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律启蒙十三覃全文解释注音译文典故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2-10-31 00:00

本篇共三段,皆为韵文。每段韵文,由若干句对仗的联语组成。每句皆押“平水韵”下平声“十三覃”韵。本篇每句句末的韵脚字,“三”“南”“庵”“蓝”“潭”“眈”“酣”“蚕”“堪”“覃”“柑”“惭”“谈”“男”“甘”“岚”“骖”等,在传统诗韵(“平水韵”)里,都归属于下平声“十三覃”这个韵部。这些字,在普通话里,韵母都是“an”;声调有读第一声的,有读第二声的。需要注意的是:普通话“an”韵母的字,并不都属于“平水韵”下平声“十三覃”韵,也有可能属于上平声“十三元”韵、“十四寒”韵、“十五删”韵,或下平声“一先”韵、“十四盐”韵、“十五咸”韵。尤需注意的是:下平声“十三覃”韵的字,和下平声“十四盐”韵、“十五咸”韵是邻韵,填词时可以通押,写近体诗时不可通押。但和上平声“十三元”韵(一部分)、“十四寒”韵、“十五删”韵及下平声“一先”韵不是邻韵,不仅写近体诗时不可通押,填词时亦不可以通押。这是因为,“十三覃”韵、“十四盐”韵、“十五咸”韵,属于闭口韵,即它的韵母实际上是收[m]尾,而非[n]尾。在中古音系统里,它们的韵尾不同。

《声律启蒙·十三覃》原文

十三覃

千对百,两对三。地北对天南。佛堂对仙洞,道院对禅庵。山泼黛,水浮蓝。雪岭对云潭。凤飞方翙翙,虎视已眈眈。窗下书生时讽咏,筵前酒客日耽酣。白草满郊,秋日牧征人之马;绿桑盈亩,春时供农妇之蚕。

将对欲,可对堪。德被对恩覃。权衡对尺度,雪寺对云庵。安邑枣,洞庭柑。不愧对无惭。魏徵能直谏,王衍善清谈。紫梨摘去从山北,丹荔传来自海南。攘鸡非君子所为,但当月-;养狙是山公之智,止用朝三。

中对外,北对南。贝母对宜男。移山对浚井,谏苦对言甘。千取百,二为三。魏尚对周堪。海门翻夕浪,山市拥晴岚。新缔直投公子纻,旧交犹脱馆人骖。文达淹通,已咏冰兮寒过水;永和博雅,可知青者胜于蓝。

声律启蒙十三覃全文解释注音译文典故

《声律启蒙·十三覃》拼音版

shísāntán

qiānduìbǎiliǎngduìsānběiduìtiānnántángduìxiāndòngdàoyuànduìchánānshāndàishuǐlánxuělǐngduìyúntánfèngfēifānghuìhuìshìdāndānchuāngxiàshūshēngshífěngyǒngyánqiánjiǔdānhānbáicǎomǎnjiāoqiūzhēngrénzhī绿sāngyíngchūnshígōngnóngzhīcán

jiāngduìduìkānbèiduìēntánquánhéngduìchǐxuěduìyúnānānzǎodòngtínggānkuìduìcánwèizhēngnéngzhíjiànwángyǎnshànqīngtánzhāicóngshānběidānchuánláihǎinánrǎngfēijūnsuǒwéidàndāngyuèyǎngshìshāngōngzhīzhìzhǐyòngzhāosān

zhōngduìwàiběiduìnánbèiduìnánshānduìjùnjǐngjiànduìyángānqiānbǎièrwéisānwèishàngduìzhōukānhǎiménfānlàngshānshìyōngqínglánxīnzhítóugōngzhùjiùjiāoyóutuōguǎnréncānwénzàiyāntōngyǒngbīnghánguòshuǐyǒngzhīqīngzhěshènglán

《声律启蒙·十三覃》全文注音拼音版,可直接打印。点击查看拼音版效果

标准格式的WORD打印文档,DOC格式,保存此版本方便打印和收藏。点击下载

声律启蒙十三覃全文解释注音译文典故

声律启蒙十三覃·其一

虎视已耽耽

千对百,两对三。

地北对天南。

佛堂对仙洞,道院对禅庵。

山泼黛,水浮蓝。

雪岭对云潭。

凤飞方翙翙,虎视已眈眈。

窗下书生时讽咏,筵前酒客日耽酣。

白草满郊,秋日牧征人之马;绿桑盈亩,春时供农妇之蚕。

注释

1泼黛:一片墨绿的样子。

2浮蓝:一片蓝色之意。

3翅翔(u):鸟飞动之声。《诗经》:“凤凰于飞,翅翔其羽。“

4眈眈:瞪着眼注视的样子。

5耽酣:沉迷于酒。

6盈亩:满地的意思。

译文

千对百,两对三,地北对天南。佛家修行的庙堂对道家修炼的洞府,道士居住的院落对禅师修行的庙庵。山色青青,像泼翻了绿色的染料;水色蓝蓝,上面仿佛漂浮着蓝色的染料。堆满积雪的山岭对飘着云气的深潭。凤鸟才刚发出飞动的声音,老虎已经露出凶恶的眼光。坐在窗下的书生不时朗诵,宴会上的人们经常喝得酩酊大醉。秋天征戍的人在长满白草的郊外放马,春天农妇在长满绿桑树的田地里采摘桑叶喂蚕。

典故

虎视眈眈

战国时期,苏秦是主张”合纵”的,他建议燕、赵、韩、魏、齐、楚六国联合抗击秦国。为了说服赵国的君主采纳他的建议,他从燕国来到赵国。赵王比较年轻,做君王的时间不长,很愿意听他的主张,于是便热情地接待了他。

苏秦十分委婉地对赵王说:“现在贵国人民富裕,土地肥沃,但秦国虎视耽眈,一心想把赵国吞掉,如果你们六国合成一体,共同攻打秦国,那秦国必定失败。”

赵王对苏秦的主张十分感兴趣,决定封他为武安君,并赐给他100辆车子,2万两黄金,100双白璧和许多绸缎、衣物,让他去劝说其他几个国家。

声律启蒙十三覃·其二

魏征能直谏

将对欲,可对堪。

德被对恩覃。

权衡对尺度,雪寺对云庵。

安邑枣,洞庭柑。

不愧对无惭。

魏徵能直谏,王衍善清谈。

紫梨摘去从山北,丹荔传来自海南。

攘鸡非君子所为,但当月-;养狙是山公之智,止用朝三。

注释

1恩覃:弘恩。

2紫梨:《洞冥记》载涂山之北有梨,大如斗,紫色,千年一花。

3养狙是山公之智,止用朝三:狙公养猴,分给猴子橡子,早三晚四;众猴怒,后改为早四晚三,众猴都很高兴。

译文

即将对将要,可以对能够,仁德覆盖对恩义深厚。称量轻重对丈量长短,白雪覆盖的寺院对云雾缭绕的庵堂。安邑盛产蜜枣,洞庭盛产甜柑。不惭愧对没有愧色。唐朝魏徵能够直言进谏,晋代王衍善于清谈玄言。紫色的梨从山北摘得,红色的荔枝从海南运来。偷鸡不是君子应该有的行为,竟然说只会每月偷一次;养猴子是山公的聪明之举,只需要每天早晨给三个橡子。

典故

养狙朝三暮四

春秋时,宋国有一个老人很喜欢狙,狙就是猴子。他在家里养了一大群猴子,他能懂得猴子们的心意,猴子们也能够了解他的心思。

这个老人常常减少全家的口粮,来满足猴子们的欲望。

但是不久,这个老人家里缺乏食物了。他想要限制猴子们吃橡粟的数量,但又怕猴子们不听自己的话,就先欺骗猴子说:“我给你们橡粟,早上三颗,晚上四颗,这样够吗?“

众多猴子一听很生气,都跳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又说:“那么,我给你们早上四颗,晚上三颗,这样够吗?”

猴子们听后都很开心地趴下,都服服帖帖的了。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清本质,因为无论形式有多少种,本质只有一种。

声律启蒙十三覃·其三

海门翻夕浪

中对外,北对南。

贝母对宜男。

移山对浚井,谏苦对言甘。

千取百,二为三。

魏尚对周堪。

海门翻夕浪,山市拥晴岚。

新缔直投公子纻,旧交犹脱馆人骖。

文达淹通,已咏冰兮寒过水;永和博雅,可知青者胜于蓝。

【注释】

(1)贝母、宜男:均为中药名。

(2)骖:古代驾车的几匹马中靠边的马。

译文

中间对外面,北方对南方,贝母草对宜男草。愚公移山对虞舜挖井,劝谏的话不中听,甜言蜜语非常动听。《孟子》中有“千取百”的话,《庄子》中有“二为三”的句子,魏尚对周堪。海门傍晚的时候翻腾起浪花,山市天晴的时候积聚着烟气。季札和子产一见如故,子产回赠给他苎麻制作的衣服;孔子遇到过去的看门人办丧事,就让子贡解下拉车的马去帮忙。盖文达博通经史,比他的老师学问还深,可以说冰生于水而寒于水;李谧博览群书,老师反而向他请教,可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典故

孔子脱骖而赙

孔子去卫国,遇见从前住过的旅馆为办事人办丧事,就进去哭他。

出来后,孔子让子贡解下一匹骖马来给那人作丧礼。

子贡说:“在弟子的丧事中,你从没有解下骖马作丧礼的,而在为从前住过的旅馆中的办事人举丧中,却解下骖马来作丧礼,不是太重了吗?”

孔子说:"我刚才进去哭他,刚好心理难过就流出了眼泪。我埋怨自己只流眼泪而没有相应的表示,你就这样办吧!”

孔子所以卸骖马用来作过去旅馆办事人的丧礼,是因为埋怨自己只流露感情而不配合送礼。配合感情要赠送礼物,动了感情,礼物就要随着送去。礼物与感情要相称,君子都是这样做的。

声律启蒙十三覃全文解释注音译文典故

声律启蒙目录