。《类说》引《玉箱杂记》:“曹植七步成章,号绣虎。”绣,谓其词华隽美。虎,谓其才气雄杰。后遂以“绣虎”称擅长诗文、辞藻华丽者。雕龙:战国时期齐国人驺奭富于文辞,善于雄辩,人们称他“雕龙”。《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驺衍之术迂大而闳辩;奭也文具难施;淳于髡久与处,时有得善言。故齐人颂曰:‘谈天衍,雕龙奭,炙毂过髡。’”南朝宋裴骃集解引汉刘向《别录》曰:“驺衍之所言五德终始,天地广大,尽言天事,故曰‘谈天’。驺奭修衍之文,饰若雕镂龙文,故曰‘雕龙’。”

7、那更:况又、再加上之意。更,又,再。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那更,犹云况更也;兼之也。”

8、干戈:泛指兵器,也代指战争、战乱。干,即盾,防御性兵器,主要用来抵挡刀箭。戈,进攻的兵器,横刃,用青铜或铁制成,装有长柄。

9、逸民:指遁世隐居的人。《论语·微子》:“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魏何晏集解:“逸民者,节行超逸也。”宋朱子集注:“逸,遗逸。民者,无位之称。”适志:指遵从自己的内心,过舒适自得的生活。《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晋郭象注:“自快得意,悦豫而行。”

10、疏慵:懒散。唐白居易《晓寝》:“莫强疏慵性,须安老大身。”

声律启蒙三江注释版

其一

楼对阁,户对窗[1]

巨海对长江。

蓉裳对蕙帐[2],玉斝对银纆[3]

青布幔[4],碧油幢[5]

宝剑对金缸[6]

忠心安社稷[7],利口覆家邦[8]

世祖中兴延马武[9],桀王失道杀龙逄[10]

秋雨潇潇[11],漫烂黄花都满径[12];春风袅袅[13],扶疏绿竹正盈窗[14]

注释

1、户:门。《说文解字》:“半门曰户。”户的本义是半边门,亦泛指门。

2、蓉裳:用芙蓉制成的下衣。战国屈原《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宋朱子集注:“比也。……言被服益洁,修善益明也。”后用以借喻君子品行高洁。蕙帐:用香草编成的帷帐。古诗文习用语。南朝齐孔稚珪《北山移文》:“蕙帐空兮夜鹤怨,山人去兮晓猿惊。”后用以借指隐士的居室。蕙,一名薰草,是一种芳香植物,与兰并称。

3、玉斝(jiǎ):玉制的酒器,圆口,有三足。后多用作酒杯的美称。古诗文习用语。《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分雁鹜之稻粱,沾玉斝之余沥。”唐李善注引《说文》:“斝,玉爵也。”银垶(gāng):银白色的灯盏、烛台。古诗文习用语。宋晏几道《鹧鸪天》:“今宵剩把银垶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4、幔:布帛制成,遮蔽门窗的帘子。

5、碧油幢(chuáng):青绿色的油布车帷。南齐时公主所用,唐以后御史及其他大臣多用之。《南齐书·舆服志》:“自辇以下,二宫御车,皆绿油幢,绛系络。御所乘,双栋。其公主则碧油幢云。”《隋书·礼仪志五》:“乌漆轮毂黄金雕装,上加青油幢。”唐方干《上越州杨岩中丞》:“试把十年辛苦志,问津同拜碧油幢。”“幢”字是多音字,有平、去二读。古汉语研究界(以《王力古汉语字典》为代表)以《广韵》《集韵》为根据,认为“幢”字:指“张挂于舟车上的帷幕”时,念去声(zhuàng);指“作仪仗用的以羽毛为饰的旗帜”时,念平声(chuáng)。此处虽是车帘之意,却借chuáng音。因此,有人认为此处“碧油幢”对“青布幔”,和下文的“盖对幢”,皆是“借对”中的“借音对”(汉字往往一字多义,又有多音字。对仗中有一个修辞格,是通过借义或借音的手段来达成对仗的,传统称之为“借对”或“假对”)。但从格律诗的实际用例来看,并非如此。唐诗中“碧油幢”的“幢”,从来都是读作平声。如唐张仲素《塞下曲五首》其二:“猎马千行(一作“群”)雁几双,燕然山下碧油幢。传声漠北单于破,火照旌旗夜受降。”《佩文韵府》亦将“碧油幢”词条,列于平声江韵“幢”字下,而非去声绛韵“幢”字下。故,笔者主张“碧油幢”之“幢”念平声(chuáng),不取“借对”之说。

6、金缸:又作“金垶”,古代宫殿壁间横木上的饰物。汉班固《西都赋》:“金垶衔璧,是为列钱。”《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壁带往往为黄金垶,函蓝田璧。”唐颜师古注:“服虔曰:‘垶,壁中之横带也。’晋灼曰:‘以金环饰之也。’师古曰:‘壁带,壁之横木露出如带者也。于壁带之中,往往以金为垶,若车垶之形也。其垶中着玉璧、明珠、翠羽耳。”《初学记·居处部·墙壁第十一》引之,作“壁带往往为黄金缸”。唐崔国辅《白媜辞》:“壁带金垶皆翡翠,一朝零落变成空。”明清人颇喜用“金缸”代“金垶”,如明张宁《和孙廷珍侍御短檠歌》:“中庭烧檠多更长,金缸列钱绕屋光。”明杨慎《楚妃引》:“金缸衔壁随珠烛,美人如月嬉华屋。”又,金缸,或“金垶”,亦指金色的灯盏、烛台。《文选·(谢庄)宋孝武宣贵妃诔》:“庭树惊兮中帷响,金垶暧兮玉座寒。”唐刘良注:“金垶,谓金盏置灯也。”唐温庭筠《咏寒宵》:“委坠金垶(一作‘缸’)烬,阑珊玉局棋。”因前文已有“垶”字作韵脚,为避免重复,故此处用“缸”而不用“垶”。

7、社稷:代指国家。社为土神,稷为谷神,传统中国以农为本,故以社稷代指国家。《孟子·尽心上》:“有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为悦者也。”宋朱子集注:“言大臣之计安社稷,如小人之务悦其君,眷眷于此而不忘也。”

8、利口覆家邦:指相信奸佞之人,会使国家败亡。语出《论语·阳货》:“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家邦者。’”宋朱子集注:“利口,捷给。覆,倾败也。”利口,指能言善辩的奸佞之人。

9、世祖:指东汉光武帝刘秀(前6—57),字文叔,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人。刘邦九世孙。新莽地皇三年(22)起兵,更始三年(25)称帝,建立东汉政权。庙号世祖,谥光武帝。因其恢复汉室,被称为中兴之主。事见《后汉书·光武帝纪》。中兴:中途振兴,转衰为盛。特指恢复并非由本人失去的帝位。宋陆游《南唐书·萧俨传》:“俨独建言:‘帝王,己失之,己得之,谓之反正;非己失之,自己复之,谓之中兴。’”延:邀请任用。马武(?—61):字子张,南阳湖阳(今河南唐河)人。东汉开国功臣,汉光武帝“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王莽末年加入绿林军;刘玄更始时,任侍郎,从刘秀破王寻等,拜振威将军。后归刘秀,常为先锋。刘秀即位,马武任侍中、骑都尉,与盖延、耿弇等击刘永、庞萌、隗嚣,以功封杨虚侯。明帝初,拜捕虏将军,破西羌。永平四年(61)卒。

10、桀王:指夏朝末代亡国之君夏桀,名履癸。暴虐荒淫。汤起兵伐桀,败之于鸣条,流死于南巢。事见《史记·夏本纪》。龙逄(páng):即关龙逄,夏末忠臣,因敢于直言进谏,为桀忌恨,后被桀囚禁杀害。

11、潇潇:风雨急骤貌。语本《诗经·郑风·风雨》:“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毛传:“潇潇,暴疾也。”亦形容凄清、冷寂貌。唐刘长卿《石梁湖有寄》:“潇潇清秋暮,袅袅凉风发。”

12、漫烂:联绵词,亦可写作“烂漫”,形容山花鲜明灿烂的样子。黄花:此处特指菊花。

13、袅袅:微风吹拂貌。《楚辞·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宋苏轼《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霏霏月转廊。”

14、扶疏:联绵词,形容枝叶繁茂纷披的样子。

声律启蒙全文注释

其二

旌对旆[1],盖对幢[2]

故国对他邦。

千山对万水,九泽对三江[3]

山岌岌[4],水淙淙[5]

鼓振对钟撞[6]

清风生酒舍,白月照书窗。

阵上倒戈辛纣战[7],道旁系颈子婴降[8]

夏日池塘,出没浴波鸥对对;春风帘幕,往来营垒燕双双[9]

注释

1、旌:古代的一种旗子,旗杆顶上用五色羽毛做装饰。旆(pèi):古代旗帜末端形如燕尾的垂旒飘带,也泛指旗子。

2、盖:车盖,古代车上遮雨蔽日的篷。状如伞,有柄。幢:张挂于舟车上的油布帷幕。《隋书·礼仪志五》:“王公加礼者,给油幢络车,驾牛。”

3、九泽:古代九大湖泊,说法不一。《尔雅·释地》提到“十薮”:“鲁有大野,晋有大陆,秦有杨陓,宋有孟诸,楚有云梦,吴越之间有具区,齐有海隅,燕有昭余祁,郑有圃田,周有焦护。”《周礼·夏官·职方式》提到九州泽薮:扬州有具区,荆州有云梦,豫州有圃田,青州有望诸,兖州有大野,雍州有弦蒲,幽州有貕养,翼州有杨纡,并州有昭余祁。《吕氏春秋·有始览》:“何谓九薮?吴之具区,楚之云梦,秦之阳华,晋之大陆,梁之圃田,宋之孟诸,齐之海隅,赵之钜鹿,燕之大昭。”九泽亦可泛指九州湖泊。《尚书·禹贡》:“九山刊旅,九川涤源,九泽既陂。”伪孔传释“九泽”为“九州之泽”。九泽亦可特指北方的湖泊。《淮南子·时则训》:“北方之极,自九泽穷夏晦之极,北至令正之谷。”汉高诱注:“九泽,北方之泽。夏,大也。晦,暝也。”三江:三条河流的并称。具体是哪三条,说法不一。《尚书·禹贡》:“三江既入,震泽底定。”唐陆德明《经典释文》:“韦昭云:‘谓吴松江、钱唐江、浦阳江也。’《吴地记》云:‘松江东北行七十里,得三江口,东北入海为娄江,东南入海为东江,并松江为三江。’”

4、岌岌:形容高耸的样子。战国屈原《离骚》:“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汉王逸章句:“岌岌,高貌。”

5、淙淙:象声词,形容水流的声音。晋陶潜《祭从弟敬远文》:“淙淙悬溜,暧暧荒林。”“淙”字,普通话里只有一个平声音,读cóng。但在“平水韵”系统里,却有三个音,分属于冬、江、绛三个韵,但不别义。此处,若按叶韵读,则音cáng。

6、鼓振:击鼓声。振,敲鼓。钟撞(chuáng):撞钟声。撞,今读去声,音zhuàng;在诗韵(“平水韵”)系统里,既可读仄声(属绛韵),亦可读平声(属江韵),不别义。“撞”字在此处读平声,音chuáng。

7、倒戈:倒转武器向己方进攻,指叛变。《尚书·武成》:“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辛纣:即商代最后一个君主帝辛。《史记·殷本纪》:“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商纣王因行暴政,被周武王所伐灭。据《尚书·武成》篇,武王伐纣,战于牧野,商纣王的前军临阵倒戈叛变,商军大败。

8、系颈:通行本《声律启蒙撮要》皆作“系剑”,实误。据文义,当作“系颈”。且明涂时相本作“系颈”。《声律启蒙》的编者(或刊刻者)或许觉得“系剑”与“倒戈”为工对,才改“系颈”为“系剑”。但从语典来看,“系剑”显然是错的。“系剑”语出《史记·吴太伯世家》:“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系颈”语出《史记·秦始皇本纪》:“子婴为秦王四十六日,楚将沛公破秦军入武关,遂至霸上,使人约降子婴。子婴即系颈以组,白马素车,奉天子玺符,降轵道旁。”南朝宋裴骃集解引汉应劭曰:“系颈者,言欲自杀也。”“系颈以组,白马素车,奉天子玺符,降轵道旁”,是天子投降仪式。系颈以组,指把丝绳套在颈上,表示伏罪投降。子婴(?—前206):秦始皇长子扶苏之子。赵高杀秦二世,立子婴为王,去帝号。子婴杀赵高。在位四十六天,刘邦兵至霸上,子婴投降。后为项羽所杀。

9、营垒:此处指燕子筑巢。营,营造。垒,本为古代军中作防守用的墙壁,此处指燕巢。宋王炎《陪留宰游灌溪回饮县圃六绝》其一:“泥融紫燕欲营垒,日暖黄蜂争取花。”

其三

铢对两[1],只对双。

华岳对湘江[2]

朝车对禁鼓[3],宿火对寒缸[4]

青琐闼[5],碧纱窗[6]

汉社对周邦[7]

笙箫鸣细细[8],钟鼓响嵱嵱[9]

主簿栖鸾名有览[10],治中展骥姓惟庞[11]

苏武牧羊,雪屡餐于北海[12];庄周活鲋,水必决于西江[13]

注释

1、铢(zhū)、两:古代重量单位。二十四铢为一两。铢、两比喻极轻微的分量。

2、华岳:即西岳华山。位于陕西华阴渭河盆地南,为五岳中的西岳,因突起突落形如莲花,故称为“华山”。湘江:为湖南省四大河流之一。经零陵、衡阳,合潇水、蒸水,北流经长沙注入洞庭湖。

3、朝车:古代君臣行朝夕礼及宴饮时出入用车。《礼记·玉藻》:“君羔幦虎犆;大夫齐车鹿幦豹犆,朝车;士齐车鹿幦豹犆。”汉郑玄注:“臣之朝车与齐车同饰。”《吕氏春秋·赞能》:“(管仲)至齐境,桓公使人以朝车迎之。”《后汉书·舆服志上》:“公、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夫人,会朝若蚕,各乘其夫之安车,右伌,加交络帷裳,皆皂。非公会,不得乘朝车,得乘漆布辎伈车,铜五末。”唐于具《古宴曲》:“雉扇合蓬莱,朝车回紫陌。”禁鼓:设置在宫城谯楼上报时的鼓。禁,指帝王所居之地。《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咸平五年》:“(谢)德权因条上衢巷广袤及禁鼓昏晓,皆复长安旧制。”

4、宿火:隔夜未熄的火。古诗文习用语。唐韦应物《郡斋卧疾绝句》:“香炉宿火灭,兰灯宵影微。”寒缸:亦作“寒垶”,指寒灯。古诗文习用语。唐白居易《不睡》:“焰短寒垶尽,声长晓漏迟。”

5、青琐闼(tà):宫门。借指皇宫、朝廷。南朝梁范云《古意赠王中书》:“摄官青琐闼,遥望凤凰池。”亦指富贵人家的门窗。青琐,原指装饰皇宫门窗的青色连环花纹。后借指宫廷,泛指豪华富丽的房屋建筑。亦指刻镂成格的窗户。《汉书·元后传》:“曲阳侯根骄奢僭上,赤墀青琐。”唐颜师古注引孟康曰:“以青画户边镂中”,并申之曰:“青琐者,刻为连环文,而青涂之也。”闼,小门。

6、碧纱窗:装有绿色薄纱的窗。唐白居易《伤春词》:“深浅檐花千万枝,碧纱窗外啭黄鹂。残妆含泪下帘坐,尽日伤春春不知。”

7、汉社:指汉朝。社,土地神,也指祭土神的地方,历代王朝建国必先立社坛,消灭别国也先毁其社坛,因此,社也是国家政权的标志。周邦:指周朝。邦,泛指国家,亦指古代诸侯的封国。《尚书·武成》:“惟先王建邦启土。”

8、笙箫:笙和箫,泛指管乐器。笙,一般用十三根长短不同的竹管制成。《说文解字》:“笙,十三簧,象凤之身也。”

9、钟鼓:钟和鼓,古代礼乐器。《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反反(chuāng):象声词,形容钟鼓玉石撞击发出的声音。

10、主簿栖鸾:语出《后汉书·循吏列传》:“枳棘非鸾凤所栖,百里岂大贤之路?今日太学曳长裾,飞名誉,皆主簿后耳。”主簿,古代官名,汉代中央及郡县官署多置之。其职责为主管文书,办理事务。至魏晋时渐为将帅重臣的主要僚属,参与机要,总领府事。此后各中央官署及州县虽仍置主簿,但任职渐轻。鸾,传说凤凰一类的神鸟。览:指仇览,一名香,字季智,陈留考城(今河南兰考)人。仇览胸怀大志,曾在考城令王涣署中做主簿,王涣治民严厉,认为他少鹰鹯之志,他则主张以德化人宽厚治民,认为做鹰鹯,不若鸾凤。王涣勉励他说:“荆棘丛可不是鸾凤栖身之地啊,你这样的贤人在小县做主簿太屈才了。”并将自己一个月的俸禄送给他做盘缠,送他到太学读书。

11、治中展骥:语出《三国志·蜀书·庞统传》:“先主领荆州,统以从事守耒阳令,在县不治,免官。吴将鲁肃遗先主书曰:‘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治中,古代官名。为州刺史的助理,主管文书档案。骥,良马。庞:指庞统(179—214),字士元,襄阳(今属湖北)人。与诸葛亮齐名,号为“凤雏”。刘备得荆州,任命他做耒阳令,因政绩差而免官。诸葛亮、鲁肃盛赞其才,刘备升他做治中从事,与诸葛亮并为军师中郎将。后从备入蜀,取刘璋,围攻雒城时,中流矢而卒。

12、“苏武牧羊”二句:语本《汉书·李广苏建传》:“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署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苏武(前140?—前60),字子卿,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代郡太守苏建之子。汉武帝天汉元年(前100),苏武奉命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居匈奴十九年而不肯降,杖汉节牧羊于北海之滨。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苏武获释回朝,官拜典属国。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病卒,年八十余。甘露三年(前51),汉宣帝命人画苏武像于麒麟阁,以表彰其功德。北海,即今俄罗斯贝加尔湖。

13、“庄周活鲋(fù)”二句:语本《庄子·外物》:“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大意为,庄子家贫,向监河侯借贷,没想到监河侯却对他说,等我收到税金后,借给你三百金。庄周因此很生气,说,昨天我在来的路上,听到车辙下的小坑洼里有一条鲫鱼在呼救。它说它是从东海而来,希望我能拿斗升之水救救它。我对它说,好吧,我将去游说吴王、越王,让他们引西江的水救你。鲫鱼很生气,说,那你倒不如早点到干鱼市场去找我。庄周(约前369—前286,一说约前368—前268),即庄子,战国时宋国蒙人。与孟子年代相去不远,尝为漆园吏。是继老子之后的道家思想代表人物。所著《庄子》一书,主张逍遥无为、安时处顺,倡导齐物我、一是非,影响极大,被道家学派尊为《南华经》。鲋,即鲫鱼。西江,古人多称长江中下游为西江。唐李白《夜泊牛渚怀古》:“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唐元稹《相忆泪》:“西江流水到江州,闻道分成九道流。”

声律启蒙四支注释版

其一

茶对酒,赋对诗[1]

燕子对莺儿。

栽花对种竹,落絮对游丝[2]

四目颉?

?3],一足夔[4]

鸲鹆对鹭鸶[5]

半池红菡萏[6],一架白荼蘼[7]

几阵秋风能应候[8],一犁春雨甚知时[9]

智伯恩深[10],国士吞变形之炭[11];羊公德大[12],邑人竖堕泪之碑[13]

注释

1、赋: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文体,需要押韵,多用铺陈手法,盛行于两汉。晋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2、落絮:落下的丝絮。比喻飘落的柳絮或雪花。古诗文习用语。宋晏殊《蝶恋花》:“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游丝:飘荡在空中的细丝,多为蜘蛛等虫类所吐。古诗文习用语。南朝梁沈约《三月三日率尔成篇》:“游丝映空转,高杨拂地垂。”

3、四目颉:传说中汉字的创造者,黄帝的史官,有四只眼睛。《论衡·骨相》:“苍颉四目,为黄帝史。”

4、一足夔(kuí):夔,舜的臣子,精通音律。舜曾说过“一夔足矣”,意思是像夔这样的臣子,得到一个就足够了,后人误传为夔只有一只脚。《韩非子·外储说左下·说二》:“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尧曰:“夔一而足矣,使为乐正。”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吕氏春秋·慎行览·察传》《孔丛子·论书》亦有类似记载。

5、鸲鹆(qúyù):鸟名。俗称八哥。亦写作“管鹆”。《春秋·昭公二十五年》:“有管鹆来巢。”杨伯峻注:“管同鸲,音劬。管鹆即今之八哥,中国各地多有之。”鹭鸶:即白鹭。因其头顶、胸、肩、背部皆生长毛如丝,故称“鹭鸶”。

6、菡萏(hàndàn):荷花的别称。《诗经·陈风·泽陂》:“彼泽之陂,有蒲菡萏。”毛传:“菡萏,荷花也。”《尔雅·释草》:“荷,芙渠。其茎茄,其叶蕸,其本蔤,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藕,其中的,的中薏。”

7、荼蘼:亦作“酴醾”,落叶小灌木,春末夏初时开花,花白色,有香气,供观赏。

8、应候:顺应时令节候。晋陆云《寒蝉赋》序:“处不巢居,则其俭也;应候守节,则其信也。”候,物候,指动植物随季节气候变化而变化的周期现象,亦泛指时令。《素问》:“岐伯曰:‘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古人把五天称为“一候”,一年七十二候。现代气象学上仍沿用。

9、一犁春雨:因春雨宜于耕种,故谓之“一犁春雨”。宋人谢耕道曾画一犁春雨图,闻名一时,陆游、赵师秀等名诗人争相题咏。

10、智伯:即智襄子智瑶(前506—前453),姬姓,智氏,名瑶,因智氏出于荀氏,故又称“荀瑶”,春秋末期晋国六卿之首,时人尊称其智伯(又写作“知伯”)。晋出公十七年(前458),与赵、魏、韩四分范氏、中行氏地为邑。后与韩、魏攻赵襄子,于晋出公二十二年(前453)反被赵襄子联合韩、魏而灭。谥襄,故又称“智襄子”。

11、国士:一国中最优秀的人,此处指豫让。豫让最初是中行氏的门客,因为不被重用,所以转而投奔智伯,得到智伯的礼遇。后来智伯被赵襄子杀害,豫让为了替智伯报仇,用漆涂在身上,使自己生疮癞,又吞炭而使自己声音变得嘶哑,以防止赵襄子认出自己从而有所防备。行刺失败之后,赵襄子问他为什么单单替智伯报仇,他回答说,(智伯)以国士遇我,我故以国士报之。另外,我们常说的“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也是豫让在为智伯报仇之前表明心志的话。《史记·刺客列传》记其事。变形之炭:语出《史记·刺客列传》:“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严格来说,“吞炭”只能“变声”,“漆身”才能“变形”。《声律启蒙》此处是混而言之。

12、羊公:指西晋功臣羊祜(221—278),字叔子,泰山南城(今山东平邑)人。蔡邕外孙、司马师之妻弟。初以上计吏仕魏,锺会被诛后,渐居要职,官至中领军,掌兵权。晋武帝代魏之后,官拜尚书右仆射、卫将军。泰始五年(269),迁都督荆州诸军事。在州垦田屯粮,与吴将陆抗使命交通,各保分界,传为一时美谈。官至征南大将军,封南城侯。在官清俭。咸宁四年(278)卒。临终,举杜预自代。《晋书》有传。

13、堕泪之碑:羊祜镇守荆州,颇得百姓爱戴。他死后,襄阳百姓在岘山为他建庙立碑,大家看到碑都忍不住流泪,杜预于是给碑取名叫“堕泪碑”。《晋书·羊祜传》:“襄阳百姓于岘山祜平生游憩之所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预因名为堕泪碑。荆州人为祜讳名,屋室皆以门为称,改户曹为辞曹焉。”

声律启蒙全文注释

其二

行对止,速对迟。

舞剑对围棋[1]

花笺对草字[2],竹简对毛锥[3]

汾水鼎[4],岘山碑[5]

虎豹对熊罴[6]

花开红锦绣,水漾碧琉璃[7]

去妇因探邻舍枣[8],出妻为种后园葵[9]

笛韵和谐,仙管恰从云里降;橹声咿轧[10],渔舟正向雪中移。

注释

1、围棋:下围棋。“围”在此处是动词。

2、花笺:华丽精美的信纸。南朝陈徐陵《〈玉台新咏〉序》:“三台妙迹,龙伸蠖屈之书;五色花笺,河北胶东之纸。”草字:草书。汉字字体的一种,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3、竹简:古代用以书写、记事的竹片。《后汉书·宦者传·蔡伦》:“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晋荀勖《〈穆天子传〉序》:“汲县民不準盗发古冢所得书也,皆竹简素丝编,以臣勖前所考定古尺度其简,长二尺四寸,以墨书,一简四十字。”毛锥:毛笔的别称。因其形如锥,束毛而成,故名。《旧五代史·汉书·史弘肇传》:“弘肇又厉声言曰:‘安朝廷,定祸乱,直须长枪大剑,至如毛锥子,焉足用哉!’三司使王章曰:‘虽有长枪大剑,若无毛锥子,赡军财富,自何而集?’”

4、汾水鼎:据《史记·封禅书》,汉文帝时方士新垣平预言汾阴将出宝鼎,后汉武帝时果在汾阴掘得宝鼎,汉武帝因此改年号为“元鼎”。汾水,即汾河,在今山西省境内,黄河第二大支流。源于山西宁武管涔山麓,贯穿山西省南北,在河津附近汇入黄河。《山海经》载:“管涔之山……汾水出焉。西流注入河。”汾者,大也,汾河因此而得名。

5、岘山碑:即堕泪碑。参前注。

6、熊罴(pí):熊和罴。皆为猛兽。比喻勇士或雄师劲旅。《尚书·牧誓》:“尚桓桓,如虎如貔,如熊如罴。”《尚书·康王之诰》:“则亦有熊罴之士,不二心之臣,保乂王家。”《尔雅·释兽》:“罴,如熊,黄白文。”晋郭璞注:“似熊而长头高脚,猛憨多力,能拔树木,关西呼曰豭罴。”

7、碧琉璃:亦作“碧瑠璃”。碧绿色的琉璃。亦喻指碧绿色的光莹透明之物。唐宋诗多用来形容绿水。唐李涉《题水月台》:“水似晴天天似水,两重星点碧琉璃。”宋欧阳修《浣溪沙》:“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瑠璃滑净无尘。”

8、去妇因探邻舍枣:典出《汉书·王吉传》:“始吉少时学问,居长安。东家有大枣树垂吉庭中,吉妇取枣以啖吉。吉后知之,乃去妇。东家闻而欲伐其树,邻里共止之,因固请吉令还妇。里中为之语曰:‘东家有树,王阳妇去;东家枣完,去妇复还。’其厉志如此。”大意为,王吉曾因妻子偷摘邻居家的几个枣子而休妻,后来在邻里的劝阻下夫妇才重归于好。王吉(?—前48),字子阳,琅邪皋虞(今山东即墨)人。西汉大儒,兼通“五经”,曾官昌邑王(刘贺)中尉。昌邑王被立为帝仅二十七天,以行淫乱废,王吉因常忠言谏王得免死罪。汉宣帝时,王吉官任博士、谏大夫,曾上疏议论宣帝得失,后以病辞归。王吉与贡禹为友,皆以德行闻名,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汉元帝初立,命使者征用王吉与贡禹。王吉年老,未至京,死于途中。去妇,指休妻。探,此处指偷摘。“探”字在普通话里只有去声一个读音,但在“平水韵”里却是平、去两读,与下文相对应的“种”字是平对仄。

9、出妻为种后园葵:典出《史记·循吏列传·公仪休》:“(公仪休)食茹而美,拔其园葵而弃之。见其家织布好,而疾出其家妇,燔其机,云‘欲令农士工女安所仇其货乎?’”公仪休是春秋时期鲁国博士,官至宰相,廉洁奉法,禁止食禄者与小民争利。公仪休吃到自家种的葵菜,又见自家织的布很精美,认为这是在和园夫、织女争利,于是怒而拔去葵菜,并休妻出门。出妻,指休妻。葵,即冬葵,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扁圆形。种子、根、茎、叶均可入药,嫩叶可食。

10、咿轧:象声词。此处形容摇橹发出的声音。

其三

戈对甲,鼓对旗。

紫燕对黄鹂。

梅酸对李苦[1],青眼对白眉[2]

三弄笛[3],一围棋[4]

雨打对风吹。

海棠春睡早[5],杨柳昼眠迟[5]

张骏曾为槐树赋[7],杜陵不作海棠诗[8]

晋士特奇[9],可比一斑之豹[10];唐儒博识[11],堪为五总之龟[12]

注释

1、梅酸:典出《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曹操行军,找不到水源饮用,就哄骗士兵说前方有大片梅林,可以解渴。李苦:典出《世说新语·雅量》:“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王戎七岁时,跟小朋友们一起玩,看见路边李子树结满果子,小朋友抢着摘,王戎说这李子的味道一定是苦的。

2、青眼:指对人喜爱或器重。与“白眼”相对。眼睛平视则见黑眼珠,上视则见白眼珠。典出《世说新语·简傲》“嵇康与吕安善”南朝梁刘孝标注引《晋百官名》:“嵇喜字公穆,历扬州刺史,康兄也。阮籍遭丧,往吊之。籍能为青白眼,见凡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喜往,籍不哭,见其白眼,喜不怿而退。康闻之,乃赍酒挟琴而造之,遂相与善。”阮籍藐视礼俗,以白眼对凡夫俗子,以青眼待喜欢的人。阮籍母亲去世,嵇喜(嵇康之兄)来吊唁,阮籍对他以白眼;嵇康来吊唁,阮籍以青眼相迎。白眉:语出《三国志·蜀书·马良传》:“马良,字季常,襄阳宜城人也。兄弟五人,并有才名,乡里为之谚曰:‘马氏五常,白眉最良。’良眉中有白毛,故以称之。”三国时蜀国马良眉有白毛,他兄弟五人都有才名,且都以“常”为字,但马良最杰出,因此当时人说:“马氏五常,白眉最良。”后因以“白眉”喻兄弟或侪辈中的杰出者。

3、三弄笛:吹奏笛子或笛曲的一段、一章,称作“一弄”。典出《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出都,尚在渚下。旧闻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识。遇桓于岸上过,王在船中,客有识之者,云是桓子野。王便令人与相闻云:‘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桓时已贵显,素闻王名,即便回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东晋桓伊善吹笛,与王徽之路上相逢,应王之邀,吹奏三章。后人据此创作“梅花三弄”笛曲,描写傲霜斗雪的寒梅,曲中主调重复出现三次。

4、一围棋:即下一局围棋。典出南朝梁任昉《述异记》:“信安郡石室山,晋时王质伐木至,见童子数人棋而歌,质因听之。童子以一物与质,如枣核。质含之,不觉饥。俄顷,童子谓曰:‘何不去?’质起视,斧柯尽烂。既归,无复时人。”后人以此喻光阴迅速。唐李洞《赠徐山人》:“知叹有唐三百载,光阴未抵一先棋。”

5、海棠春睡:语出《太真外传》:“上皇登沉香亭,诏太真妃子。妃子时卯醉未醒,命力士从侍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上皇笑曰:‘岂是妃子醉,真海棠睡未足耳。’”后人多用“海棠春睡”形容女子睡眼惺忪、娇媚无比的样子。

6、杨柳昼眠:典出《三辅故事》:“汉苑中有柳,状如人形,号曰人柳,一日三眠三起。”后人因有“柳眠”之说。唐李贺《沙路曲》:“柳脸半眠丞相树,佩马铃钉踏沙路。”唐韩偓《早起探春》:“烟柳半眠藏利脸,雪梅含笑绽香唇。”

7、张骏(307—346):字公庭。张寔子,十六国时前凉国君。嗣其叔张茂为凉州牧西平公,并受前赵封凉王之号。全盛时,尽有陇西之地。在位凡二十二年。谥文王,庙号世祖。槐树赋:《晋书·凉武昭王传》:“先是,河右不生楸、槐、柏、漆,张骏之世,取于秦陇而植之,终于皆死,而酒泉宫之西北隅有槐树生焉,玄盛又著《槐树赋》以寄情,盖叹僻陋遐方,立功非所也。亦命主簿梁中庸及刘彦明等并作文。”据此,可知作《槐树赋》的应是西凉武昭王李暠,而非前凉世祖张骏。李暠(351—417),字玄盛,小字长生,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晋安帝隆安四年(400),据敦煌、酒泉,称凉公,建立西凉政权。在位凡十七年。谥武昭王,庙号太祖。李暠写《槐树赋》,旨在抒发偏安一隅、难以建功立业的情感。

8、杜陵:指唐代诗人杜甫,杜甫家住长安杜陵,晚年自称“杜陵野老”。不作海棠诗:宋人注意到杜甫没有写过海棠诗,对此问题非常关注。苏轼《赠黄州官妓》诗云:“恰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吟诗。”杨万里《海棠四首》其四云:“岂是少陵无句子,少陵未见欲如何?”成书于宋代的《古今诗话》云:“杜子美母名海棠,子美讳之,故《杜集》中绝无海棠诗。”其实,《古今诗话》说杜甫因母名海棠而避讳不写海棠诗的说法,纯属附会。海棠非中原本土花卉,传入较晚,盛唐时期尚未成为主流观赏花卉,不独杜甫,盛唐时代其他大诗人也没写过海棠诗。

9、晋士:指晋人王献之(344—386),字子敬,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善书法,与父王羲之齐名,并称“二王”。

10、一斑之豹:语出《世说新语·方正》:“王子敬数岁时,尝看诸门生摴蒲,见有胜负,因曰:‘南风不竞。’门生辈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王献之从小聪慧,几岁时看人博弈,便能推断结果,却因年幼被人轻视,说他不过是用管窥豹,只看见豹身上的一块斑纹。

11、唐儒:指唐朝大儒殷践猷,他学问广博,被贺知章称为“五总龟”,意思是他无所不知。

12、五总之龟:语出《新唐书·儒学(中)》:“殷践猷,字伯起,陈给事中不害五世从孙。博学,尤通氏族、历数、医方。与贺知章、陆象先、韦述最善,知章尝号为‘五总龟’,谓龟千年五聚,问无不知也。”据说龟每长二百年,就能生出两条尾巴,称一总;到千岁的时候,共有五总,称“一聚”。五总的龟无所不知,因此人们常用“五总之龟”来比喻人的学识广博。

声律启蒙五微注释版

其一

来对往,密对稀。

燕舞对莺飞。

风清对月朗[1],露重对烟微[2]

霜菊瘦[3],雨梅肥[4]

客路对渔矶[5]

晚霞舒锦绣,朝露缀珠玑[6]

夏暑客思欹石枕[7],秋寒妇念寄边衣[8]

春水才深[9],青草岸边渔父去[10];夕阳半落[11],绿莎原上牧童归[12]

注释

1、朗:明亮。

2、露重:古诗文习用语。露本不重,但因新枝纤细柔弱,故显露重。南朝梁庾仲容《咏柿诗》:“风生树影移,露重新枝弱。”南朝宋鲍照《与谢尚书庄三联句》:“风轻桃欲开,露重兰未胜。”

3、霜菊:傲霜的秋菊。菊花秋天开,已下霜,故称“秋菊”。唐白居易《寄王秘书》:“霜菊花萎日,风梧叶碎时。”瘦:宋人诗词喜言菊瘦。如苏辙《次韵张去华院中感怀》:“临阶野菊偏能瘦,倚槛青松解许长。”陆游《初冬》:“雨荒园菊枝枝瘦,霜染江枫叶叶丹。”

4、雨梅肥:语出唐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其五:“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后人诗词里的“梅肥”,可指梅花,亦可指梅子,而以后者为多。宋文天祥《翠玉楼观雪》:“柳眼惊何老,梅花觉半肥。”指梅花肥。宋卢祖皋《浣溪沙》:“中酒情怀滋味薄,肥梅天气带衣慵。日长门巷雨余风。”此“肥梅天气”,指梅雨季节。

5、客路:指旅途。古诗文习用语。唐王湾《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渔矶:可供垂钓的水边岩石。矶,水边的石滩或突出的大石。古诗文习用语。唐戴叔伦《过故人陈羽山居》:“峰攒仙境丹霞上,水绕渔矶绿玉湾。”

6、珠玑:珠宝玉石。玑,不圆的珠子。汉东方朔《七谏》:“玉与石其同匮兮,贯鱼眼与珠玑。”

7、欹:本字作“攲”,本义是斜、倾、侧;又同“倚”。此处是动词,倚靠之义。“欹枕”是唐诗常用词汇,如元稹《晚秋》:“谁怜独欹枕,斜月透窗明。”

8、边衣:戍守边关的人穿的衣服。北周王褒《和张侍中看猎》:“独嗟来远客,辛苦倦边衣。”府兵制时代,士兵的衣服由家人制作寄送。入秋,妻子要为戍边的丈夫寄寒衣。唐裴说《闻砧》诗,诗题一作《寄边衣》:“时闻寒雁声相唤,纱窗只有灯相伴。几展齐纨又懒裁,离肠恐逐金刀断。”宋许棐《寄衣曲》:“芦花风紧雁飞飞,便寄边衣也是迟。妾把剪刀犹觉冷,况君披甲枕戈时。”都是写这一习俗。

9、春水才深:《三国志·吴书·吴主传》:“(建安)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须,权与相拒月余。曹公望权军,叹其齐肃,乃退。”裴注引《吴历》曰:“权为笺与曹公,说:‘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又唐杜甫《南邻》:“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声律启蒙》“春水才深”四字,系嫁接《三国志》“春水方生”与杜诗“秋水才深”语典而成。

10、渔父:渔翁。

11、夕阳半落:古诗文习用语,宋人常用。如丘葵《晚行书所见》:“夕阳半落红犹在,寒月初升白未匀。”陈允平《一寸金》:“水满萍风作。阑干外、夕阳半落。”张孝祥《菩萨蛮》:“吴波细卷东风急,斜阳半落苍烟湿。”

12、绿莎:绿色的莎草,泛指绿草地。莎,莎草,也叫香附子,可以入药。古诗文习用语。唐元稹《和乐天题王家亭子》:“风吹笋箨飘红砌,雨打桐花盖绿莎。”前蜀韦庄《睹军回戈》:“御苑绿莎嘶战马,禁城寒月捣征衣。”

声律启蒙全文注释

其二

宽对猛[1],是对非。

服美对乘肥[2]

珊瑚对玳瑁[3],锦绣对珠玑[4]

桃灼灼[5],柳依依[6]

绿暗对红稀?

?7]。

窗前莺并语[8],帘外燕双飞。

汉致太平三尺剑[9],周臻大定一戎衣[10]

吟成赏月之诗,只愁月堕[11];斟满送春之酒[12],惟憾春归。

注释

1、宽:指政策宽容。猛:指政策严苛。《左传·昭公二十年》载郑子产谓子太叔之言:“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

2、服美:穿华贵的衣服。乘肥:“乘肥马”的简称,指坐着骏马驾的车子。语出《论语·雍也》:“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后世遂以“乘肥衣轻”比喻奢华的生活。此句“服美”与《论语》“衣轻裘”意思相当。

3、珊瑚:由海洋生物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骨骼聚结而成的东西,状如树枝,多为红色,也有白色或黑色的。鲜艳美观,可做装饰品。汉班固《西都赋》:“珊瑚碧树,周阿而生。”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八·珊瑚》:“珊瑚生海底,五七株成林,谓之珊瑚林。居水中直而软,见风日则曲而硬,变红色者为上,汉赵佗谓之火树是也。亦有黑色者不佳,碧色者亦良。昔人谓碧者为青琅玕,俱可作珠。”玳瑁:亦作“瑇瑁”,一种海洋动物,形似龟。甲壳黄褐色,有黑斑和光泽,可做装饰品。甲片可入药。汉司马相如《子虚赋》:“其中则有神龟蛟鼉,瑇瑁鳖黿。”

4、锦绣:花纹色彩精美鲜艳的丝织品。《墨子·公输》:“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亦用以比喻美丽或美好的事物。唐刘禹锡《酬乐天见贻贺金紫之什》:“珍重和诗呈锦绣,愿言归计并园庐。”

5、灼灼:形容花开得茂盛。《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毛传:“灼灼,花之盛也。”

6、依依:形容杨柳枝叶纷披、随风摇动的样子。《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7、绿暗、红稀:形容暮春时绿荫幽暗、红花凋谢的景象。唐韩琮《暮春浐水送别》:“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8、莺并语:指黄莺和鸣。莺语,指莺的啼鸣声。古诗文常用语。晋孙绰《兰亭》:“莺语吟修竹,游鳞戏澜涛。”唐白居易《寒食日过枣团店》:“酒香留客住,莺语和人诗。”

9、三尺剑:汉高祖刘邦说自己夺得天下,全靠手中的三尺剑。见前注(“一东”篇)。

10、臻(zhēn):至,达成。大定:指一统天下。一戎衣:一穿上军装,泛称用兵作战。戎衣,军服。或云,“衣”当作“殷”,谓一用兵而胜殷。一,亦作“壹”。《尚书·武成》:“一戎衣,天下大定。”(伪)孔传:“衣,服也。一着戎服而灭纣。”《中庸》:“武王缵大王、王季、文王之绪,壹戎衣而有天下。”汉郑玄注:“戎,兵也。衣,读如殷,声之误也。齐人言殷声如衣。……壹戎殷者,壹用兵伐殷也。”唐孔颖达疏:“郑必以衣为殷者,以十一年观兵于孟津,十三年灭纣,是再着戎服,不得称一戎衣,故以衣为殷。”今人或主张“壹”通“殪”,“衣”通“殷”,戎即大,“一戎衣”即灭大商。

11、月堕:即月落。古诗文习用语。唐姚合《杏溪十首·渚上竹》:“诗人月下吟,月堕吟不休。”

12、送春:送别春天。唐代文人有在三月晦日(三十日)送春的风雅传统。唐白居易有《送春归》诗,题注:“元和十一年三月三十日作。”词曰:“送春归,三月尽日日暮时。去年杏园花飞御沟绿,何处送春曲江曲。今年杜鹃花落子规啼,送春何处西江西。”

其三

声对色[1],饱对饥。

虎节对龙旂[2]

杨花对桂叶,白简对朱衣[3]

尨也吠[4],燕于飞[5]

荡荡对巍巍[6]

春暄资日气[7],秋冷借霜威[8]

出使振威冯奉世[9],治民异等尹翁归[10]

燕我弟兄,载咏棣棠暉暉[11];命伊将帅,为歌杨柳依依[12]

注释

1、声:音乐。色:女色。声色连用,多指歌妓舞女。《礼记·月令》:“(仲夏之月)止声色,毋或进。”唐孔颖达疏:“止声色者,歌乐华丽之事,为助阴静,故止之。”

2、虎节:雕刻成虎头形的符节,周代山国使者出行时所持的符节。《周礼·地官·掌节》:“凡邦国之使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皆金也。”汉郑玄注:“使节,使卿大夫聘于天子诸侯,行道所执之信也。土,平地也。山多虎,平地多人,泽多龙,以金为节,铸象焉。”清孙诒让正义引清江永曰:“此即小行人之虎、人、龙节,列国之使,各用其虎、人、龙节,以为行道之信。观其用虎节,知其自山国而来,人、龙亦然。”虎节后来多用作兵符,是调兵的凭证。一般是铜质虎形,分左、右两半,朝廷存右半,统帅持左半,作调动军队的凭证用。龙旂:是画有两龙蟠结的旗帜。天子仪仗之一。《诗经·商颂·玄鸟》:“龙旂十乘,大糦是承。”郑笺:“交龙为旂。”《周礼·考工记·辀人》:“龙旂九斿,以象大火也。”汉郑玄注:“交龙为旂,诸侯之所建也。”唐贾公彦疏:“九斿,正谓天子龙旂。”清后期通行本《声律启蒙撮要》,此处作“龙旗”。但“旗”字在“四支”韵,“旂”在“五微”韵,当以“旂”字为是。且,明涂时相本《声律发蒙》作“旂”。

3、白简:古代御史弹劾官员时使用白简上疏,故用以指弹劾性的奏章,亦可指代御史。《晋书·傅玄传》:“玄天性峻急,不能有所容;每有奏劾,或值日暮,捧白简,整簪带,竦踊不寐,坐而待旦。”朱衣:大红色的公服。古代王公及高级官员所穿。《礼记·月令》:“(孟夏之月)天子居明堂左个,乘朱路,驾赤骝,载赤旂,衣朱衣,服赤玉。”《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三十年》:“甲子,宫门未开,劭以朱衣加戎服上,乘画轮车,与萧斌共载,卫从如常入朝之仪。”元胡三省注:“朱衣,太子入朝之服。”《后汉书·蔡邕传》:“臣自在宰府,及备朱衣,迎气五郊,而车驾稀出。”《晋书·礼志下》:“太元中,尚书符问王公已下见皇太子仪及所衣服。侍中领国子博士车胤议:‘朝臣宜朱衣褠帻,拜敬,太子答拜。’”唐朝时四品、五品官所穿的绯服,亦称“朱衣”。后遂以“朱衣”代指入仕、升官。

4、尨(máng):一种多毛的狗。吠:狗叫。《诗经·召南·野有死麕》:“无使尨也吠。”毛传:“尨,狗也。”《说文解字》:“尨,犬之多毛者。”

5、燕于飞:燕子比翼双飞。于,词头,无实义。《诗经·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6、荡荡:形容广大、浩大、博大的样子。《尚书·洪范》:“无偏无党,王道荡荡。”《论语·泰伯》:“大哉尧之为君也……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宋朱子集注:“荡荡,广远之称也。”巍巍:形容山势高耸的样子。亦用以形容人崇高伟大。《论语·泰伯》:“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三国曹魏何晏集解:“巍巍,高大之称。”

7、春暄:春暖。亦指春暖之时。古诗文习用语。南朝宋谢庄《宋孝武帝哀策文》:“雨零露湛,冬暖春暄。”《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唐孔颖达疏:“人遇春暄,则四体舒泰。”暄,日光带来的温暖。资:借助。

8、霜威:寒霜肃杀的威力,即霜寒。古诗文习用语。南朝齐谢朓《高松赋》:“岂凋贞于岁暮,不受令于霜威。”

9、出使振威冯奉世:指西汉冯奉世出使西域大振国威一事。冯奉世(?—前39),字子明,上党潞(今山西潞城)人,徙居杜陵(今陕西西安)。三十多岁开始学习《春秋》和兵法。汉宣帝时,受命出使西域,遇上莎车国作乱,杀害汉朝使者及所置莎车王,冯奉世当机立断,调发西域诸国兵马五千人,大破莎车,威震西域。宣帝封他光禄大夫、水衡都尉。汉元帝时,率军击破陇西羌,升任左将军光禄勋。《汉书》有传。

10、治民异等尹翁归:指尹翁归为官政绩优秀,位居前列。语出《汉书·尹翁归传》。异等,特等,指成绩超乎寻常。尹翁归(?—前62),字子兄(kuàng),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汉宣帝时,官至东海太守、右扶风,为官清廉,治民有方,家无余财,颇得时誉。元康四年(前62)卒,汉宣帝下诏褒奖,称赞他“廉平乡正,治民异等”。《汉书》有传。

11、“燕我弟兄”二句:指《诗经·小雅·常棣》一诗的主旨是燕乐兄弟。燕,通“宴”,宴请。《毛诗序》:“《常棣》,燕兄弟也。闵管、蔡之失道,故作《常棣》焉。”载,则。棣棠,“棠棣”之倒文。亦可写作“常棣”“唐棣”。木名,即郁李。因《诗经·小雅·常棣》是“燕兄弟”之诗,故后世多以棠棣代指兄弟情谊。媛媛(wěi):形容花朵光明华美的样子。《诗经·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媛媛。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毛传:“媛媛,光明也。”

12、“命伊将帅”二句:指《诗经·小雅·采薇》是天子命将帅出征时所奏的乐歌。《毛诗序》:“《采薇》,遣戍役也。文王之时,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猃狁之难。以天子之命,命将率,遣戍役,以守卫中国。故歌《采薇》以遣之。”伊,他。杨柳依依,语出《诗经·小雅·采薇》。

声律启蒙六鱼注释版

其一

无对有,实对虚。

作赋对观书。

绿窗对朱户[1],宝马对香车[2]

伯乐马[3],浩然驴[4]

弋雁对求鱼[5]

分金齐鲍叔[6],奉璧蔺相如[7]

掷地金声孙绰赋[8],回文锦字窦滔书[9]

未遇殷宗,胥靡困傅岩之筑[10];既逢周后,太公舍渭水之渔[11]

注释

1、绿窗:绿色纱窗。指女子居室。古诗文习用语。唐李绅《莺莺歌》:“绿窗娇女字莺莺,金雀娅鬟年十七。”亦指贫女的居室,与红楼相对(红楼为富家女子居室)。唐白居易《秦中吟·议婚》:“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绿窗贫家女,寂寞二十余。”朱户:古代帝王赏赐诸侯或有功大臣的朱红色的大门,古为“九锡”之一种。《韩诗外传》卷八:“诸侯之有德,天子锡之。一锡车马,再锡衣服……六锡朱户。”亦可泛指朱红色大门,代指富贵人家。户,一扇门。古诗文习用语。

2、宝马、香车:指名贵的良马、华丽的车子,借指富贵之家出行的排场。古诗文习用语。唐沈佺期《上巳日祓禊渭滨应制》:“宝马香车清渭滨,红桃碧柳禊堂春。”此处“车”属“六鱼”韵,读jū。

3、伯乐马:伯乐,春秋时人,姓孙,名阳。善于相马,曾经为秦穆公相马,认为求良马不难,求真正的千里马难。一般的良马“可形容筋骨相”;相天下绝伦的千里马,则必须“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列子·说符》。《庄子·马蹄》:“及至伯乐,曰:‘我善治马。’”唐陆德明释文:“伯乐,姓孙,名阳,善驭马。”

4、浩然驴:相传孟浩然曾经在灞桥冒着风雪骑驴寻梅,并且说他作诗的灵感多得自风雪中的驴子背上。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七载:“唐相国郑綮虽有诗名,本无廊庙之望。……或曰:‘相国近有新诗否?’对曰:‘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此处何以得之。’盖言平生苦心也。”但历代文人更相信“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是孟浩然的风雅之事。唐唐彦谦《忆孟浩然》:“郊外凌兢西复东,雪晴驴背兴无穷。句搜明月梨花内,趣入春风柳絮中。”宋王庭珪《赠写真徐涛》:“会貌诗人孟浩然,便觉灞桥风雪起。”金赵秉文《春山诗意图》:“何年身入画图传,似是三生孟浩然。诗句工夫驴背上,醉乡田地酒旗边。”金李纯甫《灞陵风雪》:“蹇驴驼着尽诗仙,短策长鞭似有缘。政在灞陵风雪里,管是襄阳孟浩然。”明张岱《夜航船》:“孟浩然情怀旷达,常冒雪骑驴寻梅,曰‘吾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背上’。”

5、弋雁:射雁。弋,带有绳子的箭,用来射飞禽。《诗经·郑风·女曰鸡鸣》:“将翱将翔,弋凫与雁。”郑笺:“弋,缴射也。”

6、分金:即管、鲍分金。春秋时齐国管仲和鲍叔牙一块儿做买卖,每次分红时,管都多留给自己,鲍对此不仅不怪,反而说管这不是贪,而是穷,是需要。后以此比喻相知的深厚。语出《史记·管晏列传》:“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即鲍叔牙,春秋时齐国人,与管仲为莫逆之交。后来管、鲍二人分保公子纠与公子小白。齐襄公死,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公子纠被杀,公子小白回国即位,即齐桓公。鲍叔牙力劝桓公释管仲之囚,桓公任管仲为相,终成霸业。事见《史记·管晏列传》。

7、奉璧:指蔺相如奉璧入秦之事。战国时赵惠文王得到楚和氏璧,秦昭王致书赵王,愿以十五城换璧。当时秦强赵弱,惠文王担心赵国给秦国璧而秦国不给赵国城,蔺相如愿奉璧前往,说:“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后即以“归赵”“奉璧”等比喻物归原主。蔺相如,战国时赵国大臣。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赵惠文王时,秦昭王强索和氏璧,说以十五城为交换。蔺相如奉命带璧入秦,当庭据理力争,终于完璧归赵,以功拜上大夫。赵惠文王二十年(前279),随赵王与秦王在渑池相会,使赵王未受屈辱,升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意欲羞侮之,蔺相如容忍谦让,使廉颇愧悟,登门谢罪,成为刎颈之交。事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8、掷地金声:晋孙绰写成《天台山赋》,对友人范荣期说:“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范起初不信,打开来一读,果然赞不绝口。事见《世说新语·文学》《晋书·孙绰传》。金石,钟磬之类的乐器。后以“掷地金声”形容辞章优美。孙绰(314—371):字兴公,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遥)人,徙居会稽(今浙江绍兴)。东晋文学家,文名冠于一时。历任征西将军(庾亮)参军、太学博士、尚书郎、建威长史、右军长史、永嘉太守、散骑常侍,官至廷尉卿、领著作郎。年五十八,卒。

9、回文锦字:东晋十六国时期前秦女子苏蕙,曾经把回文诗作为图案制成彩锦寄给流放远方的丈夫窦滔,内容非常凄楚感人。《晋书·列女传》:“窦滔妻苏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兰,善属文。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悽惋,凡八百四十字,文多不录。”后遂以“回文锦字”喻妻子之书信或情书,亦指妇女的诗文佳作。唐李白《代赠远》:“织锦作短文,肠随回文结。”回文,即回文诗,是一种顺着读倒着读都通顺的诗文。如南朝齐王融《春游回文诗》:“枝分柳塞北,叶暗榆关东。垂条逐絮转,落蕊散花丛。池莲照晓月,幔锦拂朝风。低吹杂纶羽,薄粉艳妆红。离情隔远道,叹结深闺中。”倒过来读,不仅文字通顺,且押韵,还是一首完整的诗。

10、“未遇殷宗”二句:是说贤人傅说在被殷高宗武丁发现并重用之前,还在傅岩服劳役。相传武丁做梦得到一名贤臣,派人四处寻访,终于在傅岩找到相貌相符之人,名叫“说”。《尚书·说命上》:“王宅忧,亮阴三祀。既免丧,其惟弗言。群臣咸谏于王曰:‘呜呼!知之曰明哲,明哲实作则。天子惟君万邦,百官承式。王言惟作命;不言,臣下罔攸禀令。’王庸作书以诰曰:‘以台正于四方,台恐德弗类,兹故弗言。恭默思道,梦帝赉予良弼,其代予言。’乃审厥象,俾以形旁求于天下。说筑傅岩之野,惟肖。爰立作相,王置诸其左右。”《史记·殷本纪》:“武丁夜梦得圣人,名曰说。以梦所见视群臣百吏,皆非也。于是乃使百工营求之野,得说于傅险中。是时,说为胥靡,筑于傅险。见于武丁,武丁曰是也。得而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故遂以傅险姓之,号曰傅说。”殷宗,指殷高宗,即商王武丁。武丁乃帝小乙之子,帝盘庚之侄,相传少时生活在民间,知稼穑之艰难。即位后,重用傅说、甘盘等贤臣,励精图治,商王朝得以复兴,史称“武丁中兴”。在位五十九年,庙号高宗。“夏商周断代工程”将其在位时间定为前1250年—前1192年。胥靡,是古代的一种刑罚,把多个人系联在一起服劳役。这里是指受胥靡之刑的人,即傅说。《吕氏春秋·求人》:“傅说,殷之胥靡也。”汉高诱注:“胥靡,刑罪之名也。”《汉书·楚元王传》:“二人谏,不听,胥靡之,衣之赭衣,使杵臼雅舂于市。”唐颜师古注:“联系使相随而服役之,故谓之胥靡,犹今之役囚徒以锁联缀耳。”傅岩,亦称“傅险”,古地名。位于今山西平陆东,相传商代贤士傅说曾服役版筑于此,故称。后因以泛指栖隐之处或隐逸之士。《尚书·说命上》:“说筑傅岩之野。”(伪)孔传:“傅氏之岩,在虞虢之界,通道所经,有涧水坏道,常使胥靡刑人筑护此道。说贤而隐,代胥靡筑之以供食。”《史记·殷本纪》:“得说于傅险中。是时,说为胥靡,筑于傅险。”唐司马贞索隐:“旧本作‘险’,亦作‘岩’也。”唐张守节正义引《地理志》:“傅险即傅说版筑之处。所隐之处,窟名圣人窟,在今陕州河北县北七里,即虞国、虢国之界。又有傅说祠。”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山西三·平阳府》:“傅岩,县(平陆县)东三十五里,即殷相傅说隐处,俗名圣人窟。其地亦曰隐贤社。”筑,以木杵捣土使结实。古时修建城墙等工事,用夹板夹住泥土,用木杵把土砸实,称为“版筑”。

11、“既逢周后”二句:是说姜太公遇到周文王之后,就不再在渭水河边钓鱼。典出《史记·齐太公世家》:“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渔钓奸周西伯。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彨,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于是周西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与语大说,曰:‘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号之曰‘太公望’,载与俱归,立为师。”既,已,已经。周后,指周文王。后,君,王。周文王(前1152?—前1056?),姓姬,名昌。周太王(古公亶父)之孙,王季之子,周武王、周公旦之父;殷时为西方诸侯之长,称西伯。曾被纣囚于羑里,后获释。在位五十年,三分天下有其二,为其子武王灭商奠定了基础。事迹见《史记·周本纪》。太公,指西周开国功臣姜尚,姜姓,吕氏,名尚。因周文王初得他时,说“吾太公望子久矣”,故称“太公望”,俗称“姜太公”。辅佐周文王、武王父子,武王时尊为师尚父。足智多谋,长于用兵。武王灭商后,封太公望于齐,都营丘,为齐之始祖。渭水,即渭河,发源于甘肃省,经陕西省流入黄河。

声律启蒙全文注释

其二

终对始,疾对徐[1]

短褐对华裾[2]

六朝对三国[3],天禄对石渠[4]

千字策[5],八行书[6]

有若对相如[7]

花残无戏蝶,藻密有潜鱼[8]

落叶舞风高复下[9],小荷浮水卷还舒[10]

爱见人长,共服宣尼休假盖[11];恐彰己吝,谁知阮裕竟焚车[12]

注释

1、疾:速度快。徐:速度慢。

2、短褐:粗布短衣。古代贫贱者或僮竖之服。《墨子·非乐上》:“昔者齐康公兴乐万,万人不可衣短褐,不可食糠糟。”清孙诒让间诂:“短褐,即裋褐之借字。”《荀子·大略》:“衣则竖褐不完。”唐杨倞注:“竖褐,僮竖之褐,亦短褐也。”晋陶潜《五柳先生传》:“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褐,指粗布或粗布衣。最早用葛、兽毛制成,后通常指大麻、兽毛的粗加工品,古时贫贱人穿。华裾:指华丽的衣服。唐李贺《高轩过》:“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裾,衣服的前后襟。

3、六朝:三国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相继建都建康(吴名建业,今江苏南京),史称为六朝。三国:指东汉后出现的魏、蜀、吴鼎立的历史时期。从220年曹丕称帝始,到280年吴亡止。或将汉献帝在位的年代(189-220)亦计入该期。亦以指魏、蜀、吴三个国家。南朝宋裴松之《上三国志表》:“臣前被诏,使采三国异同,以注陈寿《三国志》。”

4、天禄:指天禄阁,汉宫中藏书阁名。汉高祖时创建,在未央宫内。《三辅黄图·未央宫》:“天禄阁,藏典籍之所。《汉宫殿疏》云:‘天禄、麒麟阁,萧何造,以藏秘书,处贤才也。’”成帝、哀帝及王莽时,刘向、刘歆、扬雄等曾先后校书于此。石渠:指石渠阁,西汉皇室藏书之处,在长安未央宫殿北。《三辅黄图·阁》:“石渠阁,萧何造。其下砻石为渠以导水,若今御沟,因为阁名。所藏入关所得秦之图籍。至于成帝,又于此藏秘书焉。”

5、千字策:宋代殿试考策论,宋神宗时期,限定字数为一千字,称为千字策。《宋史·选举志一·科目上》:“熙宁三年,亲试进士,始专以策,定著限以千字。”

6、八行书:指书信。过去的信笺、诗笺一般有九道竖格,可以写八行。《后汉书·窦章传》:“更相推荐。”唐李贤注引汉马融《与窦伯向(章)书》曰:“孟陵奴来,赐书,见手迹,欢喜何量,见于面也。书虽两纸,纸八行,行七字。”近代多指请托的信件。

7、有若(前508?—?):孔子弟子,春秋时期鲁国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说:“有若少孔子四十三岁。”而《孔子世家·七十二弟子解》说:“有若,鲁人,字子有,少孔子三十六岁。为人强识,好古道也。”《孟子·滕文公上》载:“子夏、子张、子游以有若似圣人,欲以所事孔子事之。”《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亦云:“孔子既没,弟子思慕,有若状似孔子,弟子相与共立为师,师之如夫子时也。”可见孔子死后一段时间内,有若在孔门弟子中位望极高,故《论语》中,孔门弟子,仅有若、曾参称有子、曾子。相如:历史上有两个名叫“相如”的大名人,一是战国时期赵国大臣蔺相如,一个是指西汉大文学家司马相如。蔺相如,见前注。司马相如(约前179—前118),字长卿,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汉景帝时为武骑常侍,因病免。依附梁孝王,从枚乘等游。后于临邛遇新寡家居的卓文君,携以私奔。汉武帝读相如所作《子虚赋》而善之,召为郎。后为中郎将,奉使通西南夷,有功。拜孝文园令,病免。司马相如是伟大的汉赋作家,代表作有《子虚赋》《上林赋》等。《史记》《汉书》皆为立传。

8、藻密有潜鱼:语出《诗经·小雅·鱼藻》:“鱼在在藻,有颁其首。”毛传:“鱼以依蒲藻为得其性。”郑笺:“藻,水草也。鱼之依水草,犹人之依明王也。明王之时,鱼何所处乎?处于藻。既得其性则肥充,其首颁然。此时人物皆得其所,正言鱼者以潜逃之类,信其著见。”藻密,指水藻密集,宜于鱼儿潜伏。宋刘克庄《春日即事六言》其二:“藻密难呼金鲫,柳疏未啭黄鹂。”潜鱼,指隐伏在水下活动的鱼儿。

9、舞风:随风飘舞。

10、卷还舒:卷起又展开。卷、舒,多用以形容云或树叶,也用以比喻人在社会上的进退、隐显。

11、“爱见人长”二句:典出《孔子家语·致思》:“孔子将行,雨而无盖。门人曰:‘商也有之。’孔子曰:‘商之为人,甚吝于财。吾闻与人交,推其长者,违其短者,故能久也。’”孔子下雨天出门,学生建议向子夏借伞。孔子说子夏为人吝啬,如果向他借伞,而他不愿意借,就会彰显他的吝啬。与人交往,应该彰显别人的长处而非短处。这样,友情才能长久。见(xiàn),显现,展现。宣尼,指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先世为宋国贵族,移居鲁国。孔子曾任鲁国中都宰,官至司寇,因不满鲁国执政季桓子所为,离开鲁国而周游卫、宋、陈、蔡、齐、楚等国,皆不为所用。晚年返鲁,删定《诗》《书》,聚徒讲学,传授礼、乐,相传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余人。今存《论语》一书,是他和弟子的谈话记录。其学说以“仁”为核心,以“礼”为规范。汉代以后,儒家学说被奉为正统。孔子被尊为圣人,历代加封“大成至圣文宣王”“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先师”等号。休假盖,指孔子不向弟子子夏借伞一事。休,停,止。假,借。盖,伞。

12、“恐彰己吝”二句:典出《世说新语·德行》:“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阮裕为人豪爽,乐于助人。他有一辆好车,别人来借,没有不给的。有人安葬母亲,想要向阮裕借车,因为怕被拒绝而不敢开口。阮裕听后说,我有好车竟使别人不敢借,还要车作什么?于是命人把车子烧毁了。阮裕,字思旷,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初为王敦主簿,因看出王敦有不臣之心,而终日酗酒,王敦认为他徒有虚名,令他出任溧阳令,不久以公事免官,因此免遭王敦之祸。后任尚书郎,历官临海太守、东阳太守、散骑常侍、国子祭酒,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年六十二卒。《晋书》有传。

其三

麟对凤,鳖对鱼。

内史对中书[1]

犁锄对耒耜[2],畎浍对郊墟[3]

犀角带[4],象牙梳。

驷马对安车[5]

青衣能报赦[6],黄耳解传书[7]

庭畔有人持短剑[8],门前无客曳长裾[9]

波浪拍船,骇舟人之水宿[10];峰峦绕舍,乐隐者之山居。

注释

1、内史:古代官名。周至隋皆有内史,但历代职能差别颇大。周代内史,协助天子管理爵禄废置等政务。见《周礼·春官·内史》。《左传·襄公十年》:“使周内史选其族嗣,纳诸霍人,礼也。”晋杜预注:“内史,掌爵禄废置者。”秦代内史,掌治理京师。汉景帝分置左右内史。汉武帝太初元年改右内史为京兆尹,左内史为左冯翊。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史记·蒙恬列传》:“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西汉初年在诸侯王国置内史,掌民政。历代沿置,至隋始废。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六:“汉制,诸侯王国以相治民事,若郡之有太守也。晋则以内史行太守事,国除为郡,则复称太守,然二名往往混淆,史家亦互称之。”隋文帝改中书省为内史省,置内史监、令各一员。隋炀帝改为内书省。唐高祖武德初复为内史省,三年改为中书省。后亦用以称中书省的官员。参阅《通志·职官三》《旧唐书·职官志二》。中书:既是官署名,又是官名。作为官署名,中书即中书省,为隋唐时期三省之一,负责起草发布诏令。宋代的政事堂,亦称“中书”。作为官名,中书可指中书令,亦可指中书舍人。

2、耒耜:上古时候用来翻土的农具,形状像现在的铁锹。耒是耒耜的柄,耜是耒耜下端的起土部分。《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天子亲载耒耜,措之于参保介之御间。”汉郑玄注:“耒,耜之上曲也。”亦用作农具的总称。一说耒、耜为两种农具。参阅徐中舒《耒耜考》。

3、畎浍:田间的小水沟,泛指溪流、沟渠。《尚书·益稷》:“予决九川,距四海,濬畎浍,距川。”汉郑玄注:“畎浍,田间沟也。”《汉书·李寻传》:“今汝、颍畎浍皆川水漂踊,与雨水并为民害。”唐颜师古注:“畎浍,小流也。”郊墟:郊外,村野荒丘之间。唐韩愈《符读书城南》:“时秋积雨霁,新凉入郊墟。”

4、犀角带:用犀牛角作装饰的衣带,一般为官员专用。《宋史·舆服志五》:“太宗太平兴国七年正月,翰林学士承旨李昉等奏曰:‘奉诏详定车服制度,请从三品以上服玉带,四品以上服金带,以下升朝官、虽未升朝已赐紫绯、内职诸军将校,并服红鞓金涂银排方。虽升朝着绿者,公服上不得系银带,余官服黑银方团胯及犀角带。贡士及胥吏、工商、庶人服铁角带。’”

5、驷马:指驾一车的四匹马。亦指显贵者所乘的驾四匹马的高车,表示地位显赫。唐许浑《将赴京师留题孙处士山居》诗之一:“应学相如志,终须驷马回。”安车:指古代可以坐乘的小车。古车立乘,此为坐乘,故称安车。供年老的高级官员及贵妇人乘用。高官告老还乡或征召有重望的人,往往赐乘安车。安车多用一马,礼尊者则用四马。《周礼·春官·巾车》:“安车,雕面鹥总,皆有容盖。”汉郑玄注:“安车,坐乘车。凡妇人车皆坐乘。”《汉书·张禹传》:“为相六岁,鸿嘉元年,以老病乞骸骨,上加优再三乃听许。赐安车驷马,黄金百斤,罢就第。”

6、青衣能报赦:典出《晋书·载记第十三》,传说前秦国君苻坚正草拟诏书准备大赦天下,一只苍蝇绕着笔尖盘旋,驱之复还。旨意未及下达,外界竟传开了,苻坚于是派人调查。都说是一个青衣人在街市上大喊“官欲大赦”。苻坚于是醒悟青衣人就是之前的苍蝇。青衣,青色或黑色的衣服。汉以后,多为地位低下者所穿。此处指苍蝇。赦,即大赦,指由皇帝发布命令,赦免若干罪犯,或予以减刑。

7、黄耳解传书:典出《晋书·陆机传》:“初机有骏犬,名曰黄耳,甚爱之。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笑语犬曰:‘我家绝无书信,汝能赍书取消息不?’犬摇尾作声。机乃为书以竹筒盛之而系其颈,犬寻路南走,遂至其家,得报还洛。其后因以为常。”因为晋代陆机的小狗黄耳能替主人送信,后世便以“黄耳”喻指信使。书,书信。

8、短剑:匕首。刺客惯用的兵刃。《汉书·邹阳传》:“匕首窃发。”唐颜师古注:“匕首,短剑也。其首类匕,便于用也。”旧注认为此句是荆轲刺秦王的典故,但“庭畔”与“持”等字皆难落实,今不取。

9、门前无客曳长裾:典出《汉书·邹阳传》:“臣闻交龙襄首奋翼,则浮云出流,雾雨咸集。圣王底节修德,则游谈之士归义思名。今臣尽智毕议,易精极虑,则无国不可奸;饰固陋之心,则何王之门不可曳长裾乎?”西汉初期,邹阳在吴王刘濞门下做门客,曾上书吴王,说自己如果出卖才智事人,则天下哪个诸侯国都会给个职位;如果巧饰言行,哪个诸侯王门下不可拖着长裾逍遥自在地讨生活啊?客,门客。寄食于贵族门下并为之服务的人。曳长裾,形容拖着长裾、大摇大摆走来走去的样子。长裾,长衣,亦指长袖。

10、水宿:指在舟中或水边过夜。《文选·(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诗》:“水宿淹晨暮,阴霞屡兴没。”唐吕延济注:“水宿,宿于舟中也。”

声律启蒙七虞注释版

其一

金对玉,宝对珠。

玉兔对金乌[1]

孤舟对短棹[2],一雁对双凫[3]

横醉眼[4],捻吟须[5]

李白对杨朱[6]

秋霜多过雁[7],夜月有啼乌[8]

日暖园林花易赏,雪寒村舍酒难沽[9]

人处岭南,善探巨象口中齿[10];客居江右[11],偶夺骊龙颔下珠[12]

注释

1、玉兔:指神话中月亮里的白兔。亦代指月亮。《楚辞·天问》:“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汉王逸章句:“言月中有菟,何所贪利,居月之腹,而顾望乎?菟,一作兔。”晋傅咸《拟〈天问〉》:“月中何有?玉兔捣药。”金乌:指太阳。传说太阳中有三足金乌,所以用金乌代指太阳。《淮南子·精神训》:“日中有踆乌,而月中有蟾蜍。”汉高诱注:“踆,犹蹲也,谓三足乌。”东汉王充《论衡·说日》:“儒者曰:‘日中有三足乌,月中有兔、蟾蜍。’”汉刘桢《清虑赋》:“玉树翠叶,上栖金乌。”

2、棹:划船用的小桨。亦指小船。

3、一雁对双凫:典出《古文苑·(伪)苏武别李陵诗》:“双凫俱北飞,一雁独南翔。”后人遂以“双凫一雁”为感伤离别之词。唐白居易《与元九书》:“故兴离别,则引双凫一雁为喻;讽君子小人,则引香草恶鸟为比。”凫,水鸟,俗称“野鸭”,似鸭,雄的头部绿色,背部黑褐色,雌的全身黑褐色,常群游湖泊中,能飞。

4、醉眼:指酒醉后迷离的眼神。古诗文习用语。唐杜甫《九日登梓州城》:“弟妹悲歌里,乾坤醉眼中。”

5、捻吟须:捻着胡须思索诗句。唐卢延让《苦吟》:“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6、李白(701—762):唐代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其先人隋末窜于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今人多主张李白即出生于此。唐中宗神龙元年(705)随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清廉乡。李白在蜀中度过青少年时代,玄宗开元十二年(724)出蜀漫游,天宝元年(742)奉诏入京,供奉翰林,三载(744)赐金还山,复漫游各地。天宝末年,安禄山叛乱,李白应召入永王李璘幕府,王室内讧,李璘兵败被杀,李白受累入狱,获释不久又被定罪流放夜郎;肃宗乾元二年(759)三月于途中白帝城遇赦,返回江夏,重游洞庭、皖南。宝应元年(762)卒于当涂(今属安徽马鞍山)。因李白曾官翰林供奉,故世称“李翰林”;因贺知章誉其为“天上谪仙人”,后人又称其“李谪仙”。杨朱:先秦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战国初魏国人。又称“杨生”“杨子”“杨子居”。后于墨子,前于孟子。反对墨子兼爱、尚贤之说,其说主“重己”“贵生”,不以物累形,拔一毫而利天下不为。孟子斥为异端。著述不传,言行散见《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书中。

7、秋霜多过雁:北方霜降前后有鸿雁从塞北过境南飞。《梦溪笔谈·杂志一》:“北方有白雁,似雁而小,色白,秋深则来。白雁至则霜降,河北人谓之‘霜信’。杜甫诗云:‘故国霜前白雁来’,即此也。”胡道静校证:“白雁非普通之白化个体,而为另一独立雁种,盖今称‘雪雁’者是。”

8、夜月有啼乌:月夜里听见乌鸦啼叫,倍感凄凉。《乌夜啼》为乐府旧题,又为古曲名、词牌名、曲牌名。乐府旧题《乌夜啼》,属清商曲辞《西曲歌》。《旧唐书·音乐志二》:“《乌夜啼》,宋临川王义庆所作也。元嘉十七年,徙彭城王义康于豫章。义庆时为江州,至镇,相见而哭,为帝所怪,征还宅,大惧。妓妾夜闻乌啼声,扣斋阁云:‘明日应有赦。’其年更为南兖州刺史,作此歌。故其和云:‘笼窗窗不开。乌夜啼,夜夜望郎来。’今所传歌似非义庆本旨。”作为琴曲名的《乌夜啼》,即《乌夜啼引》,与《西曲歌》义同事异。《乐府诗集·琴曲歌辞四·乌夜啼引》引唐李勉《琴说》:“《乌夜啼》者,何晏之女所造也。初,晏系狱,有二乌止于舍上。女曰:‘乌有喜声,父必免。’遂撰此操。”《乌夜啼》又为唐教坊曲名,南唐后主李煜用为词牌名;又为曲牌名,属南吕宫,南北曲均有,北曲较多用,字数与词牌不同,多用在套曲中《玄鹤鸣》曲牌之后。

9、沽:买。多指买酒。

10、“人处岭南”二句:据说大象会精心埋藏脱落的牙齿。岭南人熟悉大象的习性,因此善于寻获珍贵的象牙。《初学记·兽部·象》引三国吴万震《南州异物志》:“俗传象牙岁脱,犹爱惜之,掘地而藏之。人欲取,当作假牙潜往易之,觉则不藏故处。”岭南,指五岭以南的地区,即广东、广西一带。五岭,见前“岭北”注。齿,此处指象牙。

11、江右:指长江下游以西地区,后来称江西省为江右。

12、骊龙颔下珠:出自骊龙颔下的宝珠,价值千金,很难得到。后人也用“骊珠”来形容珍贵的人或物。典出《庄子·列御寇》:“河上有家贫恃纬萧而食者,其子没于渊,得千金之珠。其父谓其子曰:‘取石来锻之!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骊龙而寤,子尚奚微之有哉!’”骊,黑色。

声律启蒙全文注释

其二

贤对圣,智对愚。

傅粉对施朱[1]

名缰对利锁[2],挈榼对提壶[3]

鸠哺子[4],燕调雏[5]

石帐对郇厨[6]

烟轻笼岸柳,风急撼庭梧[7]

曲沼鱼多[10],可使渔人结网;平田兔少,漫劳耕者守株[11]

注释

1、傅粉:搽粉。“傅粉何郎”典出《世说新语·容止》:“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饼。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南朝梁刘孝标注引《魏略》曰:“晏性自喜,动静粉帛不去手,行步顾影。”施朱:指涂脂抹粉。傅粉施朱,谓打扮得很妖艳。语出战国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赋》:“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南朝梁费昶《行路难》诗之二:“蛾眉偃月徒自妍,傅粉施朱欲何为?”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旧唐书·张易之传》:“由是兄弟俱侍宫中,皆傅粉施朱,衣锦绣服。”

2、名缰:比喻性说法,因功名能束缚人,故称“名缰”。汉东方朔《与友人书》:“不可使尘网名缰拘锁,怡然长笑,脱去十洲三岛,相期拾瑶草,吞日月之光华,共轻举耳!”利锁:比喻性说法,因利益能束缚人,故称“利锁”。名缰利锁,谓功名利禄如束缚人的缰绳和锁链。宋柳永《夏云峰》:“向此免、名缰利锁,虚费光阴。”

3、挈(qiè)榼(kē):提着酒壶或食盒。挈,提。榼,古代用来盛酒的器具,亦泛指盒一类的器物。唐白居易《长斋月满寄思黯》:“明朝斋满相寻去,挈榼抱衾同醉眠。”提壶:提着酒壶。晋陶潜《游斜川》:“提壶接宾侣,引满更献酬。”

4、鸠哺子:鸠鸟哺育孩子。据说鸤鸠喂食雏鸟,早上从大的开始喂,晚上从小的开始喂。典出《诗经·曹风·鸤鸠》:“鸤鸠在桑,其子七兮。”毛传:“鸤鸠之养其子,朝从上下,莫从下上,平均如一。”后世遂以“鸠哺”比喻慈母养育之恩。明吾丘瑞《运甓记·磛眼一方端石砚

8、,龙涎三炷博山炉

9、。翦逆闻丧》:“半生鸠哺,一旦乌伤,难见我的慈亲面也。”

5、燕调雏:燕子训练幼鸟学飞。调,调教,训练。雏,幼鸟。宋周密《浣溪沙》:“花径日迟蜂课蜜,杏梁风软燕调雏。”旧注引《竹溪闲话》:“燕雏将长,其母调之使飞。”

6、石帐:指石崇的锦步障。西晋石崇,为了炫富,曾经用织锦做步帐五十里。《世说新语·汰侈》:“王君夫以奶糒澳釜,石季伦用蜡烛作炊。君夫作紫丝布步障碧绫裹四十里,石崇作锦步障五十里以敌之。石以椒为泥,王以赤石脂泥壁。”后人遂以“石帐”代指装饰奢华。石崇(249—300),字季伦,因生于青州,故小名齐奴,渤海南皮(今属河北沧州)人。大司马石苞子。因伐吴有功,封安阳乡侯。晋惠帝时,任南中郎将、荆州刺史,领南蛮校尉,加鹰扬将军,因劫掠往来商客而致富。后任太仆、征虏将军、卫尉等职;与潘岳等谄事外戚贾谧,号为“二十四友”。永康元年(300),贾后、贾谧被赵王伦所杀,中书令孙秀诬陷石崇谋反,赵王伦矫诏杀石崇及其外甥欧阳建。石崇性情豪放奢靡,曾于河阳置金谷别馆,富甲天下;又曾与贵戚王恺(字君夫)斗富。石崇有宠妓名绿珠,孙秀求之不与,石崇被捕时,绿珠跳楼而死。郇(xún)厨:“郇公厨”“郇国厨”的简称。唐代韦陟,袭封郇国公。生活奢靡,厨中多美味佳肴。唐冯贽《云仙杂记》卷三:“韦陟厨中,饮食之香错杂,人入其中,多饱饫而归。语曰:‘人欲不饭筋骨舒,夤缘须入郇公厨。’”后因以“郇公厨”称膳食精美。

7、撼:摇动。

8、管眼:即鸲鹆眼,指石上的圆形斑点。端砚以有鸲鹆眼者为名贵。故“管眼”亦借指砚台。管,管鹆,又作“鸲鹆”,即八哥,见前注。宋朱敦儒《西江月》:“琴上金星正照,砚中管眼相青。”《剪灯余话·武平灵怪录》:“尝擅文房四宝称,尽夸鸲眼胜金星。”旧注引《矶谱》:“端溪矶石有管鹆眼。”端石砚:即端砚。因产于唐代端州(今广东肇庆)而得名,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与甘肃洮砚、安徽歙砚、山西澄泥砚齐名。清屈大均《广东新语·石语·端石》对端砚的矿坑有详细记载,屡屡提及鸲鹆眼,如:“相传下岩旧坑卵石,色黑如漆,细润有眼,眼中有晕,或六七眼相连。扣之清越,研之无声,着墨不热无泡,良久微浸,若油艳发,此至庆历间已少。中岩在山半,名半边岩。其卵石紫嫩肝色,细润有眼,小如绿豆,有条纹或白或绿,扣之及研皆无声。外有黄膘包络,久用锋芒不退,宋时此坑取之亦竭矣。中岩新坑,石色淡紫,眼如鸲鹆,有晕。其嫩者扣之无甚声,磨墨有微声,久用锋芒退乏,此不及下岩远甚。上岩旧坑有青紫,新坑石皆灰色,紫而粗燥,眼如鸡眼大,扣之磨墨皆无声,有松板纹。久用光如镜面,比中岩又远不及。”

9、龙涎:即龙涎香,是抹香鲸病胃的分泌物。类似结石,从鲸体内排出,漂浮海面或冲上海岸。为黄、灰乃至黑色的蜡状物质,香气持久,是极名贵的香料。宋刘过《沁园春·美人指甲》:“见凤鞋泥污,偎人强剔,龙涎香断,拨火轻翻。”博山炉:香炉名。因炉盖上的造型似传闻中的海中名山博山而得名。一说象华山,因秦昭王与天神博于是,故名。后作为名贵香炉的代称。《西京杂记》卷一:“长安巧工丁缓者……又作九层博山香炉,镂为奇禽怪兽,穷诸灵异,皆自然运动。”

10、曲沼:曲池,曲折迂回的池塘。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冲觉寺》:“斜峰入牖,曲沼环堂,树响飞嘤。”

11、漫劳:徒劳,空使。耕者守株:典出《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说有个宋国人,耕地的时候,遇见一只兔子撞在地里的树桩上撞死了,于是他便一直在树桩那里等,希望能再次捡到兔子。成语“守株待兔”就是由此而来,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汉王充《论衡·宣汉》:“以已至之瑞,效方来之应,犹守株待兔之蹊,藏身破罝之路也。”亦用以比喻妄图不劳而获。株,指露出地面的树根,俗称树桩。

其三

秦对赵[1],越对吴[2]

钓客对耕夫[3]

箕裘对杖履[4],杞梓对桑榆[5]

天欲晓,日将晡[6]

狡兔对妖狐[7]

读书甘刺股[8],煮粥惜焚须[9]

韩信武能平四海[10],左思文足赋三都[11]

嘉遁幽人[12],适志竹篱茅舍[13];胜游公子[14],玩情柳陌花衢[15]

注释

1、秦:古国名。嬴姓,相传是伯益的后代。在今陕西和甘肃一带。秦襄公始立国,孝公时,成为战国七雄之一。秦王政时统一天下,建立秦王朝。赵:古国名。战国七雄之一。在今山西北部、河北西部和南部一带。后为秦所灭。

2、越:古国名。也称“於越”,姒姓,相传始祖为夏少康庶子无余。封于会稽。春秋末,越王句践卧薪尝胆,终灭强吴,称霸一时;战国时,为楚所灭。吴:古国名。相传为周太王长子太伯所建,在今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后扩展至淮河下游一带。春秋末年,吴王阖闾及其子夫差时期,盛极一时,为天下霸主,后被越王句践所灭。

3、钓客:垂钓的人。古诗文习用语。唐薛能《边城寓题》:“蚕市归农醉,渔舟钓客醒。”

4、箕裘:指继承父业。《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唐孔颖达疏:“积世善冶之家,其子弟见其父兄世业嬹铸金铁,使之柔合以补治破器,皆令全好,故此子弟仍能学为袍裘,补续兽皮,片片相合,以至完全也……善为弓之家,使干角挠屈调和成其弓,故其子弟亦睹其父兄世业,仍学取柳和软挠之成箕也。”良冶、良弓,指善于冶金、造弓的人。意谓子弟由于耳濡目染,往往继承父兄之业。后因以“箕裘”比喻祖上的事业。杖履:对老人的敬称。古代礼仪,五十岁的老人得扶杖;又古人入室必脱鞋于外,而长者可入室而后脱鞋。所以杖履为敬老之词。宋苏轼《夜坐与迈联句》:“乐哉今夕游,复此陪杖履。”

5、杞梓:杞树和梓树,都是优良木材。比喻优秀人才。典出《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晋卿不如楚,其大夫则贤,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虽楚有材,晋实用之。”晋杜预注:“杞、梓,皆木名。”《晋书·陆机陆云传论》:“观夫陆机、陆云,实荆衡之杞梓,挺珪璋于秀实,驰英华于早年。”宋司马光《送李汝臣同年谪官导江主簿》:“良工构明堂,必不遗杞梓。”桑榆:桑树与榆树。日落时光照桑榆树端,因以指日暮。又以比喻事情的靠后阶段,或比喻晚年。《太平御览》卷三引《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树端,谓之桑榆。”《后汉书·冯异传》:“始虽垂翅回谿,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6、日将晡:指天快晚了。日晡,又作“日佈”,是古人计时用语。因古人申时而食,故指申时。申时,相当于现代计时的下午三时至五时。《史记·吕太后本纪》:“日佈时,遂击产,产走。”

7、狡兔:古人因为野兔善于藏身,故称之为“狡兔”。“狡兔三窟”典出《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后以“狡兔三窟”喻藏身处多,便于避祸。“狡兔死,走狗烹”典出《史记·越王句践世家》:“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种见书,称病不朝。”《史记·淮阴侯列传》:“上令武士缚信,载后车。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亨!’上曰:‘人告公反。’遂械系信。至雒阳,赦信罪,以为淮阴侯。”又,“牵黄犬,逐狡兔”,比喻逍遥自在的生活。典出《史记·李斯列传》:“(秦)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妖狐:古人认为狐狸妖媚,故称“妖狐”。用以比喻淫荡、谄媚的女子;或谓以阴柔手段迷惑人。《晋书·石勒载记下》:“大丈夫行事当礌礌落落,如日月皎然,终不能如曹孟德、司马仲达父子,欺他孤儿寡妇,狐媚以取天下也。”唐骆宾王《代李敬业以武后临朝移诸郡县檄》:“掩袂工谗,狐媚偏能惑主。”

8、刺股:典出《战国策·秦策一》:“(苏秦)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战国时策士苏秦游说秦王,上书十次,未被采用,资用乏绝,归家发愤读书。每当夜里犯困的时候,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后因以“刺股”指勤学苦读。

9、焚须:典出《新唐书·李佀传》:“(侂)性友爱,其姊病,尝自为粥而燎其须。姊戒止。答曰:‘姊多疾,而侂且老,虽欲数进粥,尚几何?’”唐代开国功臣李侂的姐姐生病,他亲自为姐姐煮粥,煮粥的时候,胡须被炉火烧到而不惜。后因以“煮粥焚须”喻手足之爱。

10、韩信(?—前196):西汉开国大臣,著名军事家,淮阴(今江苏淮安)人。韩信早年家贫,常从人寄食,曾受胯下之辱。秦末参加项羽部队,因不受重用,改投刘邦,被拜为大将军。楚汉战争中,刘邦采纳他的建议,攻占关中。刘邦、项羽在荥阳相持时,他率军袭击项羽侧翼,占据黄河下游地区。后被刘邦封为齐王。前202年于垓下(今安徽灵璧南)击灭项羽。楚汉战争结束后,被解除兵权,降为淮阴侯。后被吕后设计诱杀。平四海:指平定天下。四海,古人认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各按方位为“东海”“南海”“西海”和“北海”,但亦因时而异,说法不一。《尚书·益稷》:“予决九川,距四海。”《孟子·告子下》:“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遂以四海指天下、全国各处。《尚书·大禹谟》:“文命敷于四海,祗承于帝。”《史记·高祖本纪》:“大王起微细,诛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辄裂地而封王侯。”

11、左思(250?—305?):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西晋文学家。后人辑有《左太冲集》。赋三都:指左思曾作《三都赋》。三都,指蜀都、吴都、魏都。《晋书·文苑传》载左思用十年时间,精心撰写《三都赋》,得当时名流皇甫谧揄扬,名声大作,“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12、嘉遁:旧时谓合乎正道的退隐,合乎时宜的隐遁。《周易·遁》:“嘉遁贞吉,以正志也。”《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在乾之姤,匿景藏光,嘉遁养浩,韬韫儒墨,潜化傍流,畅于殊俗。”幽人:幽隐之人,隐士。《周易·履》:“履道坦坦,幽人贞吉。”唐孔颖达疏:“幽人贞吉者,既无险难,故在幽隐之人守正得吉。”《后汉书·逸民传序》:“光武侧席幽人,求之若不及。”

13、适志:指舒适自得。《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晋郭象注:“自快得意,悦豫而行。”竹篱茅舍:常指乡村中因陋就简的屋舍,诗文中多代指隐士居所。宋王安石《清平乐》:“云垂平野,掩映竹篱茅舍。”

14、胜游:快意的游览。唐刘禹锡《奉和裴侍中将赴汉南留别座上诸公》:“管弦席上留高韵,山水途中入胜游。”金元好问《探花词》:“美酒清歌结胜游,红衣先为渚莲愁。”

15、玩情:同寄情、怡情。柳陌花衢:同“柳巷花街”,喻指妓院或妓院聚集之处。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宋罗烨《醉翁谈录·柳屯田耆卿》:“至今柳陌花衢,歌姬舞女,凡吟咏讴唱,莫不以柳七官人为美谈。”陌,本为东西向的田间小路,亦泛指街道。衢,四通八达的大街。

声律启蒙八齐注释版

其一

岩对岫[1],涧对溪。

远岸对危堤[2]

鹤长对凫短[3],水雁对山鸡。

星拱北[4],月流西[5]

汉露对汤霓[6]

桃林牛已放[7],虞坂马长嘶[8]

叔侄去官闻广、受[9],弟兄让国有夷、齐[10]

三月春浓,芍药丛中蝴蝶舞;五更天晓,海棠枝上子规啼[11]

注释

1、岫:山谷,亦可指峰峦。

2、危堤:指高高的水坝。因高而显得危险。

3、鹤长:指鹤的腿很长。凫短:指野鸭的腿很短。凫,野鸭。《庄子·骈拇》:“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后用“鹤长凫短”比喻事物各有特点,并不整齐划一。

4、拱北:拱卫北极星。语本《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后因以喻拱卫君王或四裔归附。唐罗邺《春晚渡河有怀》:“万里山河星拱北,百年人事水归东。”

5、月流西:指月亮向西偏斜。流西,指日月星辰向西运行。中国古人称日月星辰运行皆为“西流”。魏曹丕《燕歌行》其一:“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晋刘琨《重赠卢谌诗》:“功业未及建,夕阳忽西流。”晋傅玄《两仪诗》:“日月西流景东征。”唐金立之《秋夕》:“寒露已催鸿北去,火云渐散月西流。”

6、汉露:汉武帝迷信神仙,在建章宫筑神明台,立铜仙人舒掌捧铜盘承接甘露,想要服食长生。《汉书·郊祀志上》载汉武帝:“其后又作柏梁、铜柱、承露仙人掌之属矣。”唐颜师古注:“《三辅故事》云:‘建章宫承露盘高二十丈,大七围,以铜为之,上有仙人掌承露,和玉屑饮之。’”汤霓:成汤征伐天下,百姓期待他就好像大旱的时候盼望看见雨前云彩和雨后彩虹一样。《孟子·梁惠王下》:“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汉赵岐注:“霓,虹也,雨则虹见,故大旱而思见之。”宋孙奭疏:“云霓,虹也。”

7、桃林:古地区名。在今河南灵宝以西、陕西潼关以东地区。周武王克商之后,将战马放归华山之南,将运载辎重的牛放归桃林郊野,以示不再动用武力。《尚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伪)孔传:“山南曰阳,桃林在华山东,皆非长养牛马之地,欲使自生自死,示天下不复乘用。”《史记·留侯世家》:“放牛桃林之阴,以示不复输积。”唐刘禹锡《述旧贺迁寄陕虢孙常侍》:“关头古塞桃林静,城下长河竹箭回。”

8、虞坂:古地名。在今山西平陆一带。《初学记·州郡部》:“《战国策》曰:骐骥驾盐车上虞坂。今按:在安邑县界。”按:传世本《战国策》,“虞坂”作“太行”。《战国策·楚策四·汗明见春申君》:“汗明曰:‘君亦闻骥乎?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伯乐遭之,下车,攀而哭之,解纻衣以幂之。骥于是俯而喷,仰而鸣,声达于天,若出金石声者,何也?彼见伯乐之知己也。’”伯乐一日路过虞坂,见到一匹成年千里马因为主人不识货而被用来拉盐车,眼看这匹马步履艰难,伯乐不由上前抱住马脖子,失声痛哭,那匹马也仰天长嘶,似乎是找到了知音。

9、叔侄去官闻广、受:《汉书·隽疏于薛平彭传》:“广谓受曰:‘吾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今仕官至二千石,宦成名立,如此不去,惧有后悔,岂如父子相随出关,归老故乡,以寿命终,不亦善乎?’受叩头曰:‘从大人议。’即日父子俱移病。满三月赐告,广遂称笃,上疏乞骸骨。上以其年笃老,皆许之,加赐黄金二十斤,皇太子赠以五十斤。公卿大夫故人邑子设祖道,供张东都门外,送者车数百两,辞决而去。及道路观者皆曰:‘贤哉二大夫!’或叹息为之下泣。”疏广做太子太傅,他的侄儿疏受做太子少傅,疏广对侄子说:我听说人要是懂得满足就不会受辱,如果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困顿,“功成身退”是天道,如今我们身居高位,功成名就,如果还赖着不走,恐怕有祸,不如早点归隐故乡。侄子深表赞同,于是双双辞官而去。去官,辞官。广、受,指汉代疏广、疏受叔侄。

10、弟兄让国有夷、齐:《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孤竹君要立叔齐为君,孤竹君死后,叔齐要让位给伯夷,伯夷不同意,说这是父亲的意思,并且逃走了。叔齐不愿为君,也逃走了。后来二人双双不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让国,让出国君之位。夷、齐,指伯夷、叔齐,是殷商末年孤竹君的两个儿子。

11、子规啼: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名。传说子规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埤雅·释鸟》:“杜鹃,一名子规。”唐杜甫《子规》:“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

声律启蒙全文注释

其二

云对雨,水对泥。

白璧对玄圭[1]

献瓜对投李[2],禁鼓对征鼙[3]

徐稚榻[4],鲁班梯[5]

凤翥对鸾栖[6]

有官清似水[7],无客醉如泥[8]

截发惟闻陶侃母[9],断机只有乐羊妻[10]

秋望佳人,目送楼头千里雁;早行远客,梦惊枕上五更鸡[11]

注释

1、白璧:平圆形中间有孔的白玉,古代在典礼时用作礼器,亦可作饰物。《管子·轻重甲》:“禺氏不朝,请以白璧为币乎?”玄圭:一种黑色的玉器,上尖下方,古代用以赏赐建立特殊功绩的人。《尚书·禹贡》:“禹锡玄圭,告厥成功。”(伪)孔传:“玄,天色,禹功尽加于四海,故尧赐玄圭以彰显之,言天功成。”宋蔡沈集传:“水色黑,故圭以玄云。”《汉书·王莽传上》:“伯禹锡玄圭,周公受郊祀,盖以达天之使,不敢擅天之功也。”

2、献瓜:用陆贽谏止唐德宗赏路献瓜果者官典故。《新唐书》及《资治通鉴》皆载此事。《新唐书·陆贽传》:“道有献瓜果者,帝嘉其意,欲授以试官。贽曰:‘爵位,天下公器,不可轻也。’”《资治通鉴》:“上在道,民有献瓜果者,上欲以散试官授之,访于陆贽,贽上奏,以为:‘爵位恒宜慎惜,不可轻用。起端虽微,流弊必大。献瓜果者,止可赐以钱帛,不当酬以官。’”投李:典出《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后用“投李”比喻赠人礼物。

3、禁鼓:见前注。征鼙:出征的鼓声,亦比喻战事。鼙,战鼓。前蜀毛文锡《甘州遍》词之二:“边声四起,愁闻戍角与征鼙。”

4、徐稚榻:典出《后汉书·徐稚传》:“徐稚字孺子,豫章南昌人也。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屡辟公府,不起。时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稚不免之,既谒而退。蕃在郡不接宾客,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县之。”徐稚(97—168),字孺子,豫章南昌(今属江西)人。家贫,而以贤德闻名。陈蕃做豫章太守时,曾经专门为他准备了一张榻,徐稚走后就把榻悬挂起来。“徐稚榻”后用作礼贤下士之典。榻,狭长而较矮的床形坐具。

5、鲁班梯:《墨子·公输盘》:“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鲁班即公输盘,春秋末期鲁国人,曾经为楚国制造云梯以便进攻宋国,被墨子阻止。

6、凤翥:凤凰飞舞。翥,鸟向上高飞。多搭配二字,作成语用。“凤翥龙翔”,形容姿态优美。“凤翥鸾翔”,形容女子婚姻美满。鸾栖:鸾鸟栖止。比喻贤士在位。《晋书·苻坚载记上》:“百姓歌之曰:‘长安大街,夹树杨槐。下走朱轮,上有鸾栖。英彦云集,诲我萌黎。’”又与“凤食”二字搭配,而为成语“凤食鸾栖”。鸾凤非竹实不食,非梧桐不栖。比喻高位或帝位。

7、清似水:形容为官清廉,内心清白。典出《汉书·郑崇传》:“崇又以董贤贵宠过度谏,由是重得罪。数以职事见责,发疾颈痈,欲乞骸骨,不敢。尚书令赵昌佞谄,素害崇,知其见疏,因奏崇与宗族通,疑有奸,请治。上责崇曰:‘君门如市人,何以欲禁切主上?’崇对曰:‘臣门如市,臣心如水。愿得考覆。’上怒,下崇狱,穷治,死狱中。”西汉尚书仆射郑崇因汉哀帝欲大肆封赏外戚而多次进谏,得罪哀帝与权贵,汉哀帝责问郑崇说:“到你家门前求见的人多得好比市场的人,你凭什么要阻止君上行事呢?”郑崇回答说:“臣门如市,臣心如水。”

8、醉如泥:醉得瘫成一团,扶都扶不住。形容大醉的样子。语本《汉官仪》载周泽事。《后汉书·儒林传下·周泽》“(永平)十二年,以泽行司徒事,如真。泽性简,忽威仪,颇失宰相之望。数月,复为太常。清洁循行,尽敬宗庙。常卧疾斋宫,其妻哀泽老病,窥问所苦。泽大怒,以妻干犯斋禁,遂收送诏狱谢罪。当世疑其诡激。时人为之语曰:‘生世不谐,作太常妻,一岁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斋。’”唐李贤注:“《汉官仪》此下云:‘一日不斋醉如泥。’”《初学记·职官部下》引汉应劭《汉官(仪)》曰:“北海周泽为太常,恒斋。其妻怜其年老疲病,窥内问之。泽大怒,以为干斋。掾吏叩头争之,不听,遂收送诏狱,并自劾。论者非其激发。谚曰:‘居代不谐,为太常妻。一岁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斋。一日不斋,醉如泥。既作事,复低迷。’”《艺文类聚·职官部》《太平御览》亦皆引之,而文字稍有出入。

9、截发惟闻陶侃母:晋代陶侃的母亲因为家贫,曾经剪断头发卖钱,用来招待陶侃的朋友。典出《晋书·列女传》:“陶侃母湛氏,豫章新淦人也。初,侃父丹娉为妾,生侃,而陶氏贫贱,湛氏每纺绩资给之,使交结胜己。侃少为寻阳县吏,尝监鱼梁,以一坩鲊遗母。湛氏封鲊及书,责侃曰:‘尔为吏,以官物遗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忧矣。’鄱阳孝廉范逵寓宿于侃,时大雪,湛氏乃彻所卧新荐,自锉给其马,又密截发卖与邻人,供肴馔。逵闻之,叹息曰:‘非此母不生此子!’侃竟以功名显。”陶侃(259—334),字士行,祖籍鄱阳(今江西都昌),徙居浔阳(今江西九江)。东晋名将,官至荆、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军事,封长沙郡公,卒谥桓,追赠大司马。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曾祖父。

10、断机只有乐羊妻:东汉乐羊曾经远游求学,一年之后就回来了,妻子问他原因,他说是因为想家。妻子于是拿刀割断了织机上的布匹,说他外出求学,还没学成就回来,就好像把没织完的布割断一样。乐羊感到十分惭愧,于是重新回去苦读,七年不归,终于成就学业。典出《后汉书·列女传》:“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月。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反。妻常躬勤养姑,又远馈羊子。”断机,截断织布机上的布匹。

11、五更鸡:五更时报晓的鸡鸣。汉郭宪《洞冥记》卷三:“有司夜鸡,随鼓节而鸣不息,从夜至晓,一更为一声,五更为五声。亦曰五时鸡。”

其三

熊对虎,象对犀。

霹雳对虹霓[1]

杜鹃对孔雀[2],桂岭对梅溪[3]

萧史凤[4],宋宗鸡[5]

远近对高低。

水寒鱼不跃,林茂鸟频栖。

杨柳和烟彭泽县[6],桃花流水武陵溪[7]

公子追欢[8],闲骤玉骢游绮陌[9];佳人倦绣[10],闷欹珊枕掩香闺[11]

注释

1、霹雳:又急又响的雷。汉枚乘《七发》:“其根半死半生,冬则烈风漂霰飞雪之所激也,夏则雷霆霹雳之所感也。”虹霓:为雨后或日出、日没之际天空中所现的七色圆弧。常有内外二环,内环称虹,也称“正虹”“雄虹”;外环称霓,也称“副虹”“雌虹”或“雌霓”。战国楚宋玉《高唐赋》:“仰视山颠,肃何千千,炫耀虹霓。”

2、杜鹃:鸟名。又名杜宇、子规。相传为古蜀王杜宇之魂所化。春末夏初,常昼夜啼鸣,其声哀切。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诗之六:“中有一鸟名杜鹃,言是古时蜀帝魂。其声哀苦鸣不息,羽毛憔悴似人髡。”也是花名。又名映山红、红踯躅。唐李绅《新楼诗·杜鹃楼》:“杜鹃如火千房拆,丹槛低看晚景中。”明胡震亨《唐音癸签·诂笺五》:“润州鹤林寺杜鹃,今俗名映山红,又名红踯躅者,此花在江东,弥山亘野,殆与榛莽相仍。”

3、桂岭:古地名。因山岭多桂而得名。隋开皇十八年(598),改兴安县为桂岭县,属贺州郡,唐代袭用。地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八步区桂岭镇。又,唐人常将“桂阳岭”简称“桂岭”,刘禹锡《度桂岭歌》:“桂阳岭,下下复高高。人稀鸟兽骇,地远草木豪。寄言千金子,知余歌者劳。”又,唐诗中常提及“小桂岭”,刘禹锡《送僧方及南谒柳员外》:“南登小桂岭,却望归塞鸿。”梅溪:旁植梅树的溪水。宋范成大《天平先陇道中时将赴新安掾》:“霜桥冰涧净无尘,竹坞梅溪未放春。”梅溪作为小溪名及地名,也很常见,有多处。宋人卫宗武有《过安吉梅溪二首》诗,此梅溪即今浙江湖州安吉梅溪镇。宋人王十朋号梅溪,则因其生于温州乐清(今浙江乐清)四都左原梅溪村。

4、萧史:春秋时期秦国人,善于吹箫,曾经教秦穆公的女儿弄玉吹箫,两人结成夫妻,曾经吹箫引来凤凰,穆公为他们建造了凤台使他们居住,后来两人乘着凤凰飞走了。《艺文类聚·灵异部上》引《列仙传》曰:“萧史,秦缪公时,善吹箫,能致白鹄孔雀。公女字弄玉,好之,以妻焉,遂教弄玉作凤鸣。居数十年,凤皇来止其屋。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不下数年,一旦皆随凤皇飞去。故秦氏作凤女祠,雍宫世有箫声。”

5、宋宗:指晋代兖州刺史宋处宗,他曾经得到一只长鸣鸡,把鸡装在笼子里放在窗前,时间长了,鸡竟然能与人讲话,而且言谈很高妙,处宗的学问因此而大有长进。后人就用“鸡窗”来代指读书窗。《艺文类聚·鸟部》引《幽明录》曰:“晋兖州刺史沛国宋处宗,尝买得一长鸣鸡,爱养甚至,恒笼着窗间,鸡遂作人语,与处宗谈论,极有言智,终日不辍,处宗因此言巧大进。”

6、彭泽:地名。在今江西。陶潜曾做彭泽县令,在自己家门前种过五棵柳树,号五柳先生。

7、武陵溪:即桃花源。晋宋之际的大诗人陶潜,在《桃花源记》中写过东晋太元(按:是东晋孝武帝司马曜的第二个年号,起于376年,讫于396年,共计二十一年)年间一个捕鱼为业的武陵人,误入桃花源的故事:“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后以“武陵源”借指避世隐居的地方。《艺文类聚》引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曰:“汉帝永平五年,剡县刘晨、阮肇,共入天台山,度山,出一大溪,溪边有二女子,姿质妙绝,遂留半年,怀土求归,既出,亲旧零落,邑屋改异,无复相识,讯问得七世孙。”后世文人往往将这两个故事混用。如:唐王涣《惆怅诗十二首》其十:“晨肇重来路已迷,碧桃花谢武陵溪。”武陵,古郡名。汉高祖五年(前202)改秦所置黔中郡为武陵郡,后世沿用,地当今湖南常德一带。

8、追欢:寻欢作乐。古诗文习用语。唐谷神子《博异志·许汉阳》:“客中止一宵,亦有少酒,愿追欢。”宋苏轼《去岁与子野游逍遥堂》:“往岁追欢地,寒窗梦不成。”

9、骤:疾驰。玉骢:即玉花骢,泛指骏马。古诗文习用语。唐韩翃《少年行》:“千点斑斓喷玉骢,青丝结尾绣缠鬃。”绮陌:繁华的街道。亦指风景美丽的郊野道路。古诗文习用语。南朝梁简文帝《登烽火楼诗》:“万邑王畿旷,三条绮陌平。”唐刘沧《及第后宴曲江》:“归时不省花间醉,绮陌香车似水流。”

10、倦绣:倦于刺绣,绣花绣累了。

11、欹:又作“攲”,斜倚。“闷欹”为古诗文习用语。宋杨泽民《法曲献仙音》:“静听寒砧,闷敧孤枕,蟾光夜深窥户。”珊枕:珊瑚做的枕头。泛指材质华贵的枕头。“珊枕”“珊瑚枕”为古诗文习用语。唐刘皂《长门怨》:“珊瑚枕上千行泪,不是思君是恨君。”唐权德舆《玉台体十二首》其四:“泪尽珊瑚枕,魂销玳瑁床。”香闺:指年轻女子的内室。古诗文习用语。唐陶翰《柳陌听早莺》:“乍使香闺静,偏伤远客情。”

声律启蒙九佳注释版

其一

河对海,汉对淮[1]

赤岸对朱崖[2]

鹭飞对鱼跃[3],宝钿对金钗[4]

鱼圉圉[5],鸟喈喈[6]

草履对芒鞋[7]

古贤尝笃厚[8],时辈喜诙谐[9]

孟训文公谈性善[10],颜师孔子问心斋[11]

缓抚琴弦,像流莺而并语[12];斜排筝柱[13],类过雁之相挨[14]

注释

1、汉:汉江,简称“汉”。是长江最大的支流。淮:淮河,简称“淮”。源于河南桐柏山,流经安徽、江苏两省入洪泽湖。

2、赤岸:泛指土石呈赤色的崖岸。《楚辞·(东方朔)七谏·自悲》:“哀高丘之赤岸兮,遂没身而不反。”汉王逸注:“楚有高丘之山,其岸峻崄,赤而有光明。”又用作地名或山名。地名赤岸,位置不可考。《文选·(枚乘)七发》:“凌赤岸,篲扶桑,横奔似雷行。”唐李善注:“此文势似在远方,非广陵也。”汉赵晔《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于是周行寓内,东造绝迹,西延积石,南踰赤岸,北过寒谷。”山名赤岸,一在今江苏六合东南。《南齐书·高帝纪上》:“治新亭城垒未毕,贼前军已至……自新林至赤岸,大破之。”宋王象之《舆地纪胜·淮南东路·真州》:“赤岸,其山岩与江岸数里土色皆赤。”一在今四川成都新都区南。《文选·(郭璞)江赋》:“(长江)源二分于崌崍,流九派乎浔阳;鼓洪涛于赤岸,沦余波乎柴桑。”于光华注引《大清一统志》:“赤岸山,在成都府新都县南一十七里,中江支流经此。”朱崖:红色山崖。唐陆龟蒙《秋热》:“午气朱崖近,宵声白羽随。”亦用作地名,同“珠崖”。在海南海口琼山区东南。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定越地,以为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厓、儋耳郡。后珠厓等郡数反叛,贾捐之上疏请弃珠厓,以恤关东,元帝从之,乃罢珠厓郡。事见《汉书·武帝纪》及《贾捐之传》。后以“珠厓”泛指边疆地区。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议对》:“贾捐之之陈于朱崖,刘歆之辨于祖宗,虽质文不同,得事要矣。”

3、鹭飞:“振鹭于飞”的简称。出自《诗经·周颂·振鹭》:“振鹭于飞,于彼西雝。”唐孔颖达疏:“言有振振然洁白之鹭鸟往飞也……美威仪之人臣而助祭王庙亦得其宜也。”又《鲁颂·有媝》:“振振鹭,鹭于下。”毛传:“鹭,白鸟也,以兴洁白之士。”汉郑玄笺:“洁白之士群集于君之朝。”后因以“振鹭”喻在朝的操行纯洁的贤人。鱼跃:语出《诗经·大雅·旱麓》:“鸢飞戾天,鱼跃于渊。”毛传:“言上下察也。”唐孔颖达疏:“毛以为大王、王季德教明察,著于上下。其上则鸢鸟得飞至于天以游翔,其下则鱼皆跳跃于渊中而喜乐。”后以“鱼跃鸢飞”谓世间生物任性而动,自得其乐。

4、宝钿:即花钿。以金翠珠玉制成的花朵形妇女首饰。唐张柬之《东飞伯劳歌》:“谁家绝世绮帐前,艳粉红脂映宝钿。”唐戎昱《送零陵妓》:“宝钿香娥翡翠裙,妆成掩泣欲行云。”《新唐书·车服志》:“(命妇之服)两博鬓饰以宝钿。”金钗:妇女插于发髻的金制首饰,由两股合成。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诗之九:“还君金钗玳瑁簪,不忍见之益愁思。”唐温庭筠《懊恼曲》:“两股金钗已相许,不令独作空成尘。”

5、圉圉(yǔ):困顿没有舒展开的样子。语出《孟子·万章上》:“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汉赵岐注:“圉圉,鱼在水羸劣之貌。洋洋,舒缓摇尾之貌。”宋秦观《春日杂兴》:“娉娉弱絮堕,圉圉文鲂驰。”

6、喈喈:象声词,鸟鸣叫的声音。《诗经·周南·葛覃》:“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毛传:“喈喈,和声之远闻也。”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诗之十三:“春禽喈喈旦暮鸣,最伤君子忧思情。”

7、草履:草鞋。“草履”多与“黄冠”连用。“黄冠草履”(或作“黄冠草服”“黄冠野服”),指粗劣的衣着,借指平民百姓。有时指草野高逸。明唐顺之《与洪方洲郎中书》:“而所谓磊落超脱者,往往出于黄冠草服之间。”曹亚伯《武昌起义·宣布满清罪状檄》:“黄冠草履之民,谁无尊亲之血气;四海九洲之内,何非故国之山河。”芒鞋:用芒茎外皮编织成的鞋。亦泛指草鞋。唐张祜《题灵隐寺师一上人十韵》:“朗吟挥竹拂,高揖曳芒鞋。”“芒鞋”多与“竹杖”连用。“竹杖芒鞋”,多借指隐士。宋苏轼《初入庐山三首》其三:“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

8、古贤:古代贤人。《后汉书·方术传上·谢夷吾》:“方之古贤,实有伦序。”三国魏曹植《上责躬应诏诗表》:“以罪弃生,则违古贤夕改之劝。”晋卢谌《赠刘琨诗》:“桓桓抚军,古贤作冠。”笃厚:忠实厚道。《管子·幼官》:“藏薄纯,行笃厚,坦气修通。”《史记·傅靳蒯成列传论》:“蒯成侯周篷操心坚正,身不见疑,上欲有所之,未尝不垂涕,此有伤心者然,可谓笃厚君子矣。”

9、时辈:当时有名的人物。《后汉书·窦章传》:“章谦虚下士,收进时辈,甚得名誉。”唐王维《休假还旧业便使》:“时辈皆长年,成人旧童子。”诙谐:谈吐幽默风趣。《汉书·东方朔传》:“其言专商鞅、韩非之语也,指意放荡,颇复诙谐。”亦指戏语、笑话。《新唐书·隐逸传·陆羽》:“呜咽不自胜,因亡去,匿为优人,作诙谐数千言。”

10、孟训文公谈性善:典出《孟子·滕文公上》:“滕文公为世子,将之楚,过宋而见孟子。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孟,指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人。鲁公族孟孙氏后裔。受业于子思之门人。曾至齐、魏、宋、滕等国游说,一度任齐宣王客卿。主张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人性本善”等学说,反对武力兼并。又倡“良知”“良能”学说,教人存心养性。其言行被编为《孟子》一书,今存七篇。孟子对后世影响甚大,被认为是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宗师。宋元之际配享孔庙,称“亚圣”。文公,指滕文公。战国中期滕国(地在今山东滕州)国君。滕定公子。滕文公还是太子的时候,曾在宋国见过孟子,服膺于孟子学说。滕定公死,滕文公派大臣然友向孟子请教丧礼,后又派大臣毕战向孟子请教井田制,并亲自向孟子请教小国处于齐、楚两大国之间,如何才能生存的问题。事见《孟子》一书。性善,孟子认为人性本善。

11、颜师孔子问心斋:颜回曾经向孔子请教有关心斋的问题。典出《庄子·人间世》:“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耳止于听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颜,颜回。见前注。孔子,见前注(仲尼)。心斋,排除一切思虑与杂念,保持心境的清净纯正。

12、流莺:即黄莺。流,谓其鸣声婉转。古人多用黄莺语形容弦声。唐韦庄《菩萨蛮》:“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

13、筝柱:筝上用来调节音高的部分,形状像人字,可以自由移动,因为筝柱排好之后好像展翅齐飞的雁群一样,所以也叫雁柱。

14、过雁:天上飞过的大雁。相挨:依次排列。

声律启蒙全文注释

其二

丰对俭,等对差[1]

布袄对荆钗[2]

雁行对鱼阵[3],榆塞对兰崖[4]

挑荠女[5],采莲娃[6]

菊径对苔阶[7]

《诗》成六义备[8],乐奏八音谐[9]

造律吏哀秦法酷[10],知音人说郑声哇[11]

天欲飞霜[12],塞上有鸿行已过[13];云将作雨[14],庭前多蚁阵先排[15]

注释

1、差:差别,差等。差是个多音字,在诗韵(“平水韵”)里,差字有三个平声读音:一在“支韵”,今音cī,《广韵》:“次也,不齐等也。”一在“麻韵”,今音chā,《说文》:“贰也,不相值也。”南唐徐锴曰:“左于事,是不当值也。”一在“佳韵”,今音chāi,《韵会》:“差使也。”此处“差”字是等差之义,本应为“四支”韵部,但借了“九佳”韵差使之“差”的音。古人写诗,往往有此借音之法。《声律启蒙》中,不止一次用到这种借音方法。

2、荆钗:荆枝制作的髻钗。古代贫家妇女常用之。唐李山甫《贫女》:“平生不识绣衣裳,闲把荆钗亦自伤。”亦借指贫家妇女。宋范成大《分岁词》:“荆钗劝酒仍祝愿,但愿尊前且强健。”成语“荆钗布裙”,出自晋皇甫谧《列女传》:“梁鸿妻孟光荆钗布裙。”

3、雁行:大雁齐飞时排成的队伍行列。南朝梁简文帝《杂句从军行》:“逦迤观鹅翼,参差睹雁行。”亦用以形容排列整齐而有次序。《梁书·陈伯之传》:“今功臣名将,雁行有序。”亦指朝廷上的排班。《南史·张缅传》:“殿中郎缺,帝谓徐勉曰:‘此曹旧用文学,且雁行之首,宜详择其人。’勉举缅充选。”又用作阵名。横列展开,似飞雁的行列,故名。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威王问》:“雁行者,所以触侧应□〔也〕。”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十阵》:“雁行之阵者,所以接射也。”鱼阵:指规模较大的鱼群。宋钱暄《题共乐堂》:“环嶂鹭行飞早晚,平波鱼阵跃西东。”又指阵法,即鱼丽阵。《左传·桓公五年》:“曼伯为右拒,祭仲足为左拒,原繁、高渠弥以中军奉公,为鱼丽之陈,先偏后伍。伍承弥缝。”晋杜预注引《司马法》:“车战二十五乘为偏,以车居前,以伍次之,承偏之隙而弥缝阙漏也。五人为伍,此盖鱼丽陈法。”宋刘过《沁园春·御阅还上郭殿帅》:“旌旗蔽满寒空。鱼阵整、从容虎帐中。”

4、榆塞:又名榆溪(谿)塞、榆林塞,故址一说在今陕西榆林境内,一说在今内蒙古河套东北岸。《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遂西定河南地,按榆谿旧塞。”南朝宋裴骃集解引三国曹魏如淳曰:“按,行也。榆谿,旧塞名。”《汉书·韩安国传》:“后蒙恬为秦侵胡,辟数千里,以河为竟。累石为城,树榆为塞,匈奴不敢饮马于河。”后因以“榆塞”泛称边关、边塞。唐骆宾王《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边烽警榆塞,侠客度桑乾。”明清时代指山海关。明夏完淳《大哀赋》:“出榆塞而草黄,坠犂天而云黑。”清顾炎武《永平》:“榆塞晚花重发后,滦河秋雁独飞初。”

5、挑荠:采摘荠菜。挑,挑菜,即挖野菜。荠,荠菜。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基出叶丛生,羽状分裂,叶被毛茸,柄有窄翅。春天抽花薹,花小,白色。嫩叶可供食用。是著名野菜。《诗经·邶风·谷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宋朱子集传:“荠,甘菜。”“挑荠”是古诗文习用语汇。唐卿云《秋日江居闲咏》:“检方医故疾,挑荠备中餐。”宋刘克庄《丙辰元日》:“旋遣厨人挑荠菜,虚劳座客颂椒花。”

6、采莲娃:采莲的吴地美女。娃,吴地称美女为娃。《资治通鉴·周赧王二十年》:“主父初以长子章为太子,后得吴娃,爱之。”元胡三省注:“吴娃……吴楚之间谓美女曰娃。”吴娃采莲,是古诗词常用意象及语汇。唐许浑《夜泊永乐有怀》:“莲渚愁红荡碧波,吴娃齐唱采莲歌。”唐陈陶《赋得古莲塘》:“阖闾宫娃能采莲,明珠作佩龙为船。”

7、菊径:开满菊花的小径。多借指隐士居处。作为典故,又作“松菊径”,或“陶潜菊径”,典出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为古诗文习用语。唐杜牧《折菊》:“篱东菊径深,折得自孤吟。”宋刘过《挽拙庵杨居士》诗其一:“榆边游已倦,菊径晚方归。”苔阶:生有苔藓的石阶。借指幽静处所。是古诗文习用语。南朝梁简文帝《伤美人》:“翠带留余结,苔阶没故基。”唐李绅《过梅里·上家山》:“苔阶泉溜媳,石甃青莎密。”

8、六义:亦称“六诗”,指赋、比、兴、风、雅、颂。《〈诗〉大序》:“《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唐孔颖达疏:“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大小不同而得并为六义者,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非别有篇卷也。”近人认为:风是各国的歌谣,雅是周王畿的歌曲,颂是庙堂祭祀的乐歌,是《诗经》的三种体制;赋是敷陈其事,比是指物譬喻,兴是借物起兴,是《诗经》的三种表现内容的方法。则多本于朱子《诗集传》。后指以《诗经》为代表的文学创作的精神和原则。

9、八音:我国古代对乐器的统称,通常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不同质材所制。《尚书·舜典》:“三载,四海遏密八音。”(伪)孔传:“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周礼·春官·大师》:“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汉郑玄注:“金,钟、镈也;石,磬也;土,埙也;革,鼓、鼗也;丝,琴、瑟也;木,柷敔也;匏,笙也;竹,管、箫也。”

10、造律吏:制定法律的官员。秦法:秦朝的律法。旧注引《纲鉴》:“汉高入咸阳,哀秦法太酷,约以三章之法。后无以除奸,命萧何造律,次其轻重。”《史记·汉高祖本纪》载,刘邦入关,与秦父老约法三章事:“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11、郑声:指春秋时期郑国的民间音乐,多歌唱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孔子认为郑国的音乐浮靡不正派,背离了雅乐的传统。《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朱子认为郑声指《诗经·郑风》。《论语·卫灵公》:“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清刘宝楠正义:“《五经异义·鲁论》说郑国之俗,有溱、洧之水,男女聚会,讴歌相感,故云‘郑声淫’。”此后,凡与雅乐相背的音乐,甚至一般的民间音乐,均为崇“雅”黜“俗”者斥为“郑声”。哇:淫哇,指淫邪之声(多指乐曲诗歌)。《文选·(嵇康)养生论》:“目惑玄黄,耳务淫哇。”唐李善注:“《法言》曰:‘哇则郑’;李轨曰:‘哇,邪也。’”

12、飞霜:降霜。晋张协《七命》:“飞霜迎节,高风送秋。”

13、鸿行:即雁行。见前注。

14、作雨:酝酿成雨。

15、蚁阵:群蚁行进,犹如兵阵,故谓之“蚁阵”。《西游记》第六六回:“人如蚁阵往来多,船似雁行归去广。”

其三

城对市,巷对街。

破屋对空阶[1]

桃枝对桂叶,砌蚓对墙蜗[2]

梅可望[3],橘堪怀[4]

季路对高柴[5]

花藏沽酒市[6],竹映读书斋。

马首不容孤竹扣[7],车轮终就洛阳埋[8]

朝宰锦衣[9],贵束乌犀之带[10];宫人宝髻[11],宜簪白燕之钗[12]

注释

1、空阶:空寂的台阶。古诗文习用语。汉乐府《古八变歌》:“枯桑鸣中林,纬络响空阶。”南朝梁何逊《临行与故游夜别》:“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2、砌蚓:台阶缝隙中的蚯蚓。宋王九龄《祠庞颍公》:“断砌行春蚓,败壁号秋蛩。”墙蜗:蜗牛从墙上爬过,涎水的痕迹像是篆文,是古诗文习用语汇和意象。宋文同《访古寺老僧不遇书壁》:“蛛丝网窗户,蜗涎篆墙壁。”宋陈师道《春怀示邻里》:“断墙着雨蜗成字,老屋无僧燕作家。”

3、梅可望:指望梅止渴。《世说新语·假谲》载曹操带兵,错过饮水点,便和士兵们说前方有梅树林,可以解渴。士兵们奋力前行,在前方找到了水源。见前注。

4、橘堪怀:指陆绩怀橘事。《三国志·吴志·陆绩传》:“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橘,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绩跪答曰:‘欲归遗母。’术大奇之。”后以“怀橘”为思亲、孝亲的典故。

5、季路(前542-前480):名仲由,字子路,一字季路,春秋时期鲁国卞(今山东泗水)人。孔子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性情直爽,勇敢过人,长于政事,曾为鲁国季孙氏家臣,后任卫大夫孔悝邑宰,因不愿从孔悝迎立蒉聩为卫公,在卫国内讧中被杀。高柴(前521—前393?):字子羔,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之一。孔子曾评论他“柴也愚”,大约性情过于憨厚,不知变通。子路很看重他,曾让他做费邑宰。

6、沽酒:有买酒、卖酒二义,这里是卖酒。汉桓宽《盐铁论·散不足》:“古者不粥饪,不市食。及其后,则有屠沽,沽酒市脯鱼盐而已。”唐白居易《杭州春望》:“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7、孤竹:指孤竹君二子伯夷、叔齐。他们曾经勒住周武王的马向他进谏阻止伐纣,当时武王士兵要杀他们,姜太公认为他们是忠义之士,所以让他们离去。事见《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8、车轮终就洛阳埋:典出《后汉书·张纲传》:“汉安元年,选遣八使徇行风俗,皆耆儒知名,多历显位,唯纲年少,官次最微。余人受命之部,而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曰:‘豺狼当路,安问狐狸!’遂奏曰:‘大将军冀,河南尹不疑,蒙外戚之援,荷国厚恩,以刍荛之资,居阿衡之任,不能敷扬五教,翼赞日月,而专为封豕长蛇,肆其食叨,甘心好货,纵恣无底,多树谄谀,以害忠良。诚天威所不赦,大辟所宜加也。谨条其无君之心十五事,斯皆臣子所切齿者也。’书御,京师震竦。”东汉顺帝汉安元年(142)派遣御史巡查四方,张纲把车轮埋在洛阳都亭,说‘豺狼当道,安问狐狸’,意思是暴虐奸邪的人掌握国政,大贪官就在首都洛阳城中,不抓他们,却去外面抓小贪官,有什么意义呢?成语“豺狼当道”就是由此而来。

9、朝宰:指朝廷高官大员。《陈书·欧阳勨传》:“侯景平,元帝遍问朝宰:‘今天下始定,极须良才,卿各举所知。’群臣未有对者。”锦衣:精美华丽的衣服。旧指显贵者的服装。《诗经·秦风·终南》:“君子至止,锦衣狐裘。”毛传:“锦衣,采色也。”唐孔颖达疏:“锦者,杂采为文,故云采衣也。”唐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句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10、乌犀之带:即犀角带,指用黑色犀角作装饰的腰带,只有高品级的官员才能使用。唐代大臣裴度赴淮西上任,唐德宗亲自为他送行,临别又赐犀带给他。事见《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二十》。明代有犀带狮补之服,指饰以犀角的腰带和饰以狮子花样的补子,为上品官的服饰。

11、宫人:妃嫔、宫女的通称。《周易·剥》:“贯鱼,以宫人宠。”唐李鼎祚集解引隋何妥曰:“夫宫人者,后夫人嫔妾。”《左传·昭公十八年》:“火作……商成公儆司宫,出旧宫人,寘诸火所不及。”晋杜预注:“旧宫人,先公宫女。”宝髻:古代妇女发髻的一种。亦泛指妇女发髻。髻,盘在头顶的发结。唐王勃《临高台》:“为君安宝髻,蛾眉罢花丛。”宋柳永《瑞鹧鸪》:“宝髻瑶簪,严妆巧,天然绿媚红深。”

12、白燕之钗:即玉燕钗。相传汉武帝元鼎元年(前116)在甘泉宫西建招仙阁,西王母来与之相会,赠武帝玉钗一枚,武帝将它赐给了赵婕妤。到汉昭帝的时候,钗变成白燕飞走了。事见汉郭宪《洞冥记》卷二:“神女留玉钗以赠帝,帝以赐赵婕妤。至昭帝元凤中,宫人犹见此钗。黄媞欲之。明日示之,既发匣,有白燕飞升天。后宫人学作此钗,因名玉燕钗,言吉祥也。”《初学记·宝器部·玉第四》《太平御览·服用部·钗》皆引之,文字稍有出入。唐张四《游仙窟》:“黄龙透入黄金钏,白燕飞来白玉钗。”

声律启蒙十灰注释版

其一

增对损,闭对开。

碧草对苍苔。

书签对笔架,两曜对三台[1]

周召虎[2],宋桓魋[3]

阆苑对蓬莱[4]

熏风生殿阁[5],皓月照楼台。

却马汉文思罢献[6],吞蝗唐太冀移灾[7]

照耀八荒[8],赫赫丽天秋日[9];震惊百里[10],轰轰出地春雷。

注释

1、两曜:指日、月。南朝梁任昉《为齐宣德皇后重敦劝梁王令》:“四时等契,两曜齐明。”《旧唐书·张廷珪传》:“则和气上通于天,虽五星连珠,两曜合璧,未足多也。”三台:星名,亦代指三公。《晋书·天文志上》:“三台六星,两两而居……在人曰三公,在天曰三台,主开德宣符也。西近文昌二星曰上台,为司命,主寿。次二星曰中台,为司中,主宗室。东二星曰下台,为司禄,主兵,所以昭德塞违也。”

2、召虎:即召伯虎。《诗经·大雅·江汉》:“江汉之浒,王命召虎。”毛传:“召虎,召穆公也。”召公奭后裔,名虎,封于召。周厉王暴虐,召虎进谏,厉王不听。周厉王被国人所逐,流放于彘。太子靖避居于召虎家,虎以己子替死。厉王死,召虎拥立太子靖为宣王。淮夷不服,宣王命召虎率师讨平。卒谥穆,称召穆公。

3、桓魋:春秋时期宋国大臣,又称“向魋”,官任司马,为宋景公所宠信。孔子周游列国,离曹过宋时,桓魋欲杀孔子,孔子微服离宋。桓魋后来得罪,从宋国叛逃,先入曹,后奔卫。

4、阆苑:阆风之苑,传说中仙人的住处。唐王勃《梓州郪县灵瑞寺浮图碑》:“玉楼星峙,稽阆苑之全模;金阙霞飞,得瀛洲之故事。”后人用以借指翰林院。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九三:“金銮并砚走龙蛇,无分同探阆苑花。”刘逸生注:“后人因翰林院地位清贵,比作阆风之苑。”阆风,即阆风巅。是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在昆仑之巅。语典出自《楚辞·离骚》:“朝吾将济于白水兮,登阆风而篷马。”汉王逸注:“阆风,山名,在昆仑之上。”《海内十洲记·昆仑》:“山三角:其一角正北,干辰之辉,名曰阆风巅;其一角正西,名曰玄圃堂;其一角正东,名曰昆仑宫。”蓬莱:即蓬莱山。古代传说中的神山名。亦泛指仙境。《史记·封禅书》:“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传在勃海中。”《后汉书·窦章传》:“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臧室、道家蓬莱山。”后因以指秘阁。唐诗习用“蓬莱阁”(亦省作“蓬阁”)指秘书省或秘书监。孟浩然《初出关旅亭夜坐怀王大校书》:“永怀蓬阁友,寂寞滞扬云。”杜甫《秋日寄题郑监湖上亭三首》之三:“暂阻蓬莱阁,终为江海人。”《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移官蓬阁后,谷贵殁潜夫。”

5、熏风:和风,东南风。亦写作“薰风”。《吕氏春秋·有始》:“东南曰熏风。”汉高诱注:“巽气所生,一曰清明风。”明徐渭《忆潘公》诗之一:“记得当时官舍里,熏风已过荔枝红。”

6、却马:典出《汉书·贾捐之传》:“时有献千里马者,诏曰:‘鸾旗在前,属车在后,吉行日五十里,师行三十里,朕乘千里之马,独先安之?’于是还马,与道里费,而下诏曰:‘朕不受献也,其令四方毋求来献。’当此之时,逸游之乐绝,奇丽之赂塞,郑、卫之倡微矣。”是说汉文帝时,有人进献千里马,汉文帝没有接受,并且下诏令各地不要再进献。却,谢绝,拒绝。汉文:即汉文帝刘恒(前202—前157),汉高祖刘邦中子(薄姬所生),初封代王,吕后死,大臣诛诸吕,迎立为帝。在位二十三年(前180—前157),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经济渐次恢复,社会日趋安定。景帝因之,史称“文景之治”。

7、吞蝗:典出唐吴兢《贞观政要·务农》:“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食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自是蝗不复为灾。”是说唐太宗时,国内发生蝗灾,唐太宗于是自己吞食蝗虫,以求蝗虫不要危害百姓。唐太:即唐太宗李世民(599—649),唐高祖李渊次子。隋末,劝父举兵反隋,征服四方,成统一大业。高祖武德元年(618),为尚书令,进封秦王。先后讨平窦建德、刘黑闼、薛仁杲、王世充等割据势力。九年(626),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李建成及弟李元吉,遂立为太子,旋即受禅为帝,尊父为太上皇。在位二十三年(626—649),谥文皇帝。在位期间,锐意图治,善于纳谏,去奢轻赋,宽刑整武,使海内升平,威及域外,史称“贞观之治”。

8、八荒:八方荒远的地方。《关尹子·四符》:“知夫此身如梦中身……随情所见者,可以凝精作物,而驾八荒。”《汉书·项籍传赞》:“并吞八荒之心。”唐颜师古注:“八荒,八方荒忽极远之地也。”

9、赫赫:形容阳光明亮灿烂的样子。汉扬雄《法言·五百》:“赫赫乎日之光,群目之用也。”丽天:附着于天。语出《周易·离》:“日月丽乎天。”唐孔颖达疏:“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者,此广明附着之义。”《晋书·地理志上》:“星象丽天,山河纪地。”

10、震惊百里:语典出自《周易·震》:“震:亨。震来虩虩,笑言哑哑。震惊百里,不丧匕鬯。”

声律启蒙全文注释

其二

沙对水,火对灰。

雨雪对风雷。

书淫对传癖[1],水浒对岩隈[2]

歌旧曲[3],酿新醅[4]

舞馆对歌台[5]

春棠经雨放,秋菊傲霜开。

作酒固难忘曲糵[6],调羹必要用盐梅[7]

月满庾楼,据胡床而可玩[8];花开唐苑,轰羯鼓以奚催[9]

注释

1、书淫:旧时称嗜书成癖、好学不倦的人为“书淫”。一般指晋人皇甫谧,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亦指南朝梁人刘峻。《北堂书钞》引皇甫谧《玄晏春秋》:“余学或兼夜不寐,或临食忘餐,或不觉日夕,方之好色,号余曰‘书淫’。”《晋书·皇甫谧传》:“遂不仕。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时人谓之‘书淫’。或有箴其过笃,将损耗精神。谧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梁书·刘峻传》:“峻好学,家贫,寄人庑下,自课读书,常燎麻炬,从夕达旦,时或昏睡,爇其发,既觉复读,终夜不寐,其精力如此。齐永明中,从桑乾得还,自谓所见不博,更求异书,闻京师有者,必往祈借,清河崔慰祖谓之‘书淫’。”传癖:指西晋杜预,字元凯。典出《晋书·杜预传》:“时王济解相马,又甚爱之,而和峤颇聚敛,预常称‘济有马癖,峤有钱癖’。武帝闻之,谓预曰:‘卿有何癖?’对曰:‘臣有《左传》癖。’”传指《左传》(《春秋左氏传》)。杜预喜爱《左传》,著有《春秋左传集解》。唐杨炯《卧读书架赋》:“士安号于书淫,元凯称于传癖。”

2、水浒:水边。《诗经·大雅·绵》:“率西水浒,至于岐下。”毛传:“浒,水厓也。”(按:《水浒传》书名即用此语典。)唐王勃《九成宫颂》序:“获秦余于故兆,地拟林光;访周旧于遗风,山连水浒。”岩隈:深山曲折处。隋炀帝《秦孝王诔》:“扈驾仁寿,抚席岩隈。”唐王绩《黄颊山》:“别有青溪道,斜亘碧岩隈。”

3、旧曲:古曲,老歌,对“新曲”而言。古诗文习用语。《晋书·乐志下》:“按魏晋之世,有孙氏善弘(按:弘,清李慈铭《〈晋书〉札记》:“当作引。”)旧曲……朱生善琵琶,尤发新声。”南朝陈徐陵《折杨柳》:“江陵有旧曲,洛下作新声。”

4、新醅:新酿的酒。唐白居易《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醅,没过滤的酒。

5、舞馆:舞蹈的场所。古诗文习用语。南朝齐谢朓《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诗》:“舞馆识余基,歌梁想遗啭。”歌台:表演歌舞的楼台。古诗文习用语。唐杜牧《阿房宫赋》:“歌台暖响,春光融融。”多与“舞榭”连用,“舞榭歌台”为成语,指供歌舞用的台榭。唐黄滔《馆娃宫赋》:“舞榭歌台,朝为宫而暮为沼;英风霸业,古人失而今人惊。”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6、作酒:造酒,酿酒。曲糵:酒曲,即酿酒用的酵母。《尚书·说命下》:“若作酒醴,尔惟曲糵。”(伪)孔传:“酒醴须曲糵以成。”

7、调羹:调和羹汤。《尚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后因以“调羹”喻治理国家政事。盐梅:盐和梅子。盐味咸,梅味酸,均为调味所需。亦喻指国家所需的贤才。

8、“月满庾楼”二句:典出《晋书·庾亮传》:“亮在武昌,诸佐吏殷浩之徒,乘秋夜往共登南楼,俄而不觉亮至,诸人将起避之。亮徐曰:‘诸君少住,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便据胡床与浩等谈咏竟坐。”晋代庾亮镇守武昌时,手下幕僚在南楼赏月清谈,后来庾亮也坐在胡床上和他们一起畅谈玄理。庾楼,即庾亮楼,指武昌南楼。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又称“交床”。庾亮(289—340),字元规,颍川鄢陵(今属河南)人。东晋名臣。其妹庾文君为晋明帝皇后。庾亮年少即有才名。晋明帝时,官至中书监、护军将军。明帝卒,庾亮与王导等辅立成帝,任中书令,专朝政,引发苏峻之乱。成帝咸和四年(329),苏峻之乱平定之后,庾亮求为外任,出镇芜湖。咸和九年(334),陶侃死,庾亮都督江、荆等六州诸军事,领江、荆、豫三州刺史,进号征西将军,迁镇武昌,握重兵。咸康六年(340)薨,时年五十二。追赠太尉,谥曰文康。庾亮不仅以外戚为东晋重臣,亦是一代名士。

9、羯鼓:古代打击乐器的一种。起源于印度,从西域传入,盛行于唐开元、天宝年间。《通典·乐四》:“羯鼓,正如漆桶,两头俱击。以出羯中,故号羯鼓,亦谓之两杖鼓。”唐温庭筠《华清宫》:“宫门深锁无人觉,半夜云中羯鼓声。”《新唐书·礼乐志十一》:“羯鼓,八音之领袖,诸乐不可方也。”相传唐玄宗爱好羯鼓,有一次在御花园击鼓,结果亭外的花都开了。事见唐南卓《羯鼓录》:“(玄宗)尤爱羯鼓、玉笛。尝云:‘八音之领袖,不可无也。’尝遇二月初诘旦,巾栉方毕,时当宿雨初晴,景物明丽,小殿内庭,柳杏将吐。睹而叹曰:‘对此景物,岂得不与他判断之乎?’左右相目,将命备酒。独高力士遣取羯鼓,上旋命之临轩,纵击一曲,曲名《春光好》,神思自得。及顾柳杏,皆已发拆。上指而笑谓嫔御曰:‘此一事,不唤我作天公可乎?’嫔御侍官皆呼万岁。”

其三

休对咎[1],福对灾。

象箸对犀杯[2]

宫花对御柳[3],峻阁对高台[4]

花蓓蕾[5],草根荄[6]

剔藓对剜苔[7]

雨前庭蚁闹[8],霜后阵鸿哀。

元亮南窗今日傲[9],孙弘东阁几时开[10]

平展青茵[11],野外茸茸软草;高张翠幄[12],庭前郁郁凉槐[13]

注释

1、休:吉庆,美善。咎:灾祸。“休”“咎”二词常连用,指吉凶、善恶。《汉书·刘向传》:“向见《尚书·洪范》,箕子为武王陈五行阴阳休咎之应。”

2、象箸:象牙制作的筷子。《韩非子·喻老》:“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史记·龟策列传》:“犀玉之器,象箸而羹。”犀杯:犀牛角做的杯子。清李渔《闲情偶寄·器玩部·酒具》:“象与犀同类,则有光芒太露之嫌矣。且美酒入犀杯,另是一种香气。唐句云:‘玉碗盛来琥珀光。’玉能显色,犀能助香,二物之于酒,皆功臣也。”

3、宫花:皇宫庭苑中的花木。唐李白《宫中行乐词》之五:“宫花争笑日,池草暗生春。”科举时代考试中选的士子在皇帝赐宴时所戴的花,亦称“宫花”。宋李宗谔《绝句》:“戴了宫花赋了诗,不容重见赭黄衣。无憀独出宫门去,恰似当年下第归。”御柳:宫禁中的柳树。唐沈佺期《和户部岑尚书参迹枢揆》:“御柳垂仙掖,公槐覆礼闱。”又为某种柳树专名,产于闽地。明谢肇淛《五杂组·物部二》:“今闽中有一种柳,其叶如松,而垂长数尺,其干亦与柳不类。俗名为御柳。”

4、峻阁:高峻的楼阁。古诗文习用语。晋陆机《答张士然诗》:“洁身跻秘阁,秘阁峻且玄。”宋苏舜钦《舟中感怀寄馆中诸君》:“峻阁郁前起,隐嶙天中央。”高台:高的楼台。晋左思《吴都赋》:“造姑苏之高台,临四远而特建。”古诗文亦用以比喻京师。《文选·(曹植)杂诗》之一:“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唐李善注引《新语》:“高台,喻京师。”

5、蓓蕾:《广韵》:“蓓蕾,花绽貌。”今指含苞未放的花。唐徐夤《追和白舍人咏白牡丹》:“蓓蕾抽开素练囊,琼葩薰出白龙香。”宋王安石《初到金陵》:“夜直去年看蓓蕾,昼眠今日对纷披。”

6、根荄(gāi):植物的根。《文子·符言》:“故羽翼美者,伤其骸骨;枝叶茂者,害其根荄;能两美者,天下无之。”比喻事物的根本、根源。《旧唐书·元稹白居易传论》:“臣观元之制策,白之奏议,极文章之壸奥,尽治乱之根荄。”荄,草根。

7、剔藓、剜苔:指剔除古碑或器物表面的苔藓,以便阅读碑文题识。语出唐韩愈《石鼓歌》:“剜苔剔藓露节角,安置妥帖平不颇。”后成为古诗文习用语。唐罗隐《钱塘遇默师忆润州旧游》:“扪苔想豪杰,剔藓看文词。”

8、庭蚁:庭院中的蚁群。古人庭院多种槐树,槐荫常有蚁穴。古诗文习用语。宋陆游《欲雨二首》其一:“徙穴中庭蚁,争巢后圃鸠。”

9、元亮:即陶渊明(365—427),字元亮,更名潜,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晋宋之际文学家,著名隐士。曾为江州祭酒、镇江参军,后任彭泽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而去职,归隐田园,至死不仕。南窗今日傲:语出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南窗,向南的窗子。因窗多朝南,故亦泛指窗子。

10、孙弘:指西汉丞相公孙弘(前200—前121),字季,一字次卿,菑川薛(今山东寿光)人。少时家贫,牧豕海上。年四十余始学《春秋公羊传》。汉武帝时,以贤良征为博士,后升内史、御史大夫,深得武帝信任。元朔五年(前124),升为丞相,封平津侯。元狩二年(前121年),卒于任上,谥献。东阁:东厢的居室或楼房,亦指向东开的小门。因汉武帝时丞相平津侯公孙弘曾将东阁辟为招贤馆,故后人用“东阁”“平津东阁”代指宰相招贤、待客之所。公孙弘东阁招贤,事见《汉书·公孙弘传》:“弘自见为举首,起徒步,数年至宰相封侯,于是起客馆,开东阁以延贤人,与参谋议。弘身食一肉,脱粟饭,故人宾客仰衣食,奉禄皆以给之,家无所余。”唐颜师古注:“阁者,小门也。东向开之,避当庭门而引宾客,以别于掾史官属也。”其事又载《西京杂记》卷四:“平津侯自以布衣为宰相,乃开东阁营客馆以招天下之士。其一曰钦贤馆以待大贤,次曰翘材馆以待大才,次曰接士馆以待国士。其有德任毗赞佐理阴阳者处钦贤之馆,其有才堪九列将军二千石者居翘材之馆,其有一介之善、一方之艺居接士之馆。而躬自菲薄,所得俸禄以奉待之。”唐李商隐《九日诗》:“郎君官贵施行马,东阁无因再得窥。”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闻道郎君闭东阁,且容老子上南楼。”

11、青茵:指青草地,像绿色的褥垫一样。茵,褥垫,褥席。

12、翠幄:青色的帐幔。晋左思《吴都赋》:“蔼蔼翠幄,袅袅素女。”

13、郁郁:即郁郁葱葱,形容树木枝叶茂盛的样子。

声律启蒙十一真注释版

其一

邪对正,假对真。

獬豸对麒麟[1]

韩卢对苏雁[2],陆橘对庄椿[3]

韩五鬼[4],李三人[5]

北魏对西秦[6]

蝉鸣哀暮夏[7],莺啭怨残春[8]

野烧焰腾红烁烁[9],溪流波皱碧粼粼[10]

行无踪,居无庐,颂成酒德[11];动有时,藏有节,论著钱神[12]

注释

1、獬豸(xièzhì):传说中的独角神兽,能分辨曲直,见人相斗,则以角触邪恶无理者,是正义的化身。汉扬孚《异物志》载:“北荒之中有兽,名獬豸,一角,性别曲直。见人斗则触不直者;闻人争则咋不正者。”中国古代御史大夫等执法官戴的冠,称獬豸冠;亦用“獬豸”指称御史。麒麟: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形状像鹿,头上有角,全身有鳞甲,尾像牛尾。古人以为仁兽、瑞兽,拿它象征祥瑞。《管子·封禅》:“今凤凰麒麟不来,嘉谷不生。”比喻才能杰出的人。《晋书·顾和传》:“和二岁丧父,总角便有清操,族叔荣雅重之,曰:‘此吾家麒麟,兴吾宗者,必此子也。’”

2、韩卢:狗名。亦作“韩子卢”或“韩刽”。战国时韩国良犬,色黑。见《战国策·秦策三》:“以秦卒之勇,车骑之多,以当诸侯,譬若驰韩卢而逐蹇兔也。”宋鲍彪注:“韩卢,俊犬名。《博物志》:‘韩有黑犬,名卢。’”《战国策·齐策三》:“韩子卢者,天下之壮犬也。”《广雅·释兽》:“韩刽。”清王念孙疏证:“《初学记》引《字林》云:‘刽,韩良犬也……刽,通作卢。’”后亦泛指良犬。宋辛弃疾《满江红·和廓之雪》:“记少年,骏马走韩卢,掀东郭。”亦喻指军士。清李渔《奈何天·分扰》:“两下里分头逐鹿,各仗韩卢,并倚昆吾。”苏雁:苏武曾经用大雁传信(实为编造)。事见《汉书·苏武传》:“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过。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3、陆橘:指三国时吴国陆绩怀藏橘子要带回去给自己的母亲一事。典出《三国志·吴书·陆绩传》:“陆绩字公纪,吴郡吴人也。父康,汉末为庐江太守。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橘,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绩跪答曰:‘欲归遗母。’术大奇之。”庄椿:祝人长寿之词。语本《庄子·逍遥游》:“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唐罗隐《钱尚父生日》:“锦衣玉食将何报,更俟庄椿一举头。”

4、韩五鬼:唐代文学家韩愈在《送穷文》中称命穷、智穷、学穷、文穷、交穷为“五穷鬼”。《送穷文》:“主人应之曰:‘子以吾为真不知也邪?子之朋俦,非六非四,在十去五,满七除二。各有主张,私立名字。捩手覆羹,转喉触讳。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者,皆子之志也。其名曰智穷:矫矫亢亢,恶圆喜方。羞为奸欺,不忍害伤。其次名曰学穷:傲数与名,摘抉杳微,高挹群言,执神之机。又其次曰文穷:不专一能,怪怪奇奇,不可时施,只以自嬉。又其次曰命穷:影与形殊,面丑心妍,利居众后,责在人先。又其次曰交穷:磨肌戛骨,吐出心肝,企足以待,置我仇冤。凡此五鬼,为吾五患。饥我寒我,兴讹造讪。能使我迷,人莫能间。朝悔其行,暮已复然。蝇营狗苟,驱去复还。’”

5、李三人:李白诗中将自己和影子、明月称为三人。《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6、北魏、西秦:此处指战国时期的魏国和秦国。因魏国在北边,故称“北魏”;秦国在西边,故称“西秦”。

7、暮夏:旧时称夏天的最后一个月为“暮夏”,即农历六月。此时,夏天接近尾声。

8、莺啭:谓黄莺婉转而鸣。唐岑参《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啭,鸟儿婉转鸣叫。

9、野烧:野火。唐严维《荆溪馆呈丘义兴》:“野烧明山郭,寒更出县楼。”“烧”作名词用,旧读去声。烁烁:闪耀的样子。汉李陵《录别诗》:“烁烁三星列,拳拳月初生。”

10、粼粼:水流清澈貌,水石闪映貌。《诗经·唐风·扬之水》:“扬之水,白石粼粼。”毛传:“粼粼,清澈也。”

11、“行无踪”三句:语本晋刘伶《酒德颂》:“行无辙迹,居无室庐。”

12、论著钱神:语本晋鲁褒《钱神论》:“动静有时,行藏有节。”

声律启蒙全文注释

其二

哀对乐,富对贫。

好友对嘉宾。

弹冠对结绶[1],白日对青春[2]

金翡翠[3],玉麒麟[4]

虎爪对龙鳞[5]

柳塘生细浪[6],花径起香尘[7]

闲爱登山穿谢屐[8],醉思漉酒脱陶巾[9]

雪冷霜严,倚槛松筠同傲岁[10];日迟风暖[11],满园花柳各争春[12]

注释

1、弹冠:弹除帽子上的灰尘,整理帽冠。语出《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比喻相友善者援引出仕。结绶:佩系印绶。谓出仕为官。绶,系在印信上的丝带。语出《汉书·萧育传》:“(萧育)少与陈咸、朱博为友,著闻当世。往者有王阳、贡公,故长安语曰:‘萧、朱结绶,王、贡弹冠。’言其相荐达也。”又,“弹冠结绶”为成语,指朋友之间互相援引出仕。

2、白日:指太阳,亦指白昼。青春:指春天。春季草木茂盛,其色青绿,故称。《楚辞·大招》:“青春受谢,白日昭只。”汉王逸注:“青,东方春位,其色青也。”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3、金翡翠:一般指镶金的翡翠饰品。唐令狐楚《远别离二首》其一:“玳织鸳鸯履,金装翡翠簪。”又,翡翠即翠鸟。旧时妇女喜用翠羽作装饰。唐陈子昂《感遇诗》:“翡翠巢南海,雄雌珠树林。何知美人意,骄爱比黄金。杀身炎州里,委羽玉堂阴。旖旎光首饰,葳蕤烂锦衾。岂不在遐远,虞罗忽见寻。多材信为累,叹息此珍禽。”故“金翡翠”可指翠鸟,唐韦庄《归国遥》:“金翡翠,为我南飞传我意。”亦可指有翡翠鸟图样的帷帐或罗罩。唐李商隐《无题》诗之一:“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刘学锴、余恕诚集解:“金翡翠,以金线绣成翡翠鸟图样之帷帐……或曰金翡翠指有翡翠鸟图样之罗罩,眠时用以罩在烛台上掩暗烛光。”

4、玉麒麟:指用玉石雕的麒麟印纽。《晋书·元帝纪》:“于时有玉册见于临安,白玉麒麟神玺出于江宁。”亦用以借指符信。宋陆游《送陈德邵宫教赴行在二十韵》:“同舍事容悦,腰佩玉麒麟。群谀更得志,后来如积薪。”

5、虎爪:老虎的爪子。亦指虎爪形文饰。《后汉书·舆服志下》:“佩刀……小黄门雌黄室,中黄门朱室,童子皆虎爪文。”又为书体名。晋挚虞《决疑要注》:“尚书台召人,用虎爪书,告下用偃波书,皆不可卒学,以防矫诈。”因“虎爪书”为尚书台召人专用书体,故古代中国的委任状用虎爪书写在木板上,称“虎爪板”。明杨慎《丹铅总录·官爵·虎爪板》:“宋王微与江湛书云:‘所以绵络累纸,本不营尚书虎爪板也。’古者召、奏用虎爪书。晋宋之代,大臣皆得自辟除官属,以板召之,谓之板官。”

6、柳塘:周围植柳的池塘。唐严维《酬刘员外见寄》:“柳塘春水慢,花坞夕阳迟。”细浪:微小的波纹。唐杜甫《城西陂泛舟》:“鱼吹细浪摇歌扇,燕蹴飞花落舞筵。”

7、花径:花间的小路。南朝梁庾肩吾《和竹斋诗》:“向岭分花径,随阶转药栏。”香尘:芳香之尘。多指随女子之步履而起者。语出晋王嘉《拾遗记·晋时事》:“(石崇)又屑沉水之香如尘末,布象床上,使所爱者践之。”唐杜牧《金谷园》:“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8、谢屐:一种前后齿可装卸的木屐。原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游山时所穿,故称。事见《宋书·谢灵运传》:“寻山陟岭,必造幽峻,岩嶂十重,莫不备尽。登蹑常着木履,上山则去其前齿,下山去其后齿。”《南史·谢灵运传》引此作“木屐”。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9、漉:过滤。陶巾:亦作“陶令巾”。指陶潜(渊明)的软帽。典出《宋书·隐逸传·陶潜》:“郡将候潜,值其酒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毕,还复着之。”后因以为文人放诞闲适之典。宋陆游《开元暮归》:“日暖登山思谢屐,病余漉酒负陶巾。”巾,是古人戴在头顶用来包裹发髻的丝麻织品。晋代陶渊明酿酒,酒熟之后就用自己头上戴的葛巾过滤,滤完之后再把葛巾戴到头上。

10、松筠:松树和竹子。《礼记·礼器》:“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后因以“松筠”喻节操坚贞。唐武元衡《安邑里中秋怀寄高员外》:“欲识岁寒心,松筠更秋绿。”筠,竹子的青皮,借指竹子。

11、日迟:即日迟迟。形容白日很长,阳光温暖、光线充足的样子。《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宋朱子集传:“迟迟,日长而暄也。”《西京杂记》卷四引汉枚乘《柳赋》:“阶草漠漠,白日迟迟。”

12、花柳:花和柳。花开柳绿,是春天的标志。唐杜甫《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步屧随春风,村村自花柳。”

其三

香对火,炭对薪[1]

日观对天津[2]

禅心对道眼[3],野妇对宫嫔[4]

仁无敌[5],德有邻[6]

万石对千钧[7]

滔滔三峡水[8],冉冉一溪春[9]

充国功名当画阁[10],子张言行贵书绅[11]

笃志诗书[12],思入圣贤绝域[13];忘情官爵[14],羞沾名利纤尘[15]

注释

1、薪:柴薪。

2、日观(guàn):泰山峰名。为著名的观日之处。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汶水》引汉应劭《汉官仪》:“泰山东南山顶名曰日观。日观者,鸡一鸣时,见日始欲出。长三丈许,故以名焉。”“观日”之“观”,是动词,读平声。“日观”之“观”,是名词,读去声。南朝宋颜延之《车驾幸京口侍游蒜山作》:“元天高北列,日观临东溟。”唐元结《窊尊诗》:“岂无日观峰,直下临沧溟。”唐诗用例,日观峰之“观”,皆读去声。天津:天河的渡口。《楚辞·离骚》:“朝发轫于天津兮,夕余至乎西极。”汉王逸注:“天津,东极箕斗之间,汉津也。”亦为桥名,即天津桥,故址在今河南洛阳西南。隋炀帝大业元年(605)迁都,以洛水贯都,有天汉津梁的气象,因建此桥,名曰“天津”。隋末为李密烧毁,唐宋屡次改建加固,金以后废圮。唐白居易《和友人洛中春感》:“莫悲金谷园中月,莫叹天津桥上春。”

3、禅心:佛教用语。谓清静寂定的心境。南朝梁江淹《吴中礼石佛》:“禅心暮不杂,寂行好无私。”道眼:佛教用语。指能洞察一切,辨别真妄的眼力。《敦煌变文汇录·维摩诘经问疾品变文》:“必使天龙开道眼,教伊八部悟深因。”宋苏轼《与王定国书》:“粉白黛绿者,俱是火宅中狐狸、射干之流,愿公以道眼照破。”

4、野妇:乡野村妇。宋张耒《田家三首》其二:“插花野妇抱儿至,曳杖老翁扶背行。”宫嫔:宫女妃嫔,指帝王侍妾。唐和凝《宫词百首》其十六:“金殿夜深银烛晃,宫嫔来奏月重轮。”

5、仁无敌:即“仁者无敌”,意为仁者无敌于天下。语出《孟子·梁惠王上》:“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是梁惠王在向孟子请教如何为政时,孟子说的话。

6、德有邻:有道德的人一定会有人同他相亲近。语出《论语·里仁》:“德不孤,必有邻。”朱注:“邻,犹亲也。德不孤立,必以类应。故有德者,必有其类从之,如居之有邻也。”

7、万石(shí):石为古代的度量单位,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一石合一百二十斤。汉代俸禄,以石为单位。郡守俸禄为二千石。汉景帝时大臣石奋及其四子皆位至二千石,号称“万石君”。后指一家有五人官至二千石或一家多人为大官者,为“万石”。汉代三公别称万石。后泛指官职高的人。唐颜师古《百官公卿表》题解:“汉制,三公号称万石,其俸月各三百五十斛谷。”今人多将作为度量单位的“石”字念作“dàn”,但这一读音起源很晚。据唐宋诗词押韵用例,作为度量单位的“石”字,皆读入声而非去声。千钧:三十斤为一钧,千钧即三万斤。常用来形容器物之重或力量之大。《商君书·错法》:“乌获举千钧之重,而不能以多力易人。”后多以“千钧重负”指责任重大,以“千钧一发”比喻万分危急。《汉书·律历志》:“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

8、滔滔:形容水势奔流迅急。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合称。地当长江上游,介于四川、湖北两省之间,长七百里,两岸连山,绝无断处,滩多水急,舟行甚险。

9、冉冉:形容水流缓慢的样子。该句句末三字,通行本《声律启蒙撮要》作“一溪冰”,但“冰”字,在诗韵(“平水韵”)下平声“十蒸”韵,不在上平声“十一真”。今改“冰”为“春”,则韵义两谐。又,涂时相本,此句作“滔滔三峡水,陌陌九街尘”。

10、充国:指西汉大臣赵充国(前137—前52),字翁孙,陇西上邽(今甘肃天水)人,后徙金城令居(今甘肃永登)。善骑射,有谋略,熟知边情。武帝时,以六郡良家子补羽林,以假司马从贰师将军李广利击匈奴,以功拜中郎,迁车骑将军长史。昭帝时,以大将军护军都尉率兵平定武都氐人起兵,迁中郎将、水衡都尉。又击匈奴,擢后将军。昭帝死,与霍光迎立宣帝,封营平侯。将兵屯边,匈奴不敢犯。神爵元年(前61),先零羌叛,赵充国以计破之。甘露二年(前52)卒,年八十六。谥壮。甘露三年(前51),汉宣帝命人画功臣像于麒麟阁,赵充国居其一。事见《汉书》本传。画阁:指汉宣帝命人画功臣像于麒麟阁一事。

11、子张(前503—?):复姓颛孙,名师,字子张,春秋末期陈国人。孔子弟子,位列孔门“七十二贤人”之一。书绅:典出《论语·卫灵公》:“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孔子的弟子子张曾将孔子“言忠信,行敬笃”的教诲写在带子上,以示牢记不忘。书绅,指在衣带上写字。绅,束在腰间,一头垂下的带子。“言行”之“行”,旧读去声,与“功名”之“名”,是仄对平。在声律上,对偶可以成立。

12、笃志:专心致志,一心一意。

13、绝域:隔绝难通的边远地方,这里指学问上难以达到的至高境界。唐韩愈《重答张籍书》:“吾子不以愈无似,意欲推而纳诸圣贤之域,拂其邪心,增其所未高,谓愈之质有可以至于道者。”

14、忘情:无动于衷,不为所惑。

15、纤尘:微尘,细尘,比喻微不足道的事务。

声律启蒙十二文注释版

其一

家对国,武对文。

四辅对三军[1]

“九经”对“三史”[2],菊馥对兰芬[3]

歌北鄙[4],咏南熏[5]

迩听对遥闻[6]

召公周太保[7],李广汉将军[8]

闻化蜀民皆草偃[9],争权晋土已瓜分[10]

巫峡夜深[11],猿啸苦哀巴地月[12];衡峰秋早,雁飞高贴楚天云[13]

注释

1、四辅:官名。相传古代天子有四个辅佐官,称“四辅”。具体说法不一。《尚书·洛诰》有“四辅”之称,《尚书·益稷》有“四邻”,《史记·夏本纪》作“四辅”。至《尚书大传》、贾谊《新书》始有疑、承、辅、弼(《新书》作道、弼、辅、承)为“四辅”之说,皆出于秦汉间人的依托。至王莽托古改制,置四辅以配三公,又为其子置师疑、傅承、阿辅、保拂(弼)之官。明太祖曾置春、夏、秋、冬官,亦称“四辅”。又,四辅为四星并称之名。说法不一。或指房宿四星。《史记·天官书》:“犯四辅,辅臣诛。”唐司马贞索隐:“四辅,房四星也。房以辅心,故曰四辅。”或指北极星旁的四星,亦称“四弼”。《宋史·天文志二》:“四辅四星,又名四弼,在极星侧,是曰帝之四邻,所以辅佐北极,而出度授政也。去极星各四度。”或指东蕃四星。《晋书·天文志上》:“东蕃四星,南第一星曰上相,其北,东太阳门也;第二星曰次相,其北,中华东门也;第三星曰次将,其北,东太阴门也;第四星曰上将:亦曰四辅也。”又,四辅亦可指国都附近的州郡。唐开元中以近畿之州为四辅,即同、华、岐、蒲四州。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地理类·四辅》。宋崇宁间所置四辅郡,以颍昌府为南辅,襄邑县为东辅,郑州为西辅,澶州为北辅。见《宋史·徽宗纪二》。三军:周代的制度规定天子有六军,诸侯大国有三军(中军最尊,上军次之,下军又次之),一军为一万二千五百人,三军合三万七千五百人。《周礼·夏官·司马》:“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亦可作军队的通称。《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又指步、车、骑三军。《六韬·战车》:“步贵知变动,车贵知地形,骑贵知别径、奇道,三军同名而异用。”

2、“九经”:儒家的九部经典,具体说法不一。《汉书·艺文志》指《易》《书》《诗》《礼》《乐》《春秋》《论语》《孝经》及小学。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录》指《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孝经》《论语》。《初学记》所引“九经”,与《经典释文》略异,有《左传》《公羊》《穀梁》,无《春秋》《孝经》《论语》。宋刊白文“九经”则有《易》《书》《诗》《左传》《礼记》《仪礼》《周礼》《论语》《孟子》。“三史”:魏晋六朝以《史记》《汉书》《东观汉记》为“三史”,唐代以后《东观汉记》失传,于是以《史记》《汉书》《后汉书》为“三史”。五代齐己《酬九经者》:“九经三史学,穷妙又穷微。”

3、菊馥(fù):形容菊花香气馥郁。馥,香气浓郁。兰芬:形容兰花芬芳宜人。

4、北鄙:国家的北部边境地区。传说殷纣王喜爱北鄙的音乐,因此北鄙之声也被称为亡国之音。《史记·乐书》:“纣为朝歌北鄙之音,身死国亡。”《淮南子·泰族训》:“师涓为平公鼓朝歌北鄙之音,师旷曰:‘此亡国之乐也!’”汉刘向《说苑·修文》:“纣为北鄙之声,其废也忽焉,至今王公以为笑。”《孔子家语·辩乐解》:“殷纣好为北鄙之声,其废也忽焉。”

5、南熏:舜弹五弦琴,曾经作《南风》诗,诗中有“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的句子。后世以南熏为和煦、抚育的意思。

6、迩:近。

7、召公:或作邵公、召康公。姬姓,名奭(shì),谥康。西周开国重臣。初受采邑于召。辅佐周武王灭纣,支持周公东征,以功封于北燕,为燕国始祖(实由其子就封地)。成王时任太保一职,与周公分陕而治,治陕以西地。常巡行乡邑,听讼决狱治事,深得百姓爱戴。卒后,民思其政,作《甘棠》诗咏之。

8、李广(?—前119):西汉名将,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文帝时,以良家子从军击匈奴,为郎、武骑常侍。景帝时为骁骑都尉。后任陇西、北地、雁门等郡太守。武帝时,入为未央卫尉。后为右北平太守。猿臂善射,爱护士卒。匈奴畏惧,数年不敢犯边,称之为飞将军。元狩四年(前119),从大将军卫青击匈奴,因迷路误期被责赴幕府对簿,自刭死。李广曾七任边郡太守,前后四十年与匈奴打过七十多次仗,深得士心,却始终未能封侯。故后人以“李广未封”“李广不侯”“李广难封”慨叹功高不爵,命运乖舛。唐王勃《滕王阁序》:“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9、闻化蜀民皆草偃:此句写西汉蜀郡太守文翁,治蜀有方,百姓顺服他,像风吹草伏一样。蜀,地名。今四川一带。草偃,像草一样弯曲身体,比喻臣服顺从。《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指在上者能以德化民,则民之向化,犹风吹草仆,相率从善。

10、争权晋土已瓜分:此句写三家分晋之事。春秋晚期,晋国始有六卿:智氏、赵氏、韩氏、范氏、魏氏、中行氏。范氏、中行氏、智氏先后被灭,只剩下赵、魏、韩三家。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周天子封赵、魏、韩三家为诸侯。周安王二十六年(前376),晋公室剩余土地被赵、魏、韩三家全部瓜分。故赵、魏、韩又号“三晋”。

11、巫峡:长江三峡之一。一称大峡。西起重庆巫山大溪,东至湖北巴东官渡口。因巫山得名。两岸绝壁,船行极险。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二》:“其间首尾百六十里,谓之巫峡,盖因山为名也……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2、巴:地名。指今四川东部地区。

13、“衡峰秋早”二句:衡山七十二峰,其一为雁回峰,相传大雁南飞,至此回旋。衡峰,衡山,在今湖南,是五岳中的南岳。楚,战国时期有楚国,在今湖南、湖北一带,后来就用楚来代指湖南、湖北等地区。

声律启蒙全文注释

其二

欹对正[1],见对闻[2]

偃武对修文[3]

羊车对鹤驾[4],朝旭对晚曛[5]

花有艳,竹成文[6]

马燧对羊欣[7]

山中梁宰相[8],树下汉将军[9]

施帐解围嘉道韫[10],当垆沽酒叹文君[11]

好景有期,北岭几枝梅似雪;丰年先兆,西郊千顷稼如云[12]

注释

1、欹(qī):倾斜。

2、闻:听闻。

3、偃武:停止使用武力。修文:采取措施加强文治,主要指修治典章制度,提倡礼乐教化等。语典出自《尚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是说周武王克商之后,将曾在战场服役的牛马都放了,向天下表示从今不再有战争。

4、羊车:宫中用羊牵引的小车。《晋书·胡贵嫔传》:“(晋武帝)常乘羊车,恣其所之,至便宴寝。宫人乃取竹叶插户,以盐汁洒地,而引帝车。”《南史·潘淑妃传》亦载此,则以为潘淑妃事。后常以羊车降临表示宫人得宠,不见羊车表示宫怨。羊车,又指辇车。《晋书·舆服志》:“羊车,一名辇车,其上如轺,伏兔箱,漆画轮轭。武帝时,护军羊琇辄乘羊车,司隶刘毅纠劾其罪。”羊车又指古代一种装饰精美的小车。《释名·释车》:“羊车。羊,祥也;祥,善也。善饰之车。”《隋书·礼仪志五》:“(羊车)其制如轺车,金宝饰,紫锦幰,朱丝网。驭童二十人,皆两鬟髻,服青衣,取年十四五者为,谓之羊车小史。驾以果下马,其大如羊。”《晋书·卫玠传》:载卫玠“总角乘羊车入市,见者皆以为玉人,观之者倾都”。后人遂以“羊车过市”比喻男子才美绝伦,引人羡慕注目。鹤驾:传说仙人王子乔是周灵王的太子,后来骑鹤成仙,后人就称太子或仙人的车驾为鹤驾。亦作为去世的讳称。典出旧题汉刘向《列仙传·王子乔》:“王子乔,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鸣。游伊洛间,道士浮丘公接上嵩山。十余年后,来于山上,告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缑氏山头。’果乘白鹤驻山颠,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而去。”《太平广记·神仙四·王子乔》亦引此,而文字稍有出入。

5、朝旭:初升的太阳。唐杜甫《水阁朝霁奉简严云安》:“崔嵬晨云白,朝旭射芳甸。”晚曛:落日的余晖。宋裘万顷《松斋秋咏吹黄存之韵》:“据梧枝策事纷纭,楼上看山对晚曛。”

6、文:通“纹”,美丽的纹路、纹理。

7、马燧(726—795):字洵美,汝州郏城(今河南郏县)人。少学兵书战策,沉勇多算。安禄山反,燧劝范阳留守贾循归唐,循犹豫不决被杀,燧脱逃。代宗宝应中,累迁郑、怀、陇、商等州刺史。大历中,屡破李灵耀、田悦,迁河东节度使。入迁检校兵部尚书,封豳国公,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北平郡王。复以平李怀光功,迁光禄大夫,兼侍中,德宗赐《宸扆》《台衡》二铭,言君臣相成之美。后以击吐蕃,误信与盟,致被袭击。遂罢节度使,解兵权,拜司徒,兼侍中。卒谥庄武。马燧是中唐名将,与李晟、浑瑊并称“三大将”。羊欣(370—442):字敬元,泰山南城(今山东平邑)人。王献之外甥。泛览经籍,尤长隶书。仕晋为辅国参军。安帝隆安中,朝廷渐乱,不事司马元显、桓玄等权贵,屏居里巷十余年。入宋,为新安太守,为政以简惠著称。好黄老,善医术,有《药方》。《宋书》有传。

8、山中梁宰相:指南朝人陶弘景(456—536),字通明,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读书万卷,善琴棋,工草隶,博通历算、地理、医药等。萧道成(齐高帝)为相时,引为诸王侍读,除奉朝请。齐武帝永明十年(492),隐居句容句曲山。梁武帝礼聘不出,然朝廷大事,每以咨询,时称“山中宰相”。晚号华阳真逸。主张儒、佛、道合流。有《本草经集注》《肘后百一方》等。谥贞白先生。

9、树下汉将军:指东汉开国大将冯异(?—34),字公孙,颍川父城(今河南宝丰)人。从刘秀安定河北,为偏将军。性谦让,诸将争功时,常退避树下,军中号为“大树将军”。刘秀称帝后,被封为阳夏侯,任征西大将军。后病死军中。明帝时,被列为“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后汉书·冯异传》:“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军士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

10、施帐解围:典出《晋书·列女传》:“凝之弟献之尝与宾客谈议,词理将屈,道韫遣婢白献之曰:‘欲为小郎解围。’乃施青绫步鄣自蔽,申献之前议,客不能屈。”是说王凝之的弟弟王献之与宾客清谈,有时理屈词穷,嫂子谢道韫便替他解围,在帐帷后面重述引申王献之的理论,来客不能将她驳倒。道韫:即谢道韫,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谢安之兄谢奕女,王羲之次子王凝之妻。曾在家赏雪,谢安问如何形容雪花,其侄谢朗答“撒盐空中差可拟”,道韫认为“未若柳絮因风起”,受到谢安称赏。后世因而称女子的诗才为“咏絮才”。安帝隆安三年(399),孙恩起兵攻会稽,杀会稽内史王凝之,谢道韫曾手刃乱兵数人。谢道韫善属文,所著诗赋诔颂并传于世。

11、当垆:指卖酒。垆,旧时酒店里安放酒瓮的土台子,亦指酒店。沽酒:卖酒。文君:即卓文君,蜀郡临邛(今四川邛崃)人。富商卓王孙女。善鼓琴,通音律,受司马相如琴音之挑,与相如私奔成都;又返临邛,当垆卖酒。王孙耻之,分与财物,遂成富人。相传后因相如将纳妾,曾作《白头吟》一诗以自绝,相如遂止。文君当垆,典出《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与俱之临邛,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炉。相如身自着犊鼻裈,与保庸杂作,涤器于市中。”

12、稼如云:语典出自《文选·(李萧远)运命论》:“褰裳而涉汶阳之丘,则天下之稼如云矣。”唐李善注:“如云,言多也。”后人遂用“稼如云”形容庄稼繁盛。唐白居易《与诸公同出城观稼》:“不忧头似雪,但喜稼如云。”唐蒋防《秋稼如云》:“肆目如云处,三田大有秋。葱茏初蔽野,散漫正盈畴。”

其三

尧对舜[1],夏对殷[2]

蔡茂对刘僺[3]

山明对水秀,“五典”对“三坟”[4]

唐李、杜[5],晋机、云[6]

事父对忠君[7]

雨晴鸠唤妇[8],霜冷雁呼群[9]

酒量洪深周仆射[10],诗才俊逸鲍参军[11]

鸟翼长随,凤兮洵众禽长[12];狐威不假[13],虎也真百兽君。

注释

1、尧、舜:指上古贤君尧帝和舜帝。尧,又称“唐尧”。据《史记·五帝本纪》,尧名放勋,乃帝喾之子、帝挚之弟,以仁德著称,在位期间,从民间选举贤人舜,命其摄政,并最终传位于舜。尧、舜禅让,是中国历史的美谈。舜,见前注。

2、夏、殷:指夏朝和商朝。夏为帝禹开创,至夏桀时,为商汤王所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商为商汤王开创,至商纣王时,为周武王所灭。商朝的甲骨文和青铜器,举世闻名。

3、蔡茂(前24—后47):字子礼,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人。以儒学闻名,西汉哀帝、平帝年间征试博士,以高等拜议郎,迁侍中。不仕新莽。东汉光武帝建武初年征拜议郎,迁广汉太守,官至司徒。曾上书乞禁制贵戚,赞扬洛阳令董宣。蔡茂任广汉太守时,曾梦见禾穗而又失去,郭贺给他圆梦,说得“禾”复“失”,是为“秩”,乃升官之兆。没过多久,蔡茂果然升官。《后汉书·蔡茂传》:“茂初在广汉,梦坐大殿,极上有三穗禾,茂跳取之,得其中穗,辄复失之。以问主簿郭贺,贺离席庆曰:‘大殿者,宫府之形象也。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取中穗,是中台之位也。于字禾失为秩,虽曰失之,乃所以得禄秩也。衮职有阙,君其补之。’旬月而茂征焉,乃辟贺为掾。”旧注:“惠梦得禾复失,郭乔曰:‘禾失为秩,当进爵。’果然。”即指此事,但人名不准确。据《后汉书》,郭贺,字乔卿。蔡茂梦禾,历代传为美谈,既见于正史《后汉书》,又为《弘明集》《搜神记》《初学记》《艺文类聚》《太平御览》诸书所征引,人名皆无误,不知《声律启蒙撮要》何以误作“蔡惠”。“惠”“茂”二字,形、音皆不近,令人费解。刘佇(?—约842):字去华,幽州昌平(今属北京)人。唐敬宗宝历二年(826)进士,著名的直言敢谏之士。为学精于《左氏春秋》。唐文宗大和二年(828)策试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佇对策言论激切,极言宦官专横之祸,考官叹服,而不敢取。同场登科者为之叫屈,云“刘佇下第,我辈登科,能无厚颜”,请让功名。后令狐楚、牛僧孺等镇守地方时,征召刘佇为幕僚从事,授秘书郎。终因宦官诬害,贬为柳州司户参军,客死异乡。两《唐书》有传。唐李商隐《哭刘佇》:“上帝深宫闭九阍,巫咸不下问衔冤。黄陵别后春涛隔,湓浦书来秋雨翻。只有安仁能作诔,何曾宋玉解招魂。平生风义兼师友,不敢同君哭寝门。”传诵一时。亦可见其人于士林之影响。

4、“五典”“三坟”:传说中的上古书名。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为“五典”。旧注云:“伏羲本山坟作《易》曰《连山》,神农本气坟作《易》曰《归藏》,黄帝本形坟作《易》曰《坤乾》”,共称‘三坟’。《左传·昭公十二年》:“(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晋杜预注:“皆古书名。”《文选·张衡)东京赋》:“昔常恨‘三坟’‘五典’既泯,仰不睹炎帝帝魁之美。”三国吴薛综注:“‘三坟’,三皇之书也;‘五典’,五帝之书也。”汉孔安国《尚书序》:“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

5、李、杜:指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二人齐名,合称“李杜”。李白,见前注。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唐代著名诗人。其十三世祖杜预,乃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故杜甫自称“杜陵布衣”,即指其郡望。十世祖杜逊,东晋时南迁襄阳(今属湖北),故或称襄阳杜甫,乃指其祖籍。而杜甫一度曾居长安城南少陵附近,故又尝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唐肃宗至德二载(757),杜甫官任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剑南节度使严武聘杜甫为节度使署中参谋,又荐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称“杜工部”。杜甫现存诗歌一千四百四十余首。宋人王洙所编《杜工部集》二十卷,为今存之最早版本。杜甫亲身经历安史之乱,诗作反映社会现实深刻,有“诗史”之誉。杜甫是中国古代诗歌集大成者,被后世尊为“诗圣”。

6、机、云:指晋代陆机、陆云兄弟,二人以文齐名,合称“二陆”。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其祖父陆逊、父亲陆抗,皆为东吴名臣。少领父兵为牙门将。吴亡,退居勤学,作《辩亡论》。晋武帝太康末,与弟陆云入洛,文才倾动一时。仕晋,曾官平原内史,故世称“陆平原”。晋惠帝太安二年(303),任后将军、河北大都督,率军讨伐长沙王司马乂,兵败被谗,为成都王司马颖所杀。有《陆士衡集》。陆机诗重藻绘排偶,骈文亦佳。是西晋太康时期文坛代表人物。陆云(262—303),字士龙,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年十六,举贤良。晋武帝太康末,随兄机入洛。仕晋,历官尚书郎、侍御史、中书侍郎、清河内史等职,世称“陆清河”。晋惠帝太安二年(303年),与兄陆机同时遇害。今存《陆士龙集》辑本。

7、事父、忠君:语本《孝经》:“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爱,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唐李隆基注,于“故以孝事君则忠”句下云“移事父孝以事于君,则为忠矣”。

8、雨晴鸠唤妇:据说天将要下雨时,雄鸠占巢躲雨就会把雌鸠逐出窝去;雨过天晴,雄鸠又会急切地唤雌鸠快回巢。宋欧阳修《鸣鸠》:“天将阴,鸣鸠逐妇鸣中林,鸠妇怒啼无好音。天雨止,鸠呼妇归鸣且喜,妇不亟归呼不已。”《嘉泰会稽志·鸟部》引陆玑《毛诗草木鱼虫疏》云:“鹘鸠,一名斑鸠,似鹁鸠而大。鹁鸠,灰色,无绣项。阴则屏逐其匹,晴则呼之,语曰‘天将雨,鸠逐妇’者是也。”清郝懿行《尔雅义疏·释鸟第十七》“隹其,媟媠”条下亦引陆疏。旧注:“《尔雅》:鸠天阴则逐其妇,晴则呼之。”实据郝疏。

9、霜冷雁呼群:秋天大雁南飞时,相互呼叫,提醒同伴不可离群,以共御霜天寒冷。宋黄庭坚《次韵答少章闻雁听鸡》:“霜雁叫群倾半枕,梦回兄弟彩衣行。”

10、周仆射(yè):指东晋左仆射周层(yǐ,269—322),字伯仁,汝南安成(今河南汝南)人。安东将军周浚子。少有盛名,弱冠袭爵武城侯,拜秘书郎,累迁尚书吏部郎。元帝时,补吏部尚书,拜太子少傅,后转尚书左仆射,因饮酒无度,往往一醉三日才醒,人称“三日仆射”。后为大将军王敦所杀。周层于王导有恩,王导未能劝阻王敦杀周层,故曰:“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仆射,官名。秦始置,汉以后因之。汉成帝建始四年(前29),初置尚书五人,一人为仆射,位仅次尚书令,职权渐重。汉献帝建安四年(199),置左右仆射。唐宋左右仆射为宰相之职。

11、鲍参军:指南朝宋代诗人鲍照(约414—466),字明远,东海(今山东郯城)人。宋文帝时,官中书舍人。晚年任荆州刺史临海王刘子顼前军参军,故世称“鲍参军”。宋明帝泰始二年(466)刘子顼起兵谋反失败,鲍照为乱兵所杀。鲍照以诗文名,长于乐府和七言歌行,《拟行路难》为其诗代表作,另有《芜城赋》《登大雷岸与妹书》等名篇。明人辑有《鲍参军集》。鲍照诗风俊逸,唐代大诗人李白受其影响甚深。唐杜甫《春日怀李白》:“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12、“鸟翼长随”二句:传说凤凰为飞鸟之长,凤凰飞的时候所有的鸟都在后面跟随。《大戴礼记·易本命》:“有翼之虫三百六十,而凤凰为之长。”鸟翼长随,旧注引《格物总论》云:“凤飞则禽鸟随之。”洵,确实。众禽长,飞禽之长。

13、狐威不假:指狐狸从老虎那里借去的威风一点儿也不虚假。典出《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后因以“狐假虎威”喻仰仗别人的威势或倚仗别人威势来欺压人。

声律启蒙十三元注释版

其一

幽对显,寂对喧。

柳岸对桃源。

莺朋对燕友[1],早暮对寒暄[2]

鱼跃沼[3],鹤乘轩[4]

醉胆对吟魂[5]

轻尘生范甑[6],积雪拥袁门[7]

缕缕轻烟芳草渡[8],丝丝微雨杏花村[9]

诣阙王通[10],献太平十二策[11];出关老子[12],著道德五千言[13]

注释

1、莺朋、燕友:成群结伴的黄莺和燕子。引申义则为结伴寻春,嬉于莺莺燕燕的人。古诗文习用语。元明以来,常“莺朋燕友”四字连用。

2、早暮:早晚。寒暄:冷暖。泛指宾主见面时问候起居冷暖。亦指冬夏。暄,暖。唐皇甫冉《巫山峡》:“朝暮泉声落,寒暄树色同。”

3、鱼跃沼:语典出自《诗经·大雅·灵台》:“王在灵沼,於牣鱼跃。”

4、鹤乘轩:即鹤乘坐在轩车上。典出《左传·闵公二年》:“冬十二月,狄人伐卫。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将战,国人受甲者皆曰:‘使鹤,鹤实有禄位,余焉能战!’”卫懿公喜欢鹤,让鹤乘坐官员的轩车。后代因此常用“鹤乘轩”来比喻因为帝王的宠幸而滥得官位。轩,古代一种前顶较高而有帷幕的车子,供大夫以上乘坐。

5、醉胆:醉酒后的胆量,形容豪气。古诗文习用语。宋陆游《观大散关图有感》:“志大浩无期,醉胆空满躯。”吟魂:诗人的灵魂或梦魂,有时也用来指诗情、诗思。古诗文习用语。唐齐己《寄山中诸友》:“岚光生眼力,泉滴爽吟魂。”

6、轻尘生范甑:典出《后汉书·独行传》:“(范冉)遭党人禁锢,遂推鹿车,载妻子,捃拾自资。或寓息客庐,或依宿树荫。如此十余年,乃结草室而居焉。所止单陋,有时粮粒尽,穷居自若,言貌无改。闾里歌之曰:‘甑中生尘范史云,釜中生鱼范莱芜。’”范冉家里很穷,有时断粮,饭甑因为长时间不用,上面落满了灰尘。范,指东汉范冉(112—185),名或作丹,字史云,陈留外黄(今河南民权)人。曾师事马融,通“五经”。桓帝时为莱芜长,遭母忧,不赴。后辟太尉府,议者欲以为侍御史,遂遁出,卖卜于市,生活贫困。后遭党锢,穷居自若,言貌无改。及党禁解,三府累辟不就。卒谥贞节先生。后人常以“范丹”指代贫困而有操守的贤士。甑,蒸食炊器。其底有孔,古用陶制,殷周时代有以青铜制,后多用木制。因多用来煮饭,俗名饭甑。

7、积雪拥袁门:典出《后汉书·袁安传》“后举孝廉”唐李贤注引晋周斐《汝南先贤传》:“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令以为贤,举为孝廉。”袁,指东汉名臣袁安(?—92),字邵公,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人。微时客洛阳,遇大雪而僵卧,不肯干人,洛阳令举为孝廉。汉明帝时,任楚郡太守、河南尹,因平断冤狱、治政严明,而名重一时。汉章帝时,升任太仆,官至司徒。汉和帝时,外戚窦氏擅权,袁安守正不移。和帝永元四年(92),卒于位。子孙世代公卿。汝南袁氏与弘农杨氏,以“四世三公”并称于世。相传袁安未出仕之前,遇上下大雪,雪停之后,有不少人出门讨吃的,唯有袁安闭门不出,洛阳令问他为什么不出门乞讨,袁安说:“遇上这样的雪灾,大家都挨饿,我实在不敢给人添麻烦。”洛阳令觉得他很难得,就推举他为孝廉。袁安后来位至三公。

8、芳草渡:长满花草的野外渡口。古诗文习用语。唐赵嘏《送权先辈归觐信安》:“马嘶芳草渡,门掩百花塘。”

9、杏花村:古村落名。在安徽池州城西郊。其地古产名酒。唐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其后杏花村乃有盛名。明清两代,曾相继于此筑亭、建坊、葺祠。其地古井仍存,井水清冽,有“香泉似酒,汲之不竭”之称。

10、诣阙:指到京都,上朝堂。诣,到。阙,宫殿,引申为朝廷。王通(584—617):字仲淹,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著名儒家学者,门人私谥“文中子”。仕隋为蜀郡司户书佐。文帝仁寿间至长安上太平十二策。后知所谋不被用,乃归河汾间以教授为业,受业者以千数,时称“河汾门下”。薛收、房乔、李靖、魏徵等皆从受王佐之道。尝仿《春秋》作《元经》(一作《六经》),又著《中说》(一称《文中子》)。

11、太平十二策:即《太平策》十二通。王通曾谒见隋文帝,进献治国安邦的《太平策》十二通,未被采纳。事见唐杜淹《文中子世家》:“西游长安,见隋文帝。帝坐太极殿,召而见之。因奏太平之策十有二焉,推帝皇之道,杂王伯之略,稽之于今,验之于古,恢恢乎若运天下于掌上矣。”

12、关:特指函谷关。相传老子西出函谷关,不知所终。《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老子:又称“老聃”,一名“李耳”。曾为周柱下史。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无为”。

13、道德五千言:指老子的著作《道德经》,全篇共约五千字。

声律启蒙全文注释

其二

儿对女,子对孙。

药圃对花村[1]

高楼对邃阁[2],赤豹对玄猿[3]

妃子骑[4],夫人轩[5]

旷野对平原。

匏巴能鼓瑟[6],伯氏善吹埙[7]

馥馥早梅思驿使[8],萋萋芳草怨王孙[9]

秋夕月明[10],苏子黄岗游赤壁[11];春朝花发[12],石家金谷启芳园[13]

注释

1、药圃:种植药材的园子。古诗文习用语。唐王维《济州过赵叟家宴》:“荷锄修药圃,散帙曝农书。”花村:开满鲜花的山村。古诗文习用语。唐李洞《赋得送贾岛谪长江》:“筇携过竹寺,琴典在花村。”

2、邃阁:深幽的楼阁。古诗文习用语。唐李世民《元日》:“高轩暧春色,邃阁媚朝光。”

3、赤豹:毛赤而有黑色斑纹的豹。《诗经·大雅·韩奕》:“赤豹黄罴。”《楚辞·九歌·山鬼》:“乘赤豹兮从文狸。”玄猿:黑猿。汉司马相如《长门赋》:“玄猿啸而长吟。”

3、妃子骑:典出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妃子,指杨贵妃。骑,驿站的快马。杨贵妃喜欢吃荔枝,唐明皇令岭南地方快马送到长安。

5、夫人轩:即鱼轩,车用鱼皮作装饰,是古代诸侯夫人乘坐的车。齐桓公曾赠许穆夫人鱼轩。《左传·闵公二年》:“归夫人鱼轩。”晋杜预注:“鱼轩,夫人车,以鱼皮为饰。”

6、匏(páo)巴:一作“瓠巴”,古代传说中的音乐家。《列子·汤问》:“匏巴鼓琴而鸟舞鱼跃。”汉张湛注:“匏巴,古善鼓琴人也。”鼓瑟:弹琴。鼓,弹奏乐器。《荀子·劝学》:“昔者匏巴鼓瑟,而潜鱼出听。”古人常琴瑟并称,琴、瑟同为弦乐器,琴弦少而瑟弦多,琴七弦,瑟二十五弦。

7、伯氏善吹埙(xūn):典出《诗经·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埙,仲氏吹篪。”朱子《诗集传》:“伯仲,兄弟也。”伯氏,大哥,长兄。埙,古代陶制乐器,椭圆形,有六个孔,可以吹奏。

8、馥馥早梅思驿使:典出《荆州记》:“陆凯与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并《赠花诗》,曰:‘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太平御览》引此诗,凡三次。陆凯曾经从江南寄梅花给在长安的范晔,并附诗一首。馥馥,形容香气浓郁。驿使,驿站传送文书的人。

9、萋萋芳草怨王孙:典出《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萋萋,形容草茂盛的样子。王孙,王者之孙或后代。泛指贵族子弟。亦用作对士人的尊称。

10、秋夕:秋天的夜晚。宋苏轼在《前赤壁赋》中写道:“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故这里说“秋夕月明”。

11、苏子黄岗游赤壁:指宋代诗人苏轼曾经与朋友游览黄州(今湖北黄冈)境内的赤壁山(又称“赤鼻山”,下有赤鼻矶),并且写过《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其实,赤壁之战遗址在今湖北武昌西赤矶山,与汉阳南纱帽山隔江相对。一说,赤壁之战遗址即湖北蒲圻西之赤壁山。苏轼所游黄州赤壁,并非真正的赤壁之战古战场遗址。

12、春朝:春天的白天。

13、石家:指晋代石崇,见前注。金谷:即金谷园,石崇所建,为一代名园,石崇经常在园中大宴宾客,极尽豪奢。

其三

歌对舞,德对恩。

犬马对鸡豚[1]

龙池对凤沼[2],雨骤对云屯[3]

刘向阁[4],李膺门[5]

唳鹤对啼猿[6]

柳摇春白昼,梅弄月黄昏[7]

岁冷松筠皆有节[8],春暄桃李本无言[9]

噪晚齐蝉[10],岁岁秋来泣恨;啼宵蜀鸟[11],年年春去伤魂。

注释

1、犬马:狗和马。《尚书·旅獒》:“犬马非其土性不畜,珍禽奇兽不育于国。”《论语·为政》:“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后因以“犬马之养”为供养父母的谦辞。特指良狗名马,引申为玩好之物。《孟子·梁惠王下》:“事之以犬马,不得免焉。”亦为旧时臣子在君主前的自卑之称或卑幼者在尊长前的自谦之称。汉末曹操《上书让增封武平侯及费亭侯》:“虽有犬马微劳,非独臣力,皆由部曲将校之助。”鸡豚:鸡和猪。古时农家所养禽畜。《孟子·梁惠王上》:“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礼记·大学》:“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汉郑玄注:“畜马乘,谓以士初试为大夫也。伐冰之家,卿大夫以上……鸡豚牛羊,民之所畜养以为财利者也。”豚,小猪。

2、龙池、凤沼:指皇家园林中的池沼。传说唐玄宗李隆基登基前住的旧宅兴庆宫东侧,有一口井忽然涌为小池,常有云气,或见黄龙出其中。玄宗即位后将其命名为龙池,于隆庆坊建兴庆宫,龙池被包容于内。在今陕西西安兴庆公园内。唐沈佺期《龙池篇》:“龙池跃龙龙已飞,龙德先天天不违。”魏晋南北朝时设中书省于禁苑,掌管机要,接近皇帝,故称中书省为“凤凰池”。后世又多以“凤凰池”指宰相职位,或以凤池代指朝堂。唐翁绶《杂曲歌辞·行路难》:“君看西汉翟丞相,凤沼朝辞暮雀罗。”又,古琴琴底有两个出音孔,上孔曰龙池,下孔曰凤沼。宋赵希鹄《洞天清录·古琴辩》:“雷张制槽腹有妙诀,于琴底悉洼,微令如仰瓦,盖谓于龙池凤沼之弦,微令有唇,余处悉洼之。”

3、雨骤:雨势迅猛。南朝梁王湜《赠情人》:“雨骤行人断,云聚独悲深。”亦可解作雨聚,即雨水聚集意,引申为聚集。唐吕令则《义井赋》:“川流雨骤,车马于焉往来;风举云摇,帝王由兹行幸。”此处“雨骤”与“云屯”相对,当为聚集之义。云屯:如云之聚集,形容盛多。《后汉书·刘表传赞》:“鱼丽汉轴,云屯冀马。”唐高适《杂曲歌辞·邯郸少年行》:“宅中歌笑日纷纷,门外车马如云屯。”成语“云屯雨集”,形容众多的人聚集在一起。

4、刘向阁:指长安未央宫内的天禄阁,朝廷收藏典籍之所,西汉学者刘向曾在此校阅群书。刘向(约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楚元王刘交(刘邦异母弟)四世孙,刘歆之父。治《春秋穀梁》,以阴阳休咎论时政得失,屡上书劾奏外戚专权。宣帝时,任散骑谏大夫给事中。元帝时,擢为散骑宗正给事中。后以反对宦官弘恭、石显专权,议欲罢退之,被谮下狱。成帝即位,得进用,更名向,迁光禄大夫,官至中垒校尉。校阅中秘群书,撰成《别录》,为我国目录学之祖。有《新序》《说苑》《列女传》等。

5、李膺门:典出《后汉书·李膺传》:“是时朝庭日乱,纲纪颓阤,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后因以“李膺门”“李膺门馆”誉称名高望重之家。李膺(110—169),字元礼,颍川襄城(今河南襄城)人。初举孝廉,历任青州刺史,渔阳、蜀郡太守,转护乌桓校尉。汉桓帝永寿二年(156),任度辽将军。延熹二年(159)任河南尹,后为司隶校尉。张让弟朔为野王令,贪残无道,闻膺威严,匿于京师合柱中,膺破柱取朔杀之,诸黄门常侍皆鞠躬屏气,不敢出言。李膺与太学生郭泰等交游,反对宦官专权,名重一时,有“天下楷模李元礼”之誉,士人以与其结交为“登龙门”。延熹九年(166),第一次党锢之祸,被宦官诬为结党,下狱,释后复遭禁锢。永康元年(167),汉灵帝即位,大将军窦武引以为长乐少府,与陈蕃谋诛宦官,事败,免官。建宁二年(169),党锢再起,下狱死。

6、唳鹤、啼猿:皆古诗文习用语。唐卢照邻《山庄休沐》:“亭幽闻唳鹤,窗晓听鸣鸡。”唐李世民《帝京篇十首》其三:“惊雁落虚弦,啼猿悲急箭。”啼猿唳鹤,又作“怨鹤啼猿”,作为典故,与孔稚归《北山移文》有关。《昭明文选·(孔稚珪)北山移文》:“惠帐空兮夜鹤怨,山人去兮晓猿惊。”唐李周翰注:“此因山言之,故托猿鹤以寄惊怨也。”

7、梅弄月黄昏:此句用宋林逋《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语典。

8、松筠:见前注。竹有节,松经冬不凋,故以“松筠之节”喻指人有节操。《隋书·柳庄传》:“而今已后,方见松筠之节。”

9、春暄桃李本无言:典出《史记·李将军列传论》:“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唐司马贞索隐:“姚氏云:‘桃李本不能言,但以华实感物,故人不期而往,其下自成蹊径也。’”亦作“桃李无言,下自成蹊”。意思是说桃树、李树虽然不开口,但是树下却因人来人往自然而然地形成小径。比喻实至名归。

10、齐蝉:知了。因为蝉又名齐女,所以称“齐蝉”。典出晋崔豹《古今注·问答释义》:“牛享问曰:‘蝉名齐女者,何也?’答曰:‘齐王后忿而死,尸变为蝉,登庭树,嘒唳而鸣,王悔恨。故世名蝉曰齐女也。’”

11、蜀鸟:即杜鹃,传说杜鹃是蜀帝杜宇死后所变,所以称杜鹃为“蜀鸟”。《文选·(张衡)南都赋》唐李善注引《蜀记》:“昔有人姓杜,名宇。王蜀,号曰望帝。宇死,俗说云,宇化为子规。子规,鸟名也。蜀人闻子规鸣,皆曰望帝也。”

声律启蒙十四寒注释版

其一

多对少,易对难。

虎踞对龙蟠[1]

龙舟对凤辇[2],白鹤对青鸾[3]

风淅淅[4],露筐筐[5]

绣毂对雕鞍[6]

鱼游荷叶沼,鹭立蓼花滩[7]

有酒阮貂奚用解[8],无鱼冯铗必须弹[9]

丁固梦松,柯叶忽然生腹上[10];文郎画竹[11],枝梢倏尔长毫端[12]

注释

1、虎踞:形容山势雄伟,像老虎蹲踞一样。龙蟠:亦作“龙盘”,如龙之盘卧状。形容山势雄壮绵延的样子。唐李白《金陵歌送别范宣》:“钟山龙盘走势来,秀色横分历阳树。”亦用以喻豪杰之士隐伏待时。《三国志·魏志·杜袭传》:“袭避乱荆州,刘表待以宾礼。同郡繁钦数见奇于表,袭喻之曰:‘吾所以与子俱来者,徒欲龙蟠幽薮,待时凤翔。’”“虎踞龙蟠”四字常连用,形容地势极峻峭险要。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昔之虎据龙蟠,加以黄旂紫气。莫不随狐兔而窟穴,与风尘而殄悴。”

2、龙舟:专供帝王乘坐的船。《穆天子传》卷五:“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晋郭璞注:“舟皆以龙鸟为形制。今吴之青雀舫,此其遗象也。”《隋书·炀帝纪上》:“八月壬寅,上御龙舟,幸江都。”凤辇:天子乘坐的车驾,以金凤为饰。唐王维《奉和圣制与太子诸王三月三日龙池春禊应制》:“明君移凤辇,太子出龙楼。”唐钱起《和李员外扈驾幸温泉宫》:“未央月晓度疏钟,凤辇时巡出九重。”

3、白鹤:俗称仙鹤,传说中多为仙人坐骑。唐李白《寻雍尊师隐居》:“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青鸾:古代传说中凤凰一类的神鸟。赤色多者为凤,青色多者为鸾。也有借指传送信息的使者。唐李商隐《相思树上》:“相思树上合欢枝,紫凤青鸾共羽仪。”

4、淅淅:象声词。形容风声或雨声。唐白居易《北亭》:“江风万里来,吹我凉淅淅。”

5、叫叫:露水众多的样子。一说为露珠圆貌。《诗经·郑风·野有蔓草》:“零露叫兮。”毛传:“叫叫然盛多也。”

6、绣毂:指装饰华丽的车。毂,车轮的中心部位,周围与车辐的一端相接,中有圆孔,用以插轴。古诗文习用语。唐白居易《和梦游春诗一百韵》:“罗扇夹花灯,金鞍攒绣毂。”雕鞍:雕饰有精美图案的马鞍。亦借指坐骑。古诗文习用语。唐骆宾王《帝京篇》:“宝盖雕鞍金络马,兰窗绣柱玉盘龙。”

7、蓼花滩:为古诗文习用语。唐许浑《朝台送客有怀》:“岭北归人莫回首,蓼花枫叶万重滩。”宋杨万里《竹床》:“醉梦那知蕉叶雨,小舟亲过蓼花滩。”蓼,一年生草本植物,叶披针形,花小,白色或浅红色,果实卵形、扁平,生长在水边或水中。

8、阮貂:典出《晋书·阮孚传》:“(孚)迁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尝以金貂换酒,复为所司弹劾,帝宥之。”阮孚酗酒,曾经解金貂换酒。后因以“阮(孚)貂”借指贳酒之抵押物,以“金貂换酒”作为名士旷达不羁、恣意纵酒之典故。阮,即阮孚(?—326),字遥集,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阮咸子。避乱渡江,晋元帝时任安东参军,蓬发饮酒,常被弹劾。晋明帝立,升侍中,奉诏增益雅乐。从平王敦,赐爵南安县侯。咸和元年(326)晋成帝即位,太后临朝,政出舅氏(庾亮),阮孚认为大乱将至,苦求外出,转广州刺史。未至镇,卒,时年四十九。次年,苏峻谋反,识者以为知几。貂,即金貂,皇帝左右侍臣的冠饰。汉始,侍中、中常侍之冠,于武冠上加黄金珰,附蝉为文,貂尾为饰,谓之赵惠文冠。《汉书·谷永传》:“戴金貂之饰,执常伯之职者皆使学先王之道。”晋潘岳《秋兴赋》:“登春台之熙熙兮,珥金貂之烱烱。”

9、冯铗:冯,指战国时人冯谖。铗,剑把,也代指宝剑。冯谖是孟尝君的门客,他初到孟尝君府中时,因为对待遇不满,曾经弹着剑唱“没有鱼吃,长剑啊我们回去吧!”后因以“冯谖弹铗”喻指怀才不遇、处境窘困而希望被赏识重用。典出《战国策·齐策四》:“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10、“丁固梦松”二句:典出《三国志·吴书三》:“(宝鼎)三年春二月,以左右御史大夫丁固、孟仁为司徒、司空。”南朝宋裴松之注引《吴书》曰:“初,固为尚书,梦松树生其腹上,谓人曰:‘松字十八公也,后十八岁,吾其为公乎!’卒如梦焉。”丁固曾经梦见自己肚子上长出松树,对人说“松树是十八公,十八年之后我要做三公”。十八年后,果然位居三公。后因以“梦松”为祝人登三公位的典故。丁固(198—273),本名密,字子贱,后改名固,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孙休时任左御史大夫,孙皓时升任司徒。凤凰二年(273)三月卒,年七十六。柯,树枝。

11、文郎:指北宋画家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先生,世称“石室先生”“锦江道人”,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人。仁宗皇祐元年(1049)进士。历知陵、洋、湖州。神宗元丰二年(1079),卒于赴湖州任途中,年六十二。与司马光、苏轼相契。工诗文,善篆、隶、行、草、飞白,尤长于画竹。有《丹渊集》。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云:“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宋晁补之《赠文潜甥杨克一学文与可画竹求诗》云:“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成语“胸有成竹”即由此而来。

12、倏尔:迅速,很快。毫:指笔。

声律启蒙全文注释

其二

寒对暑,湿对干。

鲁隐对齐桓[1]

寒毡对暖席[2],夜饮对晨餐[3]

叔子带[4],仲由冠[5]

郏鄏对邯郸[6]

嘉禾忧夏旱[7],衰柳耐秋寒[8]

杨柳绿遮元亮宅[9],杏花红映仲尼坛[10]

江水流长,环绕似青罗带[11];海蟾轮满[12],澄明如白玉盘[13]

注释

1、鲁隐:即鲁隐公(?—前712),姬姓,名息姑,一作息。春秋时鲁国君主,在位凡十一年。《春秋》纪事,始于鲁隐公。惠公长庶子。惠公死,鲁人以惠公嫡子允年少,共立息姑摄政行君事,立弟允为太子。隐公十一年,公子翚劝隐公杀允而正式即位,隐公不允。翚乃反劝允杀隐公。齐桓:即齐桓公(?—前643),姜姓,名小白。春秋时齐国君主,为春秋五霸之首。齐襄公弟。襄公被杀,自莒归国即位,任管仲为相,国力富强。以“尊王攘夷”为名,北伐戎狄,南抑强楚。周惠王死,奉太子郑即位,为周襄王。多次会合诸侯,订立盟约,树立威望。在位共四十三年,卒谥桓。

2、寒毡:典出杜诗。《新唐书·郑虔传》:“(郑虔)在官贫约甚,澹如也。杜甫尝赠以诗曰:‘才名四十年,坐客寒无毡’云。”《新唐书》所引,出自杜诗《戏简郑广文虔兼呈苏司业源明》篇。是说广文馆博士郑虔虽然才名满天下,但家境贫寒,没有毡子给客人坐。后以“寒毡”形容寒士清苦的生活,亦借指清苦的读书人。暖席:亦作“煖席”,指久坐而留有体温的座席,借指安坐闲居。《淮南子·修务训》:“孔子无黔突,墨子无煖席。”汉高诱注:“坐席不至于温。”《昭明文选·答宾戏》:“是以圣哲之治,栖栖遑遑,孔席不暖,墨突不黔。”唐李善注:“韦昭曰:暖,温也,言坐不暖席也。《文子》曰:墨子无黔突,孔子无暖席,非以贪禄慕位,欲起天下之利,除万民之害也。”

3、夜饮:“长夜饮”之缩语,谓通宵宴饮。典出《诗经·小雅·湛露》:“湛湛露斯,匪阳不晞。厌厌夜饮,不醉无归。湛湛露斯,在彼丰草。厌厌夜饮,在宗载考。”毛传:“厌厌,安也。夜饮,私燕也。”《韩非子·说林上》:“纣为长夜之饮,惧以失日,问其左右尽不知也。”《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汉王充《论衡·语增》则曰:“坐在深室之中,闭窗举烛,故曰长夜。”晨餐:早饭,早晨吃饭。晋束晳《补亡诗六首·南陔》:“馨尔夕膳,洁尔晨餐。”唐韦应物《送张侍御秘书江左觐省》:“晨餐亦可荐,名利欲何如。”

4、叔子带:指晋代羊祜(字叔子)的衣带。《晋书·羊祜传》:“(祜)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羊祜镇守荆州时经常穿着裘衣松松地束着衣带,不穿战甲。后用“叔子带”以形容装束儒雅,风流平易。羊祜,见前注。

5、仲由冠:孔子弟子子路(仲由,字子路)初见孔子时,戴的是雄鸡冠。《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子路好勇,雄鸡公猪(豭豚)好斗,故子路佩带。

6、郏鄏(jiárǔ):周朝东都,故地在今河南洛阳。《左传·宣公三年》:“成王定鼎于郏鄏。”杨伯峻注:“郏鄏即桓七年《传》之郏,周之王城,汉之河南,在今洛阳市。《楚世家》索隐云:按《周书》,郏,洛北山名,音甲。鄏谓田厚鄏,故以名焉。”邯郸:地名。战国时期赵国都城所在地,在今河北省境内。

7、嘉禾:生长奇异的禾苗,古人以之为吉祥的征兆。亦泛指生长茁壮的禾稻。典出《尚书·微子之命》:“唐叔得禾,异亩同颖,献诸天子。王命唐叔,归周公于东,作《归禾》。周公既得命禾,旅天子之命,作《嘉禾》。”孔传:“唐叔,成王母弟,食邑内得异禾也……禾各生一垄而合为一穗……异亩同颖,天下和同之象,周公之德所致。”唐孔颖达疏:“此以善禾为书之篇名,后世同颖之禾遂名为‘嘉禾’,由此也。”汉王充《论衡·讲瑞》:“嘉禾生于禾中,与禾中异穗,谓之嘉禾。”

8、衰柳:老朽衰残的柳树。古诗文习用语。唐王维《辋川集·孟城坳》:“新家孟城口,古木余衰柳。”

9、杨柳绿遮元亮宅:此句说陶渊明(字元亮)家庭院里绿柳成荫,形容隐居之乐。典出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及陶诗《归园田居五首》其一:“榆柳荫后园,桃李罗堂前。”元亮,见前注。

10、杏花红映仲尼坛:此句用孔子杏坛讲学之典,形容教学之乐。典出《庄子·渔父》:“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后人因庄子寓言,在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前,为之筑坛、建亭、书碑、植杏。北宋时,孔子四十五代孙道辅监修曲阜祖庙,将大殿北移,于其旧基筑坛,环植杏树,即以“杏坛”名之。坛上有石碑,碑篆“杏坛”二字为金翰林学士党怀英所书。明隆庆间重修,并筑方亭。仲尼,见前注。

11、青罗带:青色的罗带。比喻色青流长的江河。古诗文习用语。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勈(按:音义同“簪”)。”宋张孝祥《水调歌头·桂林集句》:“江山好,青罗带,碧玉簪。”

12、海蟾:指月亮。传说月中有蟾蜍,又从海上升起,故称月为“海蟾”。古诗文习用语。宋梅尧臣《闻角》:“高树朝光动,城头落海蟾。”

13、白玉盘:借指圆月。唐李白《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其三

横对竖,窄对宽。

黑志对弹丸[1]

朱帘对画栋[2],彩槛对雕栏[3]

春既老[4],夜将阑[5]

百辟对千官[6]

怀仁称足足[7],抱义美般般[8]

好马君王曾市骨[9],食猪处士仅思肝[10]

世仰双仙,元礼舟中携郭泰[11];人称连璧,夏侯车上并潘安[12]

注释

1、黑志:有时写作“黑子”,比喻地域狭小。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地惟黑子,城犹弹丸。”志,通“痣”。弹丸:用弹弓射的泥丸。弹丸之地,比喻地域狭小。《战国策·赵策三》:“诚知秦力之不至,此弹丸之地犹不予也。”

2、朱帘:红色帘子。古诗文习用语。南朝梁江淹《灵丘竹赋》:“绮疏蔽而停日,朱帘开而留风。”画栋:绘有各种彩色图案的屋梁。古诗文习用语。唐王勃《滕王阁》诗“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一作“朱帘”)暮卷西山雨”,以“珠帘”“画栋”作对;宋丁黼《满江红·寿江古心母》词“南浦西山开寿域,朱帘画栋调新曲”,则是“朱帘”“画栋”连用。

3、彩槛、雕栏:有彩绘和雕刻的栏杆。槛,栏杆。唐鲍溶《宿水亭》:“雕楹彩槛压通波,鱼鳞碧幕衔曲玉。”朱帘画栋、彩槛雕栏,常用于形容富贵人家富丽堂皇的房舍。

4、春既老:春天即将结束。既,已。唐岑参《喜韩樽相过》:“三月灞陵春已老,故人相逢耐醉倒。”

5、夜将阑:黑夜即将到头。阑,阑珊,残、将尽的意思。宋柳永《尾犯》:“秋渐老、蛩声正苦,夜将阑、灯花旋落。”

6、百辟:诸侯,也泛指公卿大官。《国语·鲁语上》:“其周公、太公及百辟神祇实永飨而赖之。”三国吴韦昭注:“辟,君也。”《文选·(张衡)东京赋》:“然后百辟乃入,司仪辨等,尊卑以班。”三国吴薛综注:“百辟,诸侯也。”千官:大小官员。唐王维《敕赐百官樱桃》:“芙蓉阙下会千官,紫禁朱樱出上阑。”

7、怀仁:指凤凰心怀仁德。《宋书·符瑞志》:“凤凰者,仁鸟也。”足足:象声词。相传为雌凤鸣声。汉王充《论衡·讲瑞》:“案《礼记·瑞命》云:‘雄曰凤,雌曰凰。雄鸣曰即即,雌鸣曰足足。’”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广动植·总叙》:“凤,雄鸣节节,雌鸣足足,行鸣曰归嬉,止鸣曰提扶。”亦用以指凤凰。明杨慎《秇林伐山·足足般般》:“薛道衡文:‘足足怀仁,般般扰义。’足足,凤也;般般,麟也。”

8、抱义:指麒麟胸怀仁义。般般:犹斑斑,形容兽皮灿烂多彩的样子。《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般般之兽,乐我君囿;白质黑章,其仪可喜。”唐司马贞索隐:“般般,文彩之皃(貌)也。音班。”据明杨慎《秇林伐山·足足般般》:“薛道衡文:‘足足怀仁,般般扰义。’足足,凤也;般般,麟也。”则般般形容麒麟毛色有文彩。般,通“斑”。

9、市骨:买千里马的骨头。典出《战国策·燕策一》:“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郭隗给燕昭王讲了个故事:说有位爱马的君王派人携千金去买千里马,到的时候,马已经死了,使者便用五百金把马骨头买了回来。千里马的主人得知这一消息,都争相卖马给这位君王。燕昭王于是礼遇郭隗。天下贤人争相赴燕。后乃用“市骨”比喻招揽人才之迫切。

10、食猪处士:典出《后汉书·周黄徐姜申屠列传》:“太原闵仲叔者,世称节士,虽周党之洁清,自以弗及也。党见其含菽饮水,遗以生蒜,受而不食。……客居安邑。老病家贫,不能得肉,日买猪肝一片,屠者或不肯与,安邑令闻,敕吏常给焉。仲叔怪而问之,知,乃叹曰:‘闵仲叔岂以口腹累安邑邪?’遂去,客沛。以寿终。”东汉隐士闵仲叔,年老家贫,每次买肉只买一片猪肝,卖肉的不肯卖他,安邑县令知道后,派官吏每天给他送猪肝,他认为是以自己的口腹之欲拖累别人,所以不肯接受。

11、“世仰双仙”二句:东汉名士郭泰与河南尹李膺交往密切。李膺曾经和郭泰同船渡河,送行的人远远望去,觉得他们好像神仙一样。典出《后汉书·郭太(按:因范晔父名泰,故改郭泰为郭太)传》:“(太)乃游于洛阳。始见河南尹李膺,膺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两。林宗唯与李膺同舟共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元礼,即东汉李膺,字元礼。见前注。郭泰(128—169),字林宗,太原界休(今山西介休)人。汉末名士,与许劭齐名,并称“许郭”。又因曾被太常赵典举为有道,故世称“郭有道”。与李膺等交游,名重洛阳,被太学生推为领袖。第一次党锢之祸后,被士林誉为“八顾”之一。但无意仕宦,官府多次辟召,都不应命。虽然善于品评海内人士,但不为危言刻论,所以得免于党锢之祸。闭门教授,弟子数千。及卒,蔡邕为撰碑文。

12、“人称连璧”二句:典出《世说新语·容止》:“潘安仁、夏侯湛并有美容,喜同行,时人谓之连璧。”《晋书·夏侯湛传》亦云:“湛幼有盛才,文章宏富,善构新词,而美容观,与潘岳友善,每行止同舆接茵,京都谓之‘连璧’。”连璧,并列的美玉。喻指并美的人或事物。是西晋士人对夏侯湛、潘岳两位美男子的并称。夏侯,指夏侯湛(243—291),字孝若,谯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操手下大将夏侯渊之曾孙。年少时即以文章著名,又因容貌俊美,与潘岳友善,时称“连璧”。曾为太尉掾。晋武帝泰始年间,举贤良,对策中第,拜郎中;后补太子舍人,转尚书郎,出为野王令。晋惠帝时,为散骑常侍。卒于元康初年。今存《夏侯常侍集》。潘安,即潘岳(247—300),字安仁,荥阳中牟(今河南中牟)人。少年时代即被世人誉为奇童。早辟司空太尉府。举秀才。出为河阳令,转怀县令。杨骏辅政时,引为太傅主簿。骏诛,除名。后累迁为给事黄门侍郎。性轻躁趋利,谄事贾谧,为“二十四友”之首。赵王司马伦执政,岳与伦亲信孙秀有宿怨,秀诬以谋反诛之。潘岳善诗赋,是西晋文坛代表作家。与陆机齐名,有“潘江陆海”之称。今存《潘黄门集》辑本。

声律启蒙下卷

声律启蒙十五删注释版

其一

兴对废,附对攀。

露草对霜菅[1]

歌廉对借寇[2],习孔对希颜[3]

山垒垒,水潺潺。

奉璧对探环[4]

《礼》由公旦作[5],《诗》本仲尼删[6]

驴困客方经灞水[7],鸡鸣人已出函关[8]

几夜霜飞,已有苍鸿辞北塞[9];数朝雾暗,岂无玄豹隐南山[10]

注释

1、露草:沾露的草。唐李华《木兰赋》:“露草白兮山凄凄,鹤既唳兮猿复啼。”霜菅:霜后枯萎的菅草。用以比喻白发。宋苏轼《再用前韵(追饯正辅表兄至博罗赋诗为别)》:“乐天双鬓如霜菅,始知谢遣素与蛮。”菅,植物名。多年生草本,叶子细长而尖,花绿色。茎可作绳织履,茎叶之细者可以覆盖屋顶。

2、歌廉:典出《后汉书·廉范传》:“建初中,(廉范)迁蜀郡太守,其俗尚文辩,好相持短长,范每厉以淳厚,不受偷薄之说。成都民物丰盛,邑宇逼侧,旧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灾,而更相隐蔽,烧者日属。范乃毁削先令,但严使储水而已。百姓为便,乃歌之曰:‘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绔。’”廉,指东汉大臣廉范,字叔度,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生卒年不详。求学京师,受业于博士薛汉。后薛汉坐楚王刘英事诛,范独往收殓,由是显名。举茂才,迁云中太守。明帝永平十六年(73)匈奴寇边,范击破之。后为武威、武都太守。章帝建初中迁蜀郡太守,百姓歌之。后免归乡里。善治产,好赈济,世称其义。借寇:典出《后汉书·寇恂传》:“七年,代朱浮为执金吾。明年,从车驾击隗嚣,而颍川盗贼群起,帝乃引军还,谓恂曰:‘颍川迫近京师,当以时定。惟念独卿能平之耳,从九卿复出,以忧国可知也。’恂对曰:‘颍川剽轻,闻陛下远逾阻险,有事陇、蜀,故狂狡乘间相诖误耳。如闻乘舆南向,贼必惶怖归死。臣愿执锐前驱。’即日车驾南征,恂从至颍川,盗贼悉降,而竟不拜郡。百姓遮道曰:‘愿从陛下复借寇君一年。’乃留恂长社,镇抚吏人,受纳余降。”寇,指汉光武帝时大臣寇恂(?—36),字子翼,上谷昌平(今北京昌平)人。初为郡功曹。王莽败亡,说太守耿况南归刘秀,拜偏将军。后任河内太守,行大将军事;历颍川、汝南太守。光武建武七年(31)迁执金吾。从帝南征颍川群盗,降之,百姓遮道请于帝,愿复借寇君一年。后从征陇西,逼隗嚣余部高峻降汉。名重朝廷,人称长者。封雍奴侯,卒谥威。

3、习孔:学习孔子。希颜:效法颜回。希,仰慕,以……为榜样。颜回为孔门大贤,后人遂以“希颜”泛指仰慕贤者。《晋书·虞溥传》:“夫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故曰:‘希骥之马,亦骥之乘;希颜之徒,亦颜之伦也。”古人多以“习孔”“希颜”取名者。

4、奉璧:指蔺相如完璧归赵事。见前注。探环:典出《晋书·羊祜传》:“祜年五岁时,令乳母取所弄金环。乳母曰:‘汝先无此物。’祜即诣邻人李氏东垣桑树中探得之。主人惊曰:‘此吾亡儿所失物也,云何持去!’乳母具言之,李氏悲惋。时人异之,谓李氏子则祜之前身也。”晋人羊祜五岁的时候曾经在邻居李氏家的桑树中掏到金环一枚。主人见到后认出金环是他死去的儿子的物品,于是认为羊祜是他的儿子转世。后因以“探环”借指转世。元张翥《杂诗》之二:“叔子邻家儿,探环记前身。”

5、公旦:即周公旦,西周王族。姬姓,名旦,亦称“叔旦”。周文王子,武王弟。辅佐武王伐纣灭商。武王卒,成王幼,周公摄政。东平武庚、管叔、蔡叔之叛。复营洛邑为东都,作为统治中原的中心。又制定礼乐制度,分封诸侯,使天下臻于大治。成王长,还政于王。周公封国在鲁,因留任中央辅佐成王,而使长子伯禽代为就封,故周公为鲁国始祖。周公卒后,成王赐鲁国天子礼乐以褒其德。后世尊周公为圣贤典范,生平事迹见《史记·鲁周公世家》。

6、《诗》本仲尼删:相传《诗经》曾经孔子删定。孔子删《诗》说,出自《史记·孔子世家》:“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故曰‘《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7、灞水:河名。渭河支流。在陕西中部。关中八川之一。客:指唐代诗人孟浩然。相传孟浩然常骑驴至灞桥踏雪寻梅,后人常以“灞桥风雪”“踏雪寻梅”形容文人雅士赏爱风景苦心作诗的情致。孟浩然骑驴灞桥踏雪寻梅事,见前注。

8、鸡鸣人已出函关:典出《史记·孟尝君列传》:“齐湣王二十五年,复卒使孟尝君入秦,昭王即以孟尝君为秦相。人或说秦昭王曰:‘孟尝君贤,而又齐族也,今相秦,必先齐而后秦,秦其危矣。’于是秦昭王乃止。囚孟尝君,谋欲杀之。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幸姬曰:‘妾愿得君狐白裘。’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入秦献之昭王,更无他裘。孟尝君患之,遍问客,莫能对。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臧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秦王幸姬。幸姬为言昭王,昭王释孟尝君。孟尝君得出,即驰去,更封传,变名姓以出关。夜半至函谷关。秦昭王后悔出孟尝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驰传逐之。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孟尝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出如食顷,秦追果至关,已后孟尝君出,乃还。”孟尝君夜里逃跑到函谷关,无法出门,他手下宾客中有能学鸡叫的,引得群鸡一起打鸣,使得他可以顺利逃脱。函关,指函谷关。秦国规定,函谷关鸡鸣始开。

9、苍鸿:大雁。苍,指青苍色。明宋讷《元方次韵见答复用韵酬之》:“舍后伾山翔白鹤,门前淇水落苍鸿。”

10、玄豹:黑色的豹。其皮毛贵重,胎为美味。传说南山有玄豹,有雾的时候就藏起来,七天不吃东西,以保全它皮毛上的花纹和色彩。后人用玄豹来比喻隐居避世、洁身自好的人。典出《列女传》卷二“陶大夫荅子之妻”条:“荅子治陶三年,名誉不兴,家富三倍。其妻数谏不用。居五年,从车百乘归休。宗人击牛而贺之,其妻独抱儿而泣。姑怒曰:‘何其不祥也!’妇曰:‘夫子能薄而官大,是谓婴害。无功而家昌,是谓积殃。昔楚令尹子文之治国也,家贫国富,君敬民戴,故福结于子孙,名垂于后世。今夫子不然。贪富务大,不顾后害。妾闻南山有玄豹,雾雨七日而不下食者,何也?欲以泽其毛而成文章也。故藏而远害。犬彘不择食以肥其身,坐而须死耳。今夫子治陶,家富国贫,君不敬,民不戴,败亡之征见矣。愿与少子俱脱。’姑怒,遂弃之。处期年,荅子之家果以盗诛。唯其母老以免,妇乃与少子归养姑,终卒天年。”

声律启蒙全文注释

其二

犹对尚[1],侈对悭[2]

雾髻对烟鬟[3]

莺啼对鹊噪[4],独鹤对双鹇[5]

黄牛峡[6],金马山[7]

结草对衔环[8]

昆山惟玉集[9],合浦有珠还[10]

阮籍旧能为眼白[11],老莱新爱着衣斑[12]

栖迟避世人[13],草衣木食[14];窈窕倾城女[15],云鬓花颜[16]

注释

1、犹:犹自,仍然。尚:尚且。

2、侈:奢侈,浪费。悭(qiān):吝啬,节省。

3、雾髻、烟鬟:形容女子发髻蓬松美丽,远望如烟似雾。亦用以比喻云雾缭绕的峰峦。宋辛弃疾《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其三:“玉女峰前一棹歌,烟鬟雾髻动清波。”“雾鬓”较“雾髻”为更常见,宋姜夔《湘月》:“谁解唤起湘灵,烟鬟雾鬓,理哀弦鸿阵。”

4、莺啼:黄莺鸣叫。古诗文习用语。唐白居易《快活》:“可惜莺啼花落处,一壶浊酒送残春。”鹊噪:喜鹊鸣叫。俗谓喜兆。《西京杂记》:“乾鹊噪而行人至。”《禽经》“灵鹊兆喜”,晋张华注:“鹊噪则喜生。”《宋史·孙守荣传》:“一日,庭鹊噪,令占之,曰:‘来日晡时,当有宝物至。’明日,李全果以玉柱斧为贡。”

5、独鹤:孤鹤,离群之鹤。为古诗文习用语。唐杜甫《陪郑公秋晚北池临眺》:“独鹤元依渚,衰荷且映空。”又“素琴独鹤”为士大夫志行高洁、为政简易之典故,源自北宋名臣赵抃以一琴一鹤自随事。《宋史·赵抃传》:“神宗立,召知谏院。故事,近臣还自成都者,将大用,必更省府,不为谏官。大臣以为疑,帝曰:‘吾赖其言耳,苟欲用之,无伤也。’及谢,帝曰:‘闻卿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亦称是乎?’未几,擢参知政事。抃感顾知遇,朝政有未协者,必密启闻,帝手诏褒答。”《梦溪笔谈·校证·人事一》:“赵阅道为成都转运使,出行部内,唯携一琴一鹤,坐则看鹤鼓琴。尝过青城山,遇雪,舍于逆旅。逆旅之人不知其使者也,或慢狎之,公颓然鼓琴不问。”双鹇:一双白鹇。白鹇,鸟名。又称“银雉”。雄鸟的冠及下体纯蓝黑色,上体及两翼白色,故名。雌鸟棕绿色。分布于中国南部。《西京杂记》:“闽越王献高帝石蜜五斛,蜜烛二百枚,白鹇、黑鹇各一双。”白鹇因毛色洁白,深为历代文人喜爱,有“闲客”“玄素先生”之雅称。

6、黄牛峡:即黄牛山,长江峡名。因南岸高崖如人牵黄牛而得名。以凶险闻名。在湖北宜昌西。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宜都西陵峡中有黄牛山,江湍纡回,途经信宿犹望见之,行者语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日三暮,黄牛如故。’”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二》:“江水又东经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能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经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7、金马山:山名,因山上有金马神祠得名。与碧鸡山相对。在今云南昆明附近。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云南二·云南府》:“金马山,府东二十五里,西对碧鸡山,相距五十余里,其中即滇池也。汉宣帝神爵元年,方士言益州金马、碧鸡之神可祠而至……即此。”“金马碧鸡”,典出《汉书·王褒传》:“后方士言益州有金马、碧鸡之宝,可祭祀致也。宣帝使褒往祀焉。”《汉书·郊祀志下》:“或言益州有金马、碧鸡之神,可醮祭而致。”唐颜师古注引三国曹魏如淳曰:“金形似马,碧形似鸡。”《后汉书·郡国志五》:“越巂郡十四城……青蛉有禺同山,俗谓有金马、碧鸡。”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淹水》:“东南至蜻蛉县。县有禺同山,其山神有金马、碧鸡,光景倏忽,民多见之。汉宣帝遣谏大夫王褒祭之,欲致其鸡、马,褒道病而卒,是不果焉。王褒《碧鸡颂》曰:‘敬移金精神马、缥碧之鸡。’故左太冲《蜀都赋》曰:‘金马骋光而绝影,碧鸡倏忽而耀仪。’”

8、结草:典出《左传·宣公十五年》:“魏武子有嬖妾,无子。武子疾,命颗曰:‘必嫁是。’疾病,则曰:‘必以为殉。’及卒,颗嫁之,曰:‘疾病则乱,吾从其治也。’及辅氏之役,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夜梦之曰:‘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尔用而先人之治命,余是以报。’”春秋时期,魏颗遵从父亲魏武子清醒时的命令,在他死后,将他的宠妾嫁人;而不是遵从父亲不清醒时的命令将宠妾杀死陪葬。后来打仗时,那个宠妾的父亲把草编结起来,帮助他捉住了敌人。后因以“结草”为受厚恩而虽死犹报之典。《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魂而有知,结草以报。”衔环:典出《后汉书·杨震传》唐李贤注引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宝年九岁时,至华阴山北,见一黄雀为鸱鸮所搏,坠于树下,为蝼蚁所困。宝取之以归,置巾箱中,唯食黄花,百余日毛羽成,乃飞去。其夜有黄衣童子向宝再拜曰:‘我西王母使者,君仁爱拯救,实感成济。’以白玉环四枚与宝:‘令君子孙洁白,位登三事,当如此环矣。’”杨宝即杨震父,因救过黄雀而使子孙得好报。后遂以衔环为报恩典。

9、昆山:指昆仑山,在新疆、西藏之间,西接帕米尔高原,东延入青海境内,势极高峻,多雪峰、冰川。昆仑山以出产美玉而闻名,是古代中国采玉的主要矿脉。晋潘尼《赠侍御史王元贶》:“昆山积琼玉,广厦构众材。”集:汇集。

10、合浦有珠还:典出《后汉书·循吏传·孟尝》:“(合浦)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先时宰守并多贪秽,诡人采求,不知纪极,珠遂渐徙于交阯郡界。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贫者饿死于道。尝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曾未踰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汉代的时候,合浦太守过分贪婪,大肆捕捞珍珠,致使珍珠移往别处,后来孟尝做合浦太守禁止搜刮百姓,改革以前的错误政策,于是珍珠又回到合浦。后来人们用成语“合浦还珠”比喻东西失而复得。合浦,地名。传说那里不长粮食但是出产珍珠。

11、阮籍:见前注。眼白:露出眼白。表示鄙薄或厌恶。典出《晋书·阮籍传》:“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晋代阮籍能为青白眼,他对那些谨遵礼法的俗人都以白眼相看,而对自己喜欢的人则用青眼相对。

12、老莱:即老莱子,春秋时楚国隐士,极为孝顺,年近七十,仍穿上五色衣服舞蹈使父母取乐。着衣斑:指穿(童子穿的)五色彩衣。《艺文类聚》引《列女传》:“老莱子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着五色采衣。尝取浆上堂,跌仆,因卧地为小儿啼,或弄乌鸟于亲侧。”

13、栖迟:语典出自《诗经·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毛传:“衡门,横木为门,言浅陋也。栖迟,游息也。”比喻过简朴的隐居生活。避世:逃避尘世,逃避乱世。亦可写作“辟世”。典出《论语·宪问》:“贤者辟世。”《论语·微子》:“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另《庄子·刻意》:“就薮泽,处闲旷,钓鱼闲处,无为而已矣。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闲暇者之所好也。”

14、草衣木食:编草为衣,以树木的果实充饥。比喻生活艰苦朴素。亦用以比喻隐士与世隔绝的朴素生活。南朝齐萧子良《陈时政密启》之二:“民特尤贫,连年失稔,草衣藿食,稍有流亡。”宋赵与时《宾退录》:“梅圣俞如深山道人,草衣木食。王公大人见之,不觉屈膝。”《辽史·营卫志上》:“上古之世,草衣木食,巢居穴处,熙熙于于,不求不争。”

15、窈窕:联绵词,形容漂亮美好的样子。《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楚辞·九歌·山鬼》:“子慕予兮善窈窕。”倾城:形容女子艳丽,容貌令全城人为之倾倒。典出《诗经·大雅·瞻卬》:“哲夫成城,哲妇倾城。”汉郑玄笺:“城,犹国也。”唐孔颖达疏:“若为智多谋虑之妇人,则倾败人之城国。”本用作女主擅权、倾覆邦国的典故。又《汉书·外戚列传上·孝武李夫人》:“孝武李夫人,本以倡进。初,夫人兄延年性知音,善歌舞,武帝爱之。每为新声变曲,闻者莫不感动。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上叹息曰:‘善!世岂有此人乎?’平阳主因言延年有女弟,上乃召见之,实妙丽善舞。由是得幸。”后遂以“倾城”用作形容女子有绝世美貌之典。

16、云鬓花颜:形容女子鬓发如云、容貌似花。唐白居易《长恨歌》:“云鬓花颜(一作“花冠”)金步摇。”云鬓、花颜,多拆开来用,皆为古诗文习用语。

其三

姚对宋[1],柳对颜[2]

赏善对惩奸[3]

愁中对梦里,巧慧对痴顽[4]

孔北海[5],谢东山[6]

使越对征蛮[7]

淫声闻濮上[8],离曲听阳关[9]

骁将袍披仁贵白[10],小儿衣着老莱斑。

茅舍无人,难却尘埃生榻上[11];竹亭有客,尚留风月在窗间[12]

注释

1、姚:指姚崇。宋:指宋璟。他们都是唐玄宗时期贤明的宰相。姚崇(651-721),字元之,本名元崇,因避开元年号而改名崇,陕州硖石(今河南三门峡陕州区)人。应下笔成章举,授濮州司仓。武后朝,累迁至夏官侍郎、凤阁鸾台平章事。出为灵武道大总管,亳、宋、常、越、许等州刺史。睿宗立,拜兵部尚书、同平章事,进中书令。复出为申、徐诸州刺史。玄宗开元初复入相,迁紫微令,封梁国公。开元九年(721)卒,追赠扬州大都督,赐谥文献(碑文作“文贞”)。崇长于吏道,号为名相,与宋璟并称“姚宋”。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宋璟(663—737),邢州南和(今河北南和)人。唐高宗调露年间,登进士第。武则天时,官至左台御史中丞。中宗神龙元年(705),为吏部侍郎,迁黄门侍郎。出为贝州刺史,转杭州、相州刺史。睿宗即位,迁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贬楚州刺史,历魏、兖、冀三州刺史等职,入为国子祭酒、东都留守。玄宗开元初,任京兆府尹,进御史大夫,出为睦州刺史,徙广州都督。四年(716),由刑部尚书迁吏部尚书兼黄门监,居相位。五年,改号侍中。八年,以开府仪同三司罢政事,封广平郡公。十七年,拜尚书右丞相。二十年致仕,卒赠太尉,谥曰文贞。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颜真卿《有唐开府仪同三司行尚书右丞相上柱国赠太尉广平文贞公宋公神道碑铭》。

2、柳:柳公权。颜:颜真卿。他们都是唐代有名的书法家,人称“颜筋柳骨”。柳公权(778—865),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耀州区)人。宪宗元和三年(808),以状元登进士第,又登博学宏词科,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辟夏州节度掌书记。长庆中,官右拾遗、右补阙。大和中,为司封员外郎,充翰林学士。后累迁中书舍人、谏议大夫、工部侍郎,均兼内职。武宗立,罢为右散骑常侍,左授太子詹事,改宾客。后累进至太子少师。咸通初,以太子太保致仕,卒。公权博贯经术,通音律,工诗文,其书法体势劲媚,自成一家,极为时重,与颜真卿并称“颜柳”。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颜真卿(709—784),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进士及第,天宝元年(742)中文词秀逸科,历仕秘书省校书郎、醴泉尉、监察御史。八载(749)迁殿中侍御史,杨国忠怒其不附己,出为平原太守。安史乱起,起义兵抵抗。肃宗至德元载(756)拜宪部尚书、御史大夫,出为同、蒲、饶、升州刺史。代宗广德二年(764)迁刑部尚书,封鲁郡公(是以世称“颜鲁公”)。大历三年(768)出为抚州刺史。八年(773)至十二年移刺湖州,十二年召为刑部侍郎。德宗建中三年(782)改太子太师,充淮宁军宣慰使。兴元元年(784),受命前往劝谕叛臣李希烈,为其所害,谥文忠。颜真卿工文词,尤善书法。楷书雄浑,人称“颜体”。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令狐峘《颜真卿墓志铭》、殷亮《颜鲁公行状》。

3、赏善:多与“罚恶”连用,意为赏赐善人善事、惩罚恶人恶事。《毛诗序》:“《赡彼洛矣》,刺幽王也。思古明王能爵命诸侯,赏善罚恶焉。”《汉书·贡禹传》:“孝文皇帝时,贵廉洁,贱贪污,贾人、赘婿及吏坐赃者皆禁锢不得为吏,赏善罚恶,不阿亲戚。”惩奸:多与“进善”连用,意为进用善良、惩治奸恶。唐周昙《咏史诗·虞舜》:“进善惩奸立帝功,功成揖让益温恭。”亦作“进善惩恶”。唐白居易《除武元衡门下侍郎平章事制》:“弼违救失,不以尤悔为虑;进善惩恶,不以亲仇自嫌。”

4、巧慧:灵巧聪明。痴顽:愚蠢顽劣,愚蠢无知。有时用作谦辞。亦指藏拙,不合流俗。宋陆游《杂感》之二:“古言忍字似而非,独有痴顽二字奇。”

5、孔北海:指汉末孔融,曾任北海相,世称“孔北海”。孔融(153—208),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孔子二十世孙。性好学,有异才。初辟司徒杨赐府,大将军何进举高第,为侍御史。后辟司空掾,拜北军中候,迁虎贲中郎将。以忤董卓,转议郎。献帝时为北海相,后任少府、太中大夫。孔融名重天下,自负才气,触犯曹操,为其所杀。文辞有名于世,为“建安七子”之一。《后汉书》有传。

6、谢东山:晋代谢安曾经隐居东山,世称“谢东山”。谢安(320—385),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少有重名,累辟不就。隐居会稽山阴之东山,与王羲之、许询、支遁等放情丘壑。年四十余始出仕,为桓温司马。孝武帝时,进中书监,录尚书事。太元八年(383),谢安任征讨大都督,其弟谢石与侄谢玄在淝水大败前秦百万大军。谢安因功封建昌县公,都督扬、江、荆等十五州军事。时会稽王司马道子专权,谢安受排挤,出镇广陵。太元十年(385)卒,年六十六,追赠太傅、庐陵郡公,谥文靖。《晋书》有传。

7、使越:出使南越。征蛮:征伐蛮夷。越和蛮,都是我国古代的少数民族。

8、淫声:放荡的音乐。濮上:濮水一带的地方。濮水在春秋时期卫国境内,传说商纣王的乐工师延自沉于濮水,春秋时期郑、卫二国流行靡靡之音,《诗经》中三卫之诗(邶风、鄘风、卫风)和郑风多男女欢爱之诗,所以后世用濮上之音代指靡靡之乐、亡国之音。《礼记·乐记》:“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其政散,其民流,诬上行私而不可止也(按:《史记·乐书》亦引此段)。”汉郑玄注:“濮水之上,地有桑间者,亡国之音于此之水出也。昔殷纣使师延作靡靡之乐,已而自沉于濮水,后师涓过焉,夜闻而写之,为晋平公鼓之。”《汉书·地理志下》:“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会,声色生焉。”

9、离曲:送别时唱的歌。唐庄南杰《湘弦曲》:“满堂怨咽悲相续,苦调中含古离曲。”阳关:古关名。在今甘肃敦煌西南古董滩附近,因位于玉门关以南,故称阳关。唐代诗人王维《渭城曲》(又名《送元二使安西》)中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句子,后人以此为名创作了《阳关三叠》的曲子,《阳关三叠》也因此成为古人送别时唱的歌。唐李商隐《饮席戏赠同舍》:“唱尽《阳关》无限叠,半杯松叶冻颇黎。”宋柳永《少年游》:“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上兰桡。”

10、骁将:勇将,猛将。《后汉书·隗嚣传》:“吴、耿骁将,云集四境。”仁贵:指唐代大将薛礼(字仁贵),因为他常穿白袍,所以被称为白袍将军。薛礼(614—683),字仁贵,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少种田为业。太宗贞观中应募入军,从征辽东,着白衣持戟腰两弓,以骁勇闻名全军,迁右领军中郎将。高宗永徽时帝幸万年宫,山水暴至,仁贵救驾有功,赐御马。显庆中破高丽,擒契丹王,以功拜左武卫将军。又击突厥九姓于天山,发三矢,辄杀三人,于是虏慑皆降。军中歌曰:“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乾封初以降扶余等四十城封平阳郡公。咸亨元年(670)吐蕃入寇,唐军败,仁贵退守大非川,除名为庶人。未几,高丽余众叛,仁贵起为鸡林道总管,复坐事贬象州。会赦还,高宗思其功,起授瓜州长史,不久拜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卒于官。

11、却:拒绝,阻止。

12、风月:清风明月,泛指美景。唐吕岩《酹江月》:“倚天长啸,洞中无限风月。”

声律启蒙一先注释版

其一

晴对雨,地对天。

天地对山川。

山川对草木,赤壁对青田[1]

郏鄏鼎[2],武城弦[3]

木笔对苔钱[4]

金城三月柳[5],玉井九秋莲[6]

何处春朝风景好,谁家秋夜月华圆[7]

珠缀花梢,千点蔷薇香露;练横树杪[8],几丝杨柳残烟。

注释

1、赤壁:长江边上山名,著名的古战场。指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孙权与刘备联军大破曹操军队处。一说在今湖北武昌西赤矶山。一说在湖北蒲圻西之赤壁山。一说在湖北黄冈赤鼻矶。青田:山名。在浙江青田西北境。山有泉石之胜,道教称“三十六洞天”之一。素以产青田石、青田鹤闻名。

2、郏鄏鼎:即定鼎于郏鄏,在郏鄏建都的意思。典出《左传·宣公三年》:“成王定鼎于郏鄏。”郏鄏,见前注。

3、武城弦:孔子弟子子游在武城做官的时候,曾经以弦歌教化民众。典出《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武城,春秋时鲁国城邑名,地在今山东费县西南。

4、木笔:树名。即辛夷。其花未开时,苞有毛,尖长如笔,因以名之。唐白居易《营闲事》:“暖变墙衣色,晴催木笔花。”苔钱:指苔藓。苔点形圆如钱,故曰“苔钱”。古诗文习用语。南朝梁刘孝威《怨诗》:“丹庭斜草径,素壁点苔钱。”

5、金城柳:典出《晋书·桓温传》:“温自江陵北伐,行经金城,见少为琅邪时所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涕。”后遂用以为世事兴废之典。金城,地名。东晋时属丹阳郡江乘县(故址在今江苏南京栖霞区一带)。

6、玉井莲:古代传说中华山峰顶玉井所产之莲。唐韩愈《古意》:“太华峰头玉井莲,开花十丈藕如船。”钱仲联集释引宋韩醇曰:“《华山记》云:‘山顶有池,生千叶莲花,服之羽化,因曰华山。’”又引清方世举注:“古乐府《捉搦歌》:‘华阴山头百丈井,下有泉水彻骨冷。’”玉井,指太华山上的玉井。一说,指华山西峰之下的深潭。九秋:指秋天。

7、月华:月光,月色。亦指月亮。北周庾信《舟中望月》:“舟子夜离家,开舲望月华。”

8、练:白绢,亦泛指丝织品。杪(miǎo):树枝的细梢。

声律启蒙全文注释

其二

前对后,后对先。

众丑对孤妍[1]

莺簧对蝶板[2],虎穴对龙渊[3]

击石磬[4],观韦编[5]

鼠目对鸢肩[6]

春园花柳地,秋沼芰荷天[7]

白羽频挥闲客坐[8],乌纱半坠醉翁眠[9]

野店几家[10],羊角风摇沽酒旆[11];长川一带[12],鸭头波泛卖鱼船[13]

注释

1、孤妍:独秀的花。亦借指俊才。宋陈与义《清平乐·木犀》:“楚人未识孤妍。《离骚》遗恨千年。”妍,美丽,美好。

2、莺簧:形容莺的叫声婉转,像笙簧一类的乐器所发出的声音。古诗文习用语。唐温庭筠《舞衣曲》:“蝉衫麟带压愁香,偷得莺簧锁金缕。”蝶板:蝴蝶飞的时候两个翅膀扇动像在拍板一样。明清以来古诗文习用语。明郭棐《游西樵山》其三:“红树枝头双蝶板,绿萝阴下一渔矶。”

3、虎穴:虎所居之洞穴。比喻极危险的地方。典出《后汉书·班超传》:“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龙渊:龙潜伏的深渊,古人以为深渊中藏有蛟龙,故称。《尸子》:“清水有黄金,龙渊有玉英。”

4、击石磬:典出《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孔子曾经在卫国击磬,被一个隐者听出了心思。磬,古代打击乐器。状如曲尺。用玉、石或金属制成。悬挂于架上,击之而鸣。

5、观韦编:典出《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古代用竹简书写,用皮绳编缀称“韦编”。后泛指古籍。相传孔子读《易》,由于翻阅过多,致使串连竹简的皮绳多次断裂。成语“韦编三绝”,形容读书刻苦。

6、鼠目:形容人的眼睛小而突出。旧时相士认为这是贫贱之相。金元好问《送奉先从军》:“潦倒书生百战场,功名都属绣衣郎。虎头食肉无不可,鼠目求官空自忙。”鸢肩:双肩上耸,像鹰鸱一样。《国语·晋语八》:“叔鱼生,其母视之,曰:‘是虎目而豕喙,鸢肩而牛腹。’”三国吴韦昭注:“鸢肩,肩井斗出。”成语“鸢肩火色”,谓两肩上耸像鹰鸱,面有红光。旧时相术认为这是飞黄腾达的征兆。《新唐书·马周传》:“岑文本谓所亲曰:‘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可损益,听之剼剼,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此耳。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

7、芰荷:见前注。

8、白羽:指羽扇,为文人雅士所喜爱。《艺文类聚·服饰部上·扇》引晋陆机《羽扇赋》曰:“昔楚襄王会于章台之上,山西与河右诸侯在焉,大夫宋玉、唐勒侍,皆操白鹤之羽以为扇。”陆赋云宋玉、唐勒操白鹤之羽以为扇,自是假托。魏晋以下,以白羽扇为儒将标配,则是惯例。《太平御览》引晋裴启《语林》:“诸葛武侯与宣王(司马懿)在渭滨将战,武侯乘素舆,葛巾,白羽扇,指挥三军,三军皆随其进止。”《晋书·陈敏传》:“敏率万余人将与卓(甘卓)战,未获济,荣(顾荣)以白羽扇麾之,敏众溃散。”南朝梁简文帝《赋得白羽扇诗》:“可怜白羽扇,却暑复来氛。终无顾庶子(顾荣),谁为一挥军。”又称“白旄”,本指古代军中主帅所执的指挥旗,亦泛指军旗。《吕氏春秋·不苟》:“武王左释白羽,右释黄钺,勉而自为系。”《尚书·牧誓》作“白旄”。《孔子家语·致思》:“子路进曰:‘由愿得白羽若月,赤羽若日,钟鼓之音上震于天,旍旗缤纷下蟠于地。由当一队而敌之,必也攘地千里,搴旗执馘。’”魏晋以下,因诸葛亮、顾荣事,“白羽”遂进化为“白羽扇”,为儒将标配;又因陆机《羽扇赋》附会,乃成文人雅士标配。闲客:清闲的人。古诗文习用语。宋陆游《白塔院时小雨初霁》:“溪山属闲客,随意倚枯藤。”

9、乌纱:黑色的纱帽,古代官员所戴。东晋成帝时宫官着乌纱帢。南朝宋始有乌纱帽,直至隋代均为官服。唐初曾贵贱均用,以后各代仍多为官服。五代马缟《中华古今注·乌纱帽》:“武德九年十一月,太宗诏曰:‘自今已后,天子服乌纱帽,百官士庶皆同服之。’”《宋书·五行志一》:“明帝初,司徒建安王休仁……制乌纱帽,反抽帽裙,民间谓之‘司徒状’,京邑翕然相尚。”醉翁:嗜酒的老人。唐郑谷《倦客》:“闲烹芦笋炊菰米,会向源乡作醉翁。”又为宋人欧阳修的别号。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此句合用山简、孟嘉、欧阳修等人的典故,说官员休闲时饮酒而醉,任官帽滑落而不知,喻清闲自得。《世说新语》载西晋征南将军山简镇守襄阳时,经常喝醉酒,倒戴帽子。孟嘉为征西大将军桓温参军,曾与桓温九日龙山之会,风吹帽落,举止自若。人遂以“落帽”喻潇洒倜傥。

10、野店:指乡村酒店。

11、羊角:旋风。典出《庄子·逍遥游》:“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唐成玄英疏:“旋风曲戾,犹如羊角。”酒旆:古代挂在酒店门口用来招揽顾客的旗子。

12、长川:长长的河流。古诗文习用语。三国魏曹植《洛神赋》:“浮长川而忘反,思绵绵而增慕。”一带:一条带子。常用以形容东西或景物看上去像一条带子。唐冷朝阳《登灵善寺塔》:“华岳三峰小,黄河一带长。”

13、鸭头:鸭头色绿,故用以形容水色。古诗文习用语。唐李贺《同沈驸马赋得御沟水》:“绕堤龙骨冷,拂岸鸭头香。”宋苏轼《送别》:“鸭头春水浓如染,水面桃花弄春脸。”

其三

离对坎[1],震对乾[2]

一日对千年。

尧天对舜日[3],蜀水对秦川[4]

苏武节[5],郑虔毡[6]

涧壑对林泉。

挥戈能退日[7],持管莫窥天[8]

寒食芳辰花烂漫[9],中秋佳节月婵娟[10]

梦里荣华,飘忽枕中之客[11];壶中日月,安闲市上之仙[12]

注释

1、离:《周易》卦名。八卦之一。代表火,为南方之卦。又为六十四卦之一,离下离上。坎:《周易》卦名。八卦之一。坎象征险难,代表水,为北方之卦。又为六十四卦之一,坎下坎上。

2、震:《周易》卦名。八卦之一。象征雷震,为东方之卦。又为六十四卦之一,震下震上。乾:《周易》卦名。八卦之一。代表天。又为六十四卦之一,乾下乾上。

3、尧天、舜日:指生活在尧舜时代,是称颂帝王盛德和太平盛世语。宋叶适《代薛瑞明上遗表》:“岩栖穴处,未尝不戴于尧天;气尽形销,无复再瞻于舜日。”

4、蜀水:蜀地的水。蜀,四川省简称蜀,为先秦时期古蜀国所在地。秦川:秦地的河。秦,陕西省简称秦,为先秦时期古秦国所在地。“秦川”作为一个专有名词,是古地区名。泛指今陕西、甘肃的秦岭以北平原地带。此处,秦川与蜀水相对,是偏正词组,不是专有名词。

5、苏武节:苏武出使匈奴时所持的节杖,他被匈奴扣留十九年,曾经持节牧羊,一直不肯投降。后以“苏武节”用作忠臣的典故。苏武,见前注。

6、郑虔毡:见前注(“寒毡”)。

7、挥戈退日:语本《淮南子·览冥训》:“鲁阳公与韩构难,战酣,日暮,援戈而扁之,日为之反三舍。”后多用为力挽危局之典。

8、持管窥天:从竹管里看天空,比喻目光狭隘。典出《庄子·秋水》:“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辩,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

9、寒食:传统节日名。相传春秋时晋文公负其功臣介之推。介之推愤而隐于绵山。晋文公烧山逼令出仕,介之推抱树焚死。人民同情介之推的遭遇,相约于其忌日禁火冷食,以为悼念。以后相沿成俗,谓之寒食。《荆楚岁时记》载:“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即从上一年的冬至往后推一百零五日就是寒食节,一般在清明的前一天,大约是公历每年4月5日前后。芳辰:美好的时光。多指春季。古诗文习用语。南朝梁沈约《反舌赋》:“对芳辰于此月,属今余之遵暮。”唐陈子昂《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暮春嘉月,上巳芳辰。”烂漫:形容花朵鲜明灿烂的样子。宋叶适《祭林叔和文》:“春笋秋花,烂熳窗几。”

10、婵娟:姿态美好的样子。可用以形容美女,亦可用以形容月色。宋张孝祥《虞美人》:“满庭芳草月婵娟。”“烂漫”对“婵娟”,是联绵字对联绵字。

11、“梦里荣华”二句:传说卢生曾在邯郸客店中遇见仙翁吕道人,卢生感叹穷困,吕翁给了他一个枕头让他枕着入睡,卢生在梦里享尽富贵荣华,醒来后才知道是一场梦,而他睡觉前店主人煮的黄粱饭此时还没有熟。这就是“黄粱一梦”的故事,后来人们用“黄粱一梦”比喻富贵终归虚空。事见唐沈既济《枕中记》。飘忽,指变化莫测。宋范成大《王希武通判挽词》之二:“遽为重壤去,凄断十年邻。物理真飘忽,家声正隐辚。”枕中之客,枕着枕头睡觉的人,指卢生。

12、“壶中日月”二句:东汉费长房曾经遇到一个老人在集市上卖药,卖完之后,自己就跳入壶中,费长房于是请求和他一起进入壶中。进去之后才发现壶中玉堂华丽完全是另外一个世界。后以“壶中日月”指神仙日子。事见《后汉书·方术列传下》:“费长房者,汝南人也。曾为市掾。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及市罢,辄跳入壶中。市人莫之见,唯长房于楼上睹之,异焉,因往再拜奉酒脯。翁知长房之意其神也,谓之曰:‘子明日可更来。’长房旦日复诣翁,翁乃与俱入壶中。唯见玉堂严丽,旨酒甘肴,盈衍其中,共饮毕而出。翁约不听与人言之。后乃就楼上候长房曰:‘我神仙之人,以过见责,今事毕当去,子宁能相随乎?楼下有少酒,与卿为别。’长房使人取之,不能胜,又令十人扛之,犹不举。翁闻,笑而下楼,以一指提之而上。视器如一升许,而二人饮之终日不尽。”

声律启蒙二萧注释版

其一

恭对慢[1],吝对骄[2]

水远对山遥。

松轩对竹槛[3],雪赋对风谣[4]

乘五马[5],贯双雕[6]

烛灭对香消[7]

明蟾常彻夜[8],骤雨不终朝[9]

楼阁天凉风飒飒[10],关河地隔雨潇潇[11]

几点鹭鸶,日暮常飞红蓼岸[12];一双账货[13],春朝频泛绿杨桥[14]

注释

1、慢:轻慢,因轻视而怠慢对方。

2、吝:吝啬,不以己才示人。骄:骄傲,恃才凌人。《论语·泰伯》:“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3、松轩:植有松树的住所。古诗文习用语。南朝齐萧子良《游后园》:“萝径转连绵,松轩方杳蔼。”唐温庭筠《题陈处士幽居》:“松轩尘外客,高枕自萧疏。”轩,有窗的长廊或小屋。竹槛:竹栏杆。宋周邦彦《拜星月慢·秋思》:“夜色催更,清尘收露,小曲幽坊月暗。竹槛灯窗,识秋娘庭院。”槛,栏杆。

4、雪赋:南朝宋谢庄写过《雪赋》。风谣:咏风的歌谣。《晋书·慕容德载记》:“时魏师入中山,慕容宝出奔于蓟,慕容详又僣号。会刘藻自姚兴而至,兴太史令高鲁遣其甥王景晖随藻送玉玺一纽,并图谶秘文,曰:‘有德者昌,无德者亡。德受天命,柔而复刚。’又有谣曰:‘大风蓬勃扬尘埃,八井三刀卒起来。四海鼎沸中山颓,惟有德人据三台。’于是德之群臣议以慕容详僣号中山,魏师盛于冀州,未审宝之存亡,因劝德即尊号。德不从。”慕容德是南燕开国皇帝,乃前燕文明帝慕容皝幼子、后燕成武帝慕容垂之弟。慕容垂卒,其子慕容宝嗣位,以慕容德为都督冀、兖六州诸军事。镇邺。隆安元年(397),北魏军队攻入中山,后燕皇帝慕容宝出奔到蓟,慕容详自立为帝。当时有民谣唱:“大风蓬勃扬尘埃,八井三刀卒起来。四海鼎沸中山颓,惟有德人据三台。”手下人劝慕容德自立为帝,而慕容德不肯。

5、五马:汉制,秩中二千石以上,驷马之外,配右骖。后来用五马指代太守。汉乐府《陌上桑》:“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6、贯双雕:指一箭能射穿两只雕,形容箭术极其高明。贯,贯穿,射穿。雕,一种性凶猛的大鸟。《北史·长孙晟传》:“尝有二雕飞而争肉,(摄图)因以箭两只与晟,请射取之。晟驰往,遇雕相攫,遂一发双贯焉。”又《新唐书·高骈传》:“事朱叔明为司马,有二雕并飞,骈曰:‘我且贵,当中之。’一发贯二雕焉。众大惊,号‘落雕侍御’。”后因以“一箭双雕”形容射艺高明,亦用以比喻一举两得。

7、烛灭:典出《史记·滑稽列传·淳于髡》:“威王大说,置酒后宫,召髡赐之酒。问曰:‘先生能饮几何而醉?’对曰:‘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威王曰:‘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其说可得闻乎?’髡曰:‘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傍,御史在后,髡恐惧俯伏而饮,不过一斗径醉矣。若亲有严客,髡帣韝鞠劺,侍酒于前,时赐余沥,奉觞上寿,数起,饮不过二斗径醉矣。若朋友交游,久不相见,卒然相睹,欢然道故,私情相语,饮可五六斗径醉矣。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不禁,前有堕珥,后有遗簪,髡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参。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堂上烛灭,主人留髡而送客,罗襦襟解,微闻芗泽,当此之时,髡心最欢,能饮一石。”另,“烛灭”后世亦喻死亡。唐李绅《真娘墓》:“愁态自随风烛灭,爱心难逐雨花轻。”唐崔珏《哭李商隐》其一:“风雨已吹灯烛灭,姓名长在齿牙寒。”香消:喻美人的消瘦、萎靡。宋张先《汉宫春》:“玉减香销,被婵娟误我,临镜妆慵。”古演义小说,多以“香消玉殒”比喻年轻美貌女子死亡。《封神演义》第三十回:“香消玉碎佳人绝,粉骨残躯血染衣。”亦作“香消玉损”。

8、明蟾:古代神话称月中有蟾蜍,后因以“明蟾”为月亮的代称。明刘基《次韵和十六夜月再次韵》:“永夜凉风吹碧落,深秋白露洗明蟾。”唐舒元舆《坊州按狱苏氏庄记室二贤自鄜州走马相访》:“阳乌忽西倾,明蟾挂高枝。”彻夜:通宵,整夜。唐元稹《独夜伤怀赠呈张侍御》:“寡鹤连天叫,寒雏彻夜惊。”

9、骤雨:暴雨。终朝:一整天。本句用《老子·二十三章》“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语典。

10、飒飒:象声词,形容风吹动树叶的声音。《楚辞·九歌·山鬼》:“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11、关河:指函谷等关与黄河。《史记·苏秦列传》:“秦四塞之国,被山带渭,东有关河,西有汉中。”唐张守节正义:“东有黄河,有函谷、蒲津、龙门、合河等关。”亦泛指关山河川。《后汉书·荀彧传》:“此实天下之要地,而将军之关河也。”

11、红蓼岸:开满红色蓼花的水岸。古诗文习用语。唐齐己《鹭鸶二首》其二:“忽从红蓼岸,飞出白鸥群。”

13、简签(xīchì):一种水鸟,形状像鸳鸯而稍大,毛多紫色,又称“紫鸳鸯”。唐温庭筠《开成五年秋以抱疾郊野一百韵》:“溟渚藏简签,幽屏卧鹧鸪。”清顾嗣立补注:“《临海异物志》:‘简签,水鸟,毛有五采色,食短狐,其在溪中无毒气’。”

14、绿杨桥:古诗文习用语。宋王安石《送真州吴处厚使君》:“江上斋船驻彩桡,鸣笳应满绿杨桥。”

声律启蒙全文注释

其二

开对落,暗对昭[1]

赵瑟对虞《韶》[2]

轺车对驿骑[3],锦绣对琼瑶[4]

羞攘臂[5],懒折腰[6]

范甑对颜瓢[7]

寒天鸳帐酒[8],夜月凤台箫[9]

舞女腰肢杨柳软[10],佳人颜貌海棠娇[11]

豪客寻春[12],南陌草青香阵阵[13];闲人避暑,东堂蕉绿影摇摇[14]

注释

1、昭:光明,明亮。

2、赵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期秦王和赵王在渑池相会,秦王曾令赵王鼓瑟。《汉书·杨恽传》:“妇,赵女也,雅善鼓瑟。”可见赵人有善于鼓瑟的传统,因此有“赵瑟”之说。虞《韶》:指虞舜时的《韶》乐。汉班固《幽通赋》:“虞《韶》美而仪凤兮,孔忘味于千载。”虞,虞舜。《韶》,虞舜所作乐曲名。

3、轺(yáo)车:奉使者和朝廷急命宣召者所乘的车。亦指代使者。唐王昌龄《送郑判官》:“东楚吴山驿树微,轺车衔命奉恩辉。”驿骑(jì):驿马。亦指乘马送信、传递公文的人。《汉书·高帝纪下》:“横惧,乘传诣洛阳。”唐颜师古注:“传者,若今之驿。古者以车,谓之传车,其后又单置马,谓之驿骑。”

4、锦绣:见前注。琼瑶:美玉。《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毛传:“琼瑶,美玉。”《南史·隐逸传下·邓郁》:“色艳桃李,质胜琼瑶。”

5、攘臂:捋起衣袖,伸出胳膊。常形容激奋貌。《老子》:“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后世以捋袖伸臂为粗鲁争夺姿态。清戴名世《〈齐讴集〉自序》:“譬之盲僮跛竖,各以其意喜怒主人,而揎腕攘臂于藩篱之外,而主人曾莫之知也。”

6、折腰:晋陶渊明做彭泽县令的时候,因为不满官场应酬,说自己羞为五斗米折腰,于是辞官归隐。典出《晋书·隐逸传·陶潜》:“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耶!”后以“折腰”为屈身事人之典。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7、范甑:见前注。颜瓢:典出《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后因以“颜瓢”为安贫乐道的典故。宋林逋《雪》诗之一:“独有闭关孤隐者,一轩贫病在颜瓢。”颜,指颜回。他为人刻苦,安贫乐道。瓢,用葫芦做成的舀水或是盛酒的器具。

8、鸳帐:绣有鸳鸯图案的帐帏。夫妻或情人的寝具。古诗文习用语。唐杜牧《送人》:“鸳鸯帐里暖芙蓉,低泣关山几万重。”宋晁端礼《雨中花》:“荳蔻梢头,鸳鸯帐里,扬州一梦初惊。”

9、凤台箫:即萧史事。见前注。

10、杨柳软:形容女子的腰肢如春天的杨柳枝条一样柔软。唐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九:“隔户(一作“户外”)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谁谓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太平广记·文章一·白居易》:“唐白居易有妓樊素善歌,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11、海棠娇:形容女子的容貌如海棠花一般娇艳。详见前注“海棠春睡”。

12、豪客:喜欢豪华奢侈、热衷游乐的人。唐许浑《送从兄归隐蓝溪》之一:“渐老故人少,久贫豪客稀。”

13、南陌:南面的道路。古诗文习用语。南朝梁沈约《鼓吹曲同诸公赋·临高台》:“所思竟何在,洛阳南陌头。”

14、东堂:东厢的殿堂或厅堂。古诗文习用语。

其三

班对马[1],董对晁[2]

夏昼对春宵[3]

雷声对电影[4],麦穗对禾苗。

八千路[5],廿四桥[6]

总角对垂髫[7]

露桃匀嫩脸[8],风柳舞纤腰[9]

贾谊赋成伤《疆鸟》[10],周公诗就托《鸱鸮》[11]

幽寺寻僧[12],逸兴岂知俄尔尽[13]

长亭送客[14],离魂不觉黯然消[15]

注释

1、班:指《汉书》的作者班固(32—92),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经学理论家。继承其父班彪的事业,撰成《汉书》(“八表”和《天文志》由妹班昭续成),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善于作赋,所写《两都赋》为汉赋名篇。所撰《白虎通义》,是经学理论名著。和帝永元元年(89),随大将军窦宪出击匈奴。后窦宪专权被杀,他受牵连,死在狱中。马:《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前145—?),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早年从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游历各地,遍访民间风俗,采集传说。初任郎中,曾奉使巴、蜀、邛、笮、昆明等地,并随武帝巡游诸名山大川、重要都邑。元封三年(前108),继父任为太史令,得博览皇室秘书。太初元年(前104)与唐都等人改定太初历。又继父遗志,开始撰史。天汉二年(前99),李陵降匈奴,司马迁为之辩解,得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辑理金匮石室之文献,写成《太史公书》(即《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事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对后世史学、文学均有深远影响。

2、董:指西汉大儒董仲舒(前179—前104),信都广川(今河北景县)人。经学大师。少治《春秋》,景帝时为博士。武帝时,以贤良对策,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武帝采纳,开此后两千余年以儒学为正统学术之先声。曾任江都相、胶西王相。后托病辞官,专事修学著书。其学以儒学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形成“天人感应”神学体系。以天道与人事相比附,谓君臣、父子、夫妇之道皆出于天意,“天不变,道亦不变”。代表作有《春秋繁露》《举贤良对策》等。晁:指西汉名臣晁错(前200—前154),颍川(今河南禹州)人。习申不害、商鞅刑名之术。文帝时,以文学为太常掌故。奉命受今文《尚书》于伏生。累迁太子家令,为太子(即汉景帝)信用,号为智囊。迁中大夫。景帝立,任内史,迁御史大夫。力主削蕃,景帝采纳其意见,更定法令,削诸侯枝郡。吴楚七国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举兵反叛。景帝听从袁盎之计,腰斩晁错于东市。

3、春宵:春夜。古诗文习用语。唐白居易《长恨歌》:“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4、电影:闪电的影子,即闪电之光。古诗文习用语。唐李邕《楚州淮阴县婆罗树碑》:“虽电影施鞭,夸父杖策,罔可喻其神速,曷云状其豁快哉!”宋楼锷《浣溪沙·双桧堂》:“电影雷声催急雨,十分凉。”

5、八千路:八千里路,极言路途遥远。古诗文习用语。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夕贬潮州(一作“潮阳”)路八千。”宋岳飞《满江红》:“八千里路云和月。”

6、廿四桥:又称“二十四桥”。一说为桥名,故址在今江苏扬州瘦西湖畔。一说为二十四座桥总称。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方舆胜览》谓隋代已有二十四桥,并以城门坊市为名。宋韩令坤筑州城,别立桥梁,所谓二十四桥或存或废,已难查考。宋沈括《梦溪补笔谈·杂志》:“扬州在唐时最盛。旧城南北十五里一百一十步,东西七里三十步,可纪者有二十四桥。最西浊河茶园桥……自驿桥北河流东出,有参佐桥,次东水门,东出有山光桥。”系指扬州城外西自浊河桥、茶园桥起,东至山光桥止,沿途所有的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冈西录》则以为:“廿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扬州鼓吹词序》云:是桥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或曰即古之二十四桥,二说皆非。”后用以指歌舞繁华之地。宋周邦彦《玉楼春·惆怅词》:“天涯回首一消魂,二十四桥歌舞地。”

7、总角:古时儿童束发为两结,向上分开,形状如角,故称“总角”。《诗经·齐风·甫田》:“婉兮娈兮,总角丱兮。”汉郑玄笺:“总角,聚两髦也。”唐孔颖达疏:“总角聚两髦,言总聚其髦以为两角也。”后用以代指童年时期。晋陶潜《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垂髫(tiáo):指儿童或童年。髫,儿童垂下的头发。晋陶潜《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8、露桃:语本《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三·鸡鸣》:“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旁。”后因用“露桃”称桃树、桃花。唐顾况《瑶草春》:“露桃秾李自成蹊,流水终天不向西。”又唐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则“露桃”亦可解释成“沾着露水的桃花”。匀:涂抹均匀,打扮。

9、风柳:风中的柳树。古诗文习用语。唐司空曙《题江陵临沙驿楼》:“江天清更愁,风柳入江楼。”

10、贾谊(前200—前168):西汉名臣,河南洛阳人。年十八,即以文才出名。年二十余,文帝召为博士,迁太中大夫。数上疏,言时弊,为大臣周勃、灌婴等所毁,贬为长沙王太傅,迁梁怀王太傅。曾多次上书,主张重农抑商,建议削弱诸侯王势力。以怀才不遇,忧郁而死。所著政论《陈政事疏》《过秦论》等,为西汉鸿文。世称“贾太傅”,又称“贾长沙”,亦称“贾生”。有《新书》《贾长沙集》。《商鸟》:指《商鸟赋》。贾谊被贬作长沙王太傅的时候,有商鸟飞到他的屋上,贾谊自以为寿不得长,悲而作《商鸟赋》。赋云:“异物来集兮,私怪其故,发书占之兮,策言其度。曰:‘野鸟入处兮,主人将去。’”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后因以“贾谊商”为怀才不遇、命运多舛之典。商鸟,猫头鹰一类的鸟。在古代被认为是一种不祥的鸟。

11、周公:即周公旦。周武王之弟,周武王死后,辅佐年幼的成王治理国家。详见前注。《鸱鸮》:为《诗经》篇名,属《豳风》。周公曾遭人污蔑,于是写《鸱鸮》诗来表明自己的心志。该诗开篇云:“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宋朱子集传:“鸱鸮,鸺鹠(按:即猫头鹰),恶鸟,攫鸟子而食者也。”以鸱鸮比喻贪恶之人(管叔、蔡叔等)。毛传云:“鸱鸮,俠给也。”唐陆德明《毛诗音义》:“俠给似黄雀而小,俗呼之巧妇(按:即鹪鹩)。”毛传、郑笺一派,与朱子理解不同。朱子与毛公、郑玄对“鸱鸮”是何鸟,虽然理解不同,但对此诗背景理解则同。毛序曰:“《鸱鸮》,周公救乱也,成王未知周公之志,公乃为诗以遗王,名之曰《鸱鸮》焉。”即该诗写作背景。《尚书·周书·金縢》:“武王既丧,管叔及其群弟乃流言于国曰:‘公将不利于孺子。’周公乃告二公曰:‘我之弗辟,我无以告我先王。’周公居东二年,则罪人斯得。于后,公乃为诗以贻王,名之曰《鸱鸮》,王亦未敢诮公。”即其根据所在。

12、幽寺:清幽的寺庙。古诗文习用语。唐贾岛《就可公宿》:“十里寻幽寺,寒流数派分。”

13、逸兴:超凡脱俗的兴致、超逸豪放的意兴。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俄尔:忽然,顷刻。此句暗用王子猷“兴尽”之典。《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14、长亭:古时在城外路旁每隔十里设立的亭子,供行人休息或饯别亲友。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唐杜牧《题齐安城楼》:“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

15、离魂:指游子的思绪。宋柳永《满江红》(“匹马驱驱”):“两两栖禽归去急,对人相并声相唤。似笑我、独自向长途,离魂乱。”黯然:形容神情沮丧的样子。南朝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声律启蒙三肴注释版

其一

《风》对《雅》[1],象对爻[2]

巨蟒对长蛟。

天文对地理[3],蟋蟀对蟏蛸[4]

龙夭矫[5],虎咆哮。

北学对东胶[6]

筑台须垒土[7],成屋必诛茅[8]

潘岳不忘《秋兴赋》[9],边韶常被昼眠嘲[10]

抚养群黎[11],已见国家隆治[12];滋生万物,方知天地泰交[13]

注释

1、《风》:即《国风》,与《雅》《颂》并列,是《诗经》的一部分。大抵是周初至春秋间各诸侯国的歌谣。包括《周南》《召南》和《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也称为“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篇。《雅》:与《风》《颂》并列,是《诗经》的一部分。是周王畿内乐调,朝廷正乐。又分《大雅》《小雅》。《诗大序》:“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废兴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大雅》三十一篇,多为西周王室贵族的作品,主要歌颂周王室祖先乃至武王、宣王等的功绩,有些诗篇也反映了厉王、幽王的暴虐昏乱及其统治危机。《小雅》七十四篇,大抵产生于西周后期和东周初期。这时王政衰微,政治黑暗,诸多矛盾日益尖锐。故其中诗篇较多的是指斥朝政缺失,反映社会动乱,表现周室与西北戎狄部族以及东方诸侯各国之间的矛盾;也有少数是统治阶级宴会的乐歌。

2、象:《周易》学术语,即卦象。指《周易》每卦所象征的事物及其爻位等关系。术数家视卦象以测天理、人事。《周易》卦象由六爻组成。《周易》各卦附有《象传》。又分“大象”“小象”。“大象”,是以卦象为根据来解释各卦的文辞。《周易·乾》:“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唐孔颖达疏:“此大象也。十翼之中第三翼,总象一卦,故谓之大象。”“小象”,是说明每卦各爻的文辞。《周易·乾》:“潜龙勿用,阳在下也。”唐孔颖达疏:“自此以下至‘盈不可久’,是夫子释六爻之象辞,谓之小象。”爻:《周易》中组成卦的符号,称“爻”。爻有阴阳之分。“—”为阳爻,“--”为阴爻。每三爻合成一卦,可得八卦。两卦(六爻)相重则得六十四卦,称为别卦。爻含有交错和变化之意。

3、天文:日、月、星、辰等天体在宇宙间分布运行等现象。古人把风、云、雨、露、霜、雪等地文现象也列入天文范围。《周易·贲》:“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地理:土地、山川等的环境形势。《周易·系辞上》:“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唐孔颖达疏:“地有山川原隰,各有条理,故称理也。”《汉书·郊祀志下》:“三光,天文也;山川,地理也。”

4、蟏蛸(xiāoshāo):蜘蛛的一种,脚很长。通称蟢子。《诗经·豳风·东山》:“伊威在室,蟏蛸在户。”唐孔颖达疏:“蟏蛸,长踦,一名长脚。荆州河内人谓之喜母,此虫来着人衣,当有亲客至有喜也。幽州人谓之亲客,亦如蜘蛛为罗网居之,是也。”清后期通行本《声律启蒙撮要》此处作“螵蛸(piāoxiāo)”。螵蛸,指螳螂的卵块。亦可指螳螂。产在桑树上的名桑螵蛸,可入药。《礼记·月令》“(仲夏之月)小暑至,螳蜋生。”汉郑玄注:“螳蜋,螵蛸母也。”但“螵蛸”之“蛸”,诗韵(“平水韵”)在下平“二萧”部;“蟏蛸”之“蛸”,诗韵(“平水韵”)在下平“三肴”部。二字虽同形但并不同音。《佩文诗韵》区分甚清。《广韵》,“螵蛸”之“蛸”,收在下平“四宵”部;“蟏蛸”之“蛸”,收在下平“五肴”部。说明《佩文诗韵》有所本,在中古音系统里,二字不同音。考之唐宋以来诗人作品实际用例,亦与韵书相合。因此,《声律启蒙·下平三肴》篇不当有“螵蛸”,今改为“蟏蛸”,以合韵例。且“蟋蟀”“蟏蛸”,皆为《诗经》名物,自是工对。明涂时相本《声律发蒙》,亦作“蟏蛸”。

5、龙夭矫:语典出自《淮南子·修务训》:“木熙者,举梧槚,据句枉,蝯自纵,好茂叶,龙夭矫。”夭矫,屈伸自如貌。《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长啸哀鸣,翩幡互经,夭矫枝格,偃蹇杪颠。”唐张守节正义引晋郭璞曰:“皆猿猴在树共戏恣态也。夭矫,频申也。”

6、北学:指周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之一。相传夏、商、周三代的最高学府内分东西南北四学和太学。《大戴礼记·保傅》引《学礼》曰:“帝入东学,上亲而贵仁,则亲疏有序,如恩相及矣;帝入南学,上齿而贵信,则长幼有差,如民不诬矣;帝入西学,上贤而贵德,则圣智在位,而功不遗矣;帝入北学,上贵而尊爵,则贵贱有等,而下不逾矣;帝入太学,承师问道,退习而端于太傅,太傅罚其不则而达其不及,则德智长而理道得矣。”《汉书·贾谊传》亦引,文字大同小异。东胶:周代的大学。《礼记·王制》:“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虞庠在国之西郊。”汉郑玄注:“东序、东胶亦大学,在国中王宫之东……西序在西郊。”东胶、西序本为夏周之小学、大学,后用以泛指兴教化、养耆老的场所。《陈书·儒林传·沈不害》:“故东胶西序,事隆乎三代;环林璧水,业盛于两京。”

7、筑台:建造游观之台。《国语·周语中》:“国无寄寓,县无施舍,民将筑台于夏氏。”三国吴韦昭注:“台,观台也。”

8、成屋:建成房屋。诛茅:典出《楚辞·卜居》:“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意为芟除茅草。引申为结庐安居。唐吴融《和峡州冯使君题所居》:“三年拔薤成仁政,一日诛茅葺所居。”

9、潘岳:字安仁,西晋文学家。见前注。《秋兴赋》:潘岳所作,赋中名篇。

10、边韶常被昼眠嘲:本句典出《后汉书·文苑列传上》:“韶口辩,曾昼日假卧,弟子私嘲之曰:‘边孝先,腹便便。懒读书,但欲眠。’韶潜闻之,应时对曰:‘边为姓,孝为字。腹便便,“五经”笥。但欲眠,思经事。寐与周公通梦,静与孔子同意。师而可嘲,出何典记?’嘲者大惭。”边韶,字孝先,陈留浚仪(今河南开封)人。以文章知名,教授弟子数百人。桓帝时为太中大夫,著作东观。迁北地太守,入拜尚书令。后为陈相,卒于官。

11、群黎:万民,百姓。《诗经·小雅·天保》:“群黎百姓,徧为尔德。”汉郑玄笺:“黎,众也。群众百姓。”宋朱子集传:“群,众也。黎,黑也,犹秦言黔首也。”

12、隆治:指国家得到高度治理,已是太平盛世。

13、泰交:语出《周易·泰》:“天地交,泰。”谓天地之气相交,物得大通。后因以“泰交”谓上下不隔,互通声气。

声律启蒙全文注释

其二

蛇对虺[1],蜃对蛟[2]

麟薮对鹊巢[3]

风声对月色,麦穗对桑苞[4]

何妥难[5],子云嘲[6]

楚甸对商郊[7]

五音惟耳听[8],万虑在心包[9]

葛被汤征因仇饷[10],楚遭齐伐责包茅[11]

高矣若天,洵是圣人大道[12];淡而如水,实为君子神交[13]

注释

1、虺(huǐ):即腹蛇,剧毒。亦泛指蛇类。《诗经·小雅·斯干》:“维熊维罴,维虺维蛇。”唐孔颖达疏:“《释鱼》云:‘蝮虺,博三寸,首大如擘。’舍人曰:‘蝮,一名虺。江淮以南曰蝮,江淮以北曰虺。’孙炎曰:‘江淮以南谓虺为蝮,广三寸,头如拇指,有牙,最毒。’”

2、蜃:一般认为是大蛤蜊。《礼记·月令》:“雉入大水为蜃。”汉郑玄注:“大蛤曰蜃。”古人认为蜃气能幻化成楼阁,即海市蜃楼。《史记·天官书》:“故北夷之气如群畜穹闾,南夷之气类舟船幡旗。大水处,败军场,破国之虚,下有积钱,金宝之上,皆有气,不可不察。海旁蜃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云气各象其山川人民所聚积。”但《康熙字典》引《本草》云:“蜃,蛟之属,其状亦似蛇而大,有角如龙状,红鬣,腰以下鳞尽逆,食燕子。能吁气成楼台城郭之状,将雨即见,名蜃楼,亦曰海市。其脂和蜡作烛,香凡百步,烟中亦有楼阁之形。”《康熙字典》引《本草》即《本草纲目》,该书,“蜃”为“蛟龙”纲目之附录。《本草纲目》实据宋陆佃《埤雅·释鱼·蜃》:“《杂兵书》曰:‘东海出气如鳖,渭水出气如蜃。’蜃形如蛇而大,腰以下鳞尽逆。一曰状似螭龙,有耳有角,背鬛作红色。嘘气成楼台,望之丹碧,隐然如在烟雾,高鸟倦飞,就之以息,喜且至,气辄吸之而下。今俗谓之‘蜃楼’,将雨即见。《史记》曰:‘海旁蜃气成楼台,野气成宫阙。’即此是也。世云雉与蛇交而生蜃,盖得其脂,和蜡为烛,香闻百步,烟出其上,皆成楼阁之状矣。又曰蛇之求于龟则为龟,求于雉则为雉,故三物常异而同感也。……《笔谈》云:‘登州海中时有云气,如宫室、台观、城堞、人物、车马、冠盖之状,谓之海市。或云蛟蜃之气。’”明谢肇淛《五杂组》亦引之。明清以来主流意见,不取蜃为大蛤之说,而取蜃为蛟之属之说。本篇前句“蛇对虺”,“虺”为“蛇”属之一种;本句“蜃对蛟”,“蜃”为“蛟”属一种,方合行文体例。若以“蜃”为大蛤,则与“蛟”全无关系。

3、麟薮:麒麟出没的郊野草泽之地。《毛诗·麟趾序》正义引《唐传》(《尚书大传》篇目)云:“尧时,麒麟在郊薮。”《礼记·礼运》曰:“故天不爱其道,地不爱其宝,人不爱其情。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山出器车,河出马图,凤凰麒麟皆在郊棷(通“薮”)。”汉桓宽《盐铁论·和亲》:“凤皇在列树,麒麟在郊薮,群生庶物,莫不被泽。”鹊巢:鹊的巢穴。《诗经·召南·鹊巢序》:“鹊巢,夫人之德也。国君积行累功,以致爵位,夫人起家而居有之,德如鸤鸠,乃可以配焉。”后遂以“鹊巢”指妇人之德。唐陆贽《册杞王妃文》:“明章妇顺,虔奉姆仪,克茂鹊巢之规,叶宣麟趾之美。”

4、麦穗:旧时以麦穗两歧(“歧”亦作“岐”,指一麦两穗)为祥瑞,以兆丰年。亦用以称颂吏治成绩卓著。《后汉书·张堪传》:“(堪)乃于狐奴开稻田八千余顷,劝民耕种,以致殷富。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穗两岐。张君为政,乐不可支。’”桑苞:即苞桑,根深柢固的桑树。《周易·否》:“系于苞桑。”唐孔颖达疏:“苞,本也。凡物系于桑之苞本则牢固也……桑之为物,其根众也,众则牢固之义。”后以“盘石桑苞”比喻安稳牢固。

5、何妥难(nàn):指隋朝大儒何妥以《春秋》经义为难国子祭酒元善事。事见《隋书·儒林传·元善》:“善之通博,在何妥之下,然以风流酝藉,俯仰可观,音韵清朗,听者忘倦,由是为后进所归。妥每怀不平,心欲屈善。因善讲《春秋》,初发题,诸儒毕集。善私谓妥曰:‘名望已定,幸无相苦。’妥然之。及就讲肆,妥遂引古今滞义以难,善多不能对。善深衔之,二人由是有隙。”《北史·元善传》亦载此事。又,《陈书·袁宪传》及《南史·袁宪传》皆载何妥以学问诘难袁宪事。何妥,字栖凤,西城(今陕西安康)人。其父细胡,本胡人,通商入蜀,遂家郫县(今四川成都),事梁武陵王纪,主知金帛,因致巨富,号为西州大贾。何妥少有才名,年十七,以技巧事湘东王。后入北周,授太学博士,封襄城县伯。再入隋,除国子博士,加通直散骑常侍,进爵为公。曾出任龙州刺史,终于国子祭酒任。谥肃。何妥有口才,知乐律,好臧否人物。著有《周易讲疏》《孝经义疏》《庄子义疏》四卷等,已佚。难,诘难,特指在学问义理方面进行诘辩论难。

6、子云嘲:指汉代扬雄曾经写过《解嘲》一文。扬雄撰写《太玄》一书,时人嘲笑他一事无成,扬雄作《解嘲》一文述淡泊之志。《汉书·扬雄传下》:“哀帝时丁、傅、董贤用事,诸附离之者或起家至二千石。时雄方草《太玄》,有以自守,泊如也。或嘲雄以玄尚白,而雄解之,号曰《解嘲》。”唐颜师古注:“玄,黑色也。言雄作之不成,其色犹白,故无禄位也。”扬雄(前53—后18),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少好学,为人口吃,博览群书,长于辞赋。年四十余,始游京师,以文见召,奏《甘泉》《河东》《羽猎》《长杨》等赋。成帝时任给事黄门郎。后仕于王莽,为大夫。校书天禄阁。著有《太玄》《法言》《方言》《训纂篇》。

7、楚甸:犹楚地。古诗文习用语。唐李峤《茅》:“楚甸供王日,衡阳入贡年。”唐刘希夷《江南曲》:“潮平见楚甸,天际望维扬。”甸,上古时代国都城外百里以内称郊,郊以外称甸。《左传·襄公二十一年》:“罪重于郊甸。”晋杜预集解:“郭外曰郊,郊外曰甸。”商郊:商朝都城的郊野。古诗文习用语。唐徐彦伯《比干墓》:“周发次商郊,冤骸悲莫殣。”

8、五音: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五个音级,即宫、商、角、徵、羽。唐以后又名合、四、乙、尺、工。《孟子·离娄上》:“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汉赵岐注:“五音,宫、商、角、徵、羽。”亦指音乐。《韩非子·十过》:“不务听治而好五音,则穷身之事也。”

9、万虑:指各种思绪、各种考虑。唐韩愈《感春》之四:“数杯浇肠虽暂醉,皎皎万虑醒还新。”包:包罗。

10、葛:夏代的一个小国名。汤:商汤,商朝开国君王,上古圣君。仇饷:指杀人而夺去饷赠的食物。饷,用食物等款待。典出《尚书·仲虺之诰》:“乃葛伯仇饷,初征自葛。”孔传:“葛伯游行,见农民之饷于田者,杀其人,夺其饷,故谓之仇饷。仇,怨也。”又《孟子·滕文公下》:“汤居亳,与葛为邻。葛伯放而不祀,汤使人问之,曰:‘何为不祀?’曰:‘无以供牺牲也。’汤使遗之牛羊。葛伯食之,又不以祀。汤又使人问之曰:‘何为不祀?’曰:‘无以供粢盛也。’汤使亳众往为之耕,老弱馈食。葛伯率其民,要其有酒食黍稻者夺之,不授者杀之。有童子以黍肉饷,杀而夺之。《书》曰:‘葛伯仇饷。’此之谓也。为其杀是童子而征之,四海之内皆曰:‘非富天下也,为匹夫匹妇复仇也。’汤始征,自葛载,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

11、责包茅:春秋时期,齐桓公率兵攻打楚国,楚成王派使者问齐国为什么攻打楚国,管仲用楚国没有向周王朝进贡菁茅为借口。包茅,裹束成捆的菁茅,古代祭祀时用以滤酒。典出《左传·僖公四年》:“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12、“高矣若天”二句:典出《孟子·尽心上》:“公孙丑曰:‘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孳孳也?’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13、“淡而如水”二句:用“君子之交淡如水”典,出自《礼记·表记》及《庄子·山木》,或为战国时期俗语。《礼记·表记》:“故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坏。”汉郑玄注:“接或为交。”唐孔颖达疏:“君子之接如水者,言君子相接,不用虚言,如两水相交,寻合而已。”《庄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晋郭象注:“无利故淡,道合故亲。”

其三

牛对马,犬对猫。

旨酒对嘉肴[1]

桃红对柳绿,竹叶对松梢。

藜杖叟[2],布衣樵[3]

北野对东郊[4]

白驹形皎皎[5],黄鸟语交交[6]

花圃春残无客到,柴门夜永有僧敲[7]

墙畔佳人,飘扬竞把秋千舞[8];楼前公子,笑语争将蹴踘抛[9]

注释

1、旨酒:美酒。《诗经·小雅·鹿鸣》:“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孟子·离娄下》:“禹恶旨酒,而好善言。”嘉肴:美味的菜肴。《诗经·小雅·正月》:“彼有旨酒,又有嘉殽。”《礼记·投壶》:“子有旨酒嘉肴,某既赐矣,又重以乐,敢辞。”汉王粲《公宴诗》:“嘉肴充圆方,旨酒盈金罍。”唐韩愈《祭董相公文》:“旨酒既盈,嘉肴在盛,呜呼我公,庶享其诚。”

2、藜杖:用藜的老茎制成的手杖。《晋书·山涛传》:“魏帝尝赐景帝春服,帝以赐涛,又以母老,并赐藜杖一枚。”

3、布衣:布制的衣服。借指平民。古代平民不能穿锦绣,故称“布衣”。樵:樵夫,打柴的人。

4、野:郊外。《诗经·鲁颂》:“暗暗牡马,在坰之野。”毛传:“邑外曰郊,郊外曰野。”

5、白驹:白色的小马。皎皎:形容颜色洁白。《诗经·小雅·白驹》:“皎皎白驹,食我场苗。”唐陆德明《毛诗音义》:“皎皎,洁白也。”

6、黄鸟:黄雀。交交:象声词。鸟的鸣叫声。《诗经·秦风·黄鸟》:“交交黄鸟,止于棘。”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交交,通作咬咬,谓鸟声也。”毛传云:“交交,小貌。”宋朱子集传:“交交,飞而往来之貌。”本篇云“黄鸟语交交”,与马瑞辰训释相合,说明明清以来主流意见,认为“交交”是象声词,不取经书古训。另,“交交”为古诗文习用语,亦指鸟鸣声。晋夏侯湛《春可乐》:“鹦交交以弄音,翠翾翾以轻翔。”唐薛涛《十离诗·燕离巢》:“出入朱门未忍抛,主人常爱语交交。”

7、“柴门夜永有僧敲”:这一句是说夜深了还有和尚敲门。夜永,夜深。唐贾岛《题李凝幽居》:“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此诗“敲”字,相传是韩愈帮贾岛选定。后蜀何光远《鉴戒录·贾忤旨》:“(贾岛)忽一日于驴上吟得:‘鸟宿池中树,僧敲月下门。’初欲著‘推’字,或欲著‘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作‘推’字手势,又作‘敲’字手势。不觉行半坊。观者讶之,岛似不见。时韩吏部愈权京尹,意气清严,威振紫陌。经第三对呵唱,岛但手势未已。俄为官者推下驴,拥至尹前,岛方觉悟。顾问欲责之。岛具对:‘偶得一联,吟安一字未定,神游诗府,致冲大官,非敢取尤,希垂至鉴。’韩立马良久思之,谓岛曰:‘作敲字佳矣。’”后因以“推敲”指斟酌字句。

8、秋千:我国民间传统体育运动。在木架或铁架上悬挂两绳,下拴横板。人在板上或站或坐,两手握绳,利用蹬板的力量身躯随而前后向空中摆动。相传为春秋齐桓公从北方山戎引入。一说本作千秋,为汉武帝宫中祝寿之词,取千秋万岁之义。后倒读为秋千,又转为“鞦韆”。见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宋高承《事物纪原·岁时风俗》。唐杜甫《清明》诗之二:“十年蹴踘将雏远,万里鞦韆习俗同。”清仇兆鳌注:“宗懔《岁时记》:寒食有打毬、鞦韆、施钩之戏。《古今艺术图》:以彩绳悬木立架,士女坐立其上,推引之,谓之鞦韆。一云当作千秋,本出汉宫祝寿词,后人倒读,又易其字为鞦韆耳。”

9、蹴踘:我国古代的一种球类运动。用以练武、娱乐、健身。本为军中娱乐,后流行于民间。传说始于黄帝,战国时已流行。《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处(项处)后蹴踘,要蹷寒,汗出多,即呕血。”《汉书·枚乘传》:“游观三辅离宫馆,临山泽,弋猎射驭狗马蹵鞠刻镂,上有所感,辄使赋之。”唐颜师古注:“蹵,足蹵之也。鞠以韦为之,中实以物,蹵蹋为戏乐也。”《后汉书·梁冀传》:“性嗜酒,能挽满、弹棋、格五、六博、蹴鞠、意钱之戏。”唐李贤注引汉刘向《别录》:“蹴鞠者,传言黄帝所作,或曰起战国之时。蹋鞠,兵埶(按:同“艺”)也,所以讲武知有材也。”

声律启蒙四豪注释版

其一

琴对瑟,剑对刀。

地迥对天高[1]

峨冠对博带[2],紫绶对绯袍[3]

煎异茗[4],酌香醪[5]

虎兕对猿猱[6]

武夫攻骑射,野妇务蚕缫[7]

秋雨一川淇澳竹[8],春风两岸武陵桃[9]

螺髻青浓[10],楼外晚山千仞[11];鸭头绿腻[12],溪中春水半篙[13]

注释

1、迥:遥远,僻远。古诗文习用“地迥”“天高”作对。唐柳宗元《浑鸿胪宅闻歌效白纻》:“天高地迥凝日晶。”宋朱子《同僚小集梵天寺坐间雨作已复开霁步至东桥玩月赋诗二首》其一:“地迥衣裳冷,天高澄霁还。”宋史季温《鼓山》:“天高陡觉星辰近,地迥偏饶日月闲。”

2、峨冠:高冠。峨,高。博带:大带。博,大。峨冠博带,为古代儒生或士大夫的装束。是元明以来诗词习用语。元沈禧《菩萨蛮》:“峨冠博带青藜杖,行行独步青溪上。”明王渐逵《石葵歌赠乔都阃》:“峨冠博带称儒雅,宾客雍容列尊斝。”

3、紫绶:紫色丝带。古代高级官员用作印组,或作服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唐李白《门有车马客行》:“空谈霸王略,紫绶不挂身。”绯袍:红色官服。唐制,四品袍深绯,五品袍浅绯。唐白居易《别草堂三绝句》其二:“久眠褐被为居士,忽挂绯袍作使君。”《酬元郎中同制加朝散大夫书怀见赠》:“五品足为婚嫁主,绯袍着了好归田。”唐制,中下州刺史是四品官,朝散大夫是从五品官。

4、煎:烹茶。唐封演《封氏闻见记·饮茶》:“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唐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怀》:“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异茗:稀有的好茶。唐黄滔《宿李少府园林》:“尝频异茗尘心净,议罢名山竹影移。”

5、香醪(láo):美酒。古诗文习用语。唐杜甫《崔驸马山亭宴集》:“清秋多宴会,终日困香醪。”醪,汁渣混合的酒,又称“浊酒”,也称“醪糟”。

6、虎兕:老虎与犀牛。比喻凶恶残暴的人。《论语·季氏》:“虎兕出于柙。”汉王逸《九思·逢尤》:“虎兕争兮于廷中。”兕,古代兽名,犀牛的一种。皮厚,可以制甲。一说,雌犀牛。猿猱(náo):泛指猿猴。《管子·形势》:“坠岸三仞,人之所大难也,而猿猱饮焉。”唐李白《蜀道难》:“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7、野妇:见前注。务:致力于,用心于。蚕缫(sāo):亦作“蚕缲”。饲蚕缫丝。《孟子·滕文公下》:“夫人蚕缫,以为衣服。”缫,从蚕茧上把丝抽出来。

8、淇澳(yù)竹:即长在淇水边的竹子。《诗经·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毛传:“奥,隈也。”晋左思《魏都赋》:“南瞻淇澳,则绿竹纯茂。”淇,淇水,黄河的支流,从河南浚县淇门镇流入黄河。澳,一作“奥”,水岸深曲的地方。

9、武陵:地名。在今湖南常德。晋宋之际大诗人陶渊明著《桃花源记》,说有一个捕鱼的武陵人沿着溪水前行,看见两岸桃花盛开,花瓣纷纷落下,不知不觉中进入桃花源。

10、螺髻:螺壳状的发髻,常用以比喻耸起如髻的峰峦。古诗文习用语。唐皮日休《太湖诗·缥缈峰》:“似将青螺髻,撒在明月中。”宋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11、千仞:形容极高或极深。《庄子·秋水》:“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汉桓宽《盐铁论·刑德》:“千仞之高,人不轻凌。”仞,古代长度单位。七尺为一仞。一说,八尺为一仞。

12、鸭头:见前注。腻:形容颜色浓重。

13、春水半篙:形容春水深及撑船竹篙的一半。古诗文习用语。宋苏辙《泛潩水》:“半篙春水花千片,八尺轻船酒一壶。”宋虞俦《临安泛舟》:“桃源春水半篙稳,锦谷清溪几曲通。”

声律启蒙全文注释

其二

刑对赏[1],贬对褒[2]

破斧对征袍[3]

梧桐对橘柚[4],枳棘对蓬蒿[5]

雷焕剑[6],吕虔刀[7]

橄榄对葡萄。

一椽书舍小?

?8],百尺酒楼高[9]

李白能诗时秉笔[10],刘伶爱酒每嵩糟[11]

礼别尊卑[12],拱北众星常灿灿[13];势分高下,朝东万水自滔滔[14]

注释

1、刑、赏:刑罚与奖赏。《周礼·天官·大宰》:“七曰刑赏,以驭其威。”唐贾公彦疏:“谓有罪刑之,有功赏之。”《北史·杜弼传》:“天下大务,莫过刑赏二端。”

2、贬、褒:贬低和赞扬。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威德所生》:“《春秋》采善不遗小,掇恶不遗大,讳而不隐,罪而不忽,□□(原文缺二字)以是非,正理以褒贬。”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春秋》虽以一字为褒贬,然皆须数句以成言。”

3、破斧:语本《诗经·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斧、斨,泛指兵器。后以“破斧缺斨”形容战争中必须付出的代价。原典,“破”是动词。此处,“破斧”与“征袍”对偶,则“破”为形容词。征袍:出征将士穿的战袍。唐李白《子夜吴歌》之四:“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4、橘柚:是一种水果,产于我国南方,别名金柑。一说为两种水果,即橘和柚。古诗文常见。梧桐对橘柚,本于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5、枳(zhǐ)棘:枳木与棘木。因其多刺而称恶木。常用以比喻恶人或小人。亦用以比喻艰难险恶的环境。《后汉书·循吏列传》云:“枳棘非鸾凤所栖,百里岂大贤之路?”(详见前“主簿栖鸾”注)。蓬蒿:蓬草和蒿草。亦泛指草丛、草莽。借指荒野偏僻之处。汉桓宽《盐铁论·通有》:“山居泽处,蓬蒿吸埆,财物流通,有以均之。”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6、雷焕剑:晋代雷焕在豫章丰城监狱屋基掘得龙泉、太阿二柄宝剑。一把剑送给张华,另一把自己佩带。张华被杀后他那把剑就不见了。雷焕去世后他的儿子佩着剑过延平津,宝剑忽从腰间跃出跳入水中,再找的时候,只见两条龙在水中。事见《晋书·张华传》:“初,吴之未灭也,斗牛之间常有紫气,道术者皆以吴方强盛,未可图也,惟华以为不然。及吴平之后,紫气愈明。华闻豫章人雷焕妙达纬象,乃要焕宿,屏人曰:‘可共寻天文,知将来吉凶。’因登楼仰观,焕曰:‘仆察之久矣,惟斗牛之间颇有异气。’华曰:‘是何祥也?’焕曰:‘宝剑之精,上彻于天耳。’华曰:‘君言得之。吾少时有相者言,吾年出六十,位登三事,当得宝剑佩之。斯言岂效与!’因问曰:‘在何郡?’焕曰:‘在豫章丰城。’华曰:‘欲屈君为宰,密共寻之,可乎?’焕许之。华大喜,即补焕为丰城令。焕到县,掘狱屋基,入地四丈余,得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曰龙泉,一曰太阿。其夕,斗牛间气不复见焉。焕以南昌西山北岩下土以拭剑,光芒艳发。大盆盛水,置剑其上,视之者精芒炫目。遣使送一剑并土与华,留一自佩。或谓焕曰:‘得两送一,张公岂可欺乎?’焕曰:‘本朝将乱,张公当受其祸。此剑当系徐君墓树耳。灵异之物,终当化去,不永为人服也。’华得剑,宝爱之,常置坐侧。华以南昌土不如华阴赤土,报焕书曰:‘详观剑文,乃干将也,莫邪何复不至?虽然,天生神物,终当合耳。’因以华阴土一斤致焕。焕更以拭剑,倍益精明。华诛,失剑所在。焕卒,子华为州从事,持剑行经延平津,剑忽于腰间跃出堕水,使人没水取之,不见剑,但见两龙各长数丈,蟠萦有文章,没者惧而反。须臾光彩照水,波浪惊沸,于是失剑。华叹曰:‘先君化去之言,张公终合之论,此其验乎!’”

7、吕虔刀:三国魏刺史吕虔有一宝刀,铸工相之,以为必三公始可佩带。吕虔以此刀赠王祥。王祥后位列三公。王祥临终,复以此刀授弟王览。览后仕至大中大夫。后遂以“吕虔刀”为宝刀之美称。事见《晋书·王祥传》:“初,吕虔有佩刀,工相之,以为必登三公,可服此刀。虔谓祥曰:‘苟非其人,刀或为害。卿有公辅之量,故以相与。’祥固辞,强之乃受。祥临薨,以刀授览,曰:‘汝后必兴,足称此刀。’览后奕世多贤才,兴于江左矣。”

8、一椽(chuán):一条椽子,亦借指一间小屋。《魏书·任城王传》:“居无一椽之室,家阙儋石之粮。”

9、百尺楼:泛指高楼。典出《三国志·魏志·陈登传》:“汜(许汜)曰:‘昔遭乱过下邳,见元龙(陈登)。元龙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备(刘备)曰:‘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

10、李白:见前注。秉笔:执笔。《国语·晋语九》:“臣以秉笔事君。”

11、刘伶:字伯伦,生卒年不详,沛国(今安徽淮北)人。魏晋之际名士,“竹林七贤”之一。魏末曾官建威参军。酷爱喝酒,肆意放荡,蔑视礼法,崇尚无为。《晋书·刘伶列传》:“刘伶,字伯伦,沛国人也。身长六尺,容貌甚陋。放情肆志,常以细宇宙齐万物为心。澹默少言,不妄交游,与阮籍、嵇康相遇,欣然神解,携手入林。初不以家产有无介意。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其遗形骸如此。尝渴甚,求酒于其妻。妻捐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酒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伶曰:‘善!吾不能自禁,惟当祝鬼神自誓耳。便可具酒肉。’妻从之。伶跪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儿之言,慎不可听。’仍引酒御肉,隗然复醉。”佈(bū)糟:饮酒,吃酒糟。酒糟,造酒剩下的渣滓。典出《楚辞·渔父》:“众人皆醉,何不佈其糟而歠其酾?”

12、礼别尊卑:礼仪是用来区别地位高低的。此四字出自梁周兴嗣《千字文》。

13、拱北:指天上的星星环绕拱卫北极星。语出《论语·为政》:“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14、朝东万水:出自《荀子·宥坐》:“孔子观于东流之水,子贡问于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见大水必观焉者是何?’孔子曰:‘夫水,大遍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其洸洸乎不淈尽,似道。若有决行之,其应佚若声响,其赴百仞之谷不惧,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淖约微达,似察。以出以入,以就鲜洁,似善化。其万折也必东,似志。是故君子见大水必观焉。’”子贡问孔子为什么看见大河就要观看,孔子回答子贡,说是因为水流有多种优秀品质,其中一条为“其万折也必东,似志”。又《诗经·小雅·沔水》云:“沔彼流水,朝宗于海。”《汉乐府·长歌行》:“百川东到海。”故,宋李复《戏酬杨次公》诗云:“百川万折必朝宗,东南到海无分别。”万水,指数以万计的河流。

其三

瓜对果,李对桃。

犬子对羊羔[1]

春分对夏至[2],谷水对山涛[3]

双凤翼[4],九牛毛[5]

主逸对臣劳[6]

水流无限阔,山耸有余高。

雨打村童新牧笠,尘生边将旧征袍。

俊士居官[7],荣引鹓鸿之序[8];忠臣报国,誓殚犬马之劳[9]

注释

1、犬子:幼犬。

2、春分: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在公历3月20日或21日。此日,太阳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昼夜长短平分,故称。汉董仲舒《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至于仲春之月,阳在正东,阴在正西,谓之春分。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夏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公历6月21日或22日。这天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南半球则相反。至,指阳气至极,阴气始至和日行北至。《周礼·春官·冯相氏》“冬夏致日”,汉郑玄注:“夏至,日在东井,景尺五寸。”

3、谷水:山谷间的流水。山涛:山涧中的洪水。此处,“山涛”与“谷水”相对,不是人名。

4、双凤翼:一双凤凰(比翼齐飞)的翅膀。多用以比喻夫妻成双成对。古诗文习用语。唐卢纶《王评事驸马花烛诗》其四:“比翼和鸣双凤皇,欲栖(一作“玉梅”)金帐满城香。”宋李之仪《万年欢》:“须知最难得处,双双凤翼,一对和鸣。”宋晁补之《顺之将携室行而苦雨用前韵戏之》:“王郎行李望秋晴,莫污北飞双凤翼。”

5、九牛毛:即九牛一毛,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其微小,微不足道。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6、主逸、臣劳:君主安逸,臣下辛劳。为古代中国政治学所提倡。汉班固《白虎通义·天地》:“君舒臣疾,卑者宜劳。”《白虎通义·日月》:“而日行迟,月行疾何?君舒臣劳也。”

7、俊士:周代称选取入太学者。《礼记·王制》:“命乡论秀士,升之司徒,曰选士。司徒论选士之秀者,而升之学,曰俊士。”唐代为取士科目之一。《新唐书·选举志上》:“其科之目,有秀才,有明经,有俊士,有进士,有明法,有明字,有明算……此岁举之常选也。”泛指才智杰出的人。《荀子·大略》:“天下国有俊士,世有贤人。”

8、鹓(yuān)鸿之序:鹓雏、鸿雁一起飞的时候排列有序,比喻朝臣百官的行列。南朝梁庾肩吾《九日侍宴乐游苑应令》:“雕材滥杞梓,花绶接鹓鸿。”

9、殚:尽,竭尽。犬马之劳:愿像犬马那样为君主奔走效力,表示心甘情愿受人驱使,为人效劳。

声律启蒙五歌注释版

其一

山对水,海对河。

雪竹对烟萝[1]

新欢对旧恨[2],痛饮对高歌。

琴再抚,剑重磨。

媚柳对枯荷[3]

荷盘从雨洗[4],柳线任风搓[5]

饮酒岂知欹醉帽[6],观棋不觉烂樵柯[7]

山寺清幽,直踞千寻云岭[8];江楼宏敞[9],遥临万顷烟波。

注释

1、雪竹:雪中之竹。因竹在雪中更显苍翠,故名。古诗文习用语。唐郑谷《送进士韦序赴举》:“秋山晚水吟情远,雪竹风松醉格高。”烟萝:雾霭中的藤萝随风飘荡,远望与青烟浑然一体,故名。

2、新欢:新的欢乐,新的欢快。南朝宋谢灵运《道路忆山中》:“怀故叵新欢,含悲忘春暖。”亦指新的情人或恋人。南朝陈后主《同管记陆琛七夕五韵诗》:“故娇隔分别,新欢起旧情。”后一义项更为常用。但本篇与“旧恨”对偶,当取前一义项。旧恨:旧有的仇恨。

3、媚柳:妩媚的柳枝。因柳条妩媚,故称“媚柳”。古诗文习用语。宋张孝祥《生查子》:“远山眉黛横,媚柳开青眼。”

4、荷盘:指荷叶。荷叶形圆,似盘,故名。古诗文习用语。宋陆游《南堂与儿辈夜坐》:“鹊影绕枝栖未稳,荷盘擎露重相扶。”从:任从。

5、柳线:柳条细长下垂如线,故名。南朝梁范云《送别》:“东风柳线长,送郎上河梁。”搓:因柳条细如丝线,故云风搓柳。古诗文习用语。宋陆游《偶思蜀道有赋》:“天回驿畔江如染,凤集城边柳似搓。”

6、欹醉帽:喝醉酒后帽子歪斜半落。欹,歪,侧。魏晋南北朝时人以纵情饮酒、不知帽子歪斜掉落为洒脱之象征。《世说新语》载山简倒戴帽子,《晋书》载孟嘉帽子被风吹落而不知,《周书》《北史》载独孤信侧帽狩猎,皆为时人津津乐道。山简事见《世说新语·任诞》:“山季伦(山简)为荆州,时出酣畅。人为之歌曰:‘山公时一醉,径造高阳池。日莫倒载归,茗艼(酩酊)无所知。复能乘骏马,倒着白接奸。举手问葛强,何如并州儿?’”《晋书·山简传》亦有记载。孟嘉事见《晋书·孟嘉传》:“后为征西桓温参军,温甚重之。九月九日,温燕龙山,僚佐毕集。时佐吏并着戎服,有风至,吹嘉帽堕落,嘉不之觉。温使左右勿言,欲观其举止。嘉良久如厕,温令取还之,命孙盛作文嘲嘉,着嘉坐处。嘉还见,即答之,其文甚美,四坐嗟叹。嘉好酣饮,愈多不乱。温问嘉:‘酒有何好?而卿嗜之?’嘉曰:‘公未得酒中趣耳。’”独孤信事见《周书·独孤信传》:“又信在秦州,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诘旦,而吏民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其为邻境及士庶所重如此。”

7、烂樵柯:典出南朝梁任昉《述异记》:“信安郡石室山,晋时王质伐木至,见童子数人,棋而歌,质因听之。童子以一物与质,如枣核。质含之,不觉饥。俄顷,童子谓曰:‘何不去?’质起视,斧柯尽烂。既归,无复时人。”后以“烂柯”谓岁月流逝,人事变迁。柯,斧柄。

8、千寻:形容极高或极长。古以八尺为一寻。古诗文习用语。晋左思《吴都赋》:“擢本千寻,垂荫万亩。”云岭:高耸入云的山峰。古诗文习用语。晋江逌《咏秋诗》:“鸣雁薄云岭,蟋蟀吟深榭。”

9、宏敞:高大宽敞。《旧五代史·晋书·张筠传》:“及罢归之后,第宅宏敞,花竹深邃,声乐饮嫦,恣其所欲。”

声律启蒙全文注释

其二

繁对简,少对多。

里咏对途歌[1]

宦情对旅况[2],银鹿对铜驼[3]

刺史鸭[4],将军鹅[5]

玉律对金科[6]

古堤垂亸柳[7],曲沼长新荷[8]

命驾吕因思叔夜[9],引车蔺为避廉颇[10]

千尺水帘,今古无人能手卷;一轮月镜,乾坤何匠用功磨。

注释

1、里咏:里巷吟咏的诗歌。里,里巷。咏,声调抑扬的念诵或歌唱。途歌:路上所唱的歌谣。里咏、途歌,皆泛指在民间流传广泛的歌谣。南朝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老安少怀,涂歌里咏。莫不欢若亲戚,芬若椒兰。”

2、宦情:做官的志趣、意愿。亦指做官的心情。古诗文习用语。唐柳宗元《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宦情羁思共悽悽,春半如秋意转迷。”旅况:旅途的情怀或景况。古诗文习用语。宋王安石《沂溪怀正之》:“世情纷可怪,旅况浩难安。”

3、银鹿:银铸的鹿。为奢侈品摆件。《太平广记·奢侈二·同昌公主》:“咸通九年,同昌公主出降,宅于广化里,锡钱五百万贯。更罄内库珍宝,以实其宅。而房栊户牖,无不以众宝饰之。更以金银为井栏药臼、食柜水槽、铛釜盆瓮之属,缕金为笊篱箕筐。制水晶火齐琉璃玳瑁等为床,搘以金龟银鹿。更琢五色玉为器皿什物,合百宝为圆案。”《资治通鉴·后晋纪三》:“(吴越恭穆夫人马氏)常置银鹿于帐前,坐诸儿于上而弄之。”古诗词常以“银鹿”用作妇女宠爱抚育儿孙之典。宋朱松《记草木杂诗七首·萱草》:“诸孙绕银鹿,采摘动盈把。”宋王迈《贺新郎·为后村母夫人寿》:“人世福、夫人兼五。银鹿诸孙来定省,对金屏、绣幕辉云母。”另据唐李肇《唐国史补》:“颜鲁公之在蔡州,再从侄岘家僮银鹿始终随之。”因颜真卿侄儿家仆人名“银鹿”,后遂以“银鹿”代指仆人。但此处,“银鹿”与“铜驼”相对,不必解作仆人。铜驼:铜铸的骆驼。西晋索靖预知天下即将大乱,曾经指着洛阳宫门口的铜骆驼说,将来会看到你在乱草丛中。后人用“泣铜驼”指对国家人民遭劫难感到悲伤。典出《晋书·索靖传》:“(索)靖有先识远量,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门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

4、刺史鸭:唐杭州刺史李远喜吃绿头鸭,故云。宋王谠《唐语林》:“李远为杭州刺史,嗜啖绿头鸭。贵客经过,无他馈饷,相厚者乃绿头鸭一对而已。”(《类说·语林》题作《嗜绿头鸭》)元辛文房《唐才子传》:“远,字求古,大和五年杜陟榜进士及第,蜀人也。少有大志,夸迈流俗,为诗多逸气,五彩成文。早历下邑,词名卓然。宣宗时,宰相令狐绹进奏拟远杭州刺史,上曰:‘朕闻远诗有“青山不厌千杯酒,白日惟销一局棋”,是疏放如此,岂可临郡理人?’绹曰:‘诗人托此以写高兴耳,未必实然。’上曰:‘且令往观之。’至,果有治声。性简俭,嗜啖凫鸭。贵客经过,无他赠,厚者绿头一双而已。后历忠、建、江三州刺史,仕终御史中丞。”旧注云“韦应物为刺史,畜鸭,号鸭为绿头公子”,恐非。

5、将军鹅: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官至右将军,生性爱鹅,故云。事见《晋书·王羲之传》:“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其任率如此。”

6、玉律、金科:即金科玉律,指不可变更的法令或规则。后多比喻不可变更的信条。

7、亸(duǒ)柳:垂柳。亸,下垂。古诗文习用语。唐白居易《酬郑侍御多雨春空过诗三十韵》:“楚柳腰肢亸,湘筠涕泪滂。”

8、曲沼:见前注。

9、命驾吕因思叔夜:本句典出《晋书·嵇康传》:“东平吕安服康高致,每一相思,辄千里命驾,康友而善之。”魏晋之际的吕安与嵇康关系很好,每当思念嵇康的时候,吕安就命人驾车,不远千里去见他。命驾,命人驾车马,也指乘车出发。吕,指吕安(?—262),字仲悌,东平(今属山东)人。镇北将军吕昭次子,吕巽弟,与嵇康为好友。吕巽淫安之妻,又诬安不孝。吕安引嵇康为证明,为锺会构陷,与嵇康同为司马昭所杀。叔夜,指嵇康(223—262),字叔夜,谯郡铚(今安徽濉溪)人。其妻长乐亭主,为曹操曾孙女。齐王芳正始年间,嵇康任中散大夫,故世称“嵇中散”。后隐居不仕,与阮籍等交游,为“竹林七贤”之一。崇尚老庄,声言“非汤武而薄周孔”,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拒绝山涛推荐,自谓不堪做官。精音律,善鼓琴。友人吕安被兄吕巽诬陷,嵇康为之辩解,遭锺会构陷,为司马昭所杀。

10、引车蔺为避廉颇:本句典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战国时赵国大将廉颇忌恨蔺相如官位在己之上,扬言要羞辱他。蔺相如知道后,每次外出遇到廉颇便引车避让。家人不以为然,相如说,这样做不是因为怕廉颇,而是以国家利益为先,以个人恩怨为后。廉颇听说后深感惭愧,于是负荆登门向蔺相如请罪。引车,调转车行方向。蔺,蔺相如,战国时赵国相。见前注。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生卒年不详。赵惠文王时为将,后升上卿。屡次战胜齐、魏等国。秦赵长平之战时,任赵国统帅,坚壁固守,使秦出师三年,劳而无功。后因赵中秦反间计,改用赵括为将,致遭大败。赵孝成王十五年,燕发大军攻赵,颇率军反击,杀燕将栗腹,进围燕都,燕割五城求和。因功封于尉文,为信平君,任假相国。赵悼襄王时,使乐乘代之。奔魏居大梁,后老死于楚。

其三

霜对露,浪对波。

径菊对池荷[1]

酒阑对歌罢[2],日暖对风和。

梁父咏[3],楚狂歌[4]

放鹤对观鹅[5]

史才推永叔[6],刀笔仰萧何[7]

种橘犹嫌千树少[8],寄梅谁信一枝多[9]

林下风生,黄发村童推牧笠[10];江头日出,皓眉溪叟晒渔蓑[11]

注释

1、径菊:开在小径边的菊花。语本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后遂成为古诗文习用语。宋杨万里《和同年李子西通判》:“病身只作家山梦,径菊诗葩两就荒。”

2、酒阑:谓酒筵将尽。《史记·高祖本纪》:“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南朝宋裴骃集解引汉末文颖曰:“阑言希也。谓饮酒者半罢半在,谓之阑。”阑,残,尽。古诗文习用语。唐杜甫《魏将军歌》:“吾为子起歌《都护》,酒阑插剑肝胆露。”歌罢:指歌唱完了。古诗文习用语。五代前蜀毛文锡《恋情深》其二:“酒阑歌罢两沉沉,一笑动君心。”

3、梁父咏:即《梁父吟》,亦作《梁甫吟》,乐府楚调曲名。梁父,山名,在泰山下。《梁甫吟》,盖言人死葬此山,亦为葬歌。《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今传诸葛亮所作《梁父吟》辞,乃述春秋齐相晏婴二桃杀三士事;李白所作辞,则抒写其抱负不能实现的悲愤。东汉张衡《四愁诗》:“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乃以梁父喻奸邪小人。诸葛亮好为《梁父吟》,应为寄托澄清天下之志。

4、楚狂:指陆通,字接舆,春秋末年楚国人。因为楚昭王政令无常,所以他披发装狂不愿做官,曾唱着歌经过孔子身边。故人称之楚狂。《论语·微子》:“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5、放鹤:放飞仙鹤。《世说新语·言语》:“支公好鹤,住剡东嫧山。有人遗其双鹤,少时翅长欲飞。支意惜之,乃铩其翮。鹤轩翥不复能飞,乃反顾翅,垂头,视之如有懊丧意。林曰:‘既有凌霄之姿,何肯为人作耳目近玩?’养令翮成,置使飞去。”又,《宋人轶事汇编》载:“林逋隐居孤山,常畜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复入笼内。逋常泛小艇,游西湖诸寺。有客至,则一童子出应门,延客坐,为开笼放鹤,良久,逋必棹小舟返。盖常以鹤飞为验也。”古人养鹤之法,每于特定时间将鹤从笼中放出,任其自由活动一段时间。唐宋以来,“放鹤”成为隐居修道高雅生活的一种象征。宋人苏轼曾为张天骥著《放鹤亭记》。观鹅:王羲之爱看鹅。见前注。

6、永叔:即北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早年曾支持范仲淹改革,晚年反对王安石新法。仁宗嘉祐二年(1057)知贡举,录取苏轼、苏辙、曾巩等人,倡古文,排抑“太学体”,对北宋文风转变有很大影响。欧阳修是北宋文坛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诗词文各体俱佳。亦擅史学,与宋祁等修《新唐书》,自撰《新五代史》。著作有《欧阳文忠公集》《集古录》《六一词》等。

7、刀笔:古代书写工具。古时书写于竹简,有误则用刀削去重写。借指文章,亦指法律案牍、诉讼文字。刀笔吏,指掌文案的官吏。萧何(?—前193):西汉开国功臣,泗水沛(今江苏沛县)人。初为沛主吏掾。从刘邦入关,收秦相府律令图书藏之,以是知天下关塞险要,郡县户口。刘邦王汉中,以何为丞相。又荐韩信为大将。楚汉相拒,留守关中,转输士卒粮饷,使军中给食不乏。刘邦称帝,论何功第一,封酂侯。后定律令制度,协助高祖消灭陈豨、韩信、黥布等,封相国。高祖死后,事惠帝,病危时荐曹参继相。卒谥文终。

8、种橘:三国时期吴国丹阳太守李衡让人在宅边种千棵橘树,他家后人因此生活富裕。《三国志·吴书·三嗣主·孙休传》:“又诏曰:‘丹阳太守李衡,以往事之嫌,自拘有司。夫射钩斩袪,在君为君,遣衡还郡,勿令自疑。’”南朝宋裴松之注引《襄阳记》曰:“衡每欲治家,妻辄不听,后密遣客十人于武陵龙阳汜洲上作宅,种甘橘千株。临死,敕儿曰:‘汝母恶我治家,故穷如是。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衡亡后二十余日,儿以白母,母曰:‘此当是种甘橘也,汝家失十户客来七八年,必汝父遣为宅。汝父恒称太史公言:“江陵千树橘,当封君家。”吾答曰:“且人患无德义,不患不富,若贵而能贫,方好耳,用此何为!”’吴末,衡甘橘成,岁得绢数千匹,家道殷足。”

9、寄梅:据《荆州记》记载,陆凯曾经从江南寄梅花给在长安的范晔,并附诗一首,曰:“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详见前注。

10、黄发:本指长寿的老人。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遂用以泛指老年人。《诗经·鲁颂·全宫》:“黄发台背,寿胥与试。”汉郑玄笺:“黄发台背,皆寿征也。”《尚书·秦誓》:“虽则云然,尚猷询兹黄发,则罔所愆。”自先秦至唐宋诗词,黄发皆指长寿老人。黄发指幼童,则在明清以降。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董生》:“君不忆东邻之黄发女乎?屈指移居者,已十年矣。尔时我未笄,君垂髫也。”

11、皓眉:白眉。长寿老者之相。

声律启蒙六麻注释版

其一

松对柏,缕对麻[1]

蚁阵对蜂衙[2]

赪鳞对白鹭[3],冻雀对昏鸦[4]

白堕酒[5],碧沉茶[6]

品笛对吹笳[7]

秋凉梧堕叶,春暖杏开花。

雨长苔痕侵壁砌[8],月移梅影上窗纱[9]

飒飒秋风,度城头之筚篥[10];迟迟晚照,动江上之琵琶。

注释

1、缕:丝线。麻:麻绳。《孟子·滕文公上》:“麻缕丝絮轻重同,则贾相若。”

2、蚁阵:蚂蚁爬行排成的队列,犹如军阵。蜂衙:指飞绕的蜂群或蜂巢。群蜂早晚聚集,簇拥蜂王,如旧时官吏到上司衙门排班参见。宋陆游《睡起至园中》:“更欲世间同省事,勾回蚁阵放蜂衙。”

3、赪(chēng)鳞:鱼的赤色鳞片,亦指鳞片赤色的鱼。赪,红色。《列仙传·吕尚》:“吕尚隐钓,瑞得赪鳞。”

4、冻雀:寒天受冻的鸟雀。《资治通鉴·唐昭宗天佑元年》:“(春正月)甲子,车驾至华州,民夹道呼万岁,上泣谓曰:‘勿呼万岁,朕不复为汝主矣!’馆于兴德宫,谓侍臣曰:‘鄙语云:“纥干山头冻杀雀,何不飞去生乐处。”朕今漂泊,不知竟落何所!’因泣下沾襟,左右莫能仰视。”后因以“冻雀唐昭”为典,指处于穷途末路境地的帝王。昏鸦:黄昏时受冷的乌鸦。古诗文习用语。唐杜甫《野望》:“独鹤归何晚,昏鸦已满林。”

5、白堕酒:北魏河东人刘白堕善于酿酒,很多人不远千里买他的酒馈赠亲友,后世泛指美酒。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城西·法云寺》:“市西有退酤、治觞二里。里内之人多酝酒为业。河东人刘白堕善能酿酒。季夏六月,时暑赫晞,以罂贮酒,暴于日中,经一旬,其酒味不动。饮之香美,醉而经月不醒。京师朝贵多出郡登藩,远相饷馈,逾于千里。以其远至,号曰鹤觞,亦名骑驴酒。永熙年中,南青州刺史毛鸿宾赍酒之藩,路逢贼盗,饮之即醉,皆被擒获,因此复名擒奸酒。游侠语曰:‘不畏张弓拔刀,唯畏白堕春醪。’”

6、碧沉:泛指好茶。唐李德裕(一说曹邺)《故人寄茶》:“半夜招僧至,孤吟对月烹。碧沉(一作“流”)霞脚碎,香泛乳花轻。”清周贻繁《木兰花慢·秋兴》:“无计除烦遣闷,碧沉聊试茶瓯。”又,凡器物之浓绿或被漆、染为浓绿色者常冠以“绿沉”之名。唐杜甫《重过何氏五首》其四:“雨抛金锁甲,苔卧绿沉枪。”后人诗词,遂以“绿沉枪”为语典。又明清以来,南方人喜绿茶,谓茶初生之芽为枪,次生之叶为旗,最重一枪一旗,次重一枪二旗。故文人或以“绿沉枪”移指茶枪。明成鹫《丹霞十二咏·虹桥环翠》:“浅碧有时成藓阵,绿沉何处觅茶枪。”明末清初王夫之《南岳摘茶词十首(己亥)》其四:“一枪才展二旗斜,万簇绿沉间五花。”明卢龙云《故人寄茶答黄将军》:“白堕每邀山月上,绿沉闲卧野花香。”以绿沉茶对白堕酒,或即本篇所本。

7、笳:胡笳,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类似笛子。

8、长:滋长,助长。苔痕侵壁砌:苔痕侵砌是古诗词常见意象。砌,指台阶、门槛,或石砌的院墙。宋王洋《和曾谹父庚伏书怀六首》其一:“垣衣侵砌竹穿墙,日日萧条气运凉。”

9、移:指月亮将花的影子投映到窗上。“月移花影”,是古诗词常见意象。唐无名氏《长信宫》:“风引漏声过枕上,月移花影到窗前。”或即所本。

10、筚篥(bìlì):即觱篥。来自古代少数民族的一种管乐器。多用于军中。《北史·高丽传》:“乐有五弦、琴、筝、筚篥、横吹、箫、鼓之属,吹芦以和曲。”宋庄季裕《鸡肋编》卷下:“筚篥本名悲篥,出于胡中,其声悲。亦云胡人吹之以惊中国马云。”

声律启蒙全文注释

其二

优对劣,凸对凹[1]

翠竹对黄花。

松杉对杞梓[2],菽麦对桑麻[3]

山不断,水无涯。

煮酒对烹茶。

鱼游池面水,鹭立岸头沙。

百亩风翻陶令秫[4],一畦雨熟邵平瓜[5]

闲捧竹根[6],饮李白一壶之酒[7];偶擎桐叶[8],啜卢仝七碗之茶[9]

注释

1、凹(wā):“凹”字读wā,是后起俗音。《广韵》《集韵》皆不收此音。《广韵》只收一音,是入声“洽部”字。《集韵》收二音,平、入两读,平声在“爻部”,入声在“洽部”。则“凹”字平读,诗韵当在下平“三肴”。唐归仁《酬沈先辈卷》:“桂魄吟来满,蒲团坐得凹。先生声价在,寰宇几人抄。”乃下平“三肴”韵。历代诗词用例,凡“凹”字在句末押韵,也都是下平“三肴”韵,而未见有“六麻”韵者。《中原音韵》收“凹”字三音,两在“萧豪部”,平、去二读;一在“家麻部”,读去声。古籍明确提到“凹”字读wā音(即在“六麻”部)的,有《红楼梦》一书。该书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凹晶馆联诗悲寂寞”,写湘云与黛玉议论诗中用“凹”字,以湘云口吻说道:“这山上赏月虽好,终不及近水赏月更妙。你知道这山坡底下就是池沿,山坳里近水一个所在就是凹晶馆。可知当日盖这园子时就有学问。这山之高处,就叫凸碧;山之低洼近水处,就叫作凹晶。这‘凸’‘凹’二字,历来用的人最少。如今直用作轩馆之名,更觉新鲜,不落窠臼。可知这两处一上一下,一明一暗,一高一矮,一山一水,竟是特因玩月而设此处。有爱那山高月小的,便往这里来;有爱那皓月清波的,便往那里去。只是这两个字俗念作‘洼’‘拱’二音,便说俗了,不大见用,只陆放翁用了一个‘凹’字,说‘古砚微凹聚墨多’,还有人批他俗,岂不可笑。”“洼”字,诗韵恰在“六麻”部。又,《广韵》《集韵》等韵书,“凹”“窊”二字互训,《广韵》“窊,凹也”,《集韵》“凹,窊也”。“窊”字,《广韵》收二音,平、去二读,平声在“麻韵”,去声在“祃韵”。《佩文诗韵》则只收一音,在“麻部”。由此可知,《红楼梦》提及的“凹”字俗音“洼”,当是借“窊”字之音。“凹”“窊”二字既可互训,古人或有以“窊凸”代“凹凸”入诗者,如清黄仲则,其《夹石》诗云:“双城落天半,倒影辨窊凸”,《泥涂叹》诗云:“顿令如坻平,投足起窊凸。”结合《红楼梦》的议论和黄仲则诗用例来看,清人有“凹”“窊”二字互相借代、读“凹”作“窊”的惯例。

2、杞梓:杞树和梓树,皆是优质木材。可用以比喻优秀人才。《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晋卿不如楚,其大夫则贤,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虽楚有材,晋实用之。”晋杜预注:“杞、梓皆木名。”《晋书·陆机陆云传论》:“观夫陆机、陆云,实荆衡之杞梓,挺珪璋于秀实,驰英华于早年。”

3、菽麦:豆与麦。菽,豆类的总称。《诗经·豳风·七月》:“黍稷重穋,禾麻菽麦。”因菽(豆)和麦是极常见的农作物,故不辨菽麦用以比喻智力低下,缺乏基本认知能力。《左传·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三国志·蜀志·彭羕传》:“愚夫不为也,况仆颇别菽麦者哉!”桑麻:桑树和麻。植桑饲蚕取茧和植麻取其纤维,是古代中国布料的两大来源,是极重要的农业经济活动。故用以泛指农作物或农事。为古诗文习用语。晋陶潜《归园田居》诗之二:“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4、陶令秫:陶渊明做彭泽县令的时候,曾经令公田全部种高粱用来酿酒。典出《宋书·隐逸列传·陶潜》:“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稻,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晋书·隐逸传》《南史·隐逸传》亦载此事,而文字小有异同。陶令,指陶渊明。秫,黏高粱,多用以酿酒。

5、一畦:古代称田五十亩为一畦。邵平瓜:秦东陵侯邵平于秦亡之后,在长安城东种瓜,瓜味甜美,人称“邵平瓜”。典出《史记·萧相国世家》:“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未罢,淮阴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语在淮阴事中。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何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诸君皆贺,召平独吊。召平者,故秦东陵侯。秦破,为布衣,贫,种瓜于长安城东,瓜美,故世俗谓之‘东陵瓜’,从召平以为名也。召平谓相国曰:‘祸自此始矣。上暴露于外而君守于中,非被矢石之事而益君封置卫者,以今者淮阴侯新反于中,疑君心矣。夫置卫卫君,非以宠君也。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则上心说。’相国从其计,高帝乃大喜。”《汉书·萧何曹参传》亦载此事。后世因以“邵平瓜”美称退官之人的闲居生活。唐杨炯《送李庶子致仕还洛》:“亭逢李广骑,门接邵平瓜。”

6、竹根:这里指竹根制作的酒器。北周庾信《奉报赵王惠酒》:“野炉然树叶,山杯捧竹根。”唐李贺《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土甑封茶叶,山杯夝竹根。”清王琦汇解:“《太平寰宇记》:‘段氏《蜀记》云,巴州以竹根为酒注子,为时珍贵。’”

7、李白一壶之酒:唐代诗人李白有“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的诗句。

8、桐叶:即铜叶,薄铜片。凡器物以薄铜片镶嵌、制作者,皆可名“铜叶”。唐李肇《国史补》及宋王谠《唐语林》皆言及惠远于庐山取铜叶制莲花漏事。以铜叶盏为茶器,见宋人诗。宋苏轼《次韵蒋颖叔、钱穆父从驾景灵宫二首》其二:“病贪赐茗浮铜叶,老怯香泉滟宝樽。”清王文诰辑注引宋赵次公曰:“铜叶,言茶盏也。”引清查慎行(《苏诗补注》)曰:“程大昌《演繁露》:‘御前赐茶,皆不用建盏,用大汤劲。其制像铜叶汤劲耳。铜叶,黄褐色也。’”宋魏了翁《鲁提干(献子)以诗惠分茶碗用韵为谢》:“铜叶分花春意闹,银瓶发乳雨声高。”宋孔平仲《梦锡惠墨答以蜀茶》:“开缄碾泼试一尝,尤称君家铜叶盏。”皆可证之。但后人又往往将“铜叶”写作“桐叶”,《佩文斋咏物诗选》本孔平仲诗,“铜叶”即作“桐叶”。明朱诚泳《雪夜》:“竹炉火正红,玉碗浮桐叶”,亦作“桐叶”。可见明清人有将“铜叶”盏写作“桐叶”盏的习惯。《声律启蒙》此处,既与“竹根”对偶,索性就将“铜叶”写作“桐叶”了。

9、卢仝七碗之茶:卢仝为中唐诗人,他写过《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一诗,说自己连喝了孟简寄赠的新茶六碗,到第七碗就吃不得了,“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其三

吴对楚[1],蜀对巴[2]

落日对流霞。

酒钱对诗债[3],柏叶对松花[4]

驰驿骑[5],泛仙槎[6]

碧玉对丹砂。

设桥偏送笋[7],开道竟还瓜[8]

楚国大夫沉汨水[9],洛阳才子谪长沙[10]

书箧琴囊[11],乃士流活计[12];药炉茶鼎[13],实闲客生涯。

注释

1、吴、楚:皆先秦古国名。吴据有今江苏、上海大部和安徽、浙江的一部分。楚国在战国时期疆域最大,由湖北、湖南扩展到今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和四川。

2、蜀、巴:皆先秦古族、古国名。蜀,主要分布在今四川西部。巴,主要分布在今重庆及川东、鄂西一带。

3、酒钱:饮酒或买酒的钱。汉贾谊《新书·匈奴》:“上乃幸自御此薄,使付酒钱。”宋苏轼《小儿》:“大胜刘伶妇,区区为酒钱。”诗债:谓他人索诗或要求和作,未及酬答,如同负债。唐白居易《晚春欲携酒寻沈四著作先以六韵寄之》:“顾我酒狂久,负君诗债多。”自注:“沈前后惠诗十余首,春来多醉,竟未酬答,今故云尔。”

4、松花:松树的花。唐李白《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轻如松花落金粉,浓似锦苔含碧滋。”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一·松》:“松花,别名松黄……润心肺,益气,除风止血。亦可酿酒。”

5、驿骑:驿站的马。见前注。

6、仙槎:神话中能来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竹木筏。典出晋张华《博物志》:“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后亦借称行人所乘之舟。古诗文习用语。

7、设桥偏送笋:指南朝梁人范元琰为偷笋的人搭桥,使得小偷把笋又送回来一事。事见《梁书·处士传·范元琰》:“家贫,唯以园蔬为业。尝出行,见人盗其菜,元琰遽退走,母问其故,具以实答。母问盗者为谁,答曰:‘向所以退,畏其愧耻。今启其名,愿不泄也。’于是母子秘之。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渡之。自是盗者大惭,一乡无复草窃。”《南史·隐逸传》亦载此事。

8、开道竟还瓜:晋人桑虞为偷瓜的人开辟道路,使得小偷把瓜还了回来。《晋书·孝友传·桑虞》:“虞有园在宅北数里,瓜果初熟,有人逾垣盗之。虞以园援多棘刺,恐偷见人惊走而致伤损,乃使奴为之开道。及偷负瓜将出,见道通利,知虞使除之,乃送所盗瓜,叩头请罪。虞乃欢然,尽以瓜与之。”

9、楚国大夫:指屈原,他曾是楚国的三闾大夫,因为与当权者政见不合,多次被贬谪,后来自投汨罗江而死。《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屈原“于是怀石遂自沉汨罗以死”。汨水:汨罗江,湖南北部的一条河。东源出于江西修水境,西源出于湖南平江境,流经汩罗,在湘阴入洞庭湖。

10、洛阳才子:指汉代贾谊,因其是洛阳人,少年有才,故称。语出晋潘岳《西征赋》:“终童山东之英妙,贾生洛阳之才子。”谪长沙:指贾谊曾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一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11、书箧:竹制书箱。

12、士流:指文化人、读书人。活计:赖以维持生计的手艺。

13、茶鼎:煮茶炉的雅称。古诗文习用语。唐司空图《偶诗五首》其五:“中宵茶鼎沸时惊,正是寒窗竹雪明。”

声律启蒙七阳注释版

其一

高对下,短对长。

柳影对花香。

词人对赋客[1],五帝对三王[2]

深院落,小池塘。

晚眺对晨妆[3]

绛霄唐帝殿[4],绿野晋公堂[5]

寒集谢庄衣上雪[6],秋添潘岳鬓边霜[7]

人浴兰汤[8],事不忘于端午;客斟菊酒[9],兴常记于重阳。

注释

1、词人:狭义指善于填词的人,广义指擅长文辞的人。赋客:狭义指写赋的文人,辞赋家;广义指擅长写作的人。古诗文习用语。宋晏殊《示张寺丞王校勘》:“游梁赋客多风味,莫惜青钱万选才。”

2、五帝:上古传说中的五位帝王,说法不一。《周易·系辞下》以伏羲、神农、黄帝、唐尧、虞舜为五帝。《大戴礼记·五帝德》《史记·五帝本纪》以黄帝(轩辕)、颛顼(高阳)、帝喾(高辛)、唐尧、虞舜为五帝。《礼记·月令》以太昊(伏羲)、炎帝(神农)、黄帝、少昊(挚)、颛顼为五帝。《〈书〉序》、晋皇甫谧《帝王世纪》以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为五帝。三王:指夏、商、周三代开国君王,即夏禹、商汤、周之文武。《穀梁传·隐公八年》:“盟诅不及三王。”晋范宁注:“三王,谓夏、殷、周也。夏后有钧台之享,商汤有景亳之命,周武有盟津之会。”《孟子·告子下》:“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汉赵岐注:“三王,夏禹、商汤、周文王是也。”

3、晨妆:清晨梳妆。前蜀韦庄《上春词》:“金楼美人花屏开,晨妆未罢车声催。”

4、绛霄:殿名。唐帝:指五代时后唐庄宗李存勖(885—926),小字亚子。五代时期后唐创建者。晋王李克用子,克用将死,授以三矢曰:“必报梁、燕、契丹之仇。”天祐五年(908)嗣晋王之位。与后梁激战十五年,终灭后梁。同光元年(923)即皇帝位,定都洛阳,史称“后唐”。在位期间,耽于享乐,宠信伶人,朝政紊乱。同光四年,伶人郭从谦谋反,中流矢而卒。庙号庄宗。新、旧《五代史》有本纪。新、旧《五代史》均言后唐庄宗李存勖为流矢所伤,崩于绛霄殿之庑下。《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八》:“俄而帝为流矢所中,亭午,崩于绛霄殿之庑下,时年四十三。”《新五代史·唐太祖家人传》:“郭从谦反,庄宗中流矢,伤甚,卧绛霄殿廓下,渴欲得饮,后令宦官进飧酪,不自省视。庄宗崩,后与李存渥等焚嘉庆殿,拥百骑出师子门。”《新五代史·伶官传》:“乱兵纵火焚门,缘城而入,庄宗击杀数十百人。乱兵从楼上射帝,帝伤重,踣于绛霄殿廊下,自皇后、诸王左右皆奔走。至午时,帝崩,五坊人善友聚乐器而焚之。”

5、绿野:即绿野堂,中唐名臣裴度在洛阳所建私家庄园。《旧唐书·裴度传》:“自是,中官用事,衣冠道丧。度以年及悬舆,王纲版荡,不复以出处为意。东都立第于集贤里,筑山穿池,竹木丛萃,有风亭水榭,梯桥架阁,岛屿回环,极都城之胜概。又于午桥创别墅,花木万株;中起凉台暑馆,名曰‘绿野堂’。引甘水贯其中,酾引脉分,映带左右。度视事之隙,与诗人白居易、刘禹锡酣宴终日,高歌放言,以诗酒琴书自乐,当时名士,皆从之游。”《新唐书·裴度传》亦载。晋公:裴度封晋国公。裴度(765—839),字中立,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德宗贞元五年(789)登进士第,八年(792)登博学宏词科,十年(794)复中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授河阴县尉。宪宗元和年间任中书舍人、御史中丞,力主削藩,被李师道所遣刺客斫伤,宪宗用之益坚,遂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十二年(817)督师讨平淮西,封晋国公。十四年(819)出为河东节度使。穆宗长庆二年(822)及敬宗宝历二年(826)曾两次入相,后官至中书令。晚年留守东都(洛阳),筑绿野堂以自适,与白居易、刘禹锡等唱酬甚密。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

6、寒集谢庄衣上雪:本句指宋武帝大明五年(461)正月戊午元日天降花雪(花雪即霰,雪珠),卫将军谢庄下殿,雪积衣上,还白武帝,武帝以为是祥瑞之兆,公卿大臣纷纷作花雪诗。事见《宋书·符瑞志下》:“大明五年正月戊午元日,花雪降殿庭。时右卫将军谢庄下殿,雪集衣。还白,上以为瑞。于是公卿并作花雪诗。”唐李商隐《对雪二首》之一:“欲舞定随曹植马,有情应湿谢庄衣。”《酬崔八早梅有赠兼示之作》:“谢郎衣袖初翻雪,荀令熏炉更换香。”即用此典。谢庄(421—466),字希逸,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美容仪,宋文帝赞为“蓝田生玉”。初为诸王属官,宋孝武帝时任侍中,迁左卫将军。前废帝时,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卒谥宪。以诗赋名,所作《月赋》为南朝咏物写景小赋的代表作。明人辑有《谢光禄集》。

7、潘岳:字安仁,西晋著名文学家。见前注。鬓边霜:指两鬓斑白。潘岳《秋兴赋·序》:“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

8、浴兰汤:旧有五月五日沐浴兰汤之俗。《大戴礼记·夏小正·五月》目下:“蓄兰。为沐浴也。”《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旧题)隋杜公瞻注:“按,《大戴礼记》曰:‘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楚辞》曰:‘浴兰汤兮沐芳华。’今谓之浴兰节,又谓之端午。”

9、斟菊酒:重阳节有饮菊花酒之旧俗。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声律启蒙全文注释

其二

尧对舜,禹对汤。

晋宋对隋唐。

奇花对异卉[1],夏日对秋霜。

八叉手[2],九回肠[3]

地久对天长。

一堤杨柳绿,三径菊花黄[4]

闻鼓塞兵方战斗,听钟宫女正梳妆。

春饮方归,纱帽半淹邻舍酒[5];早朝初退,衮衣微惹御炉香[6]

注释

1、异卉:奇异的草。卉,草的总称,亦指花。

2、八叉手:两手相拱为叉。唐朝诗人温庭筠才思敏捷,每次参加考试,叉手构思,叉手八次而成八韵,时号“温八叉”。五代宋孙光宪《北梦琐言》:“(温庭筠)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后以“八叉”喻才思敏捷。

3、九回肠:愁肠反复翻转。比喻忧思郁结难解。典出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是以肠一日而九回。”

4、三径:语本《三辅决录·逃名》:“蒋诩归乡里,荆棘塞门,舍中有三径,不出,唯求仲、羊仲从之游。”后因以“三径”指归隐者的家园。晋陶潜《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竹犹存。”

5、邻舍酒:古诗文习用语。唐杜甫《草堂》:“邻舍喜我归,酤酒携胡芦(一作“提榼壶”)。”宋黄庭坚《寄朱乐仲》:“故人昔在国北门,邻舍杖藜对樽酒。”

6、衮衣微惹御炉香:本句出自唐贾至《早朝大明宫》:“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衮衣,古代帝王及王公绣龙的礼服。

其三

荀对孟[1],老对庄[2]

亸柳对垂杨[3]

仙宫对梵宇[4],小阁对长廊。

风月窟[5],水云乡[6]

蟋蟀对螳螂。

暖烟香霭霭[7],寒烛影煌煌[8]

伍子欲酬渔父剑[9],韩生尝窃贾公香[10]

三月韶光[11],常忆花明柳媚[12];一年好景,难忘橘绿橙黄[13]

注释

1、荀: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汉人避宣帝讳,称孙卿。游学于齐,齐襄王时三为稷下学宫祭酒。秦昭王四十一年(前266)至秦,赞秦政治清明。旋回赵,在赵孝成王前议兵。约楚考烈王八年(前255),任楚兰陵令。后家兰陵,著书授徒。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其学术源于儒而博采众家之长。主“制天命而用之”,重视“征知”,强调“解蔽”,“制名以指实”。主张性恶论,重视“化性起伪”。反对“法先王”,主张“法后王”,尊礼重教。韩非、李斯均从之受学。著有《荀子》。孟: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后世尊为“亚圣”,在儒家学派地位及影响仅次于孔子。详见前注。

2、老:老子,先秦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详见前注。庄:庄子,名周。战国时期思想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详见前注。

3、亸柳:垂柳。见前注。

4、仙宫:神仙住的宫殿。亦用以指皇宫。《文选·(江淹)杂体诗·颜特进侍宴》:“列汉构仙宫,开天制宝殿。”唐吕向注:“言宫殿高大,上至天汉。”亦指道观。南北朝沈约《游沈道士馆》:“既表祈年观,复立望仙宫。”梵宇:佛寺。唐宋之问《登禅定寺阁》:“梵宇出三天,登临望八川。”

5、风月窟:欣赏清风明月的场所。风月,泛指美好的景色。古诗文常用语。宋方逢辰《饯修史宫讲吏部陈大著赴镇赣州》:“醉读题咏呼坡翁,此是太守风月窟。”

6、水云乡:水云弥漫、风景清幽的地方,多指隐者游居之地。宋苏轼《南歌子·别润守许仲途》:“一时分散水云乡,惟有落花芳草断人肠。”宋傅榦注:“江南地卑湿而多沮泽,故谓之水云乡。”

7、霭霭:形容云雾密集的样子。晋陶潜《停云》:“霭霭停云,濛濛时雨。”

8、煌煌:形容明亮辉煌的样子。《诗经·陈风·东门之杨》:“昏以为期,明星煌煌。”宋朱子集传:“煌煌,大明貌。”

9、伍子欲酬渔父剑:本句典出《史记·伍子胥列传》:“至江,江上有一渔父乘船,知伍胥之急,乃渡伍胥。伍胥既渡,解其剑曰:‘此剑直百金,以与父。’父曰:‘楚国之法,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珪,岂徒百金剑邪!’不受。”伍子,即伍员(?—前484),字子胥。春秋末年楚国人。父亲伍奢、兄长伍尚为楚平王所杀,只身逃往吴国。助阖闾刺死吴王僚,夺取王位,为行人。佐吴王阖闾攻楚,五战五胜,入楚都郢,掘平王墓,鞭尸三百。以功封于申,又称“申胥”。吴王夫差时,败越,越求和,力谏勿许,夫差不听。吴攻齐,子胥谏,又不听。后夫差信伯嚭谗,赐剑令子胥自尽。子胥死后九年,越灭吴。

10、韩生尝窃贾公香:本句典出《世说新语·惑溺》:“韩寿美姿容,贾充辟以为掾。充每聚会,贾女于青琐中看,见寿,说之,恒怀存想,发于吟咏。后婢往寿家,具述如此,并言女光丽。寿闻之心动,遂请婢潜修音问。及期往宿。寿跷捷绝人,逾墙而入,家中莫知。自是充觉女盛自拂拭,说畅有异于常。后会诸吏,闻寿有奇香之气,是外国所贡,一着人则历月不歇。充计武帝唯赐己及陈骞,余家无此香,疑寿与女通,而垣墙重密,门纸急峻,何由得尔?乃托言有盗,令人修墙。使反,曰:‘其余无异,唯东北角如有人迹,而墙高非人所逾。’充乃取女左右婢考问。即以状对。充秘之,以女妻寿。”《晋书·贾充传》亦载此事,而文字略有异同。西晋韩寿与贾充的女儿贾午私通。贾午偷了晋武帝赐予贾充的异香送给韩寿,贾充发觉之后,就把女儿嫁给了韩寿。韩生,指韩寿,字德真,生卒年不详,南阳堵阳(今河南方城)人。贾充辟为司空掾。因长相俊美,为贾充之女贾午所爱慕。二人私通,被贾充察觉,贾充乃招其为婿。官至散骑常侍、河南尹。贾公,指贾充(217—282),字公闾,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东北)人。曹魏豫州刺史贾逵子。仕魏尚书郎,累官至大将军司马、廷尉,为司马昭腹心。指使太子舍人成济杀高贵乡公曹髦,参与司马氏代魏密谋。晋朝建立后,转任车骑将军、散骑常侍、尚书仆射,后升任司空、太尉等要职。更封鲁郡公。咸宁末,为使持节、假黄钺、大都督征讨吴国。太康三年(282)卒,朝廷追赠太宰,谥武。贾充因一女(贾南风)为太子(司马衷,即后来的晋惠帝)妃,一女(贾褒,一名荃)为齐王(司马炎弟司马攸)妃,极受晋武帝宠信,权倾天下。

11、韶光:美好的时光,常指春光。古诗文习用语。南朝梁简文帝《与慧琰法师书》:“五翳消空,韶光表节。”

12、花明柳媚:形容春天绿柳成荫、繁花似锦的景象。古诗文习用语。宋辛弃疾《鹊桥仙·贺余察院生日》:“东君未老,花明柳媚,且引玉尘沉醉。”

13、“一年好景”二句:本句语典出自宋苏轼《赠刘景文》:“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橙黄橘绿,是古诗文习用语,宋人尤其爱用。苏轼诗句太过著名,乃至于宋人叶梦得《鹧鸪天》词径直借用此二句:“一曲青山映小池。绿荷阴尽雨离披。何人解识秋堪美,莫为悲秋浪赋诗。携浊酒,绕东篱。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声律启蒙八庚注释版

其一

深对浅,重对轻。

有影对无声。

蜂腰对蝶翅,宿醉对余酲[1]

天北缺[2],日东生。

独卧对同行。

寒冰三尺厚,秋月十分明。

万卷书容闲客览[3],一樽酒待故人倾[4]

心侈唐玄[5],厌看霓裳之曲[6];意骄陈主[7],饱闻玉树之赓[8]

注释

1、宿醉:经过一夜尚未全醒的余醉。古诗文习用语。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司空郑冲,驰遣信就阮籍求文,籍时在袁孝尼家,宿醉扶起,书札为之,无所点定,乃写付使,时人以为神笔。”唐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宿醉头仍重,晨游眼乍明。”余酲(chéng):酒醒后神志不清好像患病一样的感觉。唐刘禹锡《和牛相公题姑苏所寄太湖石兼寄李苏州》:“烦热近还散,余酲见便醒。”

2、天北缺:典出《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3、万卷:藏书万卷,极言其多。古诗文常用语。唐张祜《题朱兵曹山居》:“朱氏西斋万卷书,水门山阔自高疏。”

4、倾:饮酒。唐白居易《琵琶行》:“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5、侈:放纵。唐玄:唐玄宗李隆基(685—762),谥曰明,故亦称“唐明皇”。睿宗第三子,始封楚王,后封临淄郡王。中宗景龙四年(710),密谋匡复,起兵诛韦后,奉父睿宗即帝位。旋受禅为帝,在位四十四年。初以姚崇、宋璟为相,革除弊政,国力强盛,史称“开元之治”。后宠杨贵妃,用李林甫、杨国忠相继执政,吏治腐败,又好声色,奢侈荒淫,至天宝十四载(755),爆发安史之乱,避难奔蜀。太子李亨即位灵武,被尊为太上皇。返京居西内,左右悉遭贬逐,抑郁而卒,谥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事迹见新、旧《唐书》本纪。

6、霓裳之曲:指《霓裳羽衣曲》。是唐代著名法曲。据说为开元中河西节度使杨敬述所献。初名《婆罗门曲》。经唐玄宗润色并制歌词,后改用今名。传说中亦有为唐玄宗登三乡驿望女儿山及游月宫密记仙女之歌归而所作等说,虽荒诞不可信,但每被诗人搜奇入句。唐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唐刘禹锡《三乡驿楼伏睹玄宗望女儿山》:“三乡陌上望仙山,归作《霓裳羽衣曲》。”明何景明《听琴篇》:“忽然翻作广寒游,知是《霓裳羽衣曲》。”参阅《新唐书·礼乐志十二》、宋沈括《梦溪笔谈·乐律一》、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三。

7、陈主:指陈后主陈叔宝(553—604),字元秀,小字黄奴。南朝陈宣帝长子。在位时,大建宫室,终日与宠妃词臣游宴,不问政事,制作艳词,被以新声,如《玉树后庭花》《临春乐》等。自恃长江天堑,隋军大举南下,仍纵酒赋诗不辍。隋军入建康,俘送长安,诗酒如故,隋文帝言其“全无心肝”。病死洛阳。谥炀。

8、玉树之赓:指陈后主时宫廷乐曲《玉树后庭花》。赓,继续。引申为作歌唱和。事见《陈书·皇后列传·张贵妃》:“后主自居临春阁,张贵妃居结绮阁,龚、孔二贵嫔居望仙阁,并复道交相往来。又有王李二美人、张薛二淑媛、袁昭仪、何婕妤、江修容等七人,并有宠,递代以游其上。以宫人有文学者袁大舍等为女学士。后主每引宾客对贵妃等游宴,则使诸贵人及女学士与狎客共赋新诗,互相赠答,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曲词,被以新声,选宫女有容色者以千百数,令习而歌之,分部迭进,持以相乐。其曲有《玉树后庭花》《临春乐》等,大指所归,皆美张贵妃、孔贵嫔之容色也。其略曰:‘璧月夜夜满,琼树朝朝新。’”

声律启蒙全文注释

其二

虚对实,送对迎。

后甲对先庚[1]

鼓琴对舍瑟[2],搏虎对骑鲸[3]

金匼匝[4],玉秸琤[5]

玉宇对金茎[6]

花间双粉蝶,柳内几黄莺。

贫里每甘藜藿味[7],醉中厌听管弦声。

肠断秋闺[8],凉吹已侵重被冷[9];梦惊晓枕[10],残蟾犹照半窗明[11]

注释

1、后甲:指甲日之后的三日,即丁日。语本《周易·蛊》:“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宋朱子本义:“甲,日之始,事之端也。先甲三日,辛也;后甲三日,丁也。前事过中而将坏,则可自新,以为后事之端,而不使至于大坏。后事方始而尚新,然更当致其丁宁之意,以监其前事之失,而不使至于速坏。”先庚:指庚日之前的三日,即丁日。《周易·巽》:“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吉。”宋朱子本义:“庚,更也,事之变也。先庚三日,丁也。后庚三日,癸也。丁,所以丁宁于其变之前;癸,所以揆度于其变之后。”宋薛季宣《春霖未霁澍雨大作》:“天占符后甲,人意失先庚。”即以后甲对先庚。

2、鼓琴:弹琴。《诗经·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鼓琴。”舍瑟:放下瑟。典出《论语·先进》:“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3、搏虎:打虎。亦以喻有勇力或气势磅礴。语本《孟子·尽心下》:“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骑鲸:亦作“骑京鱼”。《文选·(扬雄)羽猎赋》:“乘巨鳞,骑京鱼。”唐李善注:“京鱼,大鱼也,字或为鲸。鲸亦大鱼也。”后因以比喻隐遁或游仙。唐杜甫《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若逢李白骑鲸鱼(一作“南寻禹穴见李白”),道甫问信今何如?”后人又多以“骑鲸”用作咏李白之典。宋苏轼《和陶郭主簿》:“愿因骑鲸李,追此御风列。”明李东阳《李太白》:“人间未有飞腾地,老去骑鲸却上天。”

4、金匼匝(kēzā):金制的马络头。唐杜甫《送蔡希鲁都尉还陇右因寄高三十五书记》诗之二:“马头金匼匝,驼背锦模糊。”清仇兆鳌注:“《韵会》:‘匼匝,周绕貌。’此言金络马头,其状密匝也。”亦指罩在灯上的金丝络。清程嗣章《明宫词》之九三“细縠轻遮金缕镫”自注:“宫中镫多镂金匼匝,虽烜丽而炬不外达。”匼匝,缠绕的样子。

5、嫨琤(cōngchēng):象声词,形容玉石敲击的声音。宋袁褧《枫窗小牍》:“剑佩嫨琤,交映左右。”亦形容乐声、水声。清朱彝尊《题汪检讨楫乘风破浪图》:“中山君长搓手迎,道旁张乐声嫨琤。”

6、玉宇:用玉建成的殿宇,传说中天帝或神仙的住所。南朝梁萧纶《祀鲁山神文》:“金坛玉宇,是众妙之游遨;丹崖翠幄,信灵人之响像。”亦指华丽的宫殿。南朝宋刘铄《拟明月何皎皎》:“玉宇来清风,罗帐延秋月。”金茎:用以擎承露盘的铜柱。《文选·(班固)西都赋》:“抗仙掌以承露,擢双立之金茎。”唐李善注:“金茎,铜柱也。”

7、藜藿:藜和藿是两种野菜。泛指粗劣的饭菜。古诗文习用语。《韩非子·五蠹》:“粝粢之食,藜藿之羹。”《文选·(曹植)七启》:“予甘藜藿,未暇此食也。”唐刘良注:“藜藿,贱菜,布衣之所食。”

8、秋闺:秋日的闺房,是最易引起秋思之所。古诗文习用语。南朝梁江洪《秋风曲》之二:“孀妇悲四时,况在秋闺内。”

9、凉吹(chuì):凉风。唐钱起《早下江宁》:“暮天微雨散,凉吹片帆轻。”重(chóng)被:好几层被子。宋欧阳修《一斛珠》:“翠被重重,不似香肌暖。”

10、晓枕:指清晨的残睡。古诗文习用语。宋王安石《郑子宪(一本有“新起”二字)西斋》:“晓枕不容春梦到,夜灯唯许月华侵。”

11、残蟾:残月。古诗文习用语。宋黄裳《寿安太君挽辞》:“相伴勤田上,残蟾与夕晖。”

其三

渔对猎,钓对耕。

玉振对金声[1]

雉城对雁塞[2],柳袅对葵倾[3]

吹玉笛[4],弄银笙[5]

阮杖对桓筝[6]

墨呼松处士[7],纸号楮先生[8]

露浥好花潘岳县[9],风搓细柳亚夫营[10]

抚动琴弦,遽觉座中风雨至[11];哦成诗句,应知窗外鬼神惊[12]

注释

1、玉振:击磬发出的声音。金声:撞击铜钟发出的声音。金声玉振谓以钟发声,以磬收韵,奏乐从始至终。语出《孟子·万章下》:“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

2、雉城:古代城墙上掩护守城人用的矮墙,也泛指城墙。雉,古代计量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雉城”“雁塞”对偶,是借用雉本山鸡之名的本义。此种对仗方式,为借对。雁塞:山名。《初学记》引南朝齐刘澄之《梁州记》:“梁州县界有雁塞山,传云此山有大池水,雁栖集之,故因名曰雁塞。”其地当在今陕西汉中一带。亦泛指北方边塞。

3、葵倾:葵花(按:乃锦葵、蜀葵之花,非向日葵)向日而倾。因以“葵倾”比喻向往思慕的心情。三国魏曹植《求通亲亲表》:“臣伏以为犬马之诚不能动人,譬人之诚不能动天。崩城、陨霜,臣初信之,以臣心况,徒虚语耳。若葵藿之倾叶,太阳虽不为之回光,然向之者诚也。窃自比于葵藿,若降天地之施,垂三光之明者,实在陛下。”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一作“难”)夺。”

4、玉笛:玉制的笛子。《西京杂记》:“秦咸阳宫有玉笛长二尺三寸,二十六孔。吹之则见车马山林,隐隐相次,息亦不见,名曰‘昭华之琯’。”后用作笛子的美称。亦泛指笛声。古诗文习用语。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5、银笙:即银字笙。古笙的一种。笙管上标有表示音调高低的银字。五代和凝《山花子》:“银字笙寒调正长,水纹簟冷画屏凉。”亦用作笙的美称,或泛指笙音。古诗文习用语。唐李群玉《腊夜雪霁月彩交光命家仆吹笙》:“桂酒寒无醉,银笙冻不流。”

6、阮杖:即阮修杖。晋代阮修经常把钱挂在手杖上,到酒店喝酒。典出《世说新语·任诞》:“阮宣子常步行,以百钱挂杖头,至酒店,便独酣畅。虽当世贵盛,不肯诣也。”阮修(270—311),字宣子,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阮咸从子。好《易》《老》,善清言。与王敦、谢鲲、庾嫪同为王衍“四友”。性简任,不修人事。王敦以为鸿胪丞,转太傅行参军、太子洗马。避乱南行,为贼所害。桓筝:即桓伊筝。晋代桓伊擅长弹筝,曾借为晋孝武帝弹筝之际,为老臣谢安鸣不平。事见《晋书·桓伊传》:“时谢安女婿王国宝专利无检行,安恶其为人,每抑制之。及孝武末年,嗜酒好内,而会稽王道子昏醟尤甚,惟狎昵谄邪,于是国宝谗谀之计稍行于主相之间。而好利险诐之徒,以安功名盛极,而构会之,嫌隙遂成。帝召伊饮宴,安侍坐。帝命伊吹笛。伊神色无迕,即吹为一弄,乃放笛云:‘臣于筝分乃不及笛,然自足以韵合歌管,请以筝歌,并请一吹笛人。’帝善其调达,乃敕御妓奏笛。伊又云:‘御府人于臣必自不合,臣有一奴,善相便串。’帝弥赏其放率,乃许召之。奴既吹笛,伊便抚筝而歌《怨诗》曰:‘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周旦佐文武,《金縢》功不刊。推心辅王政,二叔反流言。’声节慷慨,俯仰可观。安泣下沾衿,乃越席而就之,捋其须曰:‘使君于此不凡!’帝甚有愧色。”后遂以桓筝为抚筝或心情悲愤之典。宋陆游《夜闻湖中渔歌》:“悲伤似击渐离筑,忠愤如抚桓伊筝。”桓伊,生卒年不详,字叔夏,小字子野(一作“野王”),谯国铚县(今安徽濉溪)人。因军事才能突出,被朝廷任命为淮南太守,晋职都督豫州之十二郡、扬州之江西五郡军事、建威将军。与谢玄共破前秦王鉴、张蚝,以战功封宣城县子,晋升为都督豫州诸军事、西中郎将、豫州刺史。淝水之战时,与谢玄、谢琰共破苻坚,以功封为永修县侯,进号右军将军。后被朝廷任命为都督江州、荆州十郡、豫州四郡军事、江州刺史。后受征召回京,官拜护军将军,卒于任。朝廷追赠右将军,加散骑常侍,谥号为烈。桓伊不仅是东晋名将,亦是名士、音乐家,以擅长吹笛、弹筝闻名。

7、松处士:墨的雅称。古代的墨大多以松烟制成,所以称墨为松处士。处士,不出仕做官的人。

8、楮先生:纸的雅称。古代制纸多以楮树为原料,因称楮先生。唐韩愈《毛颖传》:“颖与绛人陈玄、弘农陶泓及会稽楮先生友善,相推致,其出处必偕。”乃将笔、墨、砚、纸拟人化。后遂以楮先生为纸的别称。

9、浥:湿润。潘岳县:指河阳县。《白氏六帖》:“潘岳为河阳令,种桃李花,人号曰:河阳一县花。”

10、亚夫营:西汉大将周亚夫驻军细柳(今陕西咸阳西南渭河北),防御匈奴,营中戒备森严。文帝亲来劳军亦不得入,及至以天子名义下诏令,始开营门。后因以“亚夫营”称戒备森严的军营。事见《史记·绛侯周勃世家》:“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周亚夫(?—前143),西汉名将,沛(今江苏沛县)人。周勃子。汉文帝时封条侯。文帝后元六年(前158),匈奴侵边,以河内太守为将军,防守细柳。帝劳军,不得入,于是遣使持节诰告将军,成礼以去,称其军纪严明,乃拜为中尉。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吴、楚反,以太尉平七国之乱。拜丞相。后因谏废栗太子等事触犯景帝,梁孝王又言其短,致遭猜忌。后元元年(前143),其子为人告发盗买官器,受牵连入廷尉,不食呕血死。

11、“抚动琴弦”二句:用晋平公听师旷弹奏《清角》而风雨大至典。事见《韩非子·十过》:“平公提觞而起为师旷寿,反坐而问曰:‘音莫悲于清徵乎?’师旷曰:‘不如清角。’平公曰:‘清角可得而闻乎?’师旷曰:‘不可。昔者黄帝合鬼神于泰山之上……作为清角。今主君德薄,不足听之,听之将恐有败。’平公曰:‘寡人老矣,所好者音也,愿遂听之。’师旷不得已而鼓之。一奏之,有玄云从西北方起;再奏之,大风至,大雨随之,裂帷幕,破俎豆,隳廊瓦,坐者散走,平公恐惧,伏于廊室之间。晋国大旱,赤地三年。平公之身遂癃病。”遽(jù),仓猝,忽然。

12、“哦成诗句”二句:用李白诗可泣鬼神典。吟诗使鬼神为之感泣,极言感人之深。唐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宋李昉等《太平广记·才名》:“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又请所为文,白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数四,号为谪仙人。白酷好酒,知章因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期不间日,由是称誉光赫。贺又见其《乌栖曲》,叹赏苦吟曰:‘此诗可以泣鬼神矣。’曲曰:‘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吴歌楚舞欢未毕,西山犹衔半边日。金壶丁丁漏水多,起看秋月堕江波,东方渐高奈乐何。’或言是《乌夜啼》,二篇未知孰是。又《乌夜啼》曰:‘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停梭向人问故夫,欲说辽西泪如雨。’”宋计有功《唐诗纪事·李白》,首录李白《乌栖曲》诗,下云:“天宝初,贺知章见之,曰:‘此诗可以泣鬼神矣’。”

声律启蒙九青注释版

其一

红对紫,白对青。

渔火对禅扃[1]

唐诗对汉史[2],释典对仙经[3]

龟曳尾[4],鹤梳翎[5]

月榭对风亭[6]

一轮秋夜月,几点晓天星。

晋士只知山简醉[7],楚人谁识屈原醒[8]

倦绣佳人[9],慵把鸳鸯文作枕;吮毫画者[10],思将孔雀写为屏[11]

注释

1、渔火:渔船上的灯火。古诗文习用语。唐钱起《送元评事归山居》:“水宿随渔火,山行到竹扉。”禅扃(jiōng):佛寺之门。唐独孤及《题思禅寺上方》:“攀云到金界,合掌开禅扃。”亦指禅房。唐刘禹锡《赠别约师》:“师逢吴兴守,相伴住禅扃。”此句,坊本多作“禅灯”。但“灯”字在下平“十蒸”韵,不在“九青”韵。又,涂时相本,此句作“执辔对扬舲”。

2、唐诗、汉史:二者俱为一代文学之代表,故有“唐诗”“汉史”之称。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历朝文字之盛,其名各有所归,汉史、唐诗、宋文、元曲,此世人口头语也。”

3、释典:指佛经。《晋书·何充传》:“性好释典,崇修佛寺。”《资治通鉴·陈长城公祯明二年》:“(沈后)唯寻阅经史及释典为事。”元胡三省注:“释典,佛经也。”仙经:泛指道教经典。晋葛洪《抱朴子·辨问》:“仙经以为,诸得仙者,皆其受命偶值神仙之气,自然所禀。”

4、龟曳尾:语本《庄子·秋水》:“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后遂用作典故,以“龟曳尾”比喻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曳尾,拖着尾巴。

5、梳翎:指鸟类梳理自身羽毛。唐郑颢《续梦中十韵》:“日斜乌敛翼,风动鹤梳翎。”

6、月榭:赏月的台榭。古诗文习用语。南朝梁沈约《郊居赋》:“风台累翼,月榭重栭。”风亭:指亭子,因通风而名。古诗文习用语。唐朱庆余《秋宵宴别卢侍御》:“风亭弦管绝,玉漏一声新。”古人惯以风亭月榭连用或对偶。唐冯翊《桂苑丛谈·赏心亭》:“风亭月榭既已荒凉,花圃钓台未愜深旨。”清黄景仁《感旧杂诗》:“风亭月榭记绸缪,梦里听歌醉里愁。”

7、山简醉:西晋山简,经常喝醉酒,人称“醉山翁”。《晋书·山简传》:“简优游卒岁,唯酒是耽。诸习氏,荆土豪族,有佳园池,简每出嬉游,多之池上,置酒辄醉,名之曰高阳池。时有童儿歌曰:‘山公出何许,往至高阳池。日夕倒载归,茗艼无所知。时时能骑马,倒着白接奸。举鞭向葛彊,何如并州儿?’彊家在并州,简爱将也。”山简(253—312),字季伦,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人。山涛子。初为太子舍人,累迁侍中,转尚书。晋怀帝永嘉初,为尚书左仆射,领吏部。永嘉三年(309),出为征南将军、都督荆湘交广四州诸军事,镇襄阳。优游卒岁,唯酒是耽。加督宁、益军事。匈奴刘聪攻洛阳,遣督护王万率师往救,为流民所阻。后迁夏口,招纳流亡,江汉归附,颇以“社稷倾覆,不能匡救”而流涕慷慨。

8、屈原醒(xīng):语本《楚辞·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醒”字,普通话只有一个音xǐng,但是诗韵里却有三个音,平、上、去三读,不别义。诗韵“醒”字,平读在“九青”部,故此处注音xīng。屈原(前339?—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时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公族。曾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政治上主张举贤授能,外交方面主张联齐抗秦。初期深得楚怀王信任,后为令尹子兰、上官大夫所谗,被怀王疏远。流放沅、湘流域,投汨罗江自杀。著有《离骚》《九章》《九歌》等,开楚辞之体。

9、倦绣:绣花绣累了。古诗文习用语。宋吴文英《青玉案》其二:“新腔一唱双金斗。正霜落、分甘手。已是红窗人倦绣。”此二字,坊本多作“绣倦”,与下句“吮毫”不成对偶。今改为“倦绣”,则与下句“吮毫”皆是动宾结构,可以成为对偶。又,涂时相本,此处作“刺绣佳人,勤把鸳鸯文作枕;丹青名士,善将孔雀写为屏”。

10、吮毫:犹含毫吮笔。借指构思为文或绘画。古诗文习用语。宋欧阳修《南獠》:“吮毫兼叠简,占作南獠诗。”

11、孔雀屏:绘有孔雀的屏风。作为典故,则指窦毅招婿终得唐高祖李渊事。《新唐书·后妃传上·昭成窦皇后》:“(窦毅)常谓主曰:‘此女有奇相,且识不凡,何可妄与人?’因画二孔雀屏间,请昏者使射二矢,阴约中目则许之。射者阅数十,皆不合。高祖最后射,中各一目,遂归于帝。”后遂用作择婿之典。

声律启蒙全文注释

其二

行对坐,醉对醒。

佩紫对纡青[1]

棋枰对笔架[2],雨雪对雷霆。

狂蛱蝶[3],小蜻蜓。

水岸对沙汀[4]

天台孙绰赋[5],剑阁孟阳铭[6]

传信子卿千里雁[7],照书车胤一囊萤[8]

冉冉白云[9],夜半高遮千里月;澄澄碧水,宵中寒映一天星。

注释

1、佩紫:佩挂紫色印绶。汉代相国、丞相皆金印紫绶。因以“佩紫”借指荣任高官。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吾闻丈夫处世当带金佩紫。”纡青:佩带青色印绶。汉代九卿青绶。纡,垂,系。《文选·(扬雄)解嘲》:“纡青拖紫,朱丹其毂。”唐李善注引《东观汉记》:“印绶。汉制:公侯紫绶,九卿青绶。”佩紫纡青,借指地位显赫。

2、棋枰:棋盘,棋局。唐司空图《丁巳元日》:“移居荒药圃,耗志在棋枰。”

3、狂蛱蝶:古诗文习用语。唐元稹《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晚花狂蛱蝶,残蒂宿茱萸。”宋陆游《见蜂采桧花偶作》:“来禽海棠相续开,轻狂蛱蝶去还来。”

4、沙汀:水边或水中的平沙地。宋陆游《小舟》:“云气分山迭,沙汀蹙浪痕。”

5、天台:山名。在浙江天台。孙绰赋:东晋孙绰曾经写过《天台山赋》。见前注。

6、剑阁:或称剑门,位于四川,为古蜀道要隘。剑门山即大剑山,古称梁山、高梁山。山脉东西横亘,七十二峰绵延起伏,形若利剑。峭壁中断处,两山相峙如门,故名剑门。唐人作诗咏之者甚多,如李白《蜀道难》诗云:“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杜甫《剑门》诗亦云:“惟天有设险,剑门天下壮。”三国时诸葛亮相蜀,曾设官戍守。关巅有姜维城,为姜维屯兵抗锺会处,遗址至今犹存,今有剑门关石碑一座立于山口。孟阳铭:指张载(字孟阳)所作《剑阁铭》。《晋书·张载传》:“张载,字孟阳,安平人也。父收,蜀郡太守。载性闲雅,博学有文章。太康初,至蜀省父,道经剑阁。载以蜀人恃险好乱,因著铭以作诫曰:‘岩岩梁山,积石峨峨。远属荆、衡,近缀岷、嶓。南通邛、僰,北达褒斜。狭过彭、碣,高逾嵩、华。惟蜀之门,作固作镇。是曰剑阁,壁立千仞。穷地之险,极路之峻。世浊则逆,道清斯顺。闭由往汉,开自有晋。秦得百二,并吞诸侯。齐得十二,田生献筹。矧兹狭隘,土之外区。一人荷戟,万夫趦趄。形胜之地,非亲勿居。昔在武侯,中流而喜。河山之固,见屈吴起。洞庭、孟门,二国不祀。兴实由德,险亦难恃。自古及今,天命不易。凭阻作昏,鲜不败绩。公孙既没,刘氏衔璧。覆车之轨,无或重迹。勒铭山阿,敢告梁、益。’益州刺史张敏见而奇之,乃表上其文,武帝遣使镌之于剑阁山焉。”孟阳,即张载,字孟阳,安平(今属河北)人。著名文学家,与弟张协、张亢并称“三张”。作《剑阁铭》《榷论》《濛汜赋》等篇,为司隶校尉傅玄所称赏。历官著作郎、乐安相、弘农太守、长沙王记室督、中书侍郎。见世方乱,称疾告归。卒于家。

7、子卿:即苏武,字子卿。余见前注。

8、照书车胤一囊萤:本句典出《晋书·车胤传》:“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车胤(?—401),字武子,南平(今湖南津市)人。少贫勤学,以练囊盛萤夜读。桓温辟为从事,迁征西长史,以博学显于朝廷。孝武帝时,不满司马道子擅权,称疾不出。安帝隆安初,累迁丹阳尹、吏部尚书。为司马元显逼令自杀。

9、冉冉:此处形容白云缓缓飘动的样子。

其三

书对史[1],传对经[2]

鹦鹉对鹡鸰[3]

黄茅对白荻[4],绿草对青萍[5]

风绕铎[6],雨淋铃[7]

水阁对山亭。

渚莲千朵白[8],岸柳两行青。

汉代宫中生秀柞[9],尧时阶畔长祥蓂[10]

一枰决胜,棋子分黑白;半幅通灵[11],画色间丹青。

注释

1、书:此处特指史书。“二十四史”有多部史书名“某书”,如《汉书》《后汉书》《旧唐书》《新唐书》。

2、传:注释或解释经义的文字,如《春秋公羊传》。经:经书,儒家经典,如《诗经》《易经》等。

3、鹡鸰:鸟类的一属。最常见的一种,身体小,头顶黑色,前额纯白色,嘴细长,尾和翅膀都很长,黑色,有白斑,腹部白色,吃昆虫和小鱼等。因《诗经·小雅·常棣》有“脊令在原,兄弟急难”句,后以“鹡鸰”比喻兄弟。

4、荻: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边,叶子长形,似芦苇,秋天开紫花,茎可以编席箔。

5、青萍:水生植物,浮萍的别称。又写作“青苹”。

6、风绕铎:相传唐朝岐王李范曾经在宫中的竹林内悬碎玉片。每当听到碎玉片碰撞时发出的声音,就知道起风了,号称为“占风铎”。见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占风铎》:“岐王宫中于竹林内悬碎玉片子,每夜闻玉片子相触之声,即知有风,号为占风铎。”铎,本为大铃,形如铙、钲而有舌,古代宣布政教法令用的,亦为古代乐器。盛行于中国春秋至汉代。后亦指悬挂的小铃铛。

7、雨淋铃:亦作“雨霖铃”。相传安史之乱时,马嵬兵变,杨贵妃屈死;唐玄宗入蜀,经斜谷,走栈道,赶上连日大雨,听见雨中铃声,在山谷中回应不绝,便创作了《雨霖铃》乐曲,以纪念杨贵妃。唐郑处诲《明皇杂录·补遗》:“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入斜谷,属霖雨涉旬,于栈道雨中闻铃,音与山相应。上既悼念贵妃,採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雨霖铃”,本是唐乐坊曲调名,后用作词牌名。

8、渚莲:水边荷花。古诗文习用语。唐赵嘏《长安晚秋》:“紫艳半开篱菊净,红衣落尽渚莲愁。”

9、秀柞:预示祥瑞的柞树。柞,是一种木质坚韧的树。汉代有五柞宫,故址在今陕西周至东南。《汉书·武帝纪》:“二月,行幸盩厔五柞宫。”唐颜师古注引汉末张晏曰:“有五柞树,因以名宫也。”《三辅黄图·甘泉宫》:“五柞宫,汉之离宫也。”因宫内有五棵柞树连抱而生,人们以为预示祥瑞,所以用以名宫。

10、祥蓂(míng):又称“祥荚”,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瑞草。相传尧时有蓂草生长在阶畔,每月初一长出一荚,到十五的时候就有十五个荚,十五之后每天落一个荚,月末的时候就全落光了,如果那个月是小月,就会余下一个荚,人们根据它来判断日月。见《竹书纪年·帝尧陶唐氏》:“又有草夹阶而生。月朔始生一荚,月半而生十五荚。十六日以后日落一荚,及晦而尽。月小,则一荚焦而不落。名曰蓂荚。一曰历荚。”又,汉班固《白虎通义·祥瑞》:“日历得其分度,则蓂荚生于阶间。蓂荚,树名也。月一日生一荚,十五日毕,至十六日一荚去,故荚阶而生,以明日月也。”

11、通灵:通于神灵。此处形容画艺绝妙,到了超凡入圣的境地。

声律启蒙十蒸注释版

其一

新对旧,降对升。

白犬对苍鹰。

葛巾对藜杖[1],涧水对池冰。

张兔网,挂鱼罾[2]

燕雀对鹍鹏[3]

炉中煎药火,窗下读书灯。

织锦逐梭成舞凤[4],画屏误笔作飞蝇[5]

宴客刘公[6],座上满斟三雅爵[7];迎仙汉帝[8],宫中高插九光灯[9]

注释

1、葛巾:用葛布制成的头巾。《宋书·隐逸传·陶潜》:“郡将候潜,值其酒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毕,还复着之。”藜杖:见前注。

2、鱼罾(zēng):渔网。罾,是一种用木棍或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呈兜状,内置鱼饵,沉入水中,待鱼虾入网,将网提起捕捉。亦名“扳罾”。今南方水乡仍用。唐杜甫《寄刘峡州伯华使君》:“林居看蚁穴,野食待鱼罾。”

3、燕雀:燕和雀。泛指小鸟。比喻卑微浅薄之人。《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毋相忘。’庸者笑而应曰:‘若为庸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鹍鹏:传说中的大鸟名。语本《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鲲,后讹为“鹍”。常以“鹍鹏”比喻才能卓异、志向高远的人。亦指鲲和鹏。唐白居易《禽虫十二章》之二:“蛙跳蛾舞仰头笑,焉用鹍鹏鳞羽多。”按,鳞指鹍言,羽指鹏言。鹍,当作“鲲”。本篇此句后二字,通行本《声律启蒙撮要》作“鹏鹍”,“鹍”字在上平“十三元”韵,“鹏”字在下平“十蒸”韵,可知当作“鹍鹏”。又,涂时相本《声律发蒙》此句恰作“燕雀对鹍鹏”,可知“鹏鹍”当是“鹍鹏”之倒文。

4、舞凤:指锦上的凤形图案。此种锦,称凤皇(凤凰)锦。《初学记·宝器部·锦》:“陆翙《邺中记》曰:御府中有凤皇锦、朱雀锦。”《太平御览·布帛部二》引《邺中记》,云织锦署有“凤皇锦”。

5、画屏误笔作飞蝇:本句典出《三国志·吴书》南朝宋裴松之注引《吴录》:“曹不兴善画,权使画屏风,误落笔点素,因就以作蝇。既进御,权以为生蝇,举手弹之。”三国时画家曹不兴给孙权画屏风,误将墨点落在画上,于是就画成小蝇,孙权见了,以为是真蝇,用手来弹它。

6、刘公:指刘表(142—208),字景升,山阳高平(今山东微山)人。皇族远支。少时知名,名列清流“八俊”。献帝初平元年(190)为荆州刺史,得当地豪族支持,据有今湖北、湖南地方。李傕、郭汜入长安,以表为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成武侯。不参与混战,爱民养士,从容自保。及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渡,绍求助于表,表许而不至,亦不援曹操,欲观时变。操败绍后征表,未至,表病卒。子刘琮降曹。

7、三雅爵:汉末刘表有大中小三号酒杯,大的叫伯雅,中等的叫仲雅,小的叫季雅,宴客的时候,供宾客随意取用。《太平御览·饮食部·酒下》引三国魏曹丕《典论》曰:“刘表有酒爵三:大曰伯雅,次曰仲雅,小曰季雅。伯雅容七升,仲雅六升,季雅五升。”《太平广记·器玩》亦引之。

8、汉帝:指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景帝中子。在位期间,行“推恩令”,使诸侯王分地与子弟为侯,削弱诸侯国势力。设十三刺史部以加强控制。征收商贾车船税,行“告缗令”,征收商贾资产税,以抑制富商。采桑弘羊议,实行冶铁、煮盐、铸钱官卖。设平准官、均输官,官营贸易与运输。行“代田法”,兴修水利,移民屯田,发展农业。遣张骞通西域,派唐蒙至夜郎,建立西南七郡。又遣卫青、霍去病进击匈奴,保障北方。用董仲舒策,“独尊儒术”,兼用法术刑名,强化封建统治。行封禅,求神仙,大兴土木,徭役繁重,以致农民流亡,天汉二年(前99),关东农民纷纷起事,历经数年。自建元至后元曾改年号十一次,为帝王有年号之始。在位五十四年。

9、九光灯:相传汉武帝曾在宫中点燃九光之灯以迎接西王母。《初学记·岁时部下》引《汉武帝内传》曰:“七月七日,乃扫除宫掖之内,张云锦之帷,燃九光微灯。夜二唱后,西王母驾五色之班龙上殿。”《太平御览·时序部》亦引之。

声律启蒙全文注释

其二

儒对士,佛对僧。

面友对心朋[1]

春残对夏老,夜寝对晨兴[2]

千里马[3],九霄鹏[4]

霞蔚对云蒸[5]

寒堆阴岭雪[6],春泮水池冰[7]

亚父愤生撞玉斗[8],周公誓死作《金縢》[9]

将军元晖,莫怪人讥为饿虎;侍中卢昶,难逃世号作饥鹰[10]

注释

1、面友:貌合神离的朋友。汉扬雄《法言·学行》:“朋而不心,面朋也;友而不心,面友也。”心朋:知心朋友。

2、寝:睡。晨兴:早起。

3、千里马:原指善跑的骏马,可以日行千里。常用来比喻人才,特指有才华的青少年。

4、九霄鹏:在高空翱翔的大鹏鸟,比喻非同寻常的人才。九霄,指天之极高处,高空。

5、霞蔚:云霞盛起。云蒸:云气升腾。二者皆古诗文习用语。多连用,且多写作“云兴霞蔚”。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金元好问《范宽秦川图》:“云兴霞蔚几千里,著我如在峨嵋巅。”

6、阴岭:背阳的山岭。古诗文习用语。唐祖咏《终南望余雪》:“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唐许浑《对雪》:“阴岭有风梅艳散,寒林无月桂华生。”

7、泮(pàn):冰面因天气变暖而开裂、消解。

8、亚父愤生撞玉斗:本句典出《史记·项羽本纪》:“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上,刘邦脱身后,张良代替刘邦向项羽赠玉璧一双,向范增赠送玉斗一双。范增大怒,撞碎了玉斗。亚父,指项羽的谋士范增,项羽尊称其为“亚父”,谓尊之仅次于父。范增(前277—前204),居鄛(今安徽巢湖)人。善计谋。秦末农民起事时,劝项梁立楚国贵族后裔以广号召。梁死,属项羽,为羽主要谋士。使羽称霸诸侯,被尊称“亚父”。屡次劝羽杀刘邦,羽不听。后刘邦使反间计,增为羽所疑,削职夺权,愤而离去,疽发背,卒于途。玉斗,玉制的斗型酒器。

9、周公:即周公旦,武王弟,成王叔。见前注。《金縢》:《尚书》篇名。《尚书·周书·金縢·序》:“武王有疾,周公作《金縢》。”唐孔颖达疏:“武王有疾。周公作策书,告神请代武王死。事毕,纳书于金縢之匮,遂作《金縢》。”周武王生病时,周公曾经向三王祈祷,愿以自己来代替武王去死,史官把他祈祷时的祝策收藏于金縢柜中。后来周公被人污蔑有异心,周成王打开了金縢之书,从而知道了周公的清白忠义。

10、“将军元晖”四句:典出《魏书·昭成子孙列传第三》:“(元晖)再迁侍中,领右卫将军。虽无补益,深被亲宠。凡在禁中要密之事,晖别奉旨藏之于柜,唯晖入乃开,其余侍中、黄门莫有知者。侍中卢昶亦蒙恩眄,故时人号曰‘饿虎将军,饥鹰侍中’。”元晖(?—519),北魏宗室,鲜卑族,字景袭。常山王拓跋遵曾孙。宣武帝时,为给事黄门侍郎。迁侍中,领右卫将军。因生性贪婪,时人号曰“饿虎将军”。迁吏部尚书,用官皆纳贿,有定价,时称“市曹”。出为冀州刺史,聚敛无极,百姓患之。孝明帝时,拜尚书左仆射,与任城王元澄、京兆王元愉等共决门下大事。卒谥文宪。卢昶(?—516),字叔达,小字师颜,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孝文帝太和初以太子中舍人、兼员外散骑常侍使南齐,有辱使命,归遂罢黜。宣武帝景明初,除中书侍郎,累迁侍中、兼吏部尚书。深得宠信,时人号曰“饥鹰侍中”。出除镇东将军、徐州刺史。永平四年(511)表请取朐山,惨败免官。未几,复为雍州刺史,卒于任。谥号为穆,赠征北将军、冀州刺史。

其三

规对矩[1],墨对绳[2]

独步对同登[3]

吟哦对讽咏[4],访友对寻僧[5]

风绕屋,水襄陵[6]

紫鹄对苍鹰[7]

鸟寒惊夜月[8],鱼暖上春冰[9]

扬子口中飞白凤[10],何郎鼻上集青蝇[11]

巨鲤跃池,翻几重之密藻;颠猿饮涧,挂百尺之垂藤。

注释

1、规:画圆的工具。矩:画方的工具。《礼记·经解》:“规矩诚设,不可欺以方圆。”唐孔颖达疏:“规所以正圆,矩所以正方。”规矩,指礼法,法度。《史记·礼书》:“人道经纬万端,规矩无所不贯,诱进以仁义,束缚以刑罚。”

2、绳:木工用的墨线,引申为标准、法则,又引申为按一定的标准去衡量、纠正。绳墨,木工画直线用的工具。《礼记·经解》:“故衡诚县,不可欺以轻重;绳墨诚陈,不可欺以曲直;规矩诚设,不可欺以方圆。”喻规矩、准则。汉张衡《思玄赋》:“竦余身而顺止兮,遵绳墨而不跌。”

3、独步:独自行走。亦指独一无二,超群出众。《慎子·外篇》:“(蔺相如)谓慎子曰:‘人谓秦王如虎,不可触也,仆已摩其顶,拍其肩矣。’慎子曰:‘善哉,先生天下之独步也。’”《后汉书·逸民传·戴良》:“我若仲尼长东鲁,大禹出西羌,独步天下,谁与为偶!”

4、吟哦:有节奏地诵读。亦指推敲诗句,写作诗词。讽咏:讽诵吟咏。

5、寻僧:探望、拜访僧人朋友。

6、襄陵:大水漫上丘陵。语本《尚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孔传:“襄,上也。”

7、鹄:天鹅。“黄鹄”是古诗文习用语,“紫鹄”相对罕见,清人诗文或有用之。陈维崧《瀛台赐宴诗序》:“即或弋来紫鹄,落隽永于云端。”

8、鸟寒惊夜月:本句为古诗文常见意象。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施枢《和东圃郑震见寄》:“月冷乌惊夜,霜明鸡唤晨。”

9、上春冰:语本《礼记·月令》:“(孟春之月)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鸿雁来。”

10、扬子:指汉代文人扬雄。见前注。口中飞白凤:《西京杂记》:“雄著《太玄经》,梦吐凤凰,集《玄》之上。”后因以“吐凤”称颂文才或文字之美。

11、何郎:指何晏(190—249),字平叔,南阳宛(今河南南阳宛城区)人。何进孙。随母为曹操收养。少以才秀知名。娶魏公主。美姿容,面白,人称“傅粉何郎”。齐王芳正始中,曹爽辅政,累官散骑侍郎、尚书,典选举,晋人傅咸谓其所用官吏皆能称职。赐爵列侯。坐曹爽同党,为司马懿所杀。好《老》《庄》,援老入儒,其说以贵无为本。与夏侯玄、王弼等倡玄学,事清谈,形成一时风气。撰有《论语集解》等。鼻上集青蝇:何晏梦见青蝇数十只集在鼻端,管辂认为是凶兆。典出《三国志·魏书·方技传》:“(正始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吏部尚书何晏请之,邓飏在晏许。晏谓辂曰:‘闻君著爻神妙,试为作一卦,知位当至三公不?’又问:‘连梦见青蝇数十头,来在鼻上,驱之不肯去,有何意故?’辂曰:‘夫飞鸮,天下贱鸟,及其在林食椹,则怀我好音,况辂心非草木,敢不尽忠?昔元、凯之弼重华,宣惠慈和,周公之翼成王,坐而待旦,故能流光六合,万国咸宁。此乃履道休应,非卜筮之所明也。今君侯位重山岳,势若雷电,而怀德者鲜,畏威者众,殆非小心翼翼多福之仁。又鼻者艮,此天中之山(裴松之案:相书谓鼻之所在为天中。鼻有山象,故曰‘天中之山’也),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今青蝇臭恶,而集之焉。位峻者颠,轻豪者亡,不可不思害盈之数,盛衰之期。是故山在地中曰谦,雷在天上曰壮;谦则裒多益寡,壮则非礼不履。未有损己而不光大,行非而不伤败。愿君侯上追文王六爻之旨,下思尼父彖象之义,然后三公可决,青蝇可驱也。’”

声律启蒙十一尤注释版

其一

荣对辱,喜对忧。

夜宴对春游。

燕关对楚水,蜀犬对吴牛[1]

茶敌睡[2],酒消愁。

青眼对白头[3]

马迁修《史记》[4],孔子作《春秋》[5]

适兴子猷常泛棹[6],思归王粲强登楼[7]

窗下佳人,妆罢重将金插鬓[8];筵前舞妓,曲终还要锦缠头[9]

注释

1、蜀犬:蜀地的狗。蜀地多雾,不常见日,每逢日出,狗皆疑而惊叫。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后遂以“蜀犬吠日”比喻少见多怪。吴牛:吴地的水牛。吴地之牛畏热,见月亦疑为日,喘息不已。《太平御览》引汉应劭《风俗通》:“吴牛望见月则喘;使之苦于日,见月怖,喘矣!”后遂用作典故。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满奋畏风,在晋武帝坐;北窗作琉璃屏,实密似疏,奋有难色。帝笑之,奋答曰:‘臣犹吴牛见月而喘。’”亦比喻因受某事物之苦而畏惧其类似者。

2、茶敌睡:指饮茶可以让人睡意全无,即战胜睡魔。元明以来古诗文习用语。元末明初陶宗仪《严寒次粟隐德上人韵二首》其一:“茶敌睡魔浮玉乳,酒烘吟脸晕红潮。”

3、青眼:见前注。

4、马迁:指汉代司马迁,他写了《史记》。详见前注。

5、《春秋》:儒家经典,编年体史书名。相传孔子据鲁史修订而成。所记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止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凡二百四十二年。叙事极简,用字寓褒贬。为其作传者,以《左氏》《公羊》《穀梁》最著,并称“《春秋》三传”。

6、适兴子猷常泛棹:本句典出《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王徽之(字子猷)与戴逵是好朋友,他住在山阴(今浙江绍兴),有天晚上夜雪初停,月色非常好,他开始思念戴逵,于是当夜就乘着小船去探访戴逵。当时戴逵在剡县,子猷乘船走了一夜才到,结果到了戴逵门口的时候,他却不进去又返回了山阴。人家问他原因,他说我本是乘着兴致去,兴致尽了就回来,为什么必定要见戴逵呢?子猷,即王徽之(338?—388),字子猷,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王羲之子,王献之兄。东晋名士,曾为大司马桓温参军、车骑将军桓冲参军,官至黄门侍郎。为人任性放达,不乐居官,后遂辞官。

7、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微山)人。名门之后(太尉王龚曾孙、司空王畅之孙),少时即为名流蔡邕赏识。因关中骚乱,前往荆州依靠刘表,客居荆州十余年,因貌寝短小,不为所重。后归曹操,辟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迁军谋祭酒。魏国既建,官侍中。博学多识,善属文,有诗名,为“建安七子”之一。所作《七哀诗》《登楼赋》颇著名。强:勉强。登楼:王粲滞留荆州的时候,意不自得,且痛家国丧乱,乃以“登楼”为题作赋,借写眼前景物,以抒郁愤之情。后词曲中常以“王粲登楼”喻士不得志而怀故土之思。

8、金插鬓:指将金质首饰插在发间。古诗文常用语。明王汝玉《追赋杨氏夜游》其三:“插鬓金鸾小,填蛾翠雁斜。”

9、锦缠头:古代歌舞艺人演毕,客以罗锦为赠,置之头上,谓之“锦缠头”。后又作为赠送女妓财物的通称。唐杜甫《即事》:“笑时花近眼,舞罢锦缠头。”清仇兆鳌注引《通鉴注》:“旧俗赏歌舞人以锦彩,置之头上,谓之锦缠头。”

声律启蒙全文注释

其二

唇对齿,角对头。

策马对骑牛[1]

毫尖对笔底,绮阁对雕楼[2]

杨柳岸,荻芦洲[3]

语燕对啼鸠[4]

客乘金络马[5],人泛木兰舟[6]

绿野耕夫春举耜[7],碧池渔父晚垂钩。

波浪千层,喜见蛟龙得水;云霄万里,惊看雕鹗横秋[8]

注释

1、策马:用马鞭抽打马,驱马使行。策,古代的一种马鞭子,头上有尖刺。古诗文习用语。唐韩愈《送侯参谋赴河中幕》:“策马谁可适,晤言谁为应。”

2、绮阁:华丽的楼阁。古诗文习用语。唐李世民《初秋夜坐》:“斜廊连绮阁,初月照宵帏。”雕楼:华丽的阁楼。雕,指雕梁画栋。

3、荻芦洲:古诗文习用语。宋方惟深《渔父》:“买酒解衣杨柳岸,得鱼吹火荻芦洲。”荻,一种生在水边的植物,和芦相似但是叶子比芦叶宽。

4、语燕:鸣叫的燕子,像是人在呢喃低语,故称“语燕”。古诗文习用语。唐王涯《闺人赠远五首》其四:“啼莺绿树深,语燕雕梁晚。”啼鸠:啼鸣的斑鸠。古诗文习用语。宋邹应龙《游宝林寺》:“乳燕啼鸠三月暮,淡云疏雨午时天。”

5、金络马:指配金络头的良马。金络,指以黄金装饰的马笼头。古诗文习用语。唐骆宾王《帝京篇》:“宝盖雕鞍金络马,兰窗绣柱玉盘龙。”

6、木兰舟:用木兰树造的船。南朝梁任昉《述异记》:“木兰洲在浔阳江中,多木兰树。昔吴王阖闾植木兰于此,用构宫殿也。七里洲中,有鲁般刻木兰为舟,舟至今在洲中。诗家云木兰舟,出于此。”后常用为船的美称。

7、举耜:指以耜耕地。耜,原始翻土农具“耒耜”的下端,形状像今的铁锹和铧,最早是木制的,后用金属制。古诗文习用语。《宋史·乐志》载《郊庙朝会歌辞·亲耕藉田七首·公卿耕藉》:“率时农夫,举耜载扬。”

8、雕鹗:两种能飞的猛禽。唐杜甫《奉赠严八阁老》:“蛟龙得云雨,雕鹗在秋天。”横秋:此处指猛禽飞行于秋天的高空。

其三

庵对寺[1],殿对楼。

酒艇对渔舟[2]

金龙对彩凤,豮豕对童牛[3]

王郎帽[4],苏子裘[5]

四季对三秋。

峰峦扶地秀[6],江汉接天流。

一湾绿水渔村小,长亭送客,离魂不觉黯然消

龙马呈河,羲皇阐微而画卦[7];神龟出洛,禹王取法以陈畴[8]

注释

1、庵:佛寺,多指尼姑修行的寺院。

2、酒艇:饮酒游玩的小船。艇,轻便的小船。古诗文习用语。宋彭汝砺《寄庭佐弟与润之同作》:“红炉双酒艇,清夜一诗篇。”

3、豮(fén)豕:去势(阉割)的大猪。《周易·大畜》:“六五,豮豕之牙,吉。”童牛:无角之牛,小牛。《周易·大畜》:“六四,童牛之牿,元吉。”唐陆德明《释文》:“童牛,无角牛也。”

4、王郎貌:典出《晋书·外戚传·王濛》:“(王濛)奉禄资产常推厚居薄,喜愠不形于色,不修小洁,而以清约见称。善隶书。美姿容,尝览镜自照,称其父字曰:‘王文开生如此儿邪!’居贫,帽败,自入市买之,妪悦其貌,遗以新帽,时人以为达。”晋代王濛长得非常英俊,帽子破了,自己去集市上买,卖帽子的老妇看他长得漂亮讨人喜欢,就送了他一顶新帽子。王郎,指王濛(约309—约347),字仲祖,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哀帝王皇后父。少放纵不羁,不为乡曲所齿,晚节克己励行,以清约见称,善隶书。司徒王导辟为掾,补长山令,徙中书郎。长于清谈,穆帝永和二年(346)司马昱为会稽王辅政,贵幸之,与谈客刘惔号为入室之宾。转司徒左长史。年三十九病卒。

5、苏子裘:典出《战国策·秦策·苏秦始将连横》:“(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縢履糊,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归色。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苏子,指苏秦,字季子,洛阳(今属河南)人。战国纵横家,曾经游说秦国,但是他的理论不被采用,生活非常困顿,穿的黑貂裘也已经破旧不堪。主张合纵攻秦。先奉燕昭王命入齐,进行反间活动,使齐疲于对外战争。齐湣王时任齐相。与赵国李兑一起约五国合纵攻秦,迫使秦归还部分侵占的魏、赵之地。齐亦乘机攻灭宋国。后来燕将乐毅联合五国大举攻齐,他的反间活动暴露,被车裂处死。

6、峰峦扶地:指峰峦拔地而起。

7、“龙马呈河”二句:相传龙马自河中负图而出,伏羲氏以之画八卦。《尚书·顾命》:“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旧题汉孔安国传:“伏羲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卦,谓之河图。”《周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一》:“粤在伏羲,受龙马图于河,八卦是也。”羲皇,指伏羲氏,古三皇之一。阐微,阐明精微深奥的道理。

8、“神龟出洛”二句:相传神龟自洛水负书而出,夏禹据洛书写《洪范》九畴。《尚书·周书·洪范》:“箕子乃言曰:‘我闻在昔,鲧堙洪水,汩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彝伦攸俛。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四曰协用五纪,次五曰建用皇极,次六曰乂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征,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极。”孔传:“天与禹,洛出书,神龟负文而出,列于背,有数至于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类,常道所以次叙。”汉马融注:“从‘五行’已下至‘六极’,《洛书》文也。”陈畴,献谋。此处指贡献《洪范》九畴。畴,类。指传说中天帝赐给禹治理天下的九类大法,即《洛书》。

声律启蒙十二侵注释版

其一

眉对目,口对心。

锦瑟对瑶琴[1]

晓耕对寒钓,晚笛对秋砧[2]

松郁郁,竹森森[3]

闵损对曾参[4]

秦王亲击缶[5],虞帝自挥琴[6]

三献卞和尝泣玉[7],四知杨震固辞金[8]

寂寂秋朝[9],庭叶因霜摧嫩色;沉沉春夜[10],砌花随月转清阴[11]

注释

1、锦瑟:漆有织锦纹的瑟。唐杜甫《曲江对雨》:“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旁。”清仇兆鳌注引《周礼乐器图》:“饰以宝玉者曰宝瑟,绘文如锦者曰锦瑟。”瑟,一种弦乐器,有二十五根弦,一说本有五十弦。瑶琴:用玉装饰的琴。古诗文习用语。南朝宋鲍照《拟古》诗之七:“明镜尘匣中,瑶琴生网罗。”

2、秋砧:秋日捣衣的声音。砧,捣衣石。古诗文习用语。北周庾信《夜听捣衣》:“秋砧调急节,乱杵变新声。”

3、森森:树木繁密貌。古诗文习用语。晋潘岳《怀旧赋》:“坟垒垒而接垄,柏森森以攒植。”

4、闵损(前536—前487):字子骞,春秋时鲁国人。孔子弟子。性至孝。以德行与颜渊并称。鲁季氏请其任费邑长官,辞不就。曾参(前505—前436):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今山东临沂)人。与父曾晳子俱为孔子弟子。以孝行见称,主张“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提出“吾日三省吾身”修养方法。在孔门之中地位崇高,《论语》一书里即称其为“曾子”。相传著有《大学》,并传其学于子思。子思门人以之传于孟子。后世尊为“宗圣”。

5、秦王亲击缶:本句典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奏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缶,古代一种大肚子小口儿的盛酒瓦器,亦可用作打击乐器。

6、虞帝自挥琴:本句用舜帝弹五弦琴作《南风》歌典。《孔子家语·辩乐解》:“昔者舜弹五弦之琴,造《南风》之诗,其诗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舜帝弹琴,歌《南风》,以求风调雨顺,惠及百姓。虞帝,即舜帝,舜号有虞氏。

7、三献卞和尝泣玉:本句典出《韩非子·和氏》:“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卞和是春秋时期楚国人,他发现了一块玉璞,先后献给楚厉王、楚武王,都被认为是欺诈。等到楚文王即位后,他抱着璞石在荆山下哭,后来楚文王使人对璞石进行加工,果然得到一块美玉,称为和氏璧。

8、四知杨震固辞金:本句典出《后汉书·杨震传》:“(杨震)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东汉杨震赴任东莱太守途中,路过昌邑,昌邑县令王密带了十斤金子晚上送他,说没人知道,杨震说天知道、神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拒绝了王密的贿赂。杨震(?—124),字伯起,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习《欧阳尚书》,明经博览,时称为“关西孔子杨伯起”。年五十始举茂才,历任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太仆、太常、司徒等职,安帝延光二年(123)为太尉,时帝乳母王圣与中常侍樊丰等贪横骄侈,震屡上疏切谏,为樊丰所诬,免官,自杀。他的儿子杨秉、孙子杨赐、曾孙杨彪,也都官至太尉。弘农杨氏与汝南袁氏,并为东汉“四世三公”的名门。

9、寂寂:寂静无声、萧条萧瑟的样子。古诗文习用语。唐王维《寒食汜上作》:“落花寂寂啼山鸟,杨柳青青渡水人。”

10、沉沉:形容夜深,万物沉寂。古诗文习用语。唐李白《白纻辞》:“月寒江清夜沉沉,美人一笑千黄金。”

11、砌花:种在阶畔的花。古诗文习用语。唐宋之问《宴郑协律山亭》:“砌花连菡萏,溪柳覆莓苔。”

声律启蒙全文注释

其二

前对后,古对今。

野兽对山禽。

犍牛对牝马[1],水浅对山深。

曾点瑟[2],戴逵琴[3]

璞玉对浑金[4]

艳红花弄色[5],浓绿柳敷阴[6]

不雨汤王方剪爪[7],有风楚子正披襟[8]

书生惜壮岁韶华,寸阴尺璧[9];游子爱良宵光景,一刻千金[10]

注释

1、犍(jiān)牛:阉过的公牛。《北史·蠕蠕传》:“蠕蠕之人,昔来号为顽嚚,每来抄掠,驾牸牛奔遁,驱犍牛随之。”亦有人以健释犍,犍牛,即健壮的公牛。牝(pìn)马:母马。《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孙叔敖相楚,栈车牝马,粝饼菜羹,枯鱼之膳,冬羔裘,夏葛衣,面有饥色,则良大夫也。”“栈车牝马”,后被用为居官清廉俭朴的典实。

2、曾点瑟:典出《论语·先进》:“‘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有一次孔子问弟子志向,轮到曾点,当时他弹瑟正近尾声,铿的一声将瑟放下,站起身作答。曾点,字晳,春秋末期鲁国南武城(今山东临沂)人。与其子曾参俱为孔子弟子,以狂狷知名。

3、戴逵琴:典出《晋书·隐逸传》:“太宰、武陵王晞闻其善鼓琴,使人召之,逵对使者破琴曰:‘戴安道不为王门伶人!’晞怒,乃更引其兄述。述闻命欣然,拥琴而往。”晋人戴逵善于弹琴,武陵王司马晞一次召他弹琴,他不去,当着使者的面摔坏了琴,表示不作王门伶人。戴逵(?—395),字安道,谯国铚县(今安徽濉溪)人。博学善谈论。善属文,能鼓琴,工人物、山水,擅宗教画,亦善雕塑。师事范宣。不乐当世,坚拒太宰武陵王司马晞召其鼓琴之命。后徙会稽郯县。王徽之曾雪夜访之,到门未入。晋孝武帝时,累征不至。

4、璞玉、浑金:未经雕刻的玉,未经提炼的金。比喻天然美质,未加修饰。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王戎目山巨源如璞玉浑金,人皆钦其宝,莫知名其器。”

5、弄色:显现美色。宋苏轼《宿望湖楼再和》:“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花弄色,是古诗文习用语。宋释道潜《次韵方平见寄》:“黄花弄色近重阳,山果红梨迥得霜。”

6、敷阴:(树木)铺陈浓阴。柳敷阴,是古诗文习用语。宋陈棣《次韵王有之主簿》其一:“春归满目尽桑麻,岸柳敷阴荻有芽。”

7、不雨汤王方剪爪:本句典出《尚书大传》卷二:“汤伐桀之后,大旱七年,史卜曰:‘当以人为祷。’汤乃剪发断爪,自以为牲,而祷于桑林之社,而雨大至,方数千里。”后遂以“剪爪”为祈雨之典实。另,《吕氏春秋·季秋纪·顺民》:“昔者汤克夏而正天下。天大旱,五年不收,汤乃以身祷于桑林,曰:‘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万夫有罪,在余一人。无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伤民之命。’于是剪其发,嫫其手,以身为牺牲,用祈福于上帝。民乃甚说,雨乃大至。则汤达乎鬼神之化、人事之传也。”商汤王时发生旱灾,汤于是剪下自己的头发与指甲,到桑林祈祷,果然天降大雨。

8、有风楚子正披襟:本句典出战国宋玉《风赋》:“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有风吹来,襄王敞开衣襟对着风来的方向。楚子,指楚襄王,即楚顷襄王,前298年—前263年在位。芈姓,熊氏,名横,楚怀王之子。披襟,敞开衣襟。多喻舒畅心怀。

9、寸阴尺璧:语本《淮南子·原道训》:“夫日回而月周,时不与人游,故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比喻珍惜光阴,将一寸光阴看得比直径一尺的玉璧还贵重。

10、“游子爱良宵光景”二句:用宋苏轼《春夜》诗“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语典。光景,光阴,时光。唐李白《相逢行》:“光景不待人,须臾发成丝。”一刻,表示时间。古以漏壶计时,一昼夜分为一百刻,至清初定为九十六刻。今用钟表计时,一刻为十五分钟。指短暂的时间,犹片刻。

其三

丝对竹[1],剑对琴。

素志对丹心[2]

千愁对一醉[3],虎啸对龙吟。

子罕玉[4],不疑金[5]

往古对来今[6]

天寒邹吹律[7],岁旱傅为霖[8]

渠说子规为帝魄[9],侬知孔雀是家禽[10]

屈子沉江,处处舟中争系粽[11];牛郎渡渚,家家台上竞穿针[12]

注释

1、丝、竹:分别代指弦乐器和管乐器。丝竹,代指音乐。

2、素志:平素的志愿。《三国志·魏志·荀彧传》:“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是将军匡天下之素志也。”丹心:赤诚的心。三国魏阮籍《咏怀》诗之五一:“丹心失恩泽,重德丧所宜。”素志对丹心,亦是借对的一种。丹义为红,素有白义。素志之“素”为平素、素来之义,借素白之义,与丹对偶。

3、千愁:许许多多的忧愁。一醉解千愁,是俗语,古诗文多用之。元吴澄《木兰花慢》:“神疑藐姑冰雪,又何须、一醉解千愁。”

4、子罕玉:典出《左传·襄公十五年》:“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子罕是春秋时宋国大夫,有人送给他宝玉,他不收,并说我以不贪为宝。子罕,春秋宋国人,名乐喜。任司城,亦称“司城子罕”。鲁襄公十七年(前556)秋,宋平公筑高台,妨于农时,子罕请求俟农闲时再建,平公未允。二十七年(前546),向戌以倡议诸侯弭兵成功,请求封邑,因子罕反对而罢。二十九年(前544),宋饥,子罕请出公粟借贷,使大夫都出粟借贷。

5、不疑金:典出《汉书·直不疑传》:“直不疑,南阳人也。为郎,事文帝。其同舍有告归,误持其同舍郎金去。已而同舍郎觉,亡意不疑,不疑谢有之,买金偿。后告归者至而归金,亡金郎大惭,以此称为长者。”汉朝人直不疑,被人怀疑偷金,便用自己的金子还给了失主,后来失主知道了金子的去向,明白是自己冤枉了直不疑,因此感到非常惭愧。不疑,即直不疑(?—前138),南阳(今属河南)人。文帝时为郎。治《老子》,为人善良,人称长者。迁中大夫。吴楚反,不疑将兵击之,以功封塞侯。景帝后元年间拜御史大夫。谥信。

6、往古:古昔,从前。来今:现今,现世。往古来今,犹言古往今来。《鹖冠子·世兵》:“往古来今,事孰无邮?”《淮南子·齐俗训》:“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

7、天寒邹吹律:本句典出《论衡·寒温》:“燕有寒谷,不生五谷。邹衍吹律,寒谷可种。燕人种黍其中,号曰黍谷。”传说燕国有寒谷,天气十分寒冷,庄稼不生,邹衍于是吹动律管,天气转暖,万物都开始生长。邹,指邹衍(约前305—前240),一作“驺衍”。战国时齐国人。居稷下,曾历游魏、燕、赵等国,见尊于诸侯。燕昭王为筑碣石宫,亲往师之。好谈天文,时人称为“谈天衍”。提出五德转移说,认为每个朝代受土、木、金、火、水五行中一行支配,依五行相克顺序而循环,而兴亡又必有先兆。又提出大九州说,以天下为八十一州,中国仅为其中之一即赤县神州,每九州为一单元,有小海绕之,大九州另有大海绕之,此外即为天地之边际。

8、岁旱傅为霖:本句典出《尚书·说命上》:“命之曰:‘朝夕纳诲,以辅台德。若金,用汝作砺;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若岁大旱,用汝作霖雨。启乃心,沃朕心,若药弗瞑眩,厥疾弗瘳;若跣弗视地,厥足用伤。惟暨乃僚,罔不同心,以匡乃辟。俾率先王,迪我高后,以康兆民。呜呼!钦予时命,其惟有终。’”傅,指傅说。详见前注(胥靡)。商王武丁以傅说为相,对他说,天若大旱,就以你为甘雨。意思是让他为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

9、渠说子规为帝魄:本句典出《蜀记》(《昭明文选·赋乙·京都中·(左思)蜀都赋》唐李善注引)曰:“昔有人姓杜名宇,王蜀,号曰望帝。宇死,俗说云宇化为子规。子规,鸟名也。蜀人闻子规鸣,皆曰望帝也。”详见前注(杜鹃)。渠,第三人称代词,他。子规,杜鹃鸟。传说杜鹃是蜀王杜宇死后所化。

10、侬知孔雀是家禽:本句典出《世说新语·言语》:“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又,《金楼子·捷对》:“杨子州年七岁甚聪慧,孔永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有杨梅。永指示儿曰:‘此真君家果。’儿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孔姓客人到杨家做客,桌上摆的水果中有杨梅。孔姓客人指着杨梅说:“这真是你家的果子啊。”杨家小朋友不假思索地回答说:“没听说过孔雀是您家里养的鸟啊。”侬,我。侬在古诗文中作为人称代词,亦可指你,亦可泛指一般人。

11、“屈子沉江”二句:屈原投江自杀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在端午节时,划龙舟竞赛,并做粽子扔到江里(后来往江里投粽子演变为吃粽子)。《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是日竞渡”条下注:“按: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所,故命舟楫以拯之。”《艺文类聚·岁时中·五月五日》引《续齐谐记》曰:“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汉建武中,长沙欧回,白日忽见一人,自称三闾大夫,谓曰:‘君当见祭甚善,但常所遗,苦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可以楝树叶塞其上,以五采丝缚之,此二物蛟龙所惮也。’回依其言。世人作粽,并带五色丝及楝叶,皆汨罗之遗风也。”

12、“牛郎渡渚”二句:相传农历的七月七日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同时这一天也是民间的乞巧节,家家都会设高台准备水果,年轻女子在暗处竞赛穿针,以祈求自己能变得心灵手巧。渚,水中的小块陆地。《荆楚岁时记》:“是夕人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兌石为针,陈几宴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

声律启蒙十三覃注释版

其一

千对百,两对三。

地北对天南。

佛堂对仙洞[1],道院对禅庵[2]

山泼黛[3],水浮蓝[4]

雪岭对云潭。

凤飞方翙翙[5],虎视已眈眈[6]

窗下书生时讽咏,筵前酒客日耽酣[7]

白草满郊[8],秋日牧征人之马;绿桑盈亩,春时供农妇之蚕。

注释

1、佛堂:指供奉佛像的堂殿、堂屋。仙洞:仙人的洞府。后蜀阎选《浣溪沙》:“刘阮信非仙洞客,嫦娥终是月中人。”借称道观。唐白居易《春题华阳观》:“帝子吹箫逐凤凰,空留仙洞号华阳。”原注:“观即华阳公主故宅。”

2、道院:道士居住的地方。五代王周《道院》:“白日人稀到,帘垂道院深。”

3、泼黛:形容山色如一片墨绿。古诗文习用语。唐顾况《华山西岗游赠隐玄叟》:“群峰郁初霁,泼黛若鬟沐。”宋黄庭坚《诉衷情》:“山泼黛,水挼蓝。”黛,一种青黑色的颜料,古代的女子用来画眉。

4、浮蓝:形容天阔或水面呈一片蔚蓝。古诗文习用语。明李昌祺《幽居》:“谷深寒锁翠,溪阔暖浮蓝。”

5、翙翙(huì):鸟飞动时发出的声音。语本《诗经·大雅·卷阿》:“凤凰于飞,翙翙其羽。”郑笺:“翙翙,羽声也。”

6、眈眈:贪婪而凶狠地注视。语本《周易·颐》:“六四,颠颐,吉。虎视眈眈,其欲逐逐,无咎。”

7、耽酣:沉溺,爱好(喝酒)而沉醉其中。古诗文习用语。明苏葵《秋兴二首》其二:“耽酣量浅援陶止,欲赋才疏怯庾工。”

8、白草:牧草。干熟时呈白色,故名。《汉书·西域传上·鄯善国》:“地沙卤,少田,寄田仰谷旁国。国出玉,多葭苇、柽柳、胡桐、白草。”唐颜师古注:“白草似莠而细,无芒,其干熟时正白色,牛马所嗜也。”唐岑参《过燕支寄杜位》:“燕支山西酒泉道,北风吹沙卷白草。”

声律启蒙全文注释

其二

将对欲[1],可对堪[2]

德被对恩覃[3]

权衡对尺度[4],雪寺对云庵[5]

安邑枣[6],洞庭柑[7]

不愧对无惭[8]

魏徵能直谏[9],王衍善清谈[10]

紫梨摘去从山北[11],丹荔传来自海南[12]

攘鸡非君子所为,但当月-[13];养狙是山公之智,止用朝三[14]

注释

1、将:将要。欲:想要。作副词用,与“将”同义。

2、可:能。堪:能够。

3、德被:恩德广布,无不覆盖。恩覃(tán):与“德被”同义。覃,是蔓延、延伸到之义。德被、恩覃,一般用以歌颂天子之德,泽及万方,无所遗漏。

4、权衡:是称量物体轻重的器具,引申为标准。《礼记·深衣》:“规矩取其无私,绳取其直,权衡取其平。”《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权,秤锤。衡,秤杆。尺度:计量物体长度的定制,引申为规则、标准。

5、雪寺:雪中的寺庙。古诗文习用语。唐司空曙《过钱员外》:“野园随客醉,雪寺伴僧归。”云庵:云中的庵堂,多指建造在高山顶上的房舍。古诗文习用语。宋苏轼《初自径山归述古召饮介亭以病先起》:“惯眠处士云庵里,倦醉佳人锦瑟旁。”清王文诰题注:“祖无择所作介亭,在山之极巅排衙石处。”

6、安邑枣:典出《史记·货殖列传》:“安邑千树枣……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在安邑拥有一千棵枣树,这种人的富裕程度可比千户侯。安邑,古代都邑名,在今山西运城夏县,是战国时期魏国早期都城。自古以产枣闻名,一度作为宫廷贡品。《艺文类聚·果部下》:“魏文帝诏群臣曰:‘南方有龙眼、荔枝,宁比西国蒲萄、石蜜乎?酢且不如中国凡枣味,莫言安邑御枣也。’”《太平御览·果部二》亦引之。

7、洞庭柑:即洞庭橘。洞庭湖一带以盛产柑橘闻名。《太平广记·果部三·橘》引《山海经》曰:“洞庭之山,其木多橘。”《太平御览·饮食部·饼》引梁吴均《饼说》“洞庭负霜之橘”。《史记·货殖列传》云“蜀、汉、江陵千树橘”,亦指泛洞庭湖地区盛产柑橘。

8、不愧:不感到羞愧。《孟子·尽心上》:“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无惭:无所惭愧。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祝盟》:“神之来格,所贵无惭。”

9、魏徵能直谏:唐太宗时大臣魏徵,以敢于直言进谏出名。《旧唐书·魏徵传》:“徵状貌不逾中人,而素有胆智,每犯颜进谏,虽逢王赫斯怒,神色不移。”《新唐书·魏徵传》:“徵状貌不逾中人,有志胆,每犯颜进谏,虽逢帝甚怒,神色不徙,而天子亦为霁威。”魏徵(580—643),字玄成,馆陶(今属河北)人。隋末随李密起义,密败,降唐,太子建成引为洗马。太宗即位,擢为谏议大夫,封巨鹿县男。历官尚书右丞、秘书监、侍中、左光禄大夫、太子太师等职,进封郑国公。敢于直谏,史称诤臣。卒谥文贞。曾主持《隋书》《群书治要》编撰,《隋书》总序及《梁书》《陈书》《齐书》总论,皆出其手,时称良史。生平见两《唐书》本传。

10、王衍善清谈:西晋大臣王衍最善玄谈。清谈,谓魏晋时期崇尚老庄、空谈玄理的风气。亦称“玄谈”。《晋书·王衍传》:“衍既有盛才美貌,明悟若神,常自比子贡。兼声名藉甚,倾动当世。妙善玄言,唯谈《老》《庄》为事。每捉玉柄麈尾,与手同色。义理有所不安,随即改更,世号‘口中雌黄’。朝野翕然,谓之‘一世龙门’矣。累居显职,后进之士,莫不景慕放效。选举登朝,皆以为称首。矜高浮诞,遂成风俗焉。”王衍(256—311),字夷甫,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王戎从弟。初为太子舍人。累迁黄门侍郎。妙善玄言,唯谈《老》《庄》,义理不安,随即更改,时人称为“口中雌黄”。赵王伦杀贾后,衍以贾氏戚党,被禁锢。及伦篡位,衍佯狂斫婢以自免。“八王之乱”中累居显职,官至尚书令、司空、太尉。不以经国为念,专谋自保。司马越以为太傅军司。怀帝永嘉五年(311),越卒,衍为石勒所俘,因劝勒称帝,欲求自免,被勒所杀。

11、紫梨:传说中的一种名贵梨子,色紫,为仙界之物。《艺文类聚·果部上·梨》引《尹喜内传》曰:“老子西游,省太真王母,共食紫梨。”引《洞冥记》曰:“涂山之背,梨大如升,色紫,千年一花,亦曰紫轻梨。”后遂成为古诗文习用语。唐卢纶《晚次新丰北野老家书事呈赠韩质明府》:“数派清泉黄菊盛,一林寒露紫梨繁。”山北:古时泛指终南、太华二山以北之地。《战国策·魏策三》:“所亡乎秦者,山北、河外、河内大县数百,名都数十。”元吴师道补正引《史记正义》:“山,华山也。”《旧唐书·窦建德传》:“请自滏口之道,乘唐国之虚,连营渐进,以取山北。”

12、丹荔:荔枝。因色红,故称。古诗文习用语。唐戴叔伦《春日早朝应制》:“丹荔来金阙,朱樱贡玉盘。”海南:旧指今海南岛地区。亦泛指南部滨海地区。

13、“攘鸡非君子所为”二句:典出《孟子·滕文公下》:“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知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孟子为了驳斥戴盈之的观点,曾经讲过一个寓言:有人每天都偷邻居的鸡,别人对他说:这不是君子应当有的行为。于是这个人就说:请准许我减少偷鸡的次数,每月偷一只鸡,来年就不再偷了。比喻知道某件事情是不对的,却并不马上改正。

14、“养狙是山公之智”二句:典出《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说。”狙,猕猴。《庄子·齐物论》载:狙公养猴,分给猴子橡子,早上给三个晚上给四个,猴子都不高兴;后来改成早上给四个晚上给三个,所有的猴子都很开心。成语“朝三暮四”因此指本质不变,用改换名目的方法使人上当。后来常指变化多端或反复无常。

其三

中对外,北对南。

贝母对宜男[1]

移山对浚井[2],谏苦对言甘。

千取百[3],二为三[4]

魏尚对周堪[5]

海门翻夕浪[6],山市拥晴岚[7]

新缔直投公子纻[8],旧交犹脱馆人骖[9]

文达淹通,已咏冰兮寒过水[10];永和博雅,可知青者胜于蓝[11]

注释

1、贝母:药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长形,似韭,花黄绿色,下垂像钟。鳞茎入药有止咳祛痰等作用。宜男:即萱草,古人认为孕妇佩带它则可以生男孩。《齐民要术·鹿葱》引晋周处《风土记》:“宜男,草也,高六尺,花如莲。怀妊人带佩,必生男。”

2、移山:移动山岳。典出《列子·汤问》所载北山愚公举家移太行、王屋二山的寓言。《列子·汤问》:“太形、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形、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蛾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后多以比喻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干到底的顽强决心,或称颂有志者事竟成的坚毅精神。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岂冤禽之能塞海,非愚叟之可移山。”浚井:典出《孟子·万章上》:“父母使舜完廪,捐阶,瞽瞍焚廪。使浚井,出,从而掩之。”舜的父亲和后母让舜淘井,舜还在井里,他们就填土塞井,想将舜活埋。浚,深挖,疏通。

3、千取百:指大夫的所得,占国君的十分之一。典出《孟子·梁惠王上》:“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宋朱子集注:“千乘之国,诸侯之国。百乘之家,诸侯之大夫也。弑,下杀上也。餍,足也。言臣之于君,每十分而取其一分,亦已多矣。”

4、二为三:典出《庄子·齐物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谓之一矣,且得无言乎?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自此以往,巧历不能得,而况其凡乎!故自无适有以至于三,而况自有适有乎!”

5、魏尚(?—前157):内史槐里(今陕西兴平)人。文帝时为云中守,善治军,军市租尽给士卒,又出私俸钱,杀牛以飨军吏,士卒咸效命,匈奴不敢近云中。后坐上功首虏差六级,吏议削爵罚作。赖郎中署长冯唐进谏文帝,得赦复职。事见《史记·冯唐传》。周堪(?—约前40):字少卿,齐国(今山东淄博临淄区)人。从夏侯胜受今文《尚书》。宣帝时,参与石渠阁会议论定“五经”,因学识优异,为太子少傅。元帝即位,为光禄大夫,与太傅萧望之并领尚书事,同心辅政。为中书令石显等所谮,免官。后又为光禄勋,左迁河东太守,后复拜为光禄大夫,领尚书事。以受制于石显,含恨而死。事见《汉书·儒林传》

6、海门:海口。内河通海之处。古诗文习用语。唐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夕浪:夕阳照耀下的波浪。古诗文习用语。唐杜甫《泊岳阳城下》:“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7、山市:山区集市。古诗文习用语。唐张籍《送海客归旧岛》:“竹船来桂府,山市卖鱼须。”晴岚:晴日山中的雾气。古诗文习用语。唐郑谷《华山》:“峭仞耸巍巍,晴岚染近畿。”

8、新缔直投公子纻:本句典出《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公子季札)聘于郑,见子产,如旧相识,与之缟带,子产献纻衣焉。”新缔,指刚刚订交。公子,指春秋时吴公子季札,他和子产一见如故,于是赠给子产白色丝织的腰带,子产回赠给他纻麻制的衣服。

9、旧交犹脱馆人骖(cān):本句典出《孔子家语》:“孔子适卫,遇旧馆人之丧,入而哭之哀。出,使子贡脱骖以赠之。”孔子到卫国时,遇到过去所住馆所的人有丧事,就让子贡解下拉车外套的马骖帮助办理丧事。后因用为以财助人之急的典实。馆人,古代掌管馆舍的人。《左传·昭公元年》:“不然,敝邑,馆人之属也,其敢爱丰氏之祧?”晋杜预注:“馆人,守舍人也。”骖,驾车时在两边的马。古时四匹马驾车,中间的两匹称服,旁边的两匹称骖。

10、“文达淹通”二句:典出《旧唐书·儒学上·盖文达传》:“盖文达,冀州信都人也。博涉经史,尤明“三传”。性方雅,美须貌,有士君子之风。刺史窦抗尝广集儒生,令相问难,其大儒刘焯、刘轨思、孔颖达咸在坐,文达亦参焉。既论难,皆出诸儒意表,抗大奇之,问曰:‘盖生就谁受学?’刘焯对曰:‘此生岐嶷,出自天然。以多问寡,焯为师首。’抗曰:‘可谓冰生于水而寒于水也。’”文达,即盖文达(578—644),字艺成,冀州信都(今河北冀州)人。博涉群书,尤明“《春秋》三传”。与宗人盖文懿俱以儒学知名,时称“二盖”。刺史窦抗尝集儒学大师刘焯、刘轨思、孔颖达等讲论,文达与焉,依经辨举,皆出诸儒意表,一座叹服。高祖武德中,授国子助教。太宗贞观初,召为文学馆直学士。十年(636),为谏议大夫。十三年(639),为国子司业。十八年(644),授崇贤馆学士。寻卒。淹通,(学问)精通,贯通。

11、“永和博雅”二句:典出《北史·李谧传》:“谧字永和,少好学,周览百氏。初师事小学博士孔璠,数年后,璠还就谧请业。同门生为之语曰:‘青成蓝,蓝谢青,师何常,在明经。’”本句及上句所涉语典,皆出自《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永和,即李谧(484—515),字永和,赵郡(今河北赵县)人。李安世子。少好学,通诸经,览百家书。初师事小学博士孔璠。数年后,璠还就谧请业。征辟皆不就。卒谥贞靖处士。著有《明堂制度论》。

声律启蒙十四盐注释版

其一

悲对乐,爱对嫌。

玉兔对银蟾[1]

醉侯对诗史[2],眼底对眉尖。

风习习[3],月纤纤[4]

李苦对瓜甜[5]

画堂施锦帐[6],酒市舞青帘[7]

横槊赋诗传孟德[8],引壶酌酒尚陶潜[9]

两曜迭明[10],日东生而月西出;五行式序[11],水下润而火上炎[12]

注释

1、玉兔、银蟾:都指月亮。详见前注。

2、醉侯:对好酒善饮者的美称。一般指刘伶。古诗文习用语。唐皮日休《夏景冲淡偶然作》其二:“他年谒帝言何事,请赠刘伶为醉侯。”宋陆游《江楼醉中作》:“生希李广名飞将,死慕刘伶赠醉侯。”《宋史·隐逸传上·种放》:“性嗜酒,尝种秫自酿,每曰‘空山清寂,聊以养和’,因号云溪醉侯。”诗史:指能反映某一时期重大社会事件有历史意义的诗歌。亦指能写这种诗的人,特指杜甫。唐孟棨《本事诗·高逸》:“杜逢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时号为诗史。”

3、习习:微风和煦貌。出自《诗经·邶风·谷风》:“习习谷风,以阴以雨。”毛传:“习习,和舒貌。”后遂为古诗文习用语。唐吴筠《游仙》诗之十六:“灵风生太漠,习习吹人襟。”

4、纤纤:形容月钩尖细貌。南朝宋鲍照《玩月城西门廨中》:“始见西南楼,纤纤如玉钩。”“月纤纤”是古诗文习用语。唐卢照邻《长安古意》:“片片行云着蝉鬓,纤纤初月上鸦黄。”唐许浑《陪郑史君泛舟晚归》:“羊公莫先醉,清晓月纤纤。”此处,清后期通行本《声律启蒙撮要》作“雨绵绵”,“绵”字在“一先”韵,不在“十四盐”韵,故改“绵绵”为“纤纤”。然“纤纤”不可以形容雨,故改“雨绵绵”为“月纤纤”。又,明涂时相本,此处作“风淅沥,雨廉纤”。

5、李苦:见前注。

6、画堂:古代宫中有彩绘的殿堂。泛指华丽的堂舍。锦帐:锦制的帷帐。亦泛指华美的帷帐。

7、酒市:古代城中卖酒的市场。亦指酒家、酒店。青帘:旧时酒店门口挂的幌子。多用青布制成。古诗文习用语。唐郑谷《旅寓洛南村舍》:“白鸟窥鱼网,青帘认酒家。”

8、横槊赋诗:指军旅征途中,在马上横着长矛吟诗。多形容能文能武的豪迈潇洒风度。槊,长矛。横槊、赋诗,一武一文,本为二事,为建安时期曹氏父子之特色。唐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建安之后,天下文士遭罹兵战,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故其抑扬怨哀悲离之作,尤极与古。”宋苏轼《前赤壁赋》则有将曹操横槊赋诗坐实为赤壁之战前实事之嫌,后经《三国演义》等通俗文学渲染传播,广为人知。孟德:即曹操(155—220),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曹嵩子。少有权术。年二十举孝廉为郎,迁顿丘令。拜骑都尉,参与镇压黄巾军,迁济南相。献帝初平三年(192),任兖州牧,分化诱降黄巾军,编其精锐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迎献帝都许,用献帝名义发号施令。先后破吕布、袁术、袁绍,逐渐统一北方。建安十三年(208)进位丞相,率军南下,在赤壁为孙权、刘备联军所败。建安十八年(213),封魏公;建安二十一年(216),封魏王。建安二十五年(220)卒,谥曰武王。同年,其子曹丕代汉,追尊其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曹操是汉末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用人唯才,抑制豪强,加强集权,兴修水利,以利于社会经济之恢复与发展。精通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曹操善诗文,其作品多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东汉末人民苦难,辞气慷慨。

9、引壶酌酒尚陶潜:本句语本晋陶潜《归去来兮辞》:“引壶殇以自酌。”引,取过来。酌,倒酒。

10、两曜:指日、月。日、月、星均称“曜”,日、月、火、水、木、金、土七星合称“七曜”。迭:交替的,轮流的。

11、五行:指金、木、水、火、土。式序:按次第序录功劳。出自《诗经·周颂·时迈》:“明昭有周,式序在位。”汉郑玄笺:“用次第处位。”

12、水下润而火上炎:语本《尚书·洪范》:“水曰润下,火曰炎上。”(伪)孔传:“言其自然之常性。”孔疏:“《周易·乾·文言》云:‘水流湿,火就燥。’王肃曰:‘水之性润万物而退下,火之性炎盛而升上。’是‘润下’‘炎上’,言其自然之本性……水既纯阴,故润下趣阴。火是纯阳,故炎上趣阳。”谓水性就下以滋润万物,火性炎热向上燃烧。

声律启蒙全文注释

其二

如对似,减对添。

绣幕对朱帘。

探珠对献玉[1],鹭立对鱼潜。

玉屑饭[2],水晶盐[3]

手剑对腰镰[4]

燕巢依邃阁[5],蛛网挂虚檐[6]

夺槊至三唐敬德[7],弈棋第一晋王恬[8]

南浦客归[9],湛湛春波千顷净[10];西楼人悄,弯弯夜月一钩纤。

注释

1、探珠:即“探骊得珠”。详见前注。献玉:春秋时楚人卞和献玉事。详见前注。

2、玉屑饭:传说中以玉屑做的饭,食之可无疾。见《酉阳杂俎·天咫》:“大和中,郑仁本表弟,不记姓名,尝与一王秀才游嵩山,扪罗越涧,境极幽敻,遂迷归路。将暮,不知所之。徙倚间,忽觉丛中鼾声,披榛窥之,见一人布衣甚洁白,枕一襆物,方眠熟。即呼之曰:‘某偶入此径,迷路,君知向官道无?’其人举首略视,不应,复寝。又再三呼之,乃起坐,顾曰:‘来此!’二人因就之,且问其所自。其人笑曰:“君知月七宝合成乎?月势如丸,日烁其凸处也。常有八万二千户修之,予即一数。”因开襆,有斤凿数事,玉屑饭两裹,授与二人,曰:‘分食此,虽不足长生,无疾耳。’乃起,与二人指一歧径:‘但由此,自合官道矣。’言已不见。”

3、水晶盐:一种晶莹明澈如水晶的盐。亦作“水精盐”。唐李白《题东溪公幽居》:“客到但知留一醉,盘中只有水精盐。”水精盐乃名贵之物。南朝梁萧绎(梁元帝)《金楼子·志怪》:“白盐山,山峰洞澈,有如水精。及其映月(一本作日),光似琥珀。胡人和之,以供国厨,名为君王盐,亦名玉华盐。”《魏书·崔浩传》:“二年,司马德宗齐郡太守王懿来降,上书陈计,称刘裕在洛,劝国家以军绝其后路,则裕军可不战而克。书奏,太宗善之。会浩在前进讲书传……太宗大悦,语至中夜,赐浩御缥醪酒十觚,水精戎盐一两。曰:‘朕味卿言,若此盐酒,故与卿同其旨也。’”《北史》《资治通鉴》亦载此事。

4、手剑:手里拿着宝剑,持剑。《公羊传·庄公十二年》:“仇牧闻君弑,趋而至,遇之于门,手剑而叱之。”汉何休注:“手剑,持技剑叱骂之。”腰镰:腰上别着镰刀。古诗文习用语。南朝宋鲍照《代东武吟》:“腰镰刈葵藿,倚杖牧鸡豚。”

5、邃阁:深幽的楼阁。见前注。

6、虚檐:凌空的房檐。古诗文习用语。南朝齐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飞观神行,虚檐云构。”

7、夺槊至三唐敬德:本句典出《旧唐书·尉迟敬德传》:“敬德善解避槊,每单骑入贼阵,贼槊攒刺,终不能伤,又能夺取贼槊,还以刺之。是日,出入重围,往返无碍。齐王元吉亦善马槊,闻而轻之,欲亲自试,命去槊刃,以竿相刺。敬德曰:‘纵使加刃,终不能伤。请勿除之,敬德槊谨当却刃。’元吉竟不能中。太宗问曰:‘夺槊、避槊,何者难易?’对曰:‘夺槊难。’乃命敬德夺元吉槊。元吉执槊跃马,志在刺之,敬德俄顷三夺其槊。元吉素骁勇,虽相叹异,甚以为耻。”唐朝大将尉迟敬德,擅长使槊(长矛),与齐王李元吉比武时,曾经三次夺下齐王手中的槊。敬德,即尉迟恭(585—658),字敬德,朔州善阳(今山西神池)人。隋末从刘武周为将,后归唐,屡立战功。高祖武德初,授秦王府左二副护军。武德九年(626)玄武门之变,助李世民夺取帝位。累官泾州道行军总管、襄州都督,封鄂国公。晚年笃信方术,杜门不出。卒谥忠武。

8、弈棋第一晋王恬:本句典出《晋书·王恬传》:“(王恬)多技艺,善弈棋,为中兴第一。”王恬,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丞相王导次子。初字仲豫,因与父旧好裴康同字,改为敬豫。少疾学好武,不为导所重。袭爵即丘子。性傲诞,不拘礼法。晚乃好士。多才艺,善隶书,号称东晋第一围棋好手。历官中书郎、后将军,转吴国、会稽内史,加散骑常侍。卒,赠中军将军,谥曰宪。

9、南浦:南面的水边。《楚辞·九歌·河伯》:“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后遂为古诗文习用语,指称送别之地。南朝梁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10、湛湛:形容水深而清澈的样子。

其三

逢对遇,仰对瞻。

市井对闾阎[1]

投簪对结绶[2],握发对掀髯[3]

张绣幕,卷珠帘。

石碏对江淹[4]

宵征方肃肃[5],夜饮已厌厌[6]

心褊小人长戚戚[7],礼多君子屡谦谦[8]

美刺殊文[9],备三百五篇诗咏[10];吉凶异画[11],变六十四卦爻占[12]

注释

1、市井:古代城邑集中买卖货物的场所,亦指街头。闾阎:里巷内外的门。后多借指里巷。泛指民间。闾为里巷大门,阎为里巷中门。

2、投簪:丢下固冠用的簪子。比喻弃官。古诗文习用语。晋陆机《应嘉赋》:“苟形骸之可忘,岂投簪其必谷。”结绶:佩系印绶。谓出仕为官。古诗文习用语。《汉书·萧育传》:“(萧育)少与陈咸、朱博为友,著闻当世。往者有王阳、贡公。故长安语曰‘萧、朱结绶,王、贡弹冠’,言其相荐达也。”

3、握发:语本《韩诗外传》:“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其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史记·鲁周公世家》亦记此事。后因以“握发吐哺”比喻为国家礼贤下士,殷切求才。掀髯:笑时启口张须,形容激动的样子。古诗文习用语。宋苏轼《次韵刘景文兄见寄》:“细看落墨皆松瘦,想见掀髯正鹤孤。”髯,两腮的胡子,亦泛指胡子。

4、石碏(què):春秋时卫国大夫,以大义灭亲闻名。卫庄公庶子州吁有宠好武,石碏进谏,庄公不听。卫桓公十六年(前719),州吁与碏子石厚谋杀桓公而自立为君。厚向碏问安定君位之法,碏因诱州吁及厚往陈,陈执二人,卫使右宰丑杀州吁,碏使其家宰孺羊肩杀厚。时人称碏大义灭亲。事见《左传·隐公四年》。江淹(444—505):字文通,宋州济阳考城(今河南商丘民权)人。南朝著名文学家,历仕宋、齐、梁三朝。起家宋南徐州从事。曾因罪入狱,上书力辩得释。萧道成(齐高帝)辅政,闻其才,召为尚书驾部郎。入齐,官御史中丞。弹劾不避权贵。历任秘书监、侍中、卫尉卿。后附萧衍(梁武帝)。入梁,封醴陵侯,官金紫光禄大夫。梁武帝天监四年(505)卒,谥宪伯。江淹少以文章显,作诗善拟古,晚节才思微退,相传梦一丈夫向之索还五色笔,时称“江郎才尽”。传世名篇有《恨赋》《别赋》,今存《江文通集》辑本。另撰《齐史》十志,已佚。

5、宵征:夜行。肃肃:走路很快的样子。《诗经·召南·小星》:“肃肃宵征,夙夜在公。”毛传:“肃肃,疾貌。”

6、厌厌:形容饮酒安乐的样子。《诗经·小雅·湛露》:“厌厌夜饮,不醉无归。”毛传:“厌厌,安也。夜饮,私燕也。”

7、褊:气量狭小。戚戚:忧愁悲伤的样子。《论语·述而》:“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8、谦谦:形容君子温和谦逊的样子。《周易·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9、美刺:称美与讽恶。多用于诗文。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篇章以陈美刺,论难以核有无。”《毛诗·召南·甘棠序》:“美召伯也。”唐孔颖达疏:“至于变诗美刺,各于其时,故善者言美,恶者言刺。”

10、三百五篇:指《诗经》。《诗经》一共收录三百零五篇诗。

11、吉凶:指好运和坏运。画:指《周易》卦象的阴爻和阳爻。

12、六十四卦:指《周易》。《周易》共六十四卦。爻:《周易》组成卦象的横画符号,有阴阳之分。占:占卜。

声律启蒙十五咸注释版

其一

清对浊,苦对咸。

一启对三缄[1]

烟蓑对雨笠,月榜对风帆[2]

莺寫睆[3],燕呢喃[4]

柳杞对松杉[5]

情深悲素扇[6],泪痛湿青衫[7]

汉室既能分四姓[8],周朝何用叛三监[9]

破的而探牛心,豪矜王济[10];竖竿以挂犊鼻,贫笑阮咸[11]

注释

1、启:开启,打开封口。三缄:“三缄其口”的略语。形容说话极其谨慎、不轻易开口。汉刘向《说苑·敬慎》:“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右陛之侧,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后因指言语谨慎,少说或不说话。缄,封。

2、月榜(bàng):指月色里行驶的船。榜,船桨,亦指船。《广雅》“榜,船也。”“月榜”作为成词,古诗文实际用例很罕见。但月色里行驶的小船这一意象,古诗文很常见。宋李彭《归舟》:“夜榜时惊乌鹊喧,星光破碎月映门。”宋沈辽《湖亭怀子美》:“忆昔榜舟乘夜月,行觞数与君相酢。”风帆:指张帆乘风而行的船。古诗文习用语。唐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严程迫风帆,劈箭入高浪。”

3、俩睆(xiànhuǎn):美好的样子,形容鸟声清和圆转貌。《诗经·邶风·凯风》:“俩睆黄鸟,载好其音。”毛传:“俩睆,好貌。”宋朱子集传:“俩睆,清和圆转之意。”

4、呢喃:燕子的叫声。古诗文习用语。宋刘季孙《题饶州酒务厅屏》:“呢喃燕子语梁间,底事来惊梦里闲。”

5、柳杞(qǐ):当指柳树和杞树。“杞柳”作为词语,出自《孟子·告子上》:“性犹杞柳也,义犹杯棬也;以人性为仁义,犹杞柳为杯棬。”乃一种落叶乔木,枝条细长柔韧,可编织箱筐等器物。也称“红皮柳”。宋黄庭坚《乙未移舟出》:“安能诡随人,曲折作杞柳。”但此处,“柳杞”与“松杉”对偶,当指柳树和杞树。

6、情深悲素扇:此用汉班婕妤《怨歌行》典。《文选·乐府上·怨歌行》载班婕妤诗:“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玉台新咏》亦载此诗,题为《怨诗》,此前有序曰:“昔汉成帝班婕妤失宠,供养于长信宫。乃作赋自伤,并为怨诗一首。”洁白的团扇,一到秋风凉爽时,就被人抛弃在一旁。常用以比弃妇。

7、泪痛湿青衫:此句用唐白居易《琵琶行》典。白居易《琵琶行》末句为“就(一作“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后因用以形容悲伤凄切。

8、四姓:一指东汉明帝时外戚樊、郭、阴、马四姓。《后汉书·明帝纪》:“为四姓小侯开立学校,置五经师。”唐李贤注:“为外戚樊氏、郭氏、阴氏、马氏诸子弟立学,号‘四姓小侯’,置五经师。以非列侯,故曰小侯。”汉以后诸朝,多有以四个名门贵族的姓氏合称为四姓的,不一而足。二指以郡望或官位分为甲、乙、丙、丁四等,谓之“四姓”。南北朝时有此传统。《梁书·张绾传》:“绾在郡,述《制旨礼记正言》义,四姓衣冠士子听者常数百人。”《新唐书·儒学传中·柳冲》:“郡姓者,以中国士人差第阀阅为之制……尚书、领、护而上者为‘甲姓’,九卿若方伯者为‘乙姓’,散骑常侍、太中大夫者为‘丙姓’,吏部正员郎为‘丁姓’。凡得入者,谓之‘四姓’。”或谓此一传统起于汉时。此处,既云“分四姓”,似当指以郡望或官位分为甲、乙、丙、丁四等。

9、何用:何以,因何。三监:周武王灭商后,以商旧都封给纣子武庚,并以殷都以东为卫,由武王弟管叔监之;殷都以西为鄘,由武王弟蔡叔监之;殷都以北为邶,由武王弟霍叔监之;总称“三监”。见汉郑玄《诗·邶鄘卫谱》。后三监反而帮助殷人叛周。一说指武庚、管叔、蔡叔。见《汉书·地理志下》、清王引之《经义述闻·三监》。汉代儒家依托周初三监的事,把三监作为周朝的通制。《礼记·王制》:“天子使其大夫为三监,监于方伯之国,国三人。”

10、“破的而探牛心”二句:典出《世说新语·汰侈》:“王君夫有牛,名‘八百里驳’,常莹其蹄角。王武子语君夫:‘我射不如卿,今指赌卿牛,以千万对之。’君夫既恃手快,且谓骏物无有杀理,便相然可。令武子先射。武子一起便破的,却据胡床,叱左右:‘速探牛心来!’须臾,炙至,一脔便去。”《晋书·王济传》亦载此事,文字小有异同。晋人王济,生活奢侈,曾经出千万钱,与王恺赌射箭输赢,要求王恺以“八百里驳”牛为筹码。王济先射一箭,正中靶心,于是立即命人将牛心割下炙烤,只尝了一口就走了。破的,指射箭正中靶心。矜,骄傲,夸耀。王济,字武子,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曹魏司空王昶之孙,司徒王浑次子,晋文帝司马昭之婿。少有逸才,风姿英爽,好弓马,勇力绝人。弱冠拜中书郎,迁侍中。善《易》《老》《庄》,长于清言,修饰辞令。武帝亲贵之。以屡请武帝勿使齐王攸(武帝弟)归藩,忤旨,左迁国子祭酒。数年,入为侍中。后被斥,外移北芒山下。性豪侈,丽服玉食,尝以人乳蒸肫。善解马性,有马癖。后以白衣领太仆。年四十六卒,朝廷追赠骠骑将军。

11、“竖竿以挂犊鼻”二句:典出《世说新语·任诞》:“阮仲容、步兵居道南,诸阮居道北。北阮皆富,南阮贫。七月七日,北阮盛晒衣,皆纱罗锦绮。仲容以竿挂大布犊鼻裈于中庭。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复尔耳!’”南朝宋裴松之注引《竹林七贤论》曰:“诸阮前世皆儒学,善居室,唯咸一家尚道弃事,好酒而贫。旧俗:七月七日,法当晒衣,诸阮庭中,烂然锦绮。咸时总角,乃竖长竿,挂犊鼻裈也。”《晋书·阮咸传》亦载此事,文字小有异同。七月七日盛行晒衣,别人都把纱罗锦绮等华丽衣服拿出来晒,阮咸却用竹竿挂大布犊鼻短裤晾在庭院中,并且说是“不能免俗”。犊鼻,即犊鼻裤、短裤。阮咸,字仲容,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魏晋之际名士,曾官散骑侍郎,因与中书监荀勖论音律意见相左,遭其排挤,出为始平太守。精通音律,善弹琵琶。弦歌酣饮,不拘礼法。与叔父阮籍并称“大小阮”,且同时列名“竹林七贤”。

声律启蒙全文注释

其二

能对否,圣对贤。

卫瓘对浑瑊[1]

雀罗对鱼网[2],翠曝对苍岩[3]

红罗帐,白布衫。

笔格对书函[4]

蕊香蜂竞采,泥软燕争衔。

凶孽誓清闻祖逖[5],王家能乂有巫咸[6]

溪叟新居,渔舍清幽临水岸;山僧久隐,梵宫寂寞倚云岩[7]

注释

1、卫瓘(guàn,220—291):字伯玉,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人。三国魏末任尚书郎。转廷尉卿,监邓艾、锺会军伐蜀。蜀灭,锺会据蜀反,瓘以计平之,并追杀邓艾。入晋,累官司空。武帝命瓘子宣尚繁昌公主。瓘性严整,以法御下,为政清简,有声誉。为杨骏所谗,逊位。惠帝立,与汝南王司马亮共辅政,为贾后所杀。与尚书郎索靖俱善草书,时号“一台二妙”。追封兰陵郡公,谥成。浑瑊(jiān,736—800):本名日进,皋兰州(今宁夏青铜峡)人。先世属铁勒族浑部,朔方节度留后浑释之子。年十一,随父入朔方军。安禄山反,从李光弼定河北。又从郭子仪复两京,讨安庆绪。后又数破吐蕃军,以功拜左金吾卫大将军。德宗建中四年(783),朱泚叛乱,瑊护德宗坚守奉天。次年,与李晟等收复京师,平朱泚;又与马燧平李怀光。官检校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加侍中,封咸宁郡王,终邠、宁、庆副元帅、检校司徒、兼中书令。卒谥忠武。

2、雀罗:捕雀的网罗。罗,捕鸟网。

3、翠减(yǎn):青翠的山峰。古诗文习用语。唐杜牧《朱坡》:“日痕兎翠减,陂影堕晴霓。”苍岩:青黑色的山岩。古诗文习用语。宋王之望《题广利院》:“翠岭苍岩带落霞,水云平野一川斜。”清后期通行本《声律启蒙撮要》作“苍崖”,但“崖”字在“平水韵”只有二音,一在上平“四支”韵,一在上平“九佳”韵,不在下平“十五咸”韵,故改“苍崖”为“苍岩”,以期叶韵。

4、笔格:笔架。南朝梁吴均《笔格赋》:“幽山之桂树……翦其片条,为此笔格。”书函:文书的封套。亦指书信。

5、凶孽誓清闻祖逖:此句典出《晋书·祖逖传》:“帝乃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禀,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招募。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辞色壮烈,众皆慨叹。屯于江阴,起冶铸兵器,得二千余人而后进。”凶孽,凶徒,指敌人。祖逖(266—321),字士稚,范阳遒县(今河北保定涞水)人。与刘琨同为司州主簿,中夜闻鸡起舞,并有英气。西晋末京师大乱,率亲党数百家南徙。晋元帝时拜豫州刺史,力求北伐。建兴元年(313),率部渡江,中流击楫,誓复中原。进屯雍丘,黄河以南尽为晋土。因晋室纷争,国事日非,既伤朝廷命戴渊出镇合肥牵制自己,又虑王敦与刘隗等构隙即将内乱,忧愤而死,追赠车骑将军。《晋书》有传。

6、王家能乂有巫咸:此句典出《尚书·君奭》:“巫咸乂王家。”乂,治理。巫咸,殷中宗时贤臣,大巫师。《楚辞·离骚》:“巫咸将夕降兮,怀椒糈而要之。”汉王逸注:“巫咸,古神巫也,当殷中宗之世。”《史记·殷本纪》:“巫咸治王家有成,作《咸艾》,作《太戊》。”

7、梵宫:原指梵天的宫殿,后多指佛寺。唐朱庆余《夏日访贞上人院》:“流水离经阁,闲云入梵宫。”

其三

冠对带,帽对衫。

议鲠对言谗[1]

行舟对御马[2],俗弊对民碞[3]

鼠且硕[4],兔多毚[5]

史册对书缄[6]

塞城闻奏角[7],江浦认归帆[8]

河水一源形弥弥[9],泰山万仞势岩岩[10]

郑为武公,赋缁衣而美德[11];周因巷伯,歌贝锦以伤谗[12]

注释

1、议鲠:议论正直,不从众。鲠,刚直。

2、御马:驾驭马匹。汉荀悦《申鉴·政体》:“自近御远,犹夫御马焉,和于手而调于衔,则可以使马。”亦指乘马、骑马。《北史·魏纪三·孝文帝》:“帝戎服执鞭,御马而出。”御,驾驭。

3、民碞(yán):指民心不齐。《尚书·召诰》:“王不敢后,用顾畏于民碞。”唐孔颖达疏:“碞,即岩也,参差不齐之意,故为僭也。”一说谓民情险恶。宋末元初陈澔集说:“碞,险也。”

4、鼠且硕:语本《诗经·魏风·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硕,大。

5、兔多毚(chán):语本《诗经·小雅·巧言》:“跃跃毚兔,遇犬获之。”毛传:“毚兔,狡兔也。”唐孔颖达疏:“《仓颉解诂》:‘毚,大兔也。’大兔必狡猾,又谓之狡兔。”毚,毚兔,指大而狡猾的兔子。

6、书缄(jiān):书信。

7、塞城:边塞的城楼。古诗文习用语。唐韦应物《送宣州周录事》:“英豪若云集,饯别塞城岛。”闻奏角:古诗文习用语。明江源《次洪宪副宣之夜坐联句韵四首》其四:“五夜秦城闻奏角,十年燕市梦寻梅。”

8、江浦:江滨。亦泛指江河。认归帆:古诗文习用语。宋连文凤《送韩仲文归京口》其二:“夕阳何处认归帆,野树苍烟隔飞鸟。”

9、弥弥:形容水深而且满的样子。语本《诗经·邶风·新台》:“河水弥弥。”毛传:“弥弥,盛貌。”

10、岩岩:形容山势高耸的样子。语本《诗经·鲁颂·全宫》:“泰山岩岩,鲁邦所詹。”

11、缁衣:古代用黑色帛做的朝服。《诗经·郑风》有《缁衣》篇,相传是周人为了赞颂郑武公而做的。《毛诗序》:“《缁衣》,美武公也。父子并为周司徒,善于其职,国人宜之,故美其德,以明有国善善之功焉。”

12、“周因巷伯”二句:语出《诗经·小雅·巷伯》:“萋兮斐兮,成是贝锦。彼僭人者,亦已大甚。”比喻奸人收集自己的过错罗织成罪,就好像女工收集彩色的丝织成锦缎一样。巷伯,是宦官的通称,这里指寺人孟子。他因为遭谗言诬害而受刑,于是就作诗来抒发自己的愤恨之情,诗用“贝锦”起兴,所以称“贝锦之诗”。贝锦,织成贝形花纹的锦缎。后人用以比喻故意编造谗言,陷害别人。

声律启蒙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